詞語運用題仍是高考的必考題之一。歸納高考詞語試題的錯誤類型,掌握詞語試題的命題規(guī)律,將使詞語復(fù)習(x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該類題的設(shè)誤類型有以下幾種: 詞語的含義是約定俗成的。如果缺乏對詞語意義的準(zhǔn)確理解,僅從字面意思來推測,就容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如: ①冬天老年人要增加營養(yǎng),也要適當(dāng)運動,在戶外鍛煉時一定要量入為出,以步行為宜,時間最好選在傍晚,還要注意保暖,防止著涼。(全國卷Ⅰ) ②有段時間,滬深股市指數(shù)波動非常大,有時一天上漲幾百點,有時一天下跌幾百點,漲跌幅度之大令人嘆為觀止。(安徽卷) 【解析】 ①句中成語“量入為出”使用不恰當(dāng),犯了望文生義的錯誤?!傲咳霝槌觥边@個成語的意思是“根據(jù)收入的多少來定開支的限度”?!叭搿焙汀俺觥笔侵浮笆杖搿焙汀爸С觥?,不是“在家”和“出門”。 ②“嘆為觀止”是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而不是一般的感嘆的意思。 有些詞語有其固定的使用范圍,如果不顧詞語使用的對象和使用范圍,就很容易造成“牛頭不對馬嘴”的后果。如: ①美國博物館的收費可謂各盡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費,有的分時段收費,還有的是否交費、交費多少由參觀者自行決定。(全國卷II) ②時間真如行云流水,申奧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轉(zhuǎn)眼間,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距離我們已經(jīng)不到一百天了。(安徽卷) ③漫步萬盛石林景區(qū),石林、溶洞、飛瀑顯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濃郁淳樸的苗家風(fēng)情及豐姿綽約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重慶卷) ④微笑像和煦的春風(fēng),微笑像溫暖的陽光,它蘊涵著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間所有的煩惱都渙然冰釋。(四川卷) ⑤聽到這個噩耗,老人家癱坐在地上號啕痛哭,雙手也情不自禁地顫抖起來。(湖北卷) 【解析】 ①犯了張冠李戴的毛病。“各盡所能” 意思是“各人盡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語應(yīng)該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館的收費”。 ②句中“行云流水”是比喻自然不拘執(zhí),對象多指文章、歌唱等,而不能是時間。 ③“豐姿綽約”形容女子姿態(tài)柔美的樣子,而不能用來說歌舞。 ④ “渙然冰釋”比喻疑慮、誤會等一下子完全消除,而不能用來說煩惱。 ⑤ “情不自禁”義為激動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強調(diào)完全被某種感情所支配。對象只能是人。 詞語有自己的詞性。不了解詞性,在運用時可能就會搭配不當(dāng),以至結(jié)構(gòu)混亂。如: ①中藥是在中醫(yī)學(xué)理論指導(dǎo)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藥物,以植物為最多,也包括動物和礦物,其藥效一般比較緩和。(山東卷) ②雖然平時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時間,我就整頓家務(wù),讓家里變得潔凈、整齊、漂亮。(山東卷) 【解析】 ①中“藥效”和“緩和”不搭配,應(yīng)用“緩慢”。 ②中“整頓”和“家務(wù)”也不搭配,“家務(wù)”是“家庭事務(wù)”,自然不能整頓。只能說“操持家務(wù)”。 成語中,有些是有感情色彩的,在使用的過程中,要分辨出這些成語的褒貶色彩,否則就會產(chǎn)生誤用現(xiàn)象。如: 為了不讓下一代輸在起跑線上,年輕的父母紛紛送孩子去練鋼琴,學(xué)圍棋,上英語興趣班。真是費盡心思,無所不為。(江蘇卷) 【解析】 “無所不為”義為沒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壞事都干,貶義詞。用來形容年輕的父母費盡心思地培養(yǎng)孩子,感情色彩不對。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中也會產(chǎn)生錯誤。如: 老李從小就養(yǎng)成了勤學(xué)好問的良好習(xí)慣。遇到問題,總是不恥下問,及時向同事、親朋好友甚至左鄰右舍請教。 (江蘇卷) 【解析】 “不恥下問”義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為恥。而句中說的是老李向同事、親朋好友甚至左鄰右舍請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識多少的問題,謙敬色彩不當(dāng)。 如果不注意成語的意義和整個句子語義的比照,也極有可能使成語的意義和句子的語義相矛盾。如: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安土重遷的觀念越來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區(qū)的人們也樂意告別家鄉(xiāng),外出闖蕩一番。(江蘇卷) 【解析】 “安土重遷”義為留戀故土,不肯輕易地遷移。而該句說的是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樂意告別家鄉(xiāng)。詞義與句義完全相反。 有些成語與其他成語由于讀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語素,在使用上極可能混淆。如: 眼下,報刊發(fā)行大戰(zhàn)硝煙漸起,有些報紙為了招徠讀者而故意編造一些駭人聽聞的消息,其結(jié)果卻往往弄巧成拙。(安徽卷) 【解析】 成語有其特定的含義,成語的使用恰當(dāng)與否,關(guān)鍵是看其是否符合語句表意的需要。如果與所在的語境不能協(xié)調(diào),就是不恰當(dāng)?shù)摹?/p> ①英勇而機智的荊軻,籌劃了一個有始有終的行動方案,為了吸引秦王贏政上鉤,就必須砍下樊於期的頭顱,作為晉見時奉獻(xiàn)的禮品。(重慶卷) ②海濱公園是附近居民喜愛的運動場所,在花海中無論是散步、慢跑還是騎車鍛煉都令人神氣十足。(山東卷) ③環(huán)境專家試圖用向湖里放魚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為這里的漁業(yè)資源已經(jīng)到了竭澤而漁的地步。(北京卷) ④牡丹居社區(qū)餐廳明天將開始營業(yè),消息傳出。社區(qū)居民口耳相傳。以前他們到最近的餐廳都要步行半個多小時,現(xiàn)在出門走幾步就能吃上飯了。(遼寧卷) ⑤熱情的張阿姨聽說小王是自己女兒的朋友,便拉著小王的手全神貫注地跟她拉起了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沒趕上末班車。(寧夏卷) 【解析】 ①“有始有終”指做事能堅持到底,與“行動方案” 搭配不當(dāng)。 ②“神氣十足” 形容一副自以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樣子,帶有傲慢的神氣。根據(jù)該句語境,可改為“神定氣閑”。 ③ “竭澤而漁”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yuǎn)打算,而語句意思是說漁業(yè)資源已到了十分危險的地步。 ④ “口耳相傳”意思是口說耳聽地往下傳授,指口頭傳授,而語句是說消息的傳播。 ⑤全神貫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多指工作、學(xué)習(xí)等方面?!叭褙炞ⅰ迸c句子所說的“拉家常”邏輯上矛盾。 要正確判斷詞語運用是否恰當(dāng),就必須了解詞語的意思,明確其使用對象,范圍,搭配,以及褒貶、謙敬色彩等情況。在復(fù)習(xí)中,考生只有針對這些情況,從了解詞語的特點出發(fā),加強練習(xí),勤于積累,才可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