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子是張仲景的叫做桂枝芍藥知母湯,親們趕緊拿出筆記本記好,方子如下: 桂枝2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 麻黃10克生姜25克白術25克 知母20克防風15克制附子15克 注意嘍!注意嘍!這個方子的煎藥方式與以往有些不同,因為這個方子有制附子,而且超過了6克,所以要先煎40分鐘,然后再把其他藥材放進鍋里,一起再煎煮半個小時。煎出來的湯藥分兩次服用,飯后服用,溫服。 這里的附子雖然已經(jīng)是炮制過的,但是附子畢竟是大熱之物,先煎四十分鐘可以去除附子的毒性,保留附子的藥性。切記一定要先煎四十分鐘哦。 如果不小心出現(xiàn)了附子中毒,要大量飲用甘草水。 好,現(xiàn)在我們來分析一下張仲景的桂枝芍藥知母湯到底是如何搞定全身關節(jié)痛的。 這個方子第一個思路就是針對躲藏在關節(jié)處的寒邪的,寒邪入侵,寒則凝滯,寒性收引,就會導致不通,不通則痛。所以這里用了四員大將來驅(qū)寒,分別是麻黃、桂枝、生姜、制附子。 這四味藥可以把寒氣從骨頭里逼出來,逼到肌肉,再從肌肉逼到皮膚,最后全部從皮膚逼出去。制附子,大辛大烈,補陽氣最猛的一味藥,善于走竄,能夠把骨頭里的寒逼出來。制附子主要是強壯腎陽的,腎主骨生髓,所以制附子解決的是骨頭層面的寒濕。先把骨頭里面的寒濕逼到肌肉層面。 制附子在這個方子會發(fā)揮它強大的無與倫比的止痛效果,因為它快速打通經(jīng)絡,讓陽氣去到疼痛的部位,對于受寒引起的疼痛簡直是小菜一碟。也就是說附子是搞定關節(jié)痛骨頭里面的痛不可缺的一味藥。 逼到肌肉層面后,桂枝再來解肌。桂枝辛溫,可以溫經(jīng)通絡,可以活血化瘀,最善于解肌。什么叫解肌?就是肌肉層面有寒濕了,寒濕把肌肉困住了,導致經(jīng)絡血脈不通了,肌肉發(fā)緊酸痛了,桂枝最拿手。 桂枝竭盡全力把寒邪逼到皮膚層面,最后麻黃與生姜合力把寒邪從皮毛逼出體外。麻黃辛溫解表,最善于開毛孔,最善于發(fā)汗,讓寒邪隨著汗而出。生姜也可以辛溫解表,用在這里既可以幫助麻黃解表散寒,又可以牽制附子的毒性。 寒是導致關節(jié)痛最大的一個病邪,如果單純的寒比較容易散掉,最怕寒邪與濕邪一起狼狽為奸在關節(jié)里面安營扎寨,這個時候要想徹底清除它們就難了。所以接下來的一步就是祛濕了。 祛濕,張仲景用了白術健脾祛濕,直接解決濕氣的來源,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健脾是祛濕的治本之法。然后直接用芍藥與知母來利濕。芍藥與知母都有利濕的作用。芍藥與知母有些寒涼,用在這里一方面為了防止太多的溫藥讓身體受不了,另外一方面還可以防止寒化熱,寒邪久了就會瘀而化熱,化熱就會導致腫痛。 最后搞定風邪,風邪是最狡猾的一種外邪,風邪無孔不入,變化多端,對于關節(jié)縫隙它最善于鉆進去,風邪一旦進去,身體關節(jié)就會出現(xiàn)游走性疼痛。但這里并不是主要打擊對象,所以張仲景用來祛風的藥只有一味防風,防風是風中圣藥,祛風潤藥,祛風不傷正氣。既可以防止外來的邪風,又可以驅(qū)趕已經(jīng)進入體力的邪風。對于久病必虛的人來說,用防風來驅(qū)風再合適不過了。 把風寒濕從關節(jié)里面驅(qū)除干凈了,關節(jié)的疼痛基本上也搞定了,接下來我們治個標唄。治標怎么治?關節(jié)痛那就止痛唄。止痛自然是止痛第一方芍藥甘草湯啊。所以這里用甘草與芍藥組合可以緩急止痛。痛是一種非常緊急的狀態(tài),更何況是關節(jié)的劇烈疼痛呢,芍藥可以柔,甘草可以緩,可以讓這個疼痛減輕,歡迎對我的回答留下評論,或関注哦。 |
|
來自: 昵稱Qigkg3af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