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龍的故鄉(xiāng),龍也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被稱為“龍的傳人”。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之中,龍是傳說中神異動物,在8000年前的內蒙古敖漢旗興隆遺址中就發(fā)掘了最早的龍形圖案。關于起源,在經(jīng)歷了長期的研究和考證后,人們有了一個較為一致的共識:龍的圖騰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志。作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把龍作為祖神敬奉,普遍都尊尚龍,在炎黃子孫的心中,龍雖是虛無的,但它卻是一種精神的存在,而非簡單的物質。中華神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也是富貴、祥和、安定、騰飛、發(fā)達的象征。龍文化在五千年中華文明中占據(jù)著相當重要的位置,中華神龍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和民族象征。 龍文化的內涵:從中國龍的形象中蘊涵著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四大觀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互主體觀;陰陽交合的發(fā)展觀;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觀。在中國龍的形象、龍的觀念后面,包含著中國人處理四大主體關系時的理想目標、價值觀念,追求天人關系的和諧,人際關系的和諧,陰陽矛盾關系的和諧,多元文化關系的和諧。龍的精神是多元一體、綜合創(chuàng)新的中國文化基本精神,這是中國龍形象、龍文化的最深層文化底蘊。 時逢壬辰龍年來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以中華龍文化為重要題材,已經(jīng)有近50個國家與地區(qū)發(fā)行龍年生肖郵票,特別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