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而不完美,認識到這一點,一切的努力和奮斗,其實都是為了使自己變得接近完美。在本書中,溝通與理解的主基調始終貫穿全文,作者從發(fā)現(xiàn)人生的痛苦多來自于與人的關系入手,深度剖析親密關系中的夫妻關系、親子關系,職場關系等,引領我們進行自我梳理,自我發(fā)現(xiàn)。最終我們認識到:困惑和坎坷都是生命的提醒,痛苦是靈魂被困擾的吶喊,困惑是智慧的開始,這一切都讓我們更加親近真實的自己。如果能在變幻無常的生活中,學會遇到苦難和不如意時,不對抗、不逃避,改變能夠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那么,人生不管如何跌宕 親愛的,要感恩痛苦 人痛苦是因為常常不自覺地把太多的思想、時間和精力用在后悔過去、不滿今天、擔心未來上了,因為把眼光放在外界,看自己不具備的一切,所以感到無助、無奈。 這是內(nèi)耗,是惡性循環(huán)。怎么辦呢?出路是放下過去,面對今天,創(chuàng)建未來。 所以親愛的,不要急于躲避或推開你此時感到的任何痛苦和不愉悅,不要急于把此刻難受的感覺死死認定為不好的東西。痛苦是我們保護身心健康的哨兵和衛(wèi)士,告訴我們有的地方出問題了,需要調整,需要關懷或改變。 當痛苦來臨時,要感恩痛苦的提醒,這時,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感恩的心態(tài)會使痛苦減輕。靜下來,細細體味其中的感受,身體的、情緒的、思想的,收獲其中的所有。 每段經(jīng)歷中的困惑和坎坷都是生命的提醒,痛苦是靈魂被困擾時發(fā)出的吶喊,困惑是智慧的開始,都讓我們更加貼近真實的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疲倦不堪,實際上是因為我們與疲倦對抗,所以才感到有點兒撐不下去了;我們痛苦,是因為我們對抗痛苦,所以愈加痛苦。對抗,就會持續(xù)。而接納和關懷,才能安心,抵達平靜。 當我們能夠不再任由頭腦批判、控制、挑剔,試著學習接納每個時刻的不如意和不完美時,痛苦就會悄然減弱,甚至消失。 人生沒有意外 記得在汶川救援時,一位父親在地震中失去了 8歲的兒子,他滿臉掛著淚水,說道:“每當我想起兒子讓我陪他去釣魚,而我拒絕了他,去打麻將的場景,我就有鉆心的疼痛,我總以為來日方長, ‘5·12’當天早上,他離家上學走的時候,我還兇他,讓他好好學習,沒想到竟是永訣。” 還有一位母親,女兒在讀高三的時候,因患癌癥病逝。她一向以做嚴母自傲,認為女孩子要學會獨立自主,讓女兒學琴、棋、書、畫,讓女兒業(yè)余時間補數(shù)、理、化,讓女兒把全部精力和業(yè)余時間都用來學習,不準和同學玩耍,不準看課外書,也不準玩手機、打游戲,甚至看電影的時間都很少,總之,要女兒出人頭地,功課名列前茅。女兒按照媽媽的標準是非常優(yōu)秀,琴、棋、書、畫樣樣都會,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只是郁郁寡歡,不太與人來往,回家話也很少,當然也沒時間說話,當她因體力不佳學習跟不上的時候,去醫(yī)院檢查是患了癌癥,不久便離開了人世。我聽著這位母親悲痛欲絕地呼喊:“我的女兒,媽媽恨自己,沒有讓你有過快樂的童年,也沒有快樂的青春,媽媽只想讓你學習好,成名成家;現(xiàn)在,你人都沒有了,是媽媽害死你的,媽媽對不起你啊,可對不起你有什么用呢?如果你給媽媽一次機會,我什么都不要求你,只求每天能看到你?!?/span> 不是所有的再見,都意味著再次相見,有的再見,就是永訣。有多少未盡的情、未了的意、未說的話、未做的事、未來得及的道歉、未告白的愛、未言的感恩和祝愿,一起涌上心頭,讓人痛苦難耐,不知如何化解。 失去是人生的痛苦之一,最大的失去是失去親人和愛人。我們每天與親人在一起時,常覺得來日方長,沒覺得需要珍惜在一起的時光,因為習慣了彼此,也就不以為意;因為會有矛盾,還可能互相傷害??墒牵鼰o常,我們真的需要在意外發(fā)生后、親人離開時,才想起我們本該好好對待親人和愛人嗎? 人生的意外其實是常態(tài) 人生其實沒有意外,意外也是常態(tài)。在充滿變化和意外的世界里,不是每個人每天出門都能夠安全回家;也不是每個人今晚睡下,明天仍然能夠活著起來。人間唯有生死是大事,其他真的都是小事。 在歲月的流淌中,我們終究會發(fā)現(xiàn),其實人生最寶貴、最讓人心底充滿溫暖幸福的不是功名利祿,不是多么光鮮靚麗,而是晚上回家,躺在床上,身邊有一位相伴多年仍不改初心的人——Ta從心底希望你好,希望你健康,希望你不要太勞累,你病與不病,怨與不怨,Ta將身心的溫度都給予你,這才是生命真正的旋律和歸宿。 這個世界上也許有很多不公平,但有一樣東西上天對誰都絕對公平,那就是時間。如果不珍惜每一寸光陰,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人生或將充滿遺憾,或將悔恨難當。到頭來,生命也許就像一縷輕煙,消散得無影無蹤。 我們真實擁有的只有當下這一刻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yè)典禮上說,他 17歲時讀到一句話:“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話,那么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你是正確的?!睆哪菚r開始,33年來,他每天早晨都會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當答案連續(xù)多天是“No”的時候,他知道自己需要改變某些事情了?!坝涀∧慵磳⑺廊ァ笔撬簧凶钪匾捏鹧裕械臉s譽、驕傲,對難堪和失敗的恐懼,這些在死亡面前都會通通消失。你已經(jīng)赤身裸體了,沒有理由不去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 現(xiàn)在,無論你是妻子還是丈夫,無論你是孩子還是父母,停下來,是的,就在此刻。 當孩子說:“媽媽,你陪我玩兒?!闭垊e再說:“寶貝,等我做完手頭的事情再陪你。”記得蹲下來給 Ta一個吻,然后和Ta一起玩兒。 當媽媽打來電話問你幾點回家,請別再不耐煩地說:“別催了,別催了,忙著呢!”而是輕柔地說:“媽媽,我很快就回來。”讓她少一些牽掛。 當愛人要和你親昵時,別再想著你的微信、郵件還有那些狗屁賬單,和Ta溫情地相擁相吻吧,帶著愛去含情脈脈地凝望Ta的雙眼…… 人生很長,也很短。所有的事情都在這一刻發(fā)生,這一刻組成了生命的全部。有人卻用這一刻來后悔過去,用這一刻擔心未來,用這一刻與人比較,總以為還有很多的未來,很多數(shù)不盡的時日,所以很少用心體驗和珍惜這一刻。有時,一轉眼、一轉身,便是我們今生緣分的全部。實際上,今生,我們永遠真實擁有的只有這一刻。 請在有生之年,請在這一刻,愛自己,愛你的Ta。 現(xiàn)在,深呼吸,靜下心來,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這輩子的最后一天,我要做些什么?” 一切都可以放下,只要用合適的方法 每個人都有一些難以忘懷的經(jīng)歷,都曾經(jīng)遇到過一些人,碰到過一些事,聽到過一些話,看到過一些場景,有的甚至已經(jīng)記不住細節(jié),但那時的感受和情緒還一直縈繞在心間。比如親人離世、戀人分手、遭人誤解、經(jīng)歷不幸等等,讓我們常常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每每想起心中都難以釋懷。 許多人以為,時間可以療愈一切傷痛。實際上,時間可以療愈一些傷痛,但時間不能療愈所有的傷痛。如果一件事情發(fā)生后超過一年,你想起來還會感到難過、害怕、恐懼或者憤怒,還會對你今天的生活產(chǎn)生影響,這件事就是心理的“創(chuàng)傷”,就不是時間所能療愈的了。 真正的療愈是當你看到類似場景時,或當回憶往事時,心中不再有傷痛,能平靜地觀賞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 對于所有使我們傷痛的事情,人的本能反應就是逃避,不去想它,把它埋藏在記憶深處,希望時間把它帶走,以為時間可以讓傷痛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其實是個誤區(qū)。如果傷痛不是很深,時間確實可以幫助我們忘記過去;可是如果傷得太深,就會跟隨我們很久很久,無法自愈。 這和身體遭受的傷害一樣——如果只是手上被劃傷,過幾天它自然會愈合;可是如果傷得很深,愈合的時間就會變長;即便愈合了,也會留下很深的疤痕,甚至畸形,正常功能受損。 心靈受傷害也是如此,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隨時光遠去。到底哪些可以自行療愈,哪些不行?通常以一年為界,如果超過一年我們還不能夠自行梳理的,就需要尋求專業(yè)的梳理,這種梳理叫作“放下過去”。 一切都可以放下,只要用合適的方法。 面對,才會讓噩夢消散 舉個例子,有一名外企的女主管,人長得漂亮而且非常能干,她曾有一個中等身材、有些禿頂?shù)恼煞颉T诨橐錾钪?,丈夫對她?jīng)常實施家暴,于是兩人離了婚。分手后這名女士一看到像她前夫那種體形的男人,就會身不由己地害怕,渾身發(fā)麻、顫抖,無法控制。而中等身材、禿頂?shù)闹心昴行缘教幎加邪?,可以想象前夫對她生活影響的嚴重程度?/span> 因為前夫施暴曾發(fā)生在某個城市,后來她就不敢再回到那個城市了。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蔽覀兊纳眢w有一套自動記錄危險信息的報警裝置,會記錄一切讓我們感到不愉快或危險的人、事和場景,并且會把事件發(fā)生時相關的形狀、顏色、味道、氣味,環(huán)境中的一切,都記錄下來作為不安全信號,每每遇到相關信號,身體就會自動反應,提醒我們遠離和逃離危險。身體本能的趨利避害,可幫我們避免再受傷害。 事實上,并不是每個中等身材、禿頂?shù)哪腥硕紩λ斐蓚?,她心里也知道,道理也懂,但就是無法控制和面對這種場景。相信讀者朋友中也有很多人,道理都知道,但就是無法控制自己。因為許多人不明白,其實控制人的行為最強大的東西,第一是本能,第二是情緒和欲望,第三才是道理。這個驅動我們行為的順序,對了解自己、理解別人都很重要。 那個害怕中等身材、禿頂男性的女士,我們陪她到商場里去逛,不一會兒就看到一個外形類似的男性,她緊緊攥著我的手,渾身發(fā)抖,手腳冰涼,臉色變白,馬上想轉身就跑,我讓她站在那兒,把關注點放在身體上,慢慢地呼吸,一邊呼吸一邊接著看那個男人,那個人在買東西,沒有看她,也沒有回頭,更重要的是沒有攻擊她。 她的身體慢慢停止了抖動,心慢慢平靜下來,她預設的危險并沒有發(fā)生,這個過程我們叫“現(xiàn)實暴露”。 在這個過程中,她的身體重新記錄了信號,不是所有中等身材、禿頂?shù)哪腥硕际俏kU的。從此以后,她就不再懼怕這一類男人,生活自由和輕松很多。 如果你有類似的困惑和苦衷,用 0~10衡量你難受的程度,難受程度在5~7的話,你可以嘗試自己去面對,如果不確定,可以找專業(yè)人士來幫助你。 災難所帶來的傷痛,惟有面對才能放下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時候,很多師生因為校舍的水泥墻塌陷而被埋。一些幸存者在地震過后開始害怕和恐懼水泥磚瓦的空間結構。其實這些空間結構在正常生活中是不危險的,但是因為和創(chuàng)傷事件連在一起,使得他們看到所有水泥結構的建筑,都會不由自主地恐懼回避,有很多人因此不能走進學校、辦公樓、甚至餐館,心里創(chuàng)傷使他們不能正常生活。 對于環(huán)境和具體物體的恐懼,“現(xiàn)實暴露”療法非常有效。我和我的團隊在汶川處理了大量地震創(chuàng)傷的案件,經(jīng)過梳理的師生都能重返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這也讓我感到無比欣慰。 還有更多的傷痛來自于,誰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讓你久久不能忘懷,不能原諒。絕大多數(shù)來自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傷痛,都是因為沒有看到事情的全相,偏聽偏信,只從自己的角度理解,沒能從對方的角度考慮。放下過去的最好方法,就是面對過去發(fā)生的事件,從對方的角度去考慮,當時他(她)在什么場景、什么背景、什么時刻和什么狀態(tài)下這么做。當你真正理解那個人當時為什么要這么做的時候,一般都會放下。在我這么多年的職業(yè)生涯中,只要愿意面對,看事情的全相,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基本上沒有放不下的隔閡。 很多人,不是選擇面對,而是回避,把這個事件當作彼此關系的一個壁障,特別是在戀人之間、夫妻之間、父子之間和母子之間,無論對方做了多少件好事,但只要有一件對自己傷害特別大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會替代和掩蓋過往的一切好事。 一件壞事可以把一千件好事抹掉,使雙方深陷痛苦,讓自己多少美好的回憶化為塵埃。就好比我們攜手旅行,走過無數(shù)青山綠水,路過無數(shù)如詩如畫的地方,而回憶時只記得路上的一坨狗屎。 這其實不怪你,本能使然。但我們需要知道:動物靠本能生存,而人還需要對本能以外的能力的認識和了解,然后把握它。 重要的是,不因為自己害怕而逃避或抗拒。對我們有惡劣影響的創(chuàng)傷性事件就像身體上的膿瘡,你可以不管,但是一碰就會疼,并且將伴隨一生;而如果切除,雖然會痛,卻是暫時的,而且可以一勞永逸,以后雖然會結疤,但不會再疼了。 我曾在美國最大的心理健康中心為來自 32個國家的移民和難民治療創(chuàng)傷,做過大量的“放下過去”的治療;包括在汶川抗震救災的三年,也幫助了很多失去父母、失去孩子、失去愛人的人。通過這么多的案例證明了——沒有放不下的過去。 放不下過去,會像帶著一個一直流著膿血的傷口生活,會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真心希望每一個人都不要背負著創(chuàng)傷生活,不要讓一個個創(chuàng)傷性事件像烏云一樣籠罩自己的一生。 所有的不滿后面,都有一個你認為的應該 所有不滿的后面,都有一個你認為的應該。“應該”是痛苦之源。沒有人會完全按照你的標準行動。 有一種深淵叫“應該”。如果僅僅因為對方是你的父母、孩子、姐妹兄弟、叔舅姨姑、朋友、愛人,你就認為他們應該為你做什么,就必須對你負責任,因為他們沒有滿足你的期望,就得背負理所當然的譴責,也就是所有和你有關系的人,就自然而然地欠了你一生還不清也說不清的債務一樣。 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對方是誰,得到過幫助就應該學會感恩戴德,沒得到幫助,理所應當自己擔當,沒有人欠你。 當現(xiàn)實和你的預期不同時,先別急著抱怨,而是懷著好奇,問為什么?然后再去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就不會經(jīng)常跟自己過不去,跟別人過不去了。 如果在一段關系中,感到疲憊不堪,這關系一定有了問題。而且問題是:你用了太多的時間對抗、逃避、糾結;你想了太多的應該、不應該、公平、不公平、誰對誰錯;你用了太多的精力想讓對方按你的標準和方式說話、做事。但事實上,每個人骨子里都希望隨心所欲,所以人與人之間會有矛盾,而健康的關系是在自律和任性之間找到平衡。 沒有人喜歡被說教,沒有人喜歡被控制 沒有人喜歡被說教,沒有人喜歡被控制。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對方時,無論出發(fā)點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確,其實都傳遞出了一種氣息:我不喜歡你現(xiàn)在的樣子,你應該變成另外一個樣子。而當我們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評價,只是單純觀察對方當下的樣子,關注他當下的感受,并愿意和這個真實的人在一起,這樣才是真正的陪伴??晌覀兘?jīng)常的做法是,只要自己認為好的,就要強迫別人 按自己的意愿去做;或是違背他人的意愿,以愛之名做傷害 Ta的事。例如,在北京 5月份的天氣里,媽媽覺得天冷,就讓孩子穿羽絨服,但是孩子不想穿,媽媽堅持要他穿,孩子去學校后,同學問:“這么熱的天,你竟然穿羽絨服?”孩子回答道:“有一種冷叫作‘你媽覺得你冷’?!鄙钪羞€有一種餓叫作“你媽覺得你餓”,以此類推,還有“你爸覺得……老婆覺得……爺爺奶奶覺得……” 殊不知,最深厚的愛是尊重對方的意愿。最大的傷害是違背對方的意愿。 人,其實真正聽的道理是自己的道理。在任何關系中,我們永遠應該要求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對于他人,我們可以邀請、請求,但最有效的還是通過要求自己、改變自己從而去影響他人。如果一味地對他人提出要求,那就只會出現(xiàn)一個結果:你會常常失望和痛苦。 所有的傷痛都值得欣賞 人生皆苦,苦來自何方 我曾在微博上發(fā)起了一次幾千人參與的投票:“壓力從哪兒來?” 結果排在前三位的是:后悔過去, 擔心未來 ,比較今天。 我認為,后悔過去,擔心未來,比較今天,是人生痛苦的三大來源。因為我們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人、事、環(huán)境,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如愿以償,所以后悔難過,恐怕得不到,所以擔憂未來?,F(xiàn)實中,太多的人、事和環(huán)境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標準,所以不滿。 許多人把今天用在后悔過去、擔心未來上,然后今天就變成了后悔的昨天;明天的擔心更加劇烈,變成焦慮;焦慮變成恐懼、失眠、胃痛等不適隨之而來。這是內(nèi)耗,是惡性循環(huán)。 一行禪師說過:“你用于擔心未來、后悔過去的每一分鐘,都是你失去和生命重新約會的一分鐘?!?/span> 出路是放下過去、面對今天、創(chuàng)建未來,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資源、智慧和力量解決自己的困境,只是人常把眼光放在外界,看自己不具備的一切,所以感到無助、無奈。 人實際擁有的只有今天,每天有 15萬多人離去不再有今天。能做什么就先做什么吧,從今天開始,盡量用心說好每一句話,做好每一件事,好好對待每一個人,做的過程中,路自然開放,自然就無暇后悔過去、擔心未來。 1、后悔過去 在“對于過去,你最后悔的是什么”的調查中,我將網(wǎng)友提到的所有后悔的事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a.選錯了工作,干錯了行;b.選錯愛錯了人;c.說錯了話; d.做錯了事。 在我看來,人生總有后悔之事,但我們不能老是后悔過去,很多人沉浸在于對過去的后悔中,把時間精力花在悔不該當初上,腦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想著如果當時怎樣怎樣就不會如何如何,時間就在后悔過去之中流過,而現(xiàn)實沒有任何改變。 我認為沒有人想做錯事,沒有人想刻意搞糟自己的生活,我相信每個人在每一個時刻都想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過去的決定也都是基于我們彼時彼刻的能力、資源、智慧、信息和所處環(huán)境做出的最好的決定,沒人可以預測未來, 所以不管過去發(fā)生了什么,都要放過自己!不必去糾結對錯。每一件事都是通向智慧的機會。 對于過去發(fā)生的,特別是不愉快的事情,一般有三種應對方法,有的人后悔自責,有的人恐懼害怕,有的人把精力用在思考從中學到了什么。因此,有的人悲傷難過,不能自拔;有的人躲避遠離;有的人吸取教訓,再次上路。如此,人生從此不同! 看著許多年輕人把時間和精力用在無目的的消耗和抱怨之中,我常有一種深切的心痛。人生是一次單向的旅程,沒有回頭和重來的可能。 看到了太多充滿遺憾、后悔的生命,對自己的人生不僅沒有任何意義還會起到破壞性的作用。所以對過去的事,學會接受自己,疼惜自己,需要問自己的是 :在這件事中,我收獲了什么?今后如何做得更好?往前走,莫回頭! 人的一生中后悔沒做的事比后悔做錯的事多得多!生命要么在恐懼中耗盡,要么在冒險中綻放??傮w而言,多數(shù)人在恐懼中錯過生命的機緣,在后悔中徘徊;少數(shù)人勇于承擔人生必須經(jīng)受的風險,享受無悔的精彩人生。 2、比較今天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要是像誰誰就好了,我們常常以為別人的生活比自己的精彩。其實,第一,別人的生活精不精彩和你毫無關系;第二,到底精不精彩你也不知道;第三,知道了又能怎樣,你不還得過自己的日子。所以,要比就和自己比,今天是否比昨天有所成長? 與別人比較總想證明自己,甚至心里總覺得不服氣,不甘心的背后,往往不是自傲而是自卑,是認為自己不夠好,是不自信,是不接納自己原本的樣子,不能肯定自己身為一個獨特個體的價值??傁矚g和別人比較與競爭,往往是缺少安全感的典型表現(xiàn),而幸福感源于內(nèi)心的安定與自由。 比較在一個條件下是有意義的,就是比較是為了給自己找榜樣,建立自己人生的方向,激勵自己的成長,否則就是對自己的傷害。 3、擔心未來 擔心未來是因為現(xiàn)在沒有安全感,沒有充實感,是逃避努力的方法和借口。與其花時間去擔心找不到工作,擔心另一半跟人跑了,擔心天災人禍降臨到你頭上,還不如將這些時間和精力用在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豐盈自己的生命,因為擔心未來只會有更多的恐懼和焦慮。 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應對擔憂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在想,都在做和目標有關的事,把握了當下就把握了未來。 一個后悔過去的人、一個擔心未來的人、一個與人比較的人,一個忙于評判指責的人、一個傳播流言蜚語的人,都不會有屬于自己的生活,屬于自己的風采,屬于自己的充實,屬于自己的安寧與幸福。 你花時間做什么,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每一個用于后悔過去、擔心未來、比較今天的時刻,都會成為停止成長、生命倒退的時刻!也會使我們失去覺察、醒悟、創(chuàng)建自己生命的時機!生命在憂慮中萎縮,在行動中充盈! 摘自《不完美,才美》 作者:海藍博士 復旦大學醫(yī)學博士、美國德州貝勒醫(yī)學院神經(jīng)科學博士后 美國范德堡大學皮博迪教育和人類發(fā)展學院心理學碩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