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裹金田黃石 “田石”呈塊狀零星埋藏于溪旁水田底,無根而璞,無脈可尋,只能依靠在田中挖掘偶然得之。 挖田黃的地方 古時,田石因為埋藏的位置不同,石質(zhì)雖稍有差異,然而隨著年代的推移,名坂段所出之石特色逐漸混淆。所以對于田石品種的命名,一般不再將挖掘地作為主要依據(jù),而是按照每一塊石璞的色澤不同來區(qū)分,輔之以石質(zhì)特征。以石色可分田黃石、白田石、紅田石和黑田石四種。 田黃凍石 田黃石古稱“黃石”,又名“黃田”。是田坑石中最常見、最具代表性的品種,約占挖掘量的90%以上,因此習慣上又將田石統(tǒng)稱為“田黃”。田黃石又因色相的近似,分為黃金黃、橘皮黃、枇杷黃、桂花黃、熟栗黃、杏花黃、肥皂黃、糖棵黃以及桐油黃等等。其中枇杷黃最為常見;黃金黃色純潔,質(zhì)地通靈;桐油黃又稱“桐油地”,色暗如煮熟的桐油,質(zhì)略遜。 田黃石山水薄意擺件 白田石色如豬油,間泛微黃,蘿卜紋明顯,格濃似紅筋。清鄭杰《閩中錄》稱其:“稍似羊脂玉,偶有紅筋如血縷”即高云客所云:“潔則梁園之雪,溫柔則飛燕之膚,入手使人心蕩?!?/p> 壽山白田石擺件 紅田石有“橘皮紅”和“煨紅”之別,桶皮紅田石是指田坑石中色橙紅如熟透的福橘之皮,鮮艷通明,十分罕見。龔綸《壽山石譜》載:“(田坑石)紅者殆絕無僅有,數(shù)十年不一見。” 壽山紅田石節(jié)節(jié)高升 煨紅田石也是一種紅色的田坑石,只不過它的顏色并非石璞所固有,而是埋藏于田底的田黃石受到耕田燒草等外部因素的影響,石質(zhì)遇高溫產(chǎn)生化學變化,外層呈現(xiàn)濃艷的紅色,”煨紅“即經(jīng)過煨煅而變紅色的意思。 壽山煨紅田石 “黑田石”是黑褐色的田石,蘿卜紋略粗,時雜黑點。色略淡而帶灰白者稱“灰田石”屬同類。近有“綠田石”一說,其實即是“灰田”中質(zhì)地通靈者,由于灰中透黃,兩色相融給人以一種灰綠色的錯覺,不能以“綠田”稱之。 壽山灰田石 此外,如果田黃石外裹白色層或白田石外裹黃色層時,又分別以“銀裹金“、“金裹銀“命名。田時中,表層含黑色皮者,稱“黑皮田”。若黑色皮呈現(xiàn)稀疏微透明斑塊,狀如癩蛤蟆之皮膚或似烏鴉之背頸,則美其名曰:蛤蟆皮,烏鴉皮。 壽山烏鴉皮田黃石 田石又可根據(jù)其石質(zhì)命名。凡質(zhì)地通靈的田石,可稱“田黃凍石”。品更高。粗硬質(zhì)劣的田石,別其名謂“硬田”,不為藏家所重。 壽山田黃石 另有“擱溜田石”和“溪管田石”兩種,則是按挖掘地點來定名的。擱溜田(“擱溜”,福州方言意謂滾動)是指被雨水沖刷而出露地面的田石; 溪管田又稱“溪坂獨石”、“溪中凍' ,是指中坂溪管屋附近溪底所蘊藏的田石,唯今已難覓。 壽山灰田石 傳播最新的壽山石資訊,分享精美的壽山石作品。我是壽山石雕手藝人康高為,關注我進入主頁下方查看更多,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