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離砂療法是我國民間流傳應用很長久的一種治療方法,是利用坎離砂加醋產(chǎn)生熱而用于治療的一種傳導熱療法,它既有熱作用又具有藥物作用。 一、坎離砂的成分及制作方法 成分:凈鐵末5000克、米醋3000克、防風400克、當歸、川芎300克、透骨草400克、清水3000克。 制作法:先將中藥切成薄片,然后置于米醋和清水中,加熱至沸,持續(xù)30分鐘,煎煮時應經(jīng)常攪拌,待冷后過濾除去藥渣。然后再將凈鐵末(即鐵末用2號篩子過篩而得凈鐵末,鐵末顆粒直徑約為2毫米)放在鐵鍋內(nèi)煅1~2小時,正當鐵末紅時,取上述中藥液5升,倒入鐵末中,并攪拌均勻,迅速用蓋子蓋好,待其自然冷卻干燥后備用。 二、坎離砂療法對機體的作用 坎離砂加醋(或鹽酸)而引起化學熱,作用于組織后,可使局部皮膚溫度升高2.0℃~7.5℃,促進汗腺分泌和排出,并使毛細血管明顯擴張,毛細血管的血流量顯著增加,增強了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及物質(zhì)代謝,改善了局部的營養(yǎng)狀態(tài)。還能降低末梢神經(jīng)的興奮性,有消散炎癥浸潤與解痙鎮(zhèn)痛的作用。 另外,坎離砂的中藥具有活血散瘀、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作用。 三、治療方法及操作技術 (一)備品 1.根據(jù)治療部位大小,制做供裝坎離砂用的各種布袋和覆蓋用的棉墊。 2.面盆、小鐵鏟和溫度計。 (二)操作方法 1.取坎離砂倒入盆中,按每750克加醋40毫升拌勻(2%的醋酸或食醋),然后裝入布袋,用毛巾和毛毯包好,待其溫度上升至45%一60%即可應用。 2.暴露治療部位,先放置棉墊或紗布墊,然后在其上放置坎離砂布袋,再包以棉墊保溫。 3.治療時坎離砂溫度可逐漸上升,如超過治療允許溫度時,可在砂袋下加布墊。故應經(jīng)常測量,使治療部位保持要求的溫度。 4.治療溫度一般為45-52℃,每次20~30分鐘,每日 1次,15~20次為一療程。 (三)注意事項 1.防止燙傷,治療前必須了解患者的皮膚知覺有無異常,檢查皮膚有無破損。治療過程中應經(jīng)常檢查并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若溫度過高,應及時加布墊。 2.加布墊時,不能直接加在皮膚表面,因涼布墊會降低表皮溫度,使患者有不適感覺,影響療效,故應加在第一層布墊和砂袋之間。 3.坎離砂可重復使用10-15次,但隨使用次數(shù)的增加,發(fā)熱潛伏時間也相對延長。 四、臨床應用 主要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慢性腸炎、肥大性脊柱炎、肌纖織炎、腰部勞損、關節(jié)扭挫傷、關節(jié)手術后功能障礙、神經(jīng)痛、慢性腰腿痛等,此外還可以治療胃炎、腎炎、痛經(jīng)、盆腔炎、肩關節(jié)周圍炎等。 禁忌癥:虛熱、高熱、化膿、厭氣菌感染、腫瘤、結核病、出血傾向、腦動脈硬化、心腎功能衰竭、溫熱感覺障礙和1歲以下的嬰兒。 鐵砂療法治療作用基本同坎離砂,但是沒有中藥,不具有藥物作用。其優(yōu)于坎離砂之處是可利用工業(yè)上的廢鐵屑,價格便宜,不要復雜加工過程,是一種經(jīng)濟、簡便的治療方法。 一、材料 1.鐵屑:取工廠機床刨下的純生鐵屑。 2.醋溶液:可用食醋、醋酸或稀鹽酸。 3.布袋:大小為25厘米×20厘米,最好用粗布或帆布制成,這樣不易損壞。 4.裝制鐵砂的缸或盆最好是陶瓷的。 二、配制步驟 1.將醋或稀鹽酸配成10%的溶液(也可以用5%醋加5%稀鹽酸配合混合液),用溫水配制發(fā)熱較快。 2.將已配好的醋溶液或稀鹽酸溶液加入鐵屑中,其比例為10:1,即5000克鐵屑加500克溶液,然后均勻攪拌。 3.配好后的鐵屑,放置15分鐘左右,即可裝入布袋內(nèi),每袋約750克。 4.將裝好鐵屑的鐵砂袋彼此重疊放在一起,用棉墊保溫,待發(fā)熱至50℃時即可用于治療。 鐵砂療法在操作上須注意以下事項: 1.醋的濃度必須適宜,過濃或過稀均會影響發(fā)熱,故在更換另一種醋時,必須進行試驗,以確定適宜的濃度。一般陳醋含醋酸較多,因此濃度可以低些,如醋質(zhì)量差的,則須提高濃度。 2.鐵屑可重復應用,但在施用3~4次后,必須用篩子篩去已氧化的鐵粉。一般可重復用10次,每次用時最好加入適量新鐵屑。 3.每次治療完后,應及時清洗布袋,否則易被醋酸腐蝕損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