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青陽縣境,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是因為詩仙李白的一首《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而改名為九華山。南京也有一座九華山,曾在歷史上數(shù)易其名,后因山南建有小九華寺而最終定名,或許名頭不及安徽九華山,但由于地處龍蟠虎踞的紫金山與玄武湖側畔、六朝古都的腹心地段,經(jīng)過多年護管,風光自有獨到的迷人之處。 九華山南門 南京九華山,是一座集山、水、城、林為一體的綜合都市林園,南連北京東路,西鄰臺城,北臨玄武湖,東接太平門。曾是六朝京城的皇家御園,現(xiàn)今園內包括了玄奘寺、三藏塔、六合亭、地藏殿、千壽龜?shù)榷嗵幘爸?。游人罕至,僻靜清幽。 ↑從北京東路的岔路向北,前行不遠可見“九華山公園”牌坊。 ↑九華山公園南大門及登山步行階道 ↑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京華煙云,塵事變幻。各按所需,各求其祥,更改地名,也成常事。九華山作為古都名勝由來已久,春秋時期稱為覆舟山,臨湖一側,陡峻如削,猶如一只傾覆的行船,風水學上認為“山如覆舟”象征吉祥,于是帝王按“四神”的建都模式把京城建于此山之南;南朝劉宋元嘉時,因玄武湖屢見“黑龍”,此山又改名為玄武山;南朝陳時,又改為龍山、龍舟山;隋唐至清,復稱覆舟山;民國初年,改稱盧公山,后又改名九華山至今。 九華山南側,在歷史上曾是非常重要的所在。三國時,有東吳太子孫登的園林-西池;東晉時,建成起了中國第一座皇家建筑-北郊壇(地壇),辟有藥圃,種植芍藥供宮廷用藥,重修西池訓養(yǎng)武士;南朝宋文帝將藥園壘、西池、北郊壇合并,辟為“樂游苑”,成為六朝盛極一時的皇家園林,帝王將相來此消夏納涼、娛樂休閑。大科學家祖沖之在樂游苑內發(fā)明和試制成功了水碓磨,還曾與北魏人索馭麟在樂游苑比賽指南車。 ![]() ![]() ![]() ![]() ![]() ↑“千古一完人”,五個大字出自我國著名書法家尉天池(1936-)先生手筆 ![]() 玄奘寺 ![]() ![]() 玄奘寺,2003年時復建小九華寺,并更名為玄奘寺。玄奘三藏院內供有玄奘法師及他的兩位高徒窺基、圓測的金身像,精美的壁畫詳細介紹了玄奘法師從小出家、西行取經(jīng)、震驚西域、回國譯經(jīng)直至圓寂的光輝歷程,同時還陳列有玄奘法師歸國后所翻譯的所有經(jīng)論。 ![]() ![]() ![]() ![]() ![]() ![]() ![]() ![]() ![]() ![]() ![]() ![]() ![]() ↑降龍羅漢(壁畫),即迦葉尊者,佛祖座下弟子,法力無邊,助佛祖降龍伏妖,立下不少奇功。傳說古印度有龍王用洪水淹沒那竭國,將佛經(jīng)藏于龍宮,尊者降服龍王后取回佛經(jīng),故稱為“降龍羅漢”。 ![]() ↑伏虎羅漢(壁畫),即彌勒尊者。傳說尊者所住寺廟外,常有猛虎因肚子饑餓長哮,尊者便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只老虎,時間一長,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稱為“伏虎羅漢”。 ![]() ↑五觀堂前,排隊等候素齋(疫情期間取消)↓,五觀堂是寺廟中吃飯用膳的地方,即齋堂。 ![]() ![]() ![]() ↑玄奘寺依山而建,院墻外每到秋冬季節(jié),金黃樹葉落滿山坡,為梵音佛影更添幽深禪境 ![]() 三藏塔 ![]() ![]() ↑三藏塔,建于1944年,供奉有玄奘頂骨舍利。玄奘(602-664年)是河南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chuàng)始人,尊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圓寂后靈骨歸葬西安白鹿原,五年后改葬興教寺,唐末天下大亂,寺僧將靈骨遷至終南山紫閣寺。988年大報恩寺住持將廢寺危塔中的玄奘頂骨,千里背負至南京供奉,1856年該寺毀于太平天國與湘軍的戰(zhàn)火。 ![]() ↑1942年末,侵華日軍在大報恩寺遺址中挖掘到玄奘頂骨舍利,嚴密封鎖消息,妄圖占為己有。后因南京各界人士抗議,汪偽政府迫于壓力與日交涉,日軍只好將頂骨分為三份,一份送往北京(后分往日本),一份交給汪偽(1945年供奉于毗盧寺),一份交給九華山寺(1944年建塔供奉)。 ![]() ↑玄奘銅像↓,建于2001年,目前為止亞洲最高的玄奘法師青銅雕像,高4.5米,重3.5噸。銅像根據(jù)玄奘大師故鄉(xiāng)-河南偃師緱氏鎮(zhèn)陳河村的文獻記載、按其生活原型鑄造鐫刻而成,體現(xiàn)了玄奘大師不畏艱辛、萬里孤征的苦行僧形象。 ![]() ![]()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愛國精神和巨大貢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梁”。 ![]()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石壁↓?!栋闳舨_蜜多心經(jīng)》是大乘佛法教義之總綱,內容簡潔概要,全文260字,宣揚空性和般若,被奉為大乘佛教第一經(jīng)典和核心,對大乘佛教的發(fā)展影響深遠。 ![]() ![]() ↑小九華山海拔61米,東接富貴山(又名龍廣山),與鐘山形斷脈連,是鐘山余脈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山雖不高,但地理位置在戰(zhàn)亂之時尤為重要,作為六朝京都的宮城屏障,與東面的龍尾坡、蔣陵同為軍事要隘,勝負得失直接關系著皇宮與全城的安危。僅在東晉之時,九華山一帶就曾發(fā)生兩次規(guī)模較大的決定性戰(zhàn)役。 ![]() ![]() ![]() ![]() ↑三藏塔內蓮花座,下藏玄奘法師頂骨舍利。除了這份舍利,其他出自大報恩寺的玄奘頂骨舍利經(jīng)過多年多次轉分,已散往多處,截至2019年底,共保存在南京玄奘寺、南京靈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臺北玄奘寺、臺灣新竹玄奘大學、日本東京琦玉縣慈恩寺、日本奈良藥師寺中的三藏院、印度那爛陀寺9個地方,供后人瞻仰。 ![]() ↑五級四面三藏塔 ![]() ![]() ![]() ↑三藏塔前的青石上,刻有玄奘像和西行取經(jīng)路線圖。風吹日曬雨淋,漸已模糊不清。玄奘遠赴天竺,西行五萬里,后又游學天竺各地17年,名震各國。回歸大唐后,從事翻譯佛經(jīng)20年,直至圓寂,玄奘及其弟子翻譯出典75部(1335卷1335萬字),超過整個唐代289年中譯經(jīng)總數(shù)的一半,是中國史上另三大翻譯家譯經(jīng)總數(shù)的一倍多。 ![]() ↑公元646年,玄奘將他西行天竺親身游歷的200多個國家和城邦的山川、地邑、物產(chǎn)、習俗編寫成《大唐西域記》12卷,記載了許多民族的生活方式、建筑、婚姻、喪葬、宗教信仰、沐浴與治療疾病和音樂舞蹈等,是研究南亞地區(qū)古代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是中國和世界最早的國際新聞作品集。 ![]() ![]() ![]() ![]() 六和亭 ![]() 六和亭位于三藏塔的西側山頂,亭為六角重檐錐尖頂?shù)膫鹘y(tǒng)北方古建樣式,亭內懸置六和鐘。六和,取自佛教思想“身和(共住)、口和(無諍)、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寓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六和亭與三藏塔遙相呼應,四望皆景,周圍一帶還成為市民早晨鍛煉和遛鳥之地。 ![]() ↑六和亭有六柱、六角、六噸重銅鐘,不僅賦有佛教六和宗旨,也暗合儒道的六和涵意。佛家所謂身口意戒見利,儒家所謂天地人日月星,道家所謂天地人精氣神,歸根結底,人內在和諧,天地萬物自然和諧,這個世界就會永久和諧。 ![]() ![]() ![]() ↑晨曦中的紫金山,沉睡中的明城墻 ![]() ↑錯綜的玄武湖島,空濛的都市高樓 ![]() ↑鳥籠用長竹竿叉起,高高懸在樹上↓ ![]() ![]() ![]() ![]() ![]() 地藏殿 ![]() 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薩,位于小九華山西北角。地藏菩薩的名號來歷于“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寶藏”。 ![]() ![]() ![]() 佛典記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jīng)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并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fā)愿,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愿”的德業(yè)被佛教廣為弘傳,尊為“大愿地藏王菩薩”,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 ![]() ↑羅漢洞 ![]() ![]() ![]() ↑大轉輪藏?!稗D輪藏”始創(chuàng)于南朝梁代,因“經(jīng)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閱”而發(fā)明此輪,順時針推動一圈,功德相當于念誦“轉輪藏”內所有經(jīng)典一遍?!稗D輪藏”原是佛寺中之一種可以回轉的佛經(jīng)書架,中心立軸,書架可以旋轉,方便挑撿經(jīng)卷?!稗D輪藏”制度的創(chuàng)意來自“轉藏”,“轉藏”是轉讀大藏經(jīng)之意,與“看藏”不同,“看藏”是指每天讀經(jīng)時從首到尾一字不漏,而“轉藏”只是讀經(jīng)文中每卷的初、中、后的幾行。 ![]() ![]() ![]() ![]() 千壽龜 ![]() 千壽龜廣場在三藏塔的東側,巨龜高3m長5m重80噸,昂首西望,似聽菩薩講經(jīng)說法;周圍有十二生肖石像,約與人身等高,寓意人人與龜同壽,每個石像也都含有中華典故;廣場也是市民平常晨練之地。 ![]()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 ![]() ![]() ↑鼠,引用“張湯掘鼠洞”典故?!妒酚洝た崂袅袀鳌肺鳚h張湯的父親是長安縣丞,分管刑獄,張湯從小就喜歡判案決獄那一套,表現(xiàn)出很高天賦。有次小張湯留家看門,老鼠偷吃了肉,父親回家把他鞭打了一頓。張湯掘開鼠洞,捉住老鼠,找到剩肉,然后設下大堂,對老鼠加以舉告、拷打、審訊、筆錄、判決、定案、處決,儼然一名執(zhí)法嚴明的老獄吏。父親深以為奇,于是教他法令案獄。 ![]() ↑牛,引用“牛角掛書”典故,比喻讀書勤奮。隋末李密,年輕時有次一邊騎牛一邊看書,牛角上還掛著一卷《漢書》。越國公楊素正巧路過看見,經(jīng)過交談,對李密很是賞識?;丶液髮鹤訔钚惺①澙蠲?。613年天下動亂,楊玄感籌劃起兵,暗中派人到長安迎接李密,讓他主持謀劃。 ![]() ↑虎,引用“雕龍畫虎”典故。雕龍畫虎是指古代文人苦心經(jīng)營文章,唐朝李商隱有“雕龍心已切,畫虎意何成”詩句。 ![]() ↑兔,引用“玉兔搗藥”神話。相傳古時有三位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乞食,兔子沒有食物可施,就對老人說“你們吃我吧”,說完跳入火中。神仙們大受感動,于是將兔子送到廣寒宮成了玉兔,與嫦娥相伴。玉兔生活在月亮之上,渾身潔白如玉,手拿玉杵,跪地搗藥,藥成服用,長生成仙。 ![]() ↑龍,引用“畫龍點睛”成語。蘇州人張僧繇,南北朝時期梁朝大臣,著名畫家。傳說曾在南京安樂寺壁上畫了四條龍,不點眼睛,說點了就會飛走。眾人不信。剛點了兩條,就雷電大發(fā),震破墻壁,兩條龍乘云上天,只剩下沒有點眼睛的兩條龍還在墻壁上。 ![]() ↑蛇,引用“隋侯之珠”成語。春秋時期,西周的隋侯發(fā)現(xiàn)山坡上有一條巨蛇,被人攔腰斬了一刀,奄奄一息。隋侯見此蛇巨大非凡且充滿靈性,遂動了惻隱之心,命令隨從敷藥治傷。次年巨蛇銜來寶珠,以報救命之恩。隋侯珠、和氏璧是古代齊名天下、歷代帝王必爭的兩件寶物,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隋珠成為大秦國寶,秦滅亡后,隋珠也不知所終。日升月落,大江東去,一度光彩照人的隋侯之珠湮沒在了滾滾的歷史煙塵中。 ![]() ↑馬,引用“伯樂識馬”典故。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善于相馬,著有中國第一部相馬學著作《伯樂相馬經(jīng)》。 ![]() ↑羊,引用“蘇武牧羊”典故。蘇武(前140-前60年),西漢大臣,奉命出使匈奴,后被扣留,誘降不成,把蘇武流放到北海牧羊,并說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蘇武手持漢朝符節(jié),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始終不屈。 ![]() ↑猴,引用《早發(fā)白帝城》的詩典。詩仙李白(701-762年)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不世才華,一生坎坷。755年安史之亂,李白加入永王的平叛軍營。后永王因謀反被殺,李白也獲罪入獄,流放夜郎 。流放途中遇赦,寫下了“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名作,長年的顛沛流離,一世的懷才不遇,此時李白雖已59歲,但還是期望已度千劫、東山再起。令人扼腕的是,兩年之后李白便黯然離世,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 ![]() ↑雞,引用“聞雞起舞”成語,比喻及時奮發(fā)。祖逖(266-321)是東晉初年有志于恢復中原、致力北伐的大將。《晉書·祖逖傳》記載,祖逖和劉琨同為司州主簿時,?;ハ嗝銊钫褡?。半夜聽到雞叫,就立即起來舞劍習武。經(jīng)過長期刻苦學習和訓練,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后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 ![]() ↑狗,引用“狗吠不驚”成語,形容社會太平安定,出自 《后漢書·岑熙傳》。人類是非常奇怪的生物,一方面把狗看成是忠誠的象征,把狗比喻成人類的朋友,但是另一方面,在漢語的成語、熟語、諺語、俗語等詞匯中,含有“狗”字的幾乎都是貶義詞、罵人話,幾百詞條只能找出一兩個褒義詞。 ![]() ↑豬,引用“公孫弘牧豕”典故。平津侯公孫弘(前200-前121年),是西漢建立以來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年輕時曾在家鄉(xiāng)薛縣做獄吏,后因觸犯法律而被免職,只能到海上去牧豬為生,40歲才開始發(fā)奮學習《春秋》。與公孫弘有關的成語和典故較多,如后來居上、燕見不冠、齊人多詐、如發(fā)蒙耳、東閣待賢、寧逢惡賓、字值百金、長倩贈遺、削竹抄書等。 ![]() ↑梁武帝蕭衍立像。蕭衍(464-549),西漢蕭何后裔,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在位48年。才思敏捷,博通文史。重視儒學,頗有政績。晚年信佛,廣修佛寺。侯景之亂后,在臺城囚禁中餓死。一代帝王當初傲視天下時,自不會預料到如同乞丐一樣的結局。 ![]() ↑1994年隨著明城墻的修復,鐘山風景延伸到玄奘寺。明城墻宛如一條玉帶,將沿線的臺城、雞鳴寺、玄武湖、九華山、玄奘寺、鐘山風景區(qū)等名勝古跡,串連在一起,形成了一條具有深厚文化底蘊、集中南京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國文化特點的黃金旅游線↓ ![]() ![]() ![]() 玄奘塔的遠景 ![]() 出九華山北門不遠,即是太平門,緊鄰玄武湖的環(huán)湖東步道。 ![]() ↑三藏塔與南京地標紫峰大廈的合影↓ ![]() ![]() ![]() 波光瀲滟,山塔倒映,日月如梭,風云似幻; 九華往事,六朝舊夢,人間正道,滄海桑田。 ![]() ![]() 更新于 5小時前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南京玄武秦淮鼓樓建鄴棲霞雨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