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幾千年,膏貼一直以有效、方便、實惠,深受骨病患者的青睞,腰腿痛、風濕病、肩周炎、頸椎病等,都可以借助膏貼來解除痛苦。 然而,也會經常聽到一些抱怨聲,認為現(xiàn)在的膏貼不如以前管用了,不怎么起效果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因為效果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使用方法不當造成的。 許多人認為,只要把膏貼往疼痛的部位一貼就行了,但事實并非如此,貼敷膏貼還是很有講究的。貼得好能充分發(fā)揮藥效、迅速消腫止痛,貼不好反而延誤治療! 膏貼究竟如何貼敷最有效? ▌找準痛點 一般來講,對于機體表面某個部位的傷痛,比較容易碰得到摸得著。先找出最疼痛的部位,然后把那個部位當做中心,平整貼上去即可。 對于那些不在機體表面的疼痛,就不太容易掌握準確的貼敷位置。例如:因頸椎病引起的疼痛,有些人可能會在四肢、肩膀上都有酸痛感。此時,貼在疼痛位置并不能解決病根。正確是方法應在頸椎上找到壓痛點,這就是中醫(yī)講究的“病所”,在“病所”范圍內按壓,最疼的地方就是痛點。 ▌找對側痛點 除找準痛點,貼膏貼時還要根據病情選擇“對側痛點”。例如:膝關節(jié)疼痛的患者,如果只是外傷造成的肌肉疼痛,在疼痛部位貼膏貼可解決問題;如果是關節(jié)內的病變,關節(jié)的肌肉會形成保護性攣縮。這種情況下,在關節(jié)前后都要貼膏貼,兩面夾擊才能使炎癥盡快消失,而不能只貼痛點。 許多人在貼膏貼時,常?!肮烙嫛敝N,這樣就可能導致膏貼所貼敷的位置不準,影響治病效果。所以,找準痛點和測痛點很重要!
除了找準痛點貼敷外,穴位貼敷也是極好的方法。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jié),溝通表里,貫穿上下”,是人體營衛(wèi)氣血循環(huán)運行出人的通道,而穴位則是上述物質在運行通路中的交匯點,是“肺氣所發(fā)”和“神氣游行出人”的場所。 運用穴位貼敷療法,刺激和作用于體表穴位相應的皮部,通過經絡的傳導和調整,糾正臟腑陰陽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對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狀態(tài),產生良好的治療和凋整作用。 常見病癥的貼敷穴位如下: ▌頸椎病 頸椎病,主要表現(xiàn)于頸項酸困僵疼、頭暈、眼花、耳鳴、惡心、手疼手麻、心慌胸悶、走路無力、握物困難等等為主要癥狀。 ▌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關節(jié)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癥。 ▌腰椎病 腰椎病,是由椎間盤、韌帶、肌肉發(fā)生病變,所引發(fā)的腰酸脹僵麻、彎腰受限、大腿、臀部、腿彎酸脹疼麻等。 ▌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是一個病理演變過程,導致股骨頭結構改變、股骨頭塌陷、變形,關節(jié)炎癥,功能障礙。癥狀主要變現(xiàn)為:疼痛,關節(jié)僵硬與活動受限,跛行,行走疼痛等。 ▌膝關節(jié)、跟骨刺 膝關節(jié), 主要是由滑膜炎,骨質增生,骨刺,退行性病變,髕骨軟化癥,半月板損傷軟骨磨損,風濕和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所引起的膝關節(jié)酸僵疼痛、上下樓費勁、打軟腿、伸屈困難等。 足跟骨刺即足跟骨質增生,其主要癥狀是足根受壓痛,走路時腳跟不敢用力,有石硌,針刺的感覺等。
|
|
來自: 中醫(yī)專業(yè)tb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