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項目需求 1.1 需求概述 每天晚上12點整在Web服務器A(web01)上打包備份網(wǎng)站程序目錄并通過rsync命令推送到服務器B(backup)上備份保留 備份思路:可以是先在本地按日期打包,然后再利用rsync推到備份服務器上。 1.2 具體要求 1)Web服務器A和備份服務器B的備份目錄必須都為/backup。 #擴展要求/backup/ip地址命名目錄中 2)Web服務器站點目錄假定為(/var/www/html)。 3)Web服務器本地僅保留7天內的備份。 4)備份服務器上每周六的數(shù)據(jù)都保留,其他備份僅保留180天備份。 5)備份服務器上檢查備份結果是否正常(備份內容變?),并將每天的備份結果發(fā)給管理員信箱。 ? 第二章 全網(wǎng)備份部署流程 ? ? 第三章 實施具體配置 1 環(huán)境部署 1.1 環(huán)境模擬
? ? ? 1.2 rsync服務端配置(守護進程方式): 第一步:下載安裝軟件: [root@backup ~]# yum install -y rsync 第二步:編輯配置文件:# /etc/rsyncd.conf 是 rsync 默認配置文件的固定寫法 [root@backup ~]# vim /etc/rsyncd.conf uid = rsync # 指定管理備份目錄的用戶 gid = rsync # 指定管理備份目錄的用戶組 port = 873 # 定義rsync備份服務的網(wǎng)絡端口號 fake super = yes #將rsync虛擬用戶偽裝成為一個超級管理員用戶 use chroot = no #和安全相關的配置 max connections = 200 #最大連接數(shù) 同時只能有200個客戶端連接到備份服務器 timeout = 300 #超時時間(單位秒)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記錄進程號碼信息 1.讓程序快速停止進程 2. 判斷一個服務是否正在運行 lock file = /var/run/rsync.lock #鎖文件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rsync服務的日志文件 用于排錯分析問題 ignore errors #忽略傳輸中的簡單錯誤 read only = false #指定備份目錄是可讀可寫 list = false #使客戶端可以查看服務端的模塊信息 hosts allow = 192.168.81.0/24 #允許傳輸備份數(shù)據(jù)的主機(白名單) hosts deny = 0.0.0.0/32 #禁止傳輸備份數(shù)據(jù)的主機(黑名單) auth users = rsync_backup #指定認證用戶 secrets file = /etc/rsync.password #指定認證用戶密碼文件 用戶名稱:密碼信息 [backup] #[basckup]是一個模塊名稱,模塊之上為全局配置信息 comment = "www dir by michaelni" path = /backup #模塊中配置參數(shù) 指定備份目錄 # 第三步:創(chuàng)建rsync服務虛擬用戶rsync [root@backup ~]# useradd rsync -M -s /sbin/nologin # 第四步:創(chuàng)建備份目錄 [root@backup ~]# mkdir /backup [root@backup ~]# chown -R rsync.rsync /backup # 第五步:創(chuàng)建認證文件 [root@backup ~]# echo "rsync_backup:backup@123" >>/etc/rsync.password ? ? ? 1.2 rsync客戶端端配置(web01): ? 來源:https://www./content-3-68155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