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產茶的地區(qū)都流行著“高山云霧出好茶”的俗語,高山云霧,指的是位于高海拔的山區(qū),云霧常年繚繞,而形成的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相較于平地,高山茶園,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降水充足, 濕度大 茶樹生長良好的地方,日平均溫度在15—25℃之間、年降雨量在1500mm以上,且雨量分布均勻,在茶樹生長季節(jié),月降雨量要求在100mm以上,大氣相對濕度80—90%。只有達到了這些標準,茶樹才能生長快,品質更好。 云霧多, 形成漫射光 高山區(qū)云霧彌漫,接受日光輻射和光線的質量與平地不同,常常是漫射光及短波紫外光較為豐富。 茶葉 內含物豐富 茶樹的物質代謝受氣溫的影響。高山茶園,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茶樹氮磷物質的代謝,加快茶樹自身營養(yǎng)物的體內循環(huán),促進茶樹生長。 白天氣溫高,日照充足,茶樹光合能力強,合成物質多;夜晚氣溫較低,茶葉背面呼吸氣孔關閉,茶樹呼吸作用隨之放緩。由于呼吸消耗減少,營養(yǎng)物質得以更多積累和貯存。 同時,高山低溫的環(huán)境,使茶葉生長周期變長,這也讓高山茶內含物質更加豐富。 茶葉 香氣更好 茶樹在高海拔茶園的生態(tài)條件下,有利于含氮化合物和某些芳香物質的合成和積累,蛋白質、氨基酸含量較高,其澀味較重的多酚類含量較低,茶葉香氣更好。 空氣好, 土壤好 高山地區(qū),人跡罕至,空氣質量良好,無污染。大型喬木茶樹憑借自身的抵御能力,少有病蟲害的干擾,是真正意義上的“天然有機”。高山地區(qū)多以腐質砂石土壤為主,土層深厚,通氣性好,酸度適宜。高山密林,落葉較多,有機質和礦物質豐富,非常適合茶樹生長。茶圣陸羽曾說:“茶,上者生爛石……”,最好的茶生在爛石土壤里。 所以,一般來說,高山云霧是出好茶的。 不過茶葉品質是由鮮葉質量和制作工藝決定的。如果沒有良好的制作工藝,再好的原料也可能白白浪費了。 |
|
來自: 祥雲山人楊克昌 > 《新發(f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