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線行程2252公里,5天。 4月28日11點42分出拉薩上318國道,第一次體會這段神秘的旅途,興奮始終充實著你的神經(jīng),把相機調整到快門優(yōu)先800|1秒,鏡頭和半個人都丟出窗外,隨著快門的咔啪聲,開始了你的第一次滇藏之旅。 昨天夜里拉薩下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雨,早上起來已經(jīng)滿眼雪白了,雖然有過看雪的經(jīng)歷,可面對4月的雪花還是充滿好奇,也許這就是雪域高原的特點吧。正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雪給我們的旅途多加了份驚險,15點13分到達海拔5013m的米拉山口,雪白的大地和高聳的山峰就這樣呈現(xiàn)眼前,隨風飄舞的彩色經(jīng)幡和耀眼的陽光編制成美麗的風景,它是你們一路回家途中第一個超過5000米海拔的山口。 繼續(xù)前行,經(jīng)過密多、羅馬林村、進入林芝地區(qū)的加色村見到了那美麗柔美的尼洋河,河水呈現(xiàn)淡藍色蜿蜒曲折的奔行于崇山峻嶺之間。有別于之前路上的荒蕪景象,見到了尼洋河也就看見了那郁郁蔥蔥的綠色世界。欣欣向榮的綠樹紅花之間還點綴著昨夜星星點點的雪白,仿佛之前的酷寒是山那邊的特色,那么翻過米拉山口進入林芝地區(qū)的谷地風光就是這般的別致和精彩,陽光燦爛、河水悠悠,心情也隨著窗外的美景變換著。 1個多小時就行進在紅花綠樹之間,17點15分經(jīng)過一個大折彎尼洋河也忽然改道了,窄窄的河道被一巨石翻落其中,奔騰的尼洋河水在巨石的阻隔下邊的咆哮起來,車行進至巨石正面伴著浪濤和飛散的水霧隱約看到巨石上鐫刻的四個大字“中流砥柱”。繼續(xù)前行,過了皮康村、朗沙村尼洋河水從夾縫中奔涌而出,河灘河道驟然廣寬開闊,前段的尼洋河之名也變?yōu)楝F(xiàn)在的尼洋曲了。一路沿著尼洋曲蜿蜒曲折的公路,看著窗外越來越綠綠蔥蔥的草地和灌木在太陽落山時分21:0 0分趕到你們的第一站林芝重鎮(zhèn)八一。 八一鎮(zhèn)海拔2900米,位于尼洋河畔,距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30余公里,距拉薩市420公里。4月29日晨6點30分,早早的就背起相機游走在八一鎮(zhèn)的街頭,隨著穿城而過的尼洋曲,優(yōu)哉優(yōu)哉的欣賞這座有著光榮和輝煌的小鎮(zhèn)。不覺的來到八一大橋旁,往西望去一座不知名的雪山矗立在橋的盡頭,筆直地路面一直向前延伸好像路的盡頭就是山的根基,伴著晨霧的騰騰升起耀眼的橙黃燈光格外醒目。原本清晰的山巒此時也被升騰的霧氣所籠罩,大橋岸邊嫩綠的柳樹枝葉、腳下黑色的尼洋河水、遠處白色的絮狀云霧、云霧以上隱約可見的黑色山脊和白雪構成了西藏江南獨有的風景。6點55分陽光慢慢的爬過東邊的群山透過濃霧照射過來,遠處的山峰短暫的害羞的露出它的繁華,金色的金字塔形山頂一閃而過,皚皚白雪更顯得璀璨奪目。 9點整你們也踏上了新的旅途,開始第二天的行程,準備翻過色吉拉山,進入魯郎林區(qū),超越天險通麥公路,一路欣賞田園風光進駐西藏小鎮(zhèn)波密。一路上坡前進,經(jīng)過嘎啦村、尼池村告別了一路陪伴你們的尼洋河水,開始與冰雪為伴攀爬海拔4965M的色吉拉山,公路在廣闊的雪山平地間顯得那樣渺小,如同一條黑色的蛟龍在巨大的云間蜿蜒曲折盤繞而上,行進中的車輛就像龍身的麟紋一般閃爍前行。 10點37分你們終于站在色吉拉山埡口,膜拜“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28位。它還有另一個名字“木卓巴爾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體終年積雪,云霧繚繞,從不輕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稱為“羞女峰”。 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兩個兄弟山峰,它們靜靜的駐守在雅魯藏布江邊,鎮(zhèn)守著東南。加拉白壘峰頂永遠都是圓圓的形狀,那是因為它是一座無頭山,南迦巴瓦峰直刺蒼穹常年云遮霧罩不讓外人一窺。今天你們非常幸運地看到了這座長矛直刺蒼穹的圣山, 看著那直刺藍天的南迦巴瓦,筆直地剛毅的挺立于藍天白云之間,震撼著平凡的你。沒有猶豫屈膝拜倒在它的面前,虔誠的到一聲午安,許下你真誠的愿望。下山途中看到許多騎行的勇士,吶喊著給他們加油,他們執(zhí)著和努力給你莫大的鼓勵,心里也為他們的這份勇氣和力量深深感動,希望他們一路平安,完成那個屬于他們自己的最最動人的這段人生經(jīng)歷。 山下的魯朗小鎮(zhèn)座落在深山老林里,其實就是一個很小很小很小的一片在公路兩邊坐落成的村莊似地區(qū)域,山間的云霧時聚時散,與林海、田疇構成一幅幅夢幻般的圖畫。有著不多見的田園風光和祥和寧靜的小鎮(zhèn)氣氛,路邊很多石鍋雞的餐館,你們到達此地自然不能不吃這樣的美食。魯郎的石鍋雞主要是用特質的石鍋來慢慢燉當?shù)氐耐岭u,加上雞爪參,和各種叫不出名字的山藥。味道就不多提了,濃厚純重好味道,想起來都讓人回味無窮。兩側青山由低往高分別由灌木叢和茂密的云杉和松樹組成,為魯郎林海。中間是整齊劃一的草坪,有如人工整治一般。農民用一米來高的木板將麥田圍住,綠草坪上開滿了各種顏色的小花。幾蔟喬木叢間,是藏族農民的住房,約有十來戶人家,縷縷飲煙,并有小橋流水,鳥鳴嘰嘰。在草坡上、清流邊,人們盡情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仰望天空白云朵朵,真想不到在海拔幾千米高的西藏高原,竟有如此草木蔥蘢、氣候宜人之地。 穿過魯郎,汽車行進在清水綠山之間,中途經(jīng)帕隆藏布江,它是雅魯藏布江主要支流之一,也是一條世界級大峽谷。峽谷內江狹山陡,江水湍急,險灘接連不斷,疊水和瀑布隨處可見。峽谷兩側,原始森林密布,河谷叢林,翠綠青蔥。 這一段路就是號稱川藏路上最險峻的“通麥天險”,又名“通麥墳場”,據(jù)說每年的雨季都沖毀公路,雨季結束后又提高路基重修,年年如此。沿線的山體土質較為蔬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風雨或冰雪融化,極易發(fā)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麥一線曾有“死亡路段”之稱,也就是你們這次川藏線之行的第一天險。事故最為頻繁,路況最為糟糕,塌方多有發(fā)生的14公里死亡之谷。你們下午16點就被堵在通往通麥的公路邊,等待并沒有消磨我依舊興奮的心情,走走拍拍路邊的多依河就成了你開心的源泉,青藍色的河水相伴綠色的樹林,還有遠處黑色的山峰和山峰上晶瑩剔透的皚皚白雪,構成了這邊獨有的大自然壯美的圖案,沉浸其中也陶醉其間。晚上21點你們在路邊匆匆吃過晚飯就又繼續(xù)趕路,今夜目標波密。過老虎嘴進入排龍,竄過道道險關,晚上11點車子來到了通麥大橋前,又被告知通麥大橋單向放行,對面的車燈早已經(jīng)匯成了蜿蜒屈曲的長線,車子一邊是巨大的石壁,另一邊則是萬丈深淵,深不可測。隱約間可以聽到崖間水流湍急地吼叫之聲。凌晨1::22分你們的車終于緩緩駛上通麥大橋,4、5米寬的水泥基座鋼索吊橋,橋面竟然是木質的搭板,每天進出的車輛和行人都得跨越這座著名而艱險的通麥大橋,橋下奔騰的雅魯藏布江水見證了多少像你們一樣勇敢前行的人們,大家不畏艱險只為心中的那份虔誠,或開車、或騎行、或徒步堅守著那份勇敢,穿越天險穿越死亡。過了橋你們離“綠海明珠、冰川之鄉(xiāng)”波密還有91公里,途經(jīng)聞名遐邇的102道班。雖險要但很短,因為長期泥石流、塌方的緣故,所以路面更為險惡?;译y行,隨時有下滑的危險,行于山澗之中,泥石流經(jīng)常從上而下蹦流至峽底,高不可攀又深不可測。如若剛才通麥的山澗激流是山的眼淚,那么現(xiàn)在就應該是看見山在流血了,是如此的痛徹心扉又無可奈何。 終于于30日凌晨3點40分趕到波密,踩著點點繁星夜宿波密小鎮(zhèn),只能隱約看見群山的剪影,未見冰川之鄉(xiāng)的真容。一覺醒來已經(jīng)是早上10多了,經(jīng)過昨天的艱險之旅,趕往130公里外的然烏。今天的旅途就輕松了許多,沿318國道波密段行駛,依傍念青唐古拉、橫斷山和喜馬拉雅三條山脈,帕隆藏布與易貢藏布橫貫中部匯聚于西南部的通麥向南注入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行進在那巍峨峻峭的大山之間,那鬼斧神工、潑墨山水,那冰川絕壁、雪山云霧,令人驚嘆不已。地上綠草茵茵,牛兒、柵欄、小屋……。之前見證了林芝的西藏江南,那現(xiàn)在我感覺出波密的沿途更唯美,這樣的風景才是世外桃源。 駛離波密縣城十多公里后到達德巴村,德巴村后面約六七公里,包括國道的兩側,不見了低矮的灌木,漫山遍野全是高大的喬木。品種以杉木居多。有的杉木樹干上還被林業(yè)保護單位掛上牌子,顯示該樹的品種、樹齡等簡短介紹性文字。為此也造就了無數(shù)個藏上江南的風景。到達米美、米堆村就看到了米堆冰川。 冰川下段已穿行于針闊葉混交林帶,是西藏最主要的海洋型冰川、中國三大海洋冰川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米堆冰川冰潔如玉、景色優(yōu)美、形態(tài)各異、姿態(tài)迷人,周圍有成群的牛羊、古樸的藏式民居、雄偉壯觀的雪山。 冰川、雪山之后總有一彎湖水相伴,人間天堂——然烏湖、是川藏南線上一處亮麗風景,因為有然烏湖和雪山冰川的并存,湖光山色風光秀美,人們總是拿然烏跟阿爾卑斯相比,把它稱作西藏的瑞士。湖畔西南有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貢拉冰川,東北方向有伯舒拉嶺,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構成了然烏湖主要的水源,并使湖水向西傾瀉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魯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源之一。 然烏湖的湖邊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著碧藍的湖水、白雪皚皚的雪峰,景色如詩如畫。狹長的阿木錯湖向西蜿蜒十余千米逐漸收縮成一道河谷,隨季節(jié)的不同,河水也呈現(xiàn)出或碧藍或青綠等數(shù)種顏色。河道中許多巖石和小島點綴其間,湖面上春季樹影婆娑秋冬薄霧彌漫,四季美景都會使人如進夢幻之境。 這段也是大家公認的重點哦,這段有西藏面積最大最寬的來古冰川、“中國六大最美冰川之一”米堆冰川,位于西藏昌都地區(qū)八宿縣與八一地區(qū)波密縣之間,距離昆明約1200公里,距離拉薩約800公里,這個無論是從昆明還是從拉薩出發(fā),都需要在川藏線上歷經(jīng)無數(shù)艱險才能達到的圣地,是那么遙遠而神秘,遙遠得無法觸摸,神秘得不可臨近。 過了美景繼續(xù)上路吧,一路蜿蜒屈曲車沿著陡峭的公路向八宿前進,怒江就在你們車子的右方奔騰,本來還郁郁蔥蔥的“瑞士”風光,被眼前的禿山絕嶺所代替。暗紅色的、灰色的、黑色的、黃色的山壁和淺灘感覺我們來到了外星球,海拔也從3500米下降到1600米,峽谷的悶熱和貧瘠讓兩邊的山也變的兇神惡啥起來,只有腳下怒江奔流的河水發(fā)黃發(fā)暗了。。。。翻越安久拉山是你們走過的高山中最為放松的一座,然其山前山后的景觀差異也是最大的。下山的路同樣平緩,前方的來古雪山和山林在車前左右搖擺,路邊是源自雪山的清流,沿途的草坡、冰瀑和經(jīng)幡不時掠過窗外。山口海拔4475米的安久拉山讓人意外的是前后綠草如毯的安久拉山口平緩得出奇,如果不是路邊的山口標志和周邊的連綿雪山,竟然不知道已經(jīng)到達山口了,大概是沿路太多高山山口了,一路陡峭險境讓我們如今面對平緩已經(jīng)不習慣了。15點50分途經(jīng)八宿小鎮(zhèn),穿鎮(zhèn)而過。 出八宿經(jīng)過無數(shù)的險要,途經(jīng)怒江大橋,它飛架在峽谷的最窄處,兩岸山勢森然陡峭,橋下激流低吼,眼前的景象令人生畏、讓人驚嘆。大橋由武警把守,不允許停車、拍照,限速通過。車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怒江大橋和怒江隧道,行走于怒江另側,路經(jīng)鐵索橋后就拐離了怒江峽谷。 前方公路轉過最遠處那個山角,你們就要登上左側這座高山:業(yè)拉山,又名怒江山。但我們也就離開了怒江江流…… 繼續(xù)前行,很快就來到了這段叫做“怒江山公路72道拐99道彎”,的登山路,既陡峭又多彎。非常壯觀。這里有接近180°的大拐彎50多個。一共30多公里的路程,海拔就上升了1500多米!直到登上海拔4658米的怒江山埡口(業(yè)拉山口)。業(yè)拉山山口下來不久,坡陡路險,川藏線上如雷貫耳的“怒江溝七十二拐”,也有人叫它“怒江九十九道彎”就掛在陡峭的山腰上,“之”字形的山路來回纏繞在山坡上,難以想象它就是自己剛剛開過的路段??!曾不止一次在網(wǎng)上看過“九十九道回頭彎”的奇觀,但是置身其中,感覺用嘆為觀止都不足以形容它的壯觀。 這里的艱險,那宏大壯觀的場面、錯綜復雜的彎道令人震撼不已!真是一條走過就終身難忘的路!你只有憑借想象來展開心中的畫面,來神游其間所發(fā)出的感慨了。剛剛還在眼前奔騰咆哮、聽得見它轟然嘩然怒濤澎湃的怒江,已經(jīng)不見蹤影,耳邊只有風聲颯颯,眼前只剩下萬里云天、千重峰嶺,更遠處就只有白皚皚的雪山了。道別業(yè)拉山口的觀景臺,一路一馬平川到達邦達小鎮(zhèn)。 邦達雖是個小鎮(zhèn),卻是北走邦達草原的滇藏公路(G214)與西行拉薩的川藏南線(G318)又一個交匯點。班達小鎮(zhèn)也是驢友們的集散地,騎行川藏的驢友們經(jīng)過艱難萬險到達這里,而眼前的業(yè)拉山72拐又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他們每天都在挑戰(zhàn)自我,都在歷練自己的意志,你們這次自駕滇藏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zhàn)和歷練,希望自己勇敢、堅毅。后面的你們還有107公里的路要趕,下一站左貢小鎮(zhèn)。在月色前趕到左貢,沒有住宿匆匆而過準備夜過東達山5008米,再翻覺達山3980米,于夜11點到達海拔1800米的如美縣竹卡村。 5月01日,晨9:00你們繼續(xù)出發(fā),穿越竹卡飛架在陡峭巖壁上的大橋,這個被視為川藏路上的咽喉,橋下洶涌的瀾滄江水仍在日夜不停地沖刷著崖壁。再次回望江對面如同刀削斧劈般的絕壁上是竹卡村,領略著西藏奇特多變的地質和地貌,欣賞著青藏高原上的山水和云天。過竹卡村不久,拐著彎的路與北來的瀾滄江在路崖下相遇又相伴而行。江岸兩邊都是垂直、裸露的巖壁,紅濁的江水在狹窄絕壁下激蕩奔流,眼前的山體、路面和瀾滄江幾近一色。東行翻過4376米土紅色的拉烏山口,在平實的路基上行車繼續(xù)揚塵、顛簸。 終于到達今天第一站芒康。芒康地處橫斷山脈,自古就是西藏的東南大門,素有“弦子之源、善妙之地”的美譽,也是南起滇西景洪的滇藏公路(國道214)與川藏南線的交匯點。這一路很長的一段都是與瀾滄江并行褚紅色的江水波濤洶涌,奔流不息,沖擊著密布的礁石,涌起層層巨浪。214國道(滇藏公路)盤著芒康山一路爬升,與江面的高差越來越大,瀾滄江已經(jīng)變成層層峻嶺中的一條黃色飄帶!在山巔處俯拍實在過癮,隨著海拔繼續(xù)爬升準備翻越西藏到云南境內的最后一個山口——4369米的紅拉山口。 站在紅拉山的山口,縱目向遠方眺望,那山谷間的氤氳霧氣,彌漫濃霧的寧靜。一個小村在這彌漫的云霧里時隱時現(xiàn),仿佛是海市蜃樓般的虛幻。遠處的群山蜿蜒曲折,在變幻的云霧中游走,猶如一條攪海的蒼龍在激流中翻滾,騰起陣陣的激浪。白色的云霧纏著多彩的山巒,讓眼前的風景變成了柔情的紗幔懸掛在蒼穹的下邊。前行下山,一個大轉彎,視線豁然開朗,兩邊巖石很多是玫瑰紅色的,像胭脂一樣涂滿千米高的巨大巖石,山與江的灘頭上一片蔥綠,白色的藏式小樓錯落其中,壯美的田園鹽井風光就這樣悄然而至。 海拔也下降到2600米,氣溫也上升到了25度,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透過車窗仔細找尋那著名天主教的白色十字架,隱約在哪簇綠樹紅花間若隱若現(xiàn)。到達瀾滄江W型大峽谷,也就是瀾滄江大峽谷的一段。天空晴朗,從山頂?shù)胶用娲怪本嚯x有600-700米左右,兩側的山巖壁立,懸崖陡峭。瀾滄江水奔騰洶涌,怒濤激蕩,蔚為壯觀。 出了鹽井我們就正式行在云南的地界了,14點:48分到達隔界河,河的左邊是云南,右邊是西藏。我興奮的站在其間,炙熱的陽光直射而下,左右橫跨仿佛人的肉體和精神都被此界分割兩瓣,從頭到腳體會著細數(shù)著那出藏進滇的日夜,那些曲折的小路,高聳的山峰,清冽的溪水,皚皚的白雪,碧藍的湖水和一路相伴的豐田黑金剛,滇藏的夢想和堅持在這幾天陸續(xù)上演,西藏下次再見,七彩之南我回來了。 此地云南德欽縣境內,海拔2300米,氣溫31度,沿著瀾滄江干熱河谷前行。繞山伴水16點47分映入眼簾的是梅里13峰。 一直虔誠的陪著它行進,可今天的它神秘矜持沒有讓我好好的看它,濃濃的白云遮住了它的容顏,在飛來寺那些跳躍的舞動的人影過后,它依舊含羞的和我們道別,也許某年某月某日我還可以走入它的視線,叫著它的名字,呼吸著它的氣息,挽著它無限延伸的胳膊,微風輕輕的掀起它的帷幕,靜靜的觀望它美麗的容顏。 下了飛來寺,看到了那生存于峽谷的德欽縣城,旅游看山的隊伍淹沒了它本來的神秘,甩開那繁雜的人群車流,繼續(xù)前進。 左邊的金沙江也在此繞山急轉奔涌而上,U字型的轉彎讓我們也領略了金沙江第一灣的壯闊。 又見雪山。。。。。過了德欽你們開始翻越海拔4292米,氣溫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