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本系列基于實地考察寫就 二、龜茲至碎葉的這條交通線,是唐朝絲綢之路的重要路線 唐朝統(tǒng)治西域的安西都護府首府在龜茲,而碎葉是有駐軍的“安西四鎮(zhèn)”中最西的一座,是唐朝在中亞的前沿陣地,因此龜茲至碎葉的交通就是唐朝絲綢之路常用的重要路線,也是李白回到中原最可能走的道路。 龜茲經凌山(勃達嶺、別迭里山口)至碎葉的路線 地圖來源于:侯楊方《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tǒng)》 龜茲位于今天新疆的庫車附近,地處天山南麓的南疆,而碎葉位于天山北麓,因此這條道路必然要翻越天山。早在唐朝統(tǒng)治西域之前,玄奘就于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春天走過這條道路,而且有詳細的記錄: (跋祿迦)國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磧,至凌山。此則蔥嶺北原,水多東流矣。山谷積雪,春夏合凍,雖時消泮,尋復結冰。經途險阻,寒風慘烈,多暴龍,難凌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聲叫喚。微有違犯,災禍目睹。暴風奮發(fā),飛沙雨石,遇者喪沒,難以全生。 玄奘目睹的“石磧“,遠處V字型山谷即通往別迭里山口 2015年4月拍攝 跋祿迦國位于新疆阿克蘇地區(qū)溫宿一帶,它與吉爾吉斯坦相鄰,以天山主脈為界,凌山即是位于中吉邊界線上的別迭里山口,就是傳統(tǒng)道路從南疆翻越天山的最重要山口。我曾于2015年春天考察過這段道路,山南是布滿灰黑色石頭的戈壁,即玄奘所言的“石磧“,別迭里山口積雪及膝,我們是同一個季節(jié),玄奘翻越之難可見。玄奘春天冒險翻越別迭里山口,遭遇暴風雪,隨行者凍死者“十有三四”。 春季積雪數(shù)尺的別迭里山口 2015年4月拍攝 漢唐時期的別迭里烽燧(邊防哨所) 2015年4月拍攝 玄奘翻越了凌山,就到了吉爾吉斯坦境內。天山并非是一道山,而是層層疊疊的數(shù)道山,山間尤其北麓因降雨豐沛,有大片草原、森林,是天然的優(yōu)良牧場,因此玄奘越向北心情應該越舒暢,他花費七天終于穿越天山,然后就遇見了自然界奇觀——大清池,它就是世界第二大高山湖伊塞克湖(湖面海拔1603米): 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或名熱海,又謂咸海)。周千余里,東西廣,南北狹。四面負山,眾流交湊,色帶青黑,味兼咸苦,洪濤浩汗,驚波汩淴。龍魚雜處,靈怪間起,所以往來行旅,禱以祈福,水族雖多,莫敢漁捕。 天山北麓的絲路古道(從別迭里到伊塞克湖) 2019年7月拍攝 以下是我隨手拍攝的天山北麓絲路古道(從別迭里到伊塞克湖)視頻 未完待續(xù)——楚河谷地:歷史上漢唐的屯田地,今天吉爾吉斯斯坦的重要農業(yè)區(q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