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茨堡(德語:Salzburg)是奧地利共和國薩爾茨堡州的首府,截止2018年1月人口為153000左右,繼維也納、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奧地利第四大城市。 薩爾茨堡位于奧地利的西部,是阿爾卑斯山脈的門庭,城市的建筑風(fēng)格以巴洛克為主。這個被詩人和作家賦予了太多溢美之詞的地方,呈現(xiàn)著千年過后仍留存著的精彩。 薩爾茨堡坐落在海拔400余米的高山盆地里,三面環(huán)山,東面是開闊的平地和山谷,一條清亮的薩爾察赫河從群山中跌宕有致而來,流經(jīng)市區(qū)時,輕波潺緩,就像一只溫柔女性的胳膊,把大半個城市摟抱在懷里。 位于城區(qū)東南隅的高山城堡,是中歐地區(qū)保存的最完整,也是最大的一座中世紀古堡,它始建于公元1077年,到1681年才最后完工,歷時600年以上。這座工程浩大的古堡聳立在險峻的山巔,巍峨雄壯。 我們在薩爾茨堡停留的時間有限,根本來不及去細品這座古老城市厚重的文化,聆聽音樂神童莫扎特美妙的樂曲,即使是建筑,也只是走馬觀花,匆匆一瞥,所以只能借國外網(wǎng)站的炫圖來彌補此次行程的遺憾。
第一個景點是莫扎特廣場。 每一位旅者在走進薩爾茨堡那一刻起,就會感覺到有一個人的影子無處不在,他,是這座城市的靈魂所在,他,就是莫扎特。 薩爾茨堡是莫扎特的故鄉(xiāng),是這位音樂天才成長的地方,在這里,有莫扎特的出生地、故居、雕像;還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廣場、音樂學(xué)院以及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音樂節(jié)。 薩爾茨堡以擁有莫扎特為榮,在這里隨處都可以感受到這位音樂巨匠的不朽的影響力。
莫扎特廣場(Mozartplatz)是奧地利薩爾茨堡古城區(qū)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矩形廣場,廣場中央高高地豎立著莫扎特的全身銅像。 莫扎特身穿18世紀的緊身上衣,肩披斗篷,右手握筆,左手提著下擺,正微微抬起左腿,仿佛要走下大理石基座,向人們訴說生活和藝術(shù)的真諦;他神志剛毅,英俊瀟灑,抬頭眺望可愛的家鄉(xiāng),好像正在構(gòu)思著一首新的交響曲......
莫扎特廣場位于主教廣場東北側(cè),廣場上的莫扎特塑像由薩爾茨堡人捐款于1842年9月5日落成,莫扎特的兩個兒子出席了落成典禮。 1997年薩爾茨堡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時,塑像前面的地面上的刻字記錄了這一歷史時刻。
薩爾茨堡主教座堂(德語:Salzburger Dom)是一座17世紀的巴洛克建筑,天主教薩爾茨堡總教區(qū)的主教座堂,距離莫扎特廣場僅一步之遙,這里是莫扎特受洗的地方。 1598年,原來的羅曼式教堂嚴重受損,被迫拆除,改建為巴洛克建筑,1614年奠基,完成于1628年。長466英尺,高109英尺。
我們參觀莫扎特廣場時正是當日高峰時段,游客很多。
位于米拉貝爾花園東側(cè)的莫扎特故居,是莫扎特搬離出生地前往維也納之前所居住的地方。 1775至1780年,莫扎特擔任薩爾茨堡主教的樂師,全家人住在這棟小樓的二層,現(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辟為展示廳,記錄了這座房子的歷史,以及莫扎特一家的生活狀況,從中還能依稀體會到音樂家生前未曾顯赫的處境。
糧食街(Getreidegasse)9號,是一幢普通的六層黃色小樓,莫扎特就出生在這棟樓的第四層,步入其中,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將人們帶回到十八世紀中葉,歐洲的市井生活氛圍中,這里至今保留著莫扎特6歲時創(chuàng)作的樂譜,陳列著莫扎特使用過的樂器,以及一些他的親筆信件,這里的一切無不讓人懷想起這個音樂天才勤奮的創(chuàng)作生涯。 莫扎特雖然才華橫溢,創(chuàng)作無數(shù),卻一生歷盡坎坷,始終不能擺脫貧困和疾病。莫扎特被人稱為音樂神童,年僅6歲就被帶進維也納美泉宮,為女王演湊鋼琴,后來又在薩爾茨堡主教的手下?lián)螛穾?,期間曾多次造訪意大利,但他厭惡愚庸,酷愛自由。1781年,莫扎特向?qū)m廷提出辭呈后,就被主教驅(qū)逐出境,從此,他遷居維也納,一直在貧困中掙扎,最終在貧病交迫中死去,但正是他在維也納艱難困苦的最后十年,卻相繼寫出了大量優(yōu)秀的作品。 沃爾夫?qū)ぐⅠR德烏斯·莫扎特(德語: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古典作曲家及鋼琴家。莫扎特是位多產(chǎn)的作曲家,一生創(chuàng)作了600多部作品,幾乎涵蓋所有形式體裁,他在短暫的生命里將古典時期的音樂風(fēng)格臻于成熟并發(fā)揚光大,其作品也被廣泛視為古典音樂的典型,對后世有極大影響。
莫扎特的父親約翰·格奧爾格·利奧波德·莫扎特(德語:Johann Georg Leopold Mozart,1721--1782年)是薩爾茨堡統(tǒng)治者的宮廷樂師,他同樣才華橫溢,不僅是提琴家、管風(fēng)琴家、作曲家,還是音樂教育家,所著的《小提琴演奏教程》影響深遠。 莫扎特的母親瑪麗亞娜一共生了七個孩子,其中五個均在早年夭亡,僅存莫扎特和比她大四歲半的姐姐娜奈爾。 莫扎特的姐姐瑪利亞·安娜·莫札特(Maria Anna Walburga Ignatia Mozart ,1751-1829年),昵稱娜奈爾,也是一位音樂神童。
莫扎特故居里的隨手記錄。 早有耳聞的巧克力糖球,色彩艷麗,包裝精美。 薩爾茨堡,這座千年古城中的每一塊磚瓦,似乎都經(jīng)過了精心的設(shè)計,白色的石柱和塔樓,充滿中世紀特色的民居,琳瑯的窄巷,忙碌著的馬車,還有那噴泉、雕塑、音樂以及油彩,滿眼望去,都是說不出的驚喜,令人充滿無盡瑕想。 著名的糧食街不僅是莫扎特的出生地,更是奧地利最漂亮的商業(yè)街,穿行其間,中世紀精美的鐵藝招牌,仍然亮錚錚地掛在那些老店之上,連同那深具藝術(shù)格調(diào)的古老拱廊一起構(gòu)筑了這充滿歷史韻味的狹巷,暮然間,你會覺得自已好像跨越時空,回到了莫扎特生活的時代,這個音樂大師與美景共存的神奇時代。 千年前的石鹽交易給薩爾茨堡帶來了豐厚的財富,城市的建筑沿襲著奢華的風(fēng)格,留存無數(shù)古跡的老城連同輝煌的建筑,和阿爾卑斯山脈的壯美景色一起成為奧地利人的驕傲。 記得德國人酷愛皮短褲,沒想到薩爾茨堡滿大街都是穿束腰的蘇格蘭格子裙的女性和皮短褲配格子衫和馬甲的時尚男。弄得一位北京的時尚團友羨慕不已,四處尋找皮短褲店,功夫不負苦心人,最終把滿意的皮短褲裝進了自己的旅行袋里。
筆者愛死了這條街的這些千姿百態(tài)、古香古色的鐵藝招牌,真難以想象這里的藝人能把冰冷堅硬的鐵鑄造成如此精美的藝術(shù)品,這些招牌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彰顯著薩爾茨堡的傳統(tǒng)文化。 看,橫行世界的山姆大叔的雙拱門被薩爾茨堡傳統(tǒng)的鐵藝文化緊緊地包裹起來,只有呼吸的份兒,山姆大叔沒有半點脾氣。 手扶招牌的獅子仿佛在告訴所有人,我的地盤我做主!! 喜歡薩爾茨堡的理由可能很多,莫扎特是其中顯而易見的,當然還有其他。薩爾茨堡既有大城市的規(guī)范,也保留了小城鎮(zhèn)的優(yōu)雅氣息,矗立著莫扎特銅像的廣場,是薩爾茨堡老城的中心,薩爾茨堡人十分珍惜地保存了老城的每一個細節(jié),使它看起來和莫扎特的時代依然十分相像。那些尖頂?shù)膱A穹,石墻白瓦的建筑,把城里的街道擠得窄窄的,抬眼望去的每一卷飛角的窗欞外,都是一捧捧奪目的鮮花。 Makartsteg橋是薩爾茨堡市中心薩爾察赫河上的一座橋梁。它以19世紀畫家漢斯·馬卡特(Hans Makart)的名字命名,是市中心最現(xiàn)代的橋,每天有2萬名行人穿越。實際上并不是這座橋有名,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戀人將橋的籬笆覆蓋著鎖海,意在宣告他們永恒的愛。 薩爾茨堡四周群山環(huán)抱,阿爾卑斯山賦了這座小城跳動的靈氣,如藍綢緞般穿城而過的薩爾察赫河將城市分為新舊兩個城區(qū),薩爾察赫河位于奧地利西部,是薩爾茨堡境內(nèi)的主要河流,源于克里姆勒瀑布附近的基茨布爾山,全長225公里,薩爾察赫河是一條流經(jīng)奧地利和德國的河流,它的名子來源于德語,意為"鹽",19世紀以前鹽商均通過此河道將鹽運達薩爾茨堡。 薩爾茨堡的建筑藝術(shù)足以同意大利的威尼斯以及佛羅倫薩相媲美,素有"北方羅馬"之稱。散布于城市中的眾多修道院,教堂均各具風(fēng)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霍亨薩爾茨堡巍峨挺拔,是中歐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城堡。 米拉貝爾宮則是一組包括宮殿教堂花園博物館在內(nèi)的游覽中心,因為電影巜音樂之聲》的取景,使其聲名遠播。 讓世人驚艷不已的米拉貝爾宮在人們的定義里那是一座聚集了羅馬雕塑、噴泉、花園、迷宮,彌漫著童話般情調(diào)的巴洛克式宮殿。 關(guān)于米拉貝爾宮還有一個浪漫的由來,這座宮殿最早的主人莎樂美.阿爾特是一位絕代佳人,她是當時受人尊敬的商人兼議員威廉.阿爾特的女兒,她的另一個驚世駭俗的身份則是大主教沃爾夫.迪特里希最摯愛的情人。 1606年,本應(yīng)清心寡欲的沃爾夫大主教,特意聘請了當時最著名的建筑師埃爾拉赫為心愛的女人設(shè)計建造了這座宮殿,并把宮殿命名為“阿爾特瑙”,宮殿每一扇窗都遙望著薩爾察赫河畔的霍亨薩爾茨城堡,那是主教的所在地。 莎樂美為主教生了15個孩子,其中十個活了下來,但是她并沒有因此而獲得政治上的名利,后來據(jù)說有人向羅馬教皇舉報了沃爾夫違背教規(guī)的奢侈生活,1612年,他退位后在城堡中被俘,并離奇死去。在他死后,他的繼任者馬庫斯.史提庫斯,為了抹去這段不光彩的歷史,故將宮殿改名為"米拉貝爾宮"。 "米拉貝爾"為意大利女子名,意思是"驚人的美麗"。1721年至1727年期間,這里又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改建,并最終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建筑群。
電影《音樂之聲》取景地。
電影《音樂之聲》在薩爾茨堡部分景地劇照。 薩爾茨堡人十分重視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其實他們并不喜歡這部電影,他們認為《音樂之聲》整個表現(xiàn)的是美式文化,與薩爾茨堡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核相差十萬八千里,但他們還是利用這部電影的超凡人氣大打廣告,在本土的旅游業(yè)上賺的盆滿缽滿。
身穿海軍少校服的真實的特拉普(左圖)。特拉普一家與美國將軍考林斯的合影(右圖)。 瑪麗婭在美國又為特拉普生了一個女兒,他們一共有是個孩子。 瑪麗婭和孩子們與美國將軍考林斯的合影。 2000年,《音樂之聲》蜚聲全球36年后,特拉普的七個孩子相聚在他們的家鄉(xiāng)薩爾茨堡。 這部電影是筆者的最愛,一直保留收藏,去薩爾茨堡之前,又復(fù)習(xí)了一遍。 設(shè)計獨特的米拉貝爾大型花園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公園,園內(nèi)花團錦簇,生意盎然,并種植著各種稀世植物?;▓@中央是一座大型噴泉,在電影巜音樂之聲》中瑪麗婭和孩子們就曾圍繞著這座噴泉跳舞唱歌。 生動的雕塑作品在園內(nèi)隨處可見,每一座都有它不同的意義,中央噴泉邊的四座雕像,分別象征空氣、土地、火、水四種元素;南邊入口處是丘比特、阿波羅等希臘神話雕塑,而花園四周則是戴安娜、維納斯等八座女神像。此外還有很多活靈活現(xiàn)的小矮人雕塑,匯聚在花園一角,米拉貝爾宮的花園和雕塑,至今仍是整個宮殿的靈魂所在。 城市被群山守護著,潔凈得如同藍天下的童話。 薩爾茨堡又被稱為"鹽城",早在古羅馬時代,這里就已經(jīng)是重要的鹽貨貿(mào)易中心,其主要經(jīng)濟來源為鹽礦,對薩爾茨堡人民來說,鹽象征著財富與建康。 幾個世紀以來大主教享有宗教的最高權(quán)力,并以此掌握薩爾茨堡的統(tǒng)治權(quán),直到1816年歸屬于奧匈帝國,這種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形式將薩爾茨堡變成了歐洲宗教和文化中心。 在一大片舊城民居和眾多教堂尖頂簇擁著的蒙徹斯山頂,一座白色城堡赫然在目。它是如此雄耀眼,神秘誘人,那里曾住著數(shù)代大主教,將威嚴的觸角沿伸向整個城市,這座城堡就是薩爾茨堡的標志建筑,霍亨薩爾茨堡。
薩爾茨堡聯(lián)系著莫尼黑和維也納兩座歐洲重要的城市,也是去往羅馬、布拉格等其他歐洲名城的中轉(zhuǎn)站,奧地利詩人霍夫曼斯塔爾曾將她比喻為歐洲心臟的心臟。 據(jù)史料記載,薩爾茨堡是現(xiàn)今奧地利管轄地域內(nèi),歷史最悠久的城市,這里曾是大主教管轄區(qū),后又成為了樞機主教的駐地,由于歷史的發(fā)展,如今的薩爾茨堡被劃分為兩個城區(qū)。 老城區(qū)歷史悠久,古香古色,新城區(qū)則建筑新穎,景象繁華。 一生領(lǐng)略過無數(shù)異域風(fēng)情的探險家亞歷山大曾把薩爾茨堡與南非的開普頓、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共同列為他一生去過的三個最美麗的地方。 攝影|屈蘭根 配文|潘天翠 最新網(wǎng) www.zuinow.com 2020-03-07 03:16:59 薩爾茨堡 莫扎特 拉貝爾 音樂 廣場
|
|
來自: 猴哥shihurs7hh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