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京劇戲迷 全國京劇戲迷票友 《全國戲迷票友》 朱旭操琴 趙忠祥演唱 王夢婷京劇 京劇《戲迷票友》 戲曲名票晚會 戲迷票友拜大年 京劇戲迷票友 高手在民間《玉蜻蜓·庵堂認娘》 京劇戲迷票友 中國戲曲在其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由于中國的國情不同,人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有別于西方,使它走過了一段獨特的道路,形成了許多自身的特點。中國 戲曲的“戲迷”、“票友”,就是一種獨特事物。在西方的戲劇界不僅沒有,恐怕就是連這個詞兒都沒有聽說過。我們今天研究戲迷和票友這些中國戲曲發(fā)展史上的 獨特現(xiàn)象,將有利于總結中國戲曲的藝術規(guī)律,促進中國戲曲的健康發(fā)展。 中國戲曲戲迷與票友的由來 戲迷中的“迷”,是說一個人對生活中的某種事物非常喜歡,特別愛好,以至于達到沉醉其中的程度。比如,生活中有管特別喜歡打球的人叫“球迷”;管特別喜歡 跳舞的人叫“舞迷”;管特別喜歡唱歌的人叫“歌迷”等?!皯蛎浴本褪侵柑貏e喜歡中國戲曲的人。他們可以是喜歡唱,并會唱的人;也可以是不會唱,而特別喜歡 聽戲,看戲的人;也可以是特別喜歡演戲,并會演戲的人。其中能上臺演戲的人,即是“票友”,稱演戲為“票戲”,就是請人陪著自己唱戲,要租劇場,要給陪著 唱戲的人一定的酬勞,票一次戲就要有相當?shù)幕ㄙM。在舊社會學戲的都是窮人家的孩子,票戲的卻都是有錢人家的子弟。特別是晚清時期,一些皇親貴族、王爺家的 子弟,出于十分的熱愛,很多戲迷都是不惜血本地花錢票戲。就是在今天也并不是沒有這樣的人,下面筆者所引的就是一個戲迷朋友的自述:……人說京劇不看則 已,一看便可使魂為之牽引,夢為之縈繞,確是過來人語。回想當年,我也是曾經(jīng)港臺情歌、迪斯科曲熏染過的學子,然而就在一個不經(jīng)意的日子里,偶然與京劇不 期而遇撞個滿懷的時候,竟不由自主地一下子陷進了管樂弦歌織就的百慕大。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那些古書上三五百字簡而述之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一經(jīng)這種形式的 演繹竟是這 般合情入理、層次分明、有血有肉、活靈活現(xiàn),不由得從心底里贊嘆一聲:“真藝中之尤物也!” 就在這虔誠與沖動交織的心態(tài)中, 我小心翼翼卻又癡迷貪婪地撒著歡地練開了京劇。那間狹小的臥室兼書房從此文稿共曲譜一色, 書聲與歌唱齊飛了。初入寶山,有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什么都喜歡。老生的儒雅、花臉的奔放、青衣的清柔、小生的陽剛……真?zhèn)€是桃李共艷、蘭蕙齊芳,看得 我眼花繚亂,歡喜不禁。于是,今天“借東風”,明天“盜御馬”,后天又“擺駕百花亭”了。(摘自“中華戲曲網(wǎng)《我是票友》”) 可是,中國戲曲有獨特的表演方法和唱演形式,藝人都是自幼學戲,進入科班,要長達八年,出徒后方能搭班唱戲。可見戲迷的喜歡唱,喜歡演,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是什么東西使得這些人對于中國戲曲能如如癡如醉呢? 第一,唱戲、聽戲、演戲都可以給人一種藝術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滿足。藝術享受實際就是一種心理上的反應與感受。人們在追求的過程中如果長時間不能得到滿 足,心理上就會有一種失落感、遺憾感,甚至是非常難受。以往我們只把欣賞別人演唱的聽戲、看戲視為是一種藝術享受是不全面的。到劇場里聽一段優(yōu)美的唱腔; 看一段生動的表演固然是可以給人一種精神上的陶冶,心理上的滿足。但是一個戲曲愛好者(戲迷與票友)如果能參加一定的舞臺演唱,他所得到的藝術上的享受, 心理上的滿足感和榮譽感,要遠比聽別人唱,看別人演出強烈十倍,甚至百倍。因此,一些戲曲愛好者對于自己能夠親身參加的唱戲、聽戲、演戲就有著一種非常強 烈的追求。這種追求愈是得不到滿足,他們的追求就愈加強烈。而在一定的時間里這種追求得到滿足后,又會產(chǎn)生對下一次的追求,時間一長,這種不斷的追求便是 所說的成癮。上述的球迷、舞迷、歌迷都和戲迷類似,都有一種精神力量在吸引著他們,使他們不斷地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追求,使他們尋求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第二,向往成為名角能得到優(yōu)厚的報酬。中國戲曲的戲迷、票友絕大多數(shù)都是十分羨慕名角的身份地位和高額報酬的,因此,戲迷和票友中很多人都向往成為名角。 在舊中國,學戲的窮苦孩子一旦成為名角,就可以得到高額的回報。與尚小云同科的陸鳳山,最初在天津搭班時,唱二路老生,每個月只有六十個大錢;成為名角 后,一個月就有一千二百塊大洋的收入,簡直是天壤之別。清末演員們到宮廷里唱戲得到的賞賜也十分優(yōu)厚,“演畢,內務府照例犒賞。其尤負盛名各名伶,則由慈 禧另賞以內帑,多寡無定額?!?這無疑對于戲迷和票友會有一定的吸引力。 第三,統(tǒng)治階級對中國戲曲的大力提倡,官員們喜愛的影響。中國戲曲的發(fā)展并得到市民的喜愛,是與清王朝宮廷里的大力提倡分不開的。乾隆年間為高宗皇帝慶祝 八十歲壽辰將四大徽班帶進北京,先在宮廷里給皇帝、后妃們演出;后又到北京的街市上演出,很受北京觀眾的歡迎。而清王朝的宮廷里也由此形成了逢節(jié)日,逢重 要人物生辰都要演戲的生活習慣。特別是“至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政治上過失這里不提,她卻是一位皮黃的強烈嗜好者,皮黃在這時達到最輝煌的階段, 她的鼓勵提掖,功不可沒?!碑敃r宮廷里演戲,也自己培養(yǎng)演員,要求太監(jiān)從小就要學戲,有天分并學得好者,會受到褒獎。于是在宮廷里便形成了從宮女、后妃到 皇帝都學唱戲的熱潮?!澳菚r許多名伶經(jīng)常出入宮禁;同時王公貴人之喜愛,也超出任何時代之上?!睂m廷的提倡對社會便不能不產(chǎn)生影響。 戲迷與票友對戲曲發(fā)展的促進 中國戲曲的戲迷都是懂戲的,并能對演員的表演發(fā)表評論。特別是前輩藝人創(chuàng)造的許多表演方法,都有著與觀眾約定俗成的內涵,要觀眾理解,方能產(chǎn)生劇場的藝術 效果?!坝捎谥袊鴳蚯兄S多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手段,不懂戲,沒有戲曲常識的人就看不明白?!北热纭八凝?zhí)住痹谖枧_上走“扯四門”的隊形是表示隊伍在行進 中,走“一窩蜂”的隊形是表示戰(zhàn)斗中敗下陣來;用“水旗”表示發(fā)大水,“火旗”表示放火,“車旗”表示坐車,沒有戲曲知識的人就看不懂;至于張生頭系一白 綢帶,腰系“腰包”表示有病,高崇的“跳岔”表示馬失前蹄,李逵背一“荊杖”跪地表示請罪,時遷吃“火紙”表示吃雞等,看戲的人要明白其中的內涵才能理解 戲劇的內容。特別是中國戲曲的戲迷、票友,他們不僅是懂戲,而且有的人還是戲曲的行家里手,對于戲曲劇目是很有研究的。據(jù)說,從前有一位老生演員六月天演 《走雪山》(又名《南天門》)一劇飾老仆曹福,當他演到曹家被害后與玉姐投奔大同經(jīng)過廣華山時,天降大雪,寒冷無比,他表演的臺步、水袖、身段都十分優(yōu) 美,最后“摔僵尸”倒地而死。但是有個觀眾卻給他叫了“倒好”。事后他便去拜訪這位觀眾。這位觀眾指出他的表演沒有表現(xiàn)出天寒地凍的情景,倒地而死時竟是 滿臉是汗。并當場作了示范表演,他告訴這位老生演員,一是盡量要控制飲水,飲水少自然就不出汗;二是在于平時練功,從運氣上控制自己的身體。以后,這個老 生演員就按照這位觀眾說的練功。最后使自己的表演達到了既能把舞臺上走雪山的生活表演得很美,又能給觀眾以真實的天降大雪,嚴寒無比的感覺。據(jù)說這個老生 演員后來在煙臺丹桂劇院再演《走雪山》時一炮打響,成了名角。這里說的可能只是個故事,其真實性已無法考證,但它卻生動地說明了中國戲曲的戲迷、票友都是 非常內行,非常懂戲的。他們在中國戲曲的發(fā)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一,票友下海充實了戲曲劇團的隊伍,增加了戲曲界的力量。戲曲劇團里,一般都不缺普通演員。缺的是那些像樣的,有名氣的有水平的名角。而劇團在觀眾中具 有號召力的也都是有些聲望的名演員。劇團演出生意的好壞也完全是靠名演員的水平高低,聲望好壞。戲曲觀眾有看角的習慣,“有的觀眾到劇場里看戲,就是為了 看某某的表演,如果是換了演員,觀眾就要退票?!笨梢姂蚯鷦F里名角的影響力。中國戲曲的票友都是具有較高藝術水平的名角,他們下海參加哪個劇團,當然就 會對哪個劇團產(chǎn)生影響。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梅蘭芳赴上海演出,曾邀票友言菊朋同行,協(xié)助演出。言菊朋與梅蘭芳合演了《四郎探母》《汾河灣》,還單獨演出了 《戰(zhàn)太平》《罵曹》《賣馬》《定軍山》等譚派戲,頗受好評。梅蘭芳劇團能缺少演員嗎?這就說明言菊朋的藝術水平已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連梅蘭芳都認為他為 自己配戲可以使演出增輝。這是很能說明票友的藝術水平的。 后來,言菊朋下海很快就唱紅,為戲曲界增加了實力,做出了貢獻。 其二,積極倡導戲曲改革,為中國戲曲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汪笑儂就是一位戲曲改革家。他為適應形勢的需要,不僅是一般地改革戲曲的唱腔,改革戲曲的表演形 式,而且還積極編寫適應形勢的劇本,演出具有較強思想性的京劇和時裝戲。他以戲曲改革為己任,主張用戲曲激勵民眾。在他贊助陳去病、柳亞子創(chuàng)辦的《二十世 紀大舞臺》上題詞說:“穩(wěn)操教化權,借作興亡表,世界一場戲,猶嫌舞臺小?!北磉_了他希望通過戲曲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目的。他還有《自題肖像》詩說:“手挽頹 風大改良,靡音曼調變洋洋,化身千萬倘如愿,一處歌臺一老汪。”充分體現(xiàn)了他改革戲曲,希望發(fā)揮戲曲教育作用的理想。汪笑儂的戲曲改革對當時上海的戲劇界 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 其三,創(chuàng)作了大量戲曲劇本,豐富了戲曲劇目。票友都是文化人,他們能演能唱, 還能編寫劇本。汪笑儂就寫了大量的戲曲劇本,著名的有《哭祖廟》《刀劈三關》《馬前潑水》《黨人碑》《受禪臺》《博浪椎》《罵閻羅》《桃花扇》《風流天 子》《排王贊》《煤山恨》《瓜種蘭因》 《長樂老》《罵王朗》《罵毛延壽》等。他平時對演出傳 統(tǒng)劇目也進行加工改造,如《柴??凇贰断卜夂睢贰栋肆x 圖》《失街亭》《逍遙津》《鎮(zhèn)譚州》《四郎探母》等他都 改編過。特別是他能將傳統(tǒng)戲古為今用,密切配合現(xiàn)實斗爭。像《哭祖廟》借西蜀劉備的滅亡影射中國國破家亡的社會現(xiàn)實,激發(fā)人們奮起救國的斗志?!饵h人碑》 借北宋書生謝瓊仙酒醉后怒毀黨人碑的故事,揭露了清政府殘害革命志士的罪行,以哀悼譚嗣同等六君子,表達了民眾悲憤激昂的心聲。 應建立新的戲迷與票友隊伍 要想讓中國戲曲發(fā)展并流傳下去,一定要培養(yǎng)大批戲曲觀眾,要建立一支戲迷與票友隊伍。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從小學起至大學都要開設戲曲課,讓我們的后代從小就了解中國的京劇。你想,連外國留學生一來到中國就著了迷的京劇,而我們自己國家的青少年不僅不喜 歡,有許多大學生更是一竅不通,這不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嗎?因此,應該從小就給孩子們開設戲曲課。一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對戲曲的興趣,增加戲曲知識,二可以通 過戲曲向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到大學,就可以開設一些專題課,放到人文教育課當中講。 2.組織戲迷、票友協(xié)會,經(jīng)常開展一些演唱活動。戲迷、票友協(xié)會是個向廣大群眾普及戲曲知識,提高觀眾欣賞水平的組織。這個組織可以請名人講戲曲知識課, 可以教唱名家名段,逢節(jié)日還可以搞一些演出活動。通過聽課,學唱,演唱增加對中國戲曲的感情,增加對京劇的熱愛。這一組織,從網(wǎng)上看到湖南省劇協(xié)京劇票友 委員會、廣東省戲劇家協(xié)會潮劇戲迷票友聯(lián)誼籌委會等單位搞得較好,現(xiàn)在仍在活動。可以總結一下他們的經(jīng)驗,推廣到各地去。 3.在一些大中城市的茶社里開展京劇演唱活動。利用茶社演唱京劇,教唱京劇是一種很好的組織形式和宣傳形式。北京搞得最好,吸引了一大批戲迷、票友。他們 不僅自己定期搞一些活動,而且還邀請北京京劇院的名角與群眾見面。我們從電視臺的介紹來看搞得確實很好, 令外地的戲迷、票友十分羨慕。組織在茶社里演唱京劇要有一定的條件,比如場地就是個問題,這要老板同意。在這方面,地方政府也可以扶持一下,為了發(fā)展繼承 中華民族的文化,我們是不能不付出一點代價的。 4.通過電視講座向廣大群眾宣傳普及戲曲知識。在這方面中央電視臺做了大量工作,也做得很好。前幾年,組織過全國戲迷、票友大獎賽,請中央戲曲學院的幾位 教授講過課。特別是教授們每天定時的講課,講中國戲曲發(fā)展史,講京劇流派;講京劇的舞臺、服裝、道具;講人物表演、臉譜、唱腔,很受廣大觀眾的歡迎。通過 講座不僅普及了戲曲知識,而且是向廣大觀眾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但講一次是遠遠不夠的,兩次也不一定夠,很多人都希望能定期再放一遍錄像。另外,把教 授們的講稿出書,一定能比那些專著會有更多的發(fā)行量。 總之,要振興中國戲曲,不僅是要培養(yǎng)演員,還要培養(yǎng)一批戲曲觀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