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什么是五行? 五行,其實就是木、火、土、金、水物質(zhì)的運動。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chǎn)實踐中,逐漸認識到木、火、土、金、水是自然界以及人類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質(zhì),所有,五行最初被稱為“五材”?!蹲髠鳌分忻鞔_記載:“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而《尚書》說的更更清楚:“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是為人用”。 五行學說是在“五材”的基礎上進一步引申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zhì)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如《國語 · 鄭語》中說:“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guān)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xié)調(diào)平衡的。這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也是屬于我國古代唯物辯證觀的主要依據(jù)。 中醫(yī)理論體系在形成的過程中,受到五行學說的深刻影響,它和陰陽一樣,也是中醫(yī)學獨特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在歷史上對中醫(yī)學術(shù)的發(fā)展起到深遠影響。要想了解五行,首先應該懂得五行的特性,只有懂得五行的特性,才能知道事物五行屬性的推演和歸類以及五行的生克乘侮關(guān)系。 一、五行的特性 這是我華夏民族祖先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chǎn)實踐過程中對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zhì)的樸素認識,這是一種抽象的理論,用來分析各種事物的五行屬性和研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的基礎法則。因此,五行的特性,雖然來自木、火、土、金、水,但實際上已經(jīng)超越了五行具體物質(zhì)的本身,并具有更加廣泛的涵義。 1、木的特性:古人稱“木曰曲直”?!扒薄睂嶋H上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tài),都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fā)、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zhì)的事物,均歸屬于木。 2、火的特性:古人稱“火曰炎上”。“炎上”就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火。 3、土的特性:古人稱“土爰稼穡”?!凹诜w”是指土具有播種和收獲農(nóng)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因此才有了“土載四行”、“萬物土中生,萬物土中滅”和“土為萬物之母”的說法。 4、金的特性:古人稱“金曰從革”?!皬母铩本褪亲兏锏囊馑?。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事物,均歸屬于金。 5、水的特性: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于水。 二、事物五行屬性推演和歸類 五行是以五行的特性來推演和歸類事物的屬性的。所以事物的五行屬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將事物的性質(zhì)和作用用五行的特性相類比,從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屬性。如事物與木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于木;與火的特性類似,則歸屬于火。例如: 1、方位配五行:由于日出東方,與木的升發(fā)特性相似,故而東方屬木;南方炎熱,與或的炎上特性類似,故而南方歸屬于火;日落西方,與金的肅降特性相似,故而西方歸屬于金;北方寒冷,與水的特性相似,故而北方屬水。 2、五臟配五行:由于肝主升而歸屬于木;心陽主溫煦而歸屬于火;脾主運化而歸屬于土;肺主肅降而歸屬于金;腎主水而歸屬于水。 事物的五行屬性,除了可以用上述方法進行取象類比法之外,還有間接的推演絡繹的方法。例如肝屬木,則肝主筋和肝開竅于木的“筋”和“目”也屬于木;心屬火,則“脈”和“舌”也屬于火;脾屬土,則“肉”和“口”也屬于土;肺屬金,則“皮毛”和“鼻”也屬于金;腎屬水,則“骨”和“耳”、“二陰”也屬于水。 此外,五行還認為屬于同一五行屬性的事物,都存在著相關(guān)的聯(lián)系。如《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所說“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就是說方位的東和自然界的風、木以及酸味的物質(zhì)都與肝有關(guān)。因而也有人認為五行是說明人與自然環(huán)境統(tǒng)一的基礎。 事物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歸類和推演絡繹,把自然界的千變?nèi)f化的事物,歸結(jié)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系統(tǒng)。對人體來說,也就是將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功能,歸結(jié)為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生理、病理系統(tǒng)。 |
|
來自: 一路行ni43ydpa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