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臟腑病辨證施治方例(六) 六、胃的論治
1、 胃的病證有胃熱、胃寒、胃實(shí)、胃虛的不同,但四者??慑e(cuò)綜互見(jiàn)。胃寒的易傷陽(yáng)氣,胃熱的可以耗損胃陰。 (一)、胃熱:胃脘陣痛,痛勢(shì)急迫,心中煩熱,嘈雜易饑,吞酸,嘔吐,或食入即吐,甚則嘔血,口渴喜冷飲,口臭,牙齦腫痛糜爛,便秘,苔黃,脈數(shù)。多見(jiàn)于急性胃炎、上呼吸道出血、糖尿病、牙周炎、口腔潰瘍等。 【治法】清胃瀉火。 【方藥舉例】清胃散加減。藥如:黃連、山梔、黃芩、大黃、蘆根、石膏、知母等。
(一) 【治法】溫胃散寒。 【方藥舉例】溫胃飲加減。藥如:附子、干姜、吳萸、高良姜、沉香等。
(二) 【治法】消食導(dǎo)滯。 【方藥舉例】保和丸加減。藥如:六曲、山楂、枳殼、萊菔子、半夏、陳皮、厚樸等。
(三)
(1) 【治法】溫胃建中。 【方藥舉例】黃芪建中湯加減。藥如:黃芪、桂枝、白芍、灸甘草、生姜、大棗等。
(2) 【治法】滋養(yǎng)胃陰。 【方藥舉例】沙參麥冬湯加減。藥如:沙參、麥冬、玉竹、川石斛、白芍、甘草等。
(四)
(1) 【治法】健脾和胃。 【方藥舉例】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藥如:廣木香、砂仁、黨參、白術(shù)、灸甘草、半夏、陳皮等。
(2) 【治法】疏肝和胃。 【方藥舉例】四逆散合左金丸加減。藥如:柴胡、白芍、枳殼、甘草、吳萸、黃連、川楝子、半夏、香附、煅瓦楞子等。 【方藥舉例】附子、肉桂、干姜、肉豆蔻、黨參、黃芪、白術(shù)、茯苓、鹿角片等。
(2) 【治法】疏肝健脾。 【方藥舉例】四逆散合痛瀉要方加減。藥如:柴胡、白芍、枳殼、甘草、白術(shù)、陳皮、防風(fēng)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