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dǎo) 讀 脾虛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幾乎一提到調(diào)養(yǎng),大家都在問,脾胃不好怎么辦? 眼睛浮腫濕氣重,食欲不好,大便黏沖不干凈,整個人容易疲勞沒力氣,還動不動就感冒...... 吃飯不長肉,如何變胖?喝水都胖,如何變瘦? 脾胃虛的,脾胃寒的,脾胃滯的,脾胃熱的,該怎么健脾呢? 吃的運動的平常都說過很多了,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脾胃病的常見證型和對應(yīng)的中成藥選擇,供大家參考。(*不涉及任何利益推廣) 注:以下中成藥僅做參考,如需服用,請在醫(yī)師辨證指導(dǎo)下遵醫(yī)囑使用,請勿擅用。 脾胃虛 什么是脾胃虛呢?簡單來說,虛就是該有的東西沒有了,脾胃虛就是脾胃該有的功能不正常了,能力變?nèi)趿?/strong>。 比方說,正常情況下,我們吃飯可以吃一到兩碗,但是現(xiàn)在胃受納的能力下降了,吃半碗就開始覺得肚子飽了。 而脾主運化,運化不利,就會出現(xiàn)消化不良的情況,如大便稀、不成形,或者有一些不消化的食物。如果體內(nèi)多余的水濕代謝轉(zhuǎn)化不了,就容易堆積下來,形成大肚腩、水腫等等。 脾胃虛最常見以下癥狀:
怎么調(diào)理?下面給大家介紹脾胃虛常用到的中成藥。 1.四君子丸 成分:黨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 功效:健脾益氣 適宜人群:脾胃氣虛,胃納不佳,食少便溏。 2.歸脾丸 成分:黨參、白術(shù)(炒)、黃芪(炙)、茯苓、遠(yuǎn)志(制)、酸棗仁(炒)、龍眼肉、當(dāng)歸、木香、大棗(去核)、甘草(炙) 功效: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 適宜人群: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虧虛所致的心脾兩虛證,除了脾胃虛的癥狀外,還會出現(xiàn)失眠、健忘、面色萎黃等癥。 3.補(bǔ)中益氣丸 成分:黃芪、人參、當(dāng)歸、炙甘草、陳皮、升麻、柴胡、白術(shù) 功效:補(bǔ)中益氣,升陽舉陷 適宜人群: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證,可見體倦、乏力、氣短、內(nèi)臟下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癥。 4.人參健脾丸 成分:人參、白術(shù)(麩炒)、茯苓、山藥、陳皮、木香、砂仁、炙黃芪、當(dāng)歸、酸棗仁(炒)、遠(yuǎn)志(制) 功效:健脾益氣,和胃止瀉 適宜人群: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脹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5.黃芪精 成分:黃芪、蜂蜜 功效:補(bǔ)血養(yǎng)氣、固本止汗 適宜人群:氣虛血虧,表虛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脾胃不壯。 6.參苓白術(shù)散 成分:薏苡仁、山藥、砂仁、人參、蓮子、桔梗、甘草、茯苓、白術(shù)、白扁豆 功效:健脾滲濕止瀉 適宜人群:適用于脾胃虛弱、食少、體倦乏力、氣短咳嗽,以及大便經(jīng)常不成形、容易便溏腹瀉的人群。 脾胃滯 這是因為腸胃里面堆的東西太多了,導(dǎo)致脾胃動不了,該排的排不出去,阻力增大,可以和脾胃虛同時出現(xiàn)的。 常見的脾胃阻滯包括了: 第一個是食物的阻滯。常見的表現(xiàn)就是積食,小孩子喂養(yǎng)不當(dāng),大人吃得太飽,時間一久,就造成積食,出現(xiàn)腹脹、腹部有硬塊、大便臭粘、有口氣,舌苔厚等等; 第二個就是水分的阻滯。水喝得太多,超出了人體的代謝能力,來不及代謝轉(zhuǎn)化,就會停留在身體里,成為身體的負(fù)擔(dān)。 第三個是情緒造成的阻滯。人不開心的時候,會很郁悶、胸口堵、容易煩燥,胃口變差,時間久了還可能出現(xiàn)乳腺增生、甲狀腺結(jié)節(jié)、子宮肌瘤等等,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患有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氣郁。 第四個是瘀血造成的阻滯。氣行則血行,氣郁時間久了,血液也容易停滯不通,出現(xiàn)瘀血阻絡(luò)引起胃痛、胃出血、黑便等癥。 下面逐一介紹不同脾胃阻滯可供選擇的中成藥。 氣滯 1.胃蘇顆粒 成分:紫蘇梗、香附、陳皮、香櫞、佛手、枳殼、檳榔、雞內(nèi)金(制) 功效:理氣消脹、和胃止痛 適宜人群: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后飽脹、噯氣、反酸、甚至惡心、嘔吐等癥,情緒不舒時癥狀加重。 2.氣滯胃痛顆粒 成分:柴胡、醋延胡索、枳殼、醋香附、炙甘草 功效: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適宜人群:肝郁氣滯造成的胃脘疼痛。 3.四磨湯 成分:木香、枳殼、檳榔、烏藥 功效:理氣降逆 適宜人群:用于嬰幼兒乳食內(nèi)滯證,癥見腹脹、腹痛、啼哭不安、厭食納差、腹瀉或便秘;中老年氣滯、食積證,癥見脘腹脹滿、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術(shù)后促進(jìn)腸胃功能的恢復(fù)。 4.香砂六君丸 成分:黨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木香、砂仁 功效:益氣健脾和胃 適宜人群:脾胃氣虛、痰阻氣滯證,癥見嘔吐痞悶、不思飲食、脘腹脹痛、消瘦倦怠、或氣虛腫滿癥。 5.舒肝和胃丸 成分:香附(醋制)、白芍、佛手、木香、郁金、柴胡、白術(shù)(炒)、陳皮、廣藿香、檳榔(炒焦)、烏藥、炙甘草、萊菔子 功效: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適宜人群:肝胃不和,兩脅脹滿,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呃逆嘔吐,大便失調(diào)。 濕滯 1.二陳丸 成分: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功效:燥濕化痰、理氣和胃 適宜人群:痰濕停滯導(dǎo)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脹悶,惡心嘔吐。 2.六君子丸 成分:黨參、白術(shù)(麩炒)、茯苓、半夏(制)、陳皮、甘草(蜜炙)、生姜、大棗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適宜人群:脾胃虛弱,食量不多,氣虛痰多,腹脹便溏 3.平胃散 成分: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 功效: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適宜人群:濕滯脾胃證,不思飲食,口淡無味,脘腹脹滿,嘔吐泄瀉,怠惰嗜臥,肢體有沉重感,舌苔白厚。 4.木香順氣丸 成分:木香、砂仁、香附(醋制)、檳榔、甘草、陳皮、厚樸、枳殼(炒)、蒼術(shù)(炒)、青皮(炒)、生姜 功效:行氣化濕,健脾和胃 適宜人群:濕濁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納呆。 5.藿香正氣液 成分:蒼術(shù)、陳皮、厚樸(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廣藿香、紫蘇葉 功效: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適宜人群:用于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癥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 6.保濟(jì)丸 成分:鉤藤、菊花、白蒺藜、厚樸、木香、蒼術(shù)、天花粉、藿香、干葛、云苓、薄荷、橘紅、白芷、薏米、神曲、谷芽 功效:理氣止痛,消食止嘔 適宜人群:用于胸脘痞悶、腹痛吐瀉、四時感冒、發(fā)熱頭痛、惡心、嘔吐、腸胃不適等。 食滯 1.大山楂顆粒(大山楂丸) 成分:山楂、六神曲(麩炒)、炒麥芽 功效:開胃消食。 適宜人群:食積、肉積(肉食偏多)停滯不化,痞滿腹脹,飲食減少。 2.保和丸 成分:山楂(焦)、茯苓、半夏(制)、六神曲(炒)、萊菔子(炒)、陳皮、麥芽(炒)、連翹 功效:消食導(dǎo)滯和胃 適宜人群: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 3.健胃消食片 成分:太子參、陳皮、山藥、麥芽(炒)、山楂 功效:健胃消食 適宜人群:脾胃虛弱所致的食積,癥見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等。 4.健脾丸 成分:黨參、白術(shù)(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 功效:健脾開胃 適宜人群:用于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5.麻子仁丸 (成分與傳統(tǒng)方劑麻子仁丸略有不同) 成分:枳實,杏仁,大黃,火麻仁,厚樸,白芍 功效:潤腸瀉熱,行氣通便。 適宜人群:腸胃燥熱,脾約便秘,癥見大便干結(jié)難排、小便頻數(shù)。 6.枳實導(dǎo)滯丸 成分:枳實、大黃、黃連、黃芩、白術(shù)、茯苓、澤瀉、六神曲 功效:消積導(dǎo)滯,清利濕熱。 適宜人群:用于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jié),痢疾里急后重。 瘀滯 1.胃康靈膠囊 成分:白芍、白及、三七、甘草、茯苓、延胡索、海螵蛸、顛茄 功效:柔肝和胃,散瘀,緩急止痛。 適宜人群:用于肝胃不和、瘀血阻絡(luò)所致的胃脘疼痛、連及兩脅,噯氣、泛酸。 2.潰瘍靈膠囊 成分:三七、兒茶、漸貝母、海螵蛸、甘草、延胡索(醋制)、黃芪、白及、百合 功效:益氣、化瘀、止痛。 適宜人群: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注:以上文字內(nèi)容來自李慧大夫直播聽打稿 由于篇幅限制,剩下的脾胃熱、脾胃寒我們留在下篇講。 如果對于脾胃調(diào)養(yǎng)有什么疑問,想了解自己是哪一種脾胃問題,飲食要注意哪些問題,有什么好的中醫(yī)特色保健手法學(xué)習(xí)嗎? 歡迎加入免費開放的脾胃調(diào)養(yǎng)交流群,正安醫(yī)館李慧大夫會在群內(nèi)針對學(xué)員提出的問題積極答疑,為大家提供專業(yè)可靠的脾胃調(diào)養(yǎng)建議。 過去的答疑 大夫有問必答,耐心細(xì)致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