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sAg可以說是各位戰(zhàn)友最關心的指標之一,其陽性代表HBV感染,HBsAg血清學清除(轉陰)是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CHB)臨床治愈的重要標志。
慢乙肝的臨床治愈代表著患者具有更好的預后,即較低的復發(fā)率、肝硬化和肝癌發(fā)生率等。
為什么HBsAg轉陰患者恢復更好?
在口服抗病毒藥治療過程中,乙肝戰(zhàn)友首先追求的是HBeAg轉陰HBeAb轉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三陽”轉“小三陽”。這一階段后,患者開始追求HBsAg血清學清除。
大三陽患者中,HBsAg主要來源于HBV cccDNA,因此HBsAg和DNA相關性較好。在HBeAg陰性患者中,HBsAg可能主要來源于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上的HBV基因片段,因此血清HBsAg與其他反映HBV復制的指標的相關性差。也就是說,在小三陽患者中,HBV DNA與HBsAg相關性更低。此時,HBV DNA轉陰并非代表HBV基因在肝內存在少,HBsAg轉陰才是。也就是說,只有HBsAg轉陰后才代表肝臟內HBV基因組存在極少或不存在。
2019版指南停藥標準
對于大三陽的患者,HBV DNA轉陰,轉為小三陽后再鞏固治療3年,如果結果不變,可以考慮停藥;對于小三陽的患者,HBV DNA陰性,HBsAg轉陰可考慮停藥。
最新研究確證HBsAg清除對停藥的重大意義
對于口服抗病毒藥物誘導HBsAg清除后,停藥是否會對病人產生不良影響,如復發(fā)率升高、肝癌發(fā)生率升高等仍是學界爭議的問題之一。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醫(yī)學院的團隊進行了一項全國多中心研究。該項研究納入了來自韓國16家醫(yī)院的276名患者,他們均是口服抗病毒藥后誘導出HBsAg轉陰的病人。大約一般人停止口服抗病毒藥,另一半繼續(xù)服藥。隨訪的主要終點為HBsAg復陽、HBV DNA復陽或發(fā)生肝細胞癌。
結果表明:在經口服抗病毒藥治療獲得HBsAg血清學清除患者中,停藥與繼續(xù)治療相比,并沒有增加HBsAg復陽、HBV DNA重新被檢測到和肝癌發(fā)生的風險。該項研究提前在線發(fā)表在權威醫(yī)學雜志Gut雜志上。
該項研究證實了,指南中HBsAg轉陰后停藥是安全的,并不會導致更差的臨床結局。但是,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對于有肝硬化和既往抗病毒史的患者,該結論可能不適用,對這些患者來說,HBsAg轉陰后停藥可能會帶來更高的復發(fā)風險和肝癌發(fā)生風險。
參考文獻:Kim MA, Kim SU, Sinn DH, et al. Discontinuation of nucleos(t)ide analogues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HBsAg seroreversion after antiviral-induced HBsAg seroclearance: a nationwide multicentre study. Gut. 2020 Mar 24. [Epub ahead of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