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鐘琪,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二十一世孫,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名將,四川提督岳升龍之子。岳鐘琪不負名將之后,他個性深沉剛毅而又足智多謀,在治軍上軍紀嚴明,又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因此深得士兵擁戴。但同時他又對清廷無比忠誠,在他戎馬一生的生涯中,他戰(zhàn)功顯赫,曾出奇兵平定西藏,又定青海三部之亂,后萬里西征,招撫青海,尤其是在晚年又奉命出征平定大小金川之亂。同時,功績還有奏請攤丁入畝,改土歸流,建府置縣等皆獲恩準。
可以說,不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岳鐘琪都當之無愧名將后裔。正因如此,乾隆皇帝曾夸贊岳鐘琪為“三朝武臣巨擘”,足可見其功勛卓著及在當時對清廷的影響力。 然而,正是這么一位對大清有著巨大功勞的歷史名將岳鐘琪,在雍正和乾隆時期,打仗效勞有他的分,而重用卻常常與他無關,實力兵權幾乎就沒有讓他握熱過。這一點也頗讓人感覺實在的不公。難道是雍正或者乾隆看不明白他是個可以托付重任的優(yōu)秀臣子嗎? 其實,岳鐘琪是不是可以委以兵權重任的角色,雍正和乾隆都是看得十分明白,不是覺得他能力不強,而是故意不給。其中原因有三: 前車之鑒:因為年羹堯的歷史教訓,雍正和乾隆再也不敢將兵權大大方方交給臣子。
在雍正剛上臺的時候,青海地區(qū)蒙古貴族羅卜藏丹津勾結準噶爾部,一起發(fā)動叛亂。此時,雍正皇帝任用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鎮(zhèn)壓反叛。當時,雍正賦予了年羹堯很大的特權,特別是自主做決定的權利。正因為這樣,之后,年羹堯因此變得十分高傲與狂妄。特別是只要是年羹堯向吏部推薦的官員,吏部不得拒絕,這在當時被稱為“年選”。甚至年羹堯吃飯都要和皇帝的稱呼“用膳”一致。而且就連侍寢的小妾都是需要翻牌子的。年羹堯的驕縱跋扈是雍正皇帝當初沒有想到的。
正因為年羹堯的教訓,雍正皇帝在清算年羹堯之后,為了防止第二位年羹堯式人物的出現,從此收緊了軍權,逐步將軍權收歸于皇帝手中,而不再隨意下放到將帥手中。這對岳鐘琪來說,正因為年羹堯事件,導致之后不論是雍正皇帝,還是乾隆皇帝,他們都不敢將軍權徹底交給岳鐘琪。在雍正皇帝時,雖然給了岳鐘琪大將軍的稱號,但指揮權他只有一部分,就這還安排了其他將領對其進行牽制,并且還需要經常向皇帝匯報軍情??傊?,這個大將軍當的并不是如年羹堯當年那么自主。 岳飛后人:岳鐘琪帶有祖上光環(huán)的特殊身份,反而使得從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三朝帝王之間,對他既喜愛又擔憂。岳飛,大家都知道,南宋抗金名將,為了實現忠君報國之志,岳母曾給他背刺“精忠報國”字樣。而身為岳飛后人的岳鐘琪,自然也會繼承祖上忠君報國的赤膽忠心。 然而,正因為這一點,卻讓清朝的皇帝對岳鐘琪又愛又怕。更加只喜歡“利用”岳鐘琪來擺平亂局,卻不敢把他往上捧得高高的。
這個原因主要是,岳鐘琪祖上岳飛,他當時抗敵抗的是金國,而金國是由女真人建立的政權。然后清朝的前身則是后金,后金也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權。也即是說,岳鐘琪的祖上和大清本是勁敵。因此,誰能保證岳鐘琪不會因此在有朝一日造反呢? 曾為曾靜策反:盡管岳鐘琪忠心無二,但曾靜對他曾經的勸反事件更加加大了清廷對岳鐘琪的堤防。話說,作為岳飛后人特殊身份的岳鐘琪,清廷對他早就有所不大放心,然而,這在當時剛好有個好事的讀書人,叫做曾靜,他深受“反清復明”思想的影響,因此親自寫信給岳鐘琪,希望岳鐘琪清醒,不要辜負了祖上岳飛的英明,希望他可以率軍推翻清朝統(tǒng)治。
盡管岳鐘琪不但沒有采納曾靜的建議,而且還把曾靜給舉報了??墒呛髞?,正是因為此事,雍正皇帝對岳鐘琪更加不信任,后來,直接找了個戰(zhàn)前失利的由頭,徹底將岳鐘琪手中本有的又少得可憐的兵權徹底收回,也將他徹底降為一個賦閑在家的普通人。 乾隆時期:岳鐘琪雖得重新啟用,但垂垂老矣的年齡也做不了什么。到了乾隆皇帝在位時期,清朝開始了改土歸流,這一政策,受到了西南地區(qū)大小金川地區(qū)土司們的直接對抗,并趁機起亂,因當時無人可平叛大小金川之亂,岳鐘琪在不得已中被重新啟用。可是,在這時候,岳鐘琪已經垂垂老矣,除了做些平定叛亂的事情之外,再也不可能擔當得起重任。
結語:作為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二十一世孫的岳鐘琪,不論他的實力有多強,但是“時勢造英雄”,他繼任于年羹堯之后,有為奮發(fā)展現于清朝帝王將軍權日益收緊的歷史時刻,那么,他不被重用就顯得十分正常。
客觀來講,岳鐘琪戰(zhàn)功顯赫卻一生不被重用,這既不委屈也不可惜,也許,反而對他的人生是一種恰到好處的保護。畢竟,在歷史上,功高震主的將軍們,能獲得最終善終的實在的不多。而岳鐘琪在歷史上所做的功績,沒有人可以將其抹殺,歷史會為他記載,并名芳千載!無非,只是個人的成就感和享受少了些罷了。因此,是福不是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