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就是“不值得”定律,一個管理學中的經典定律。 這個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不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它之所以被廣泛應用,緣于它揭示的是人類共有的一種心理反應,即:對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往往如影隨行,致使渴望成功實現自我滿足的結果漸行漸遠 。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這取決于三個因素: 1、價值觀。關于價值觀我們已經談了很多,只有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事,我們才會滿懷熱情去做。 2、個性和氣質。一個人如果做一份與他的個性氣質完全背離的工作,他是很難做好的,例如,一個好交往的人成了檔案員,或一個害羞的人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現實的處境。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的處境下去做,給我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我們最初做的是打雜跑腿的工作,我們很可能認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我們被提升為領班或部門經理,我們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選擇我們所愛的,愛我們所選擇的”。只有這樣才可能激發(fā)我們的奮斗精神,也才可以心安理得。這也是不值得定律給予我們個人的啟示:不值得做的事不要做,值得做的事就要把它做好。 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結果做了些不值得做的事情。下面有4個很好的理由說明了絕對不要做不值得做的事: 1、做不值得做的事,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在完成某些事情。我們耗時費力,得到的可能僅僅是一絲自我安慰和虛幻的滿足感。 2、不值得做的事會消耗時間與精力。資源是稀缺的,用在一項活動上的資源不能再用在其他的活動上。 3、不值得做的事會賦予自己生命。社會學家韋伯警告說:一項活動的單純規(guī)律性會逐漸演變?yōu)楸厝恍浴?/span> 4、不值得做的事會生生不息。做了不值得的事之后,接下來要為不值得之事繼續(xù)提供值得后續(xù)的理由。不然我們的精神無從寄托。 有職場達人根據“不值得”定律得意洋洋地總結了五點“金科玉律”: 1、自己認為“不值得”,領導認為“值得”做的事,必須十二分努力做好; 2、自己當時認為“不值得”,長期來看應該是“值得”的事,堅決做好; 3、自己認為“不值得”,社會認為“值得”的事,認真做好; 4、自己認為“值得”,領導認為“不值得”的事,偷偷做好; 5、自己認為“值得”,環(huán)境認為還“不值得”的事,暫緩做好 。 如何避免“不值得”觀念產生?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觀念變則態(tài)度變、態(tài)度變則行為變、行為變則結果變,只要我們樹立良好的世界觀與人生價值觀,客觀地看待事情,我們就能比較理性地看待值得與不值得這個問題,不會凡事先想到個人利益與得失,會想到公平、正義、他人與社會,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覺得有很多事都值得做。 2、豐富自已的人生閱歷,不斷補充知識,增強辨識能力。論語中說:“十五而上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就是說人生是不斷學習不斷豐富不斷提高的過程,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與辨識能力也會越來越高,越來越能正確分辨哪些事情是值得做哪些事是不值得做。 3、換位思考。俗語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往往自已置身其中很難看清楚是非曲直,只有跳出來以他人的眼光來看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與對方或他人調換位置與角度來看問題,站在他們的立埸看會多一些理解與包容,看問題更全面、考慮更周到,這樣我們就會對一些當初認為不值得的事情產生改觀。 4、善于聽取他人意見,多聽、多看、多想,三思而后行。每個人都有自已看不到、想不到的盲點,所以我們平時要多聽、多看、多想,參考他人意見,使對某一事物的判斷更準確,減少失誤,避免過份不值得現象的出現。 成功的秘訣是抓住重要的目標不放。所以,不要做自己的奴隸,不是每件事都必須做。很多事情只不過是在浪費我們大家的時間、精力和生命罷了。一流的人做一流的事,不該做的事,千萬別去做。很多時候,做一件正確的事情,要比正確地做十件事情重要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