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后難免會回味童年,想起小時候單純的玩伴,想起當時不摻雜質的友誼,想起田園間的追逐和玩耍。 兒時的天真,現(xiàn)在已經找不回,當初數(shù)星星盼月亮等著自己快快長大,現(xiàn)在卻羨慕小時候的無憂無慮,甚至會因此產生一種悵然的失落感。 回憶當時的天真爛漫,是因為心中始終裝著童年的回憶,它就在心中的那個位置,把簡單而美好的記憶點點滴滴收藏起來,歡快而真摯。 而在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童趣的詩詞也俯拾皆是,接著孩童的純真,詩人們暢游其間尋找久違的童心,那是他們蓬勃向上的,永遠不老的心。比如這首詩: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時候你騎過黃牛嗎?小時候你爬過樹捉過蟬嗎?你還記得在馬路上和小伙伴們引吭高歌嗎?你還記得捕蟬時的小心翼翼嗎? 這首詩從視覺和聽覺寫眼前看到的孩童,騎在黃牛背上的不亦樂乎,想要捕蟬時的生動趣味,都讓人不由得羨慕起來。 山林中稚嫩而清脆的童聲飄來,那聲音帶著濃濃的田園風味,像是一陣悅耳的鈴聲,而且極富活力。 孩子總是渾身有使不完的精神,他們不用睡覺也不覺得疲倦,好像生活中有無數(shù)吸引他們的事情。一些經常被大人忽略的事情,到了他們眼里就充滿樂趣,比珍珠還寶貝。 接下來畫面一轉,一邊放聲唱歌一邊趕著黃牛的小牧童,好像有了什么新發(fā)現(xiàn)。 哦,原來他眼尖地看見了書上的鳴蟬,一時童心大起,決定抓住它。怕鳴蟬被自己的歌聲驚到,孩子一下子就不唱了,一心專注地等待捕捉蟬。 從歡快地唱歌到為了捕蟬迅速安靜,一個頑皮淘氣的牧童形象鮮活而本色地展示在人們面前。有動有靜有畫面感,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和童年的歡樂感。 作者是清代著名詩人袁枚。袁枚是出了名地愛生活,也會生活,這首時同樣流露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袁枚把這首詩取名叫《所見》,看到眼前歡快的場景,一瞬間就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恨不得和眼前的孩子一起玩耍。 詩中的描寫簡單而日常,但趣味盎然一點都不落下風,因為那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童年。幾分活潑,幾分稚嫩,字里行間便充滿了童趣,如同閃閃發(fā)光的星星。 詩歌中這美麗的田園風光,這充滿活力的人物形象,無一不讓今日的我們心生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