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用相機,大多數人喜歡非全手動檔模式,把曝光參數的一部分交給相機自動決定。
操作過程中不難發(fā)現,這種半自動、甚至全自動的拍攝模式并非時時刻刻都能準確曝光。
相機曝錯光還真不少見!
譬如說拍雪地永遠沒有肉眼看到的那么亮白,拍如墨長發(fā)也有點發(fā)灰。
為了讓黑是黑、白是白,來點曝光補償很有必要!
一、什么是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簡單來說就是:
當相機測光系統(tǒng)受外界誤導、自動演算出的曝光參數不準確時,二次調整曝光的一種“補救”方式。
設置曝光補償后,相機進一步精調三要素(光圈、快門、iso)來改善曝光。
非全手動拍攝模式下,相機在拍攝前會進行自動測光,根據測光結果給出恰當的曝光組合,以實現正常曝光。
然而相機測光系統(tǒng)所給出的曝光組合并非總是合適,它也會受被攝物的誤導。
怎么回事?(燒腦預警!耐心看~)
這是因為相機在分析“應當給出什么樣的曝光組合”時,所參考的依據并非是拍攝環(huán)境的真實光線,而是畫面中大部分物體的反射光線。
這就涉及到一個概念:18°灰。
正如我們所知,人的眼睛看到的物體,是光線照在物體上、被物體反射進入我們的眼睛,形成的“像”。
相機就相當于我們的眼睛,可以感知“像”。
不同物體對光線的反射能力是不同的,純白色物體的反射能力是100%,純黑物體的反射能力是0%。
根據科研結果,其他顏色物體的平均反射能力為18%。
這就是我們平時肉眼接收的亮度,這個亮度被稱為中間亮度,即18°灰。
18°灰對應到攝影美學中,我們稱之為正常曝光。
想要相機拍出的照片是曝光正常的,就需要相機測光系統(tǒng)認為自己接收到的反射光線基本在18°灰。
然而實際拍攝中,被攝物的顏色并非總是均勻在這個數值,遇上極端亮度的物體,相機立刻慌了神,測光系統(tǒng)因此判斷失誤,給出不合適的曝光組合。
比如說當畫面中有大片的白色景物時,相機接收到的反射光線趨近于100%。
測光系統(tǒng)判定畫面太亮了,為了保證曝光正常(達到18%),相機自動降低曝光量。
然而實際上,用這樣的曝光量拍出來的照片必定是欠曝的。
因為實際的拍攝環(huán)境并沒有相機想象的那么亮,于是肉眼看到的白色,拍出來變成灰白色。
為了拯救這種測光系統(tǒng)受顏色誤導的情況,我們通過曝光補償來平衡曝光。
曝光補償的設置,適用于非手動檔拍攝模式。
(在手動檔模式下,曝光不準確直接調整參數組合即可一次到位,無需再次設置曝光補償,進行二次補救。)
二、EV值
“EV”是曝光補償的單位,EV值衡量曝光補償的多少。
基本上數碼相機曝光補償的數值都在正負5EV范圍內、以1/2或者1/3為間隔。
EV值為正,表示增加曝光;
EV值為負,表示減少曝光;
EV0表示曝光正常。
EV值每增加1,攝入的光線量增加一倍;
EV值每減小1,攝入的光線量減小一倍。
如上圖所示,相機上的曝光補償參數示意,大多只標注出整數檔(-5、-4、-3、-2、-1、0、 1、 2、 3、 4、 5),小數檔用點/杠表示。
一般來說,被攝物亮度對比越小,曝光越準確;亮度對比越大,曝光偏差越大。
三、設置操作
EV值可以在菜單(menu)中進行設置,也可以按Q鍵調出速控頁面進行設置。
速控頁面設置EV值
具體數值多少根據自己想要的效果來設置,大體上遵循“白加黑減”的規(guī)律。
被攝物白色、或者趨近于白色的淺色系多,相機降低曝光量,則增加EV值;
被攝物黑色、或者趨近于黑色的深色系多,相機增加曝光量,則減少EV值。
四、適用場景與數據參考
曝光補償的適用場景并不小眾,以下是一些常見拍攝場景與曝光補償的數據,供大家參考。
1. 拍攝雪景,增加大概1-2檔曝光,讓雪的顏色更純正。
2. 室內商業(yè)攝影使用黑色背景時,降低大概1-2檔曝光可以讓黑色背景更深邃,主體更突出。
3.拍攝環(huán)境比較昏暗,閃光燈作用不大時,可以通過曝光補償增加曝光量。
4.逆光拍攝時,背景很亮,容易拍成剪影,想要主體清晰,則增加曝光補償。
5. 夜景拍攝中,通過加大曝光補償可以獲得燈火輝煌的效果。
6. 陰天和霧天拍攝,物體的照明度不足,增加曝光補償讓景物看起來更加自然。
7. 拍攝小清新風格的人像時,略微增加曝光補償(大概半檔到一檔),模特的皮膚透亮白皙,畫面更加清晰、有通透感。
讓我們一起學攝影吧。您覺得好,請點贊并轉發(fā),讓更多的人學會攝影,去熱愛生活,擁抱生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