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史論道,以史為鑒,最有味道的歷史,最為溫柔的故事。  我叫司馬懿,河內(nèi)郡溫縣人,也就是你們現(xiàn)在的河南焦作市溫縣。我有八個兄弟,史稱“司馬八達”,但是如果把我一個人拎出來評論的話,無論正史還是野史,對我都是一致的差評。這讓我很無奈。但正史和野史沒有記載的是——我很喜歡揣摩一個人的內(nèi)心。第一次發(fā)現(xiàn)我有這個愛好的時候,是在父親司馬防擔任京兆尹的時候。那是我第一次揣摩一個人的內(nèi)心,我發(fā)現(xiàn)父親的內(nèi)心異常的激動與恐慌。父親得知了一個天大的秘密——衣帶詔。漢獻帝、劉備、馬騰等人秘密商量,讓董承想辦法謀殺曹操。這可是滿門抄斬的大罪。曹操當時權(quán)傾天下,殺人如麻,漢獻帝在他眼里就是一個傀儡。我能看出,父親心里很希望衣帶詔密謀能夠成功,那樣的話天下百姓就可以喘口氣了。東漢末年,曹操奉迎天子于許昌,定為許都。曹操的專權(quán)跋扈,以及野心勃勃,使得漢室江山風(fēng)雨飄搖,再加上亂世紛爭,群雄對峙。父親何嘗不知道,這一個曹操倒了,馬上就會有另外一樣曹操出現(xiàn)。 如果衣帶詔失敗了,父親知情不報是死罪,而且整個朝堂之上,都將會血流成河。曹操的兇狠誰都知道,連最親近的部下幫他蓋被子都殺的人,連幫他看病的神醫(yī)華佗都被他投入大牢,慘死獄中。我曾和曹操有過一面之緣,那是一個曹氏子弟奢華的婚禮上。不得不說,曹氏到底是富可敵國。在百官的阿諛奉承下,綾羅綢緞金銀財寶用華麗的盒子裝著排在門口,其中大多是朝庭重臣送的,也包括父親。父親和曹操攀談京城布防時,我觀察了他,“身長七尺,細眼長髯”,絕非善類。他微微晃動手里的酒杯,我很難想象,那一雙沾滿鮮血的手,居然能寫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樣流傳千古的詩句。朝堂,權(quán)力,名利,果然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從那以后,我一心只讀圣賢書,只求能在家陪著老婆孩子讀讀儒家經(jīng)典,偶爾去洛河邊上垂釣,偶爾打打五禽戲,平平安安過一輩子就好了。從政?我可不想變成別人的刀下亡魂。事情還是朝最壞的方向發(fā)展了。建安五年元宵次日,衣帶詔密謀敗露,曹操帶兵入朝堂大開殺戒,將董承等人滿門抄斬,馬騰、劉備落荒而逃。曹操余怒未消,帶劍入宮,將已有五個月身孕的董妃殺死于漢獻帝面前。曹操沒殺獻帝,也不可能殺,因為他還要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也不想背負罵名。父親和哥哥司馬朗躲過一劫,我再一次揣摩了父親的內(nèi)心。在已經(jīng)上了年紀的父親心里,我看到了他對朝政的失望。蒼天??!希望我司馬家能躲過這一劫,朗兒已經(jīng)入朝為官,希望朝廷再也不要來奪走我兒子了,我司馬家再也不要卷入這腥風(fēng)血雨的政治斗爭中了。這軍閥割據(jù),饑民相食的時代,到底要由誰來結(jié)束,難道是曹賊嗎?此時,父親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結(jié)束這黑暗時代的不是曹操,正是他的二兒子——我司馬懿。那都是曹操三代人以后的事情了。30歲以前,我一直在家中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雖然我精通儒學(xué),曹操的謀士崔琰、南陽太守楊俊都很賞識我,評價我有才華,并舉薦我入朝為官。我并不覺得自己形象端正,只是我沒在朝堂上露臉罷了,當今朝堂上有多少人是清白的,又有多少人手上沒沾過血?如若哪一天我走上了仕途,我也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控制住心里的野獸。人在權(quán)力和欲望面前都會暴露的,我也不例外。我或許會成為下一個曹操,或者有過之而不及。這大概是天下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吧。崔琰曾對我兄長司馬朗稱贊我,說曹操官渡之戰(zhàn)打敗袁紹,朝廷急需人才,并向曹操推舉我做官,想不到曹操真的就征召我入朝為官。那是我二十三歲的時候,在此之前,我已拒絕了曹洪的征召。當時那幾個內(nèi)官來頒布詔令時,我能看出他們心中是有多么羨慕。是?。‘斀裉煜麓髞y,誰不想謀個一官半職。可我不想入朝,因為我怕我控制不住內(nèi)心深處的野獸。況且,曹操剛剛打敗袁紹,根基還不穩(wěn)。我承認我是有私心的,我并不像諸葛亮那樣高風(fēng)亮節(jié),我只是覺得曹操此時不夠強大。況且,曹操此時身邊不缺謀士。所以我稱患了風(fēng)痹病,不能為朝廷效力。我知道曹操生性多疑,肯定會一探虛實的。于是躺在床上裝病,一躺就是好幾年。在這期間,除了妻子張春華外,家中沒有人知曉我裝病。曹操果真如此,只不過我沒想到是這樣的方式。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屋頂上有聲音,窗戶被悄悄地推開了,一個穿黑衣的人拿著明晃晃的刀。我知道那是曹操派來的人。那人舉刀做出要劈的動作,我知道我不能動,動了裝病敗露,只有死路一條,不動尚有一線生機。我只能瞪大眼睛死死盯著黑衣人。所幸他沒有劈下來,我躲過一劫,但黑衣人不知道,曹操也不知道,因為這一刀沒劈下來,多少年以后,曹操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沒了。從那以后,我更加小心翼翼,因為這是欺君之罪,雖然曹操現(xiàn)在還不是皇帝,但他比皇帝更恐怖,稍不留神,滿門抄斬。正逢晴天,下人幫我把書拿出去曬了,整整齊齊的排在院子里。這是我最珍貴的寶物,我正躺著床上想著天下局勢,忽然天降暴雨,外面沒聽到下人的聲音,我心里著急,終于沒有忍住,沖了出去。一個婢女忽然推門進來收書,看見行走自如的我,嘴巴老大張開說:“老爺你病好了?”我沒有說話,我讀懂了婢女的心思,她知道我在裝病,但她并沒有惡意,她知道在這個人吃人的朝政,入朝為官是多么危險的一件事情。她從小在我府上長大,把司馬府當成了她的家。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妻子張春華,她拿著匕首出去了,我知道她要干什么,可是那一刻我沒有攔住她,她認為一個婢女的性命和司馬家未來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那一夜,我徹夜未眠,腦海里一直是那個婢女對我喊,老爺你!我不知道曹操殺人后,是否也會這樣徹夜未眠。我開始反思,思考要如何去拯救去改變這個時代,同時心里的野獸更加狂暴。 我總覺得我應(yīng)該做些什么,但要拯救這個時代,就必須去改變這個時代。我應(yīng)該去幫助曹操奪取權(quán)力,更改門閥制度,施行新的政策。我覺得我有點瘋狂。公元208年,曹操的政權(quán)得到了很大的鞏固,天下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天下十三州,曹操占了九個半,拋開負面言論,不得不說曹操還真的可以稱的上是個梟雄。官渡之戰(zhàn)后,曹操統(tǒng)一北方,招賢納士,整頓行伍,發(fā)展農(nóng)業(yè),鞏固統(tǒng)治,收服北方少數(shù)民族,西懾劉備,南逼孫權(quán),雖然經(jīng)歷了赤壁之戰(zhàn)的慘敗,退守北方,但北方局勢已定。我發(fā)現(xiàn)我居然有點崇拜曹操了。公元209年,曹操再一次征召我入朝擔任丞相府文學(xué)掾,雖然官位低,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北方穩(wěn)定,不可能出現(xiàn)政權(quán)交替的局面,于是我正式的第一次接觸到了這吃人的政治斗爭。朝廷中分為兩種政治力量,一個是以荀彧為代表的漢臣派,一個是曹操的魏臣派。但明顯是曹操的魏臣派占了上風(fēng),然而曹操又需要漢臣派來幫助他治理朝局,穩(wěn)定天下。這也是曹操未能稱帝的原因之一。我初任丞相府文學(xué)掾,人脈,權(quán)力,都沒有。我只能等,等待時機。于是我廢寢忘食,把所有的精力花在處理公案上。在朝廷,我結(jié)交了我第一個朋友——陳群,他是一名治世之才,有遠大的目標——改變現(xiàn)世的法律制度。從某方面講,我和他的理想是一樣的。于是我很快就和他結(jié)為莫逆之交。太中大夫賈詡雖然計策深遠,但總是閉門不出,過于收斂,故不得曹操信賴。中郎將程昱能謀善斷,但因性格剛直,易與人結(jié)怨。丞相主簿楊修,恃才放曠,目中無人。塞北進貢給曹操的一合酥都被楊修說成“一人一口酥,給分吃了。當時月旦評上說我的才華和楊修是并列的,但楊修看不起我。這我是知道的。他認為我既然有才華的話,就應(yīng)該在朝政上大放光彩,而不是在丞相府當一個勤勤懇懇的文學(xué)掾小官。他認為我很懦弱,但我覺得這是在隱忍,在等待機會。曹操臨近晚年,準備立儲。嫡長子繼承制,當立曹丕,但曹操偏愛曹植,曹丕文不及曹植,武不及曹彰。曹營必將迎來一場腥風(fēng)血雨的奪權(quán)斗爭。立長子曹丕,還是立曹植呢?曹操曾經(jīng)詢問過謀士郭嘉和荀彧,郭嘉選擇立賢也就是曹植,荀彧選擇立長也就是曹丕。為此朝中也分為兩派。我選擇了曹丕,因為我在曹丕帳下結(jié)交了一班子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認為曹魏的未來改革需要靠我們這一班人。并且,曹丕認同我們的改革。雖然曹丕在曹操眼中資質(zhì)平平,但我認為他有帝王之相。曹彰雖然勇猛過人,帶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頭腦過于簡單;曹植雖然才華橫溢,文章詩賦獨具特色,但是他缺少了君王的氣質(zhì),書生意氣太濃。而曹丕雖然各方面表現(xiàn)一般,但是頗有城府,只要經(jīng)過合適的鍛煉,必能擊敗曹植而接替曹操的位置。只要曹丕上位,我就有機會大刀闊斧的改革,施行新政。一日,曹操召我入殿,商討國事。我知道他是在試探我的野心,入朝以后,我小心翼翼的向曹操詮釋了我對曹丕的忠心。顯然,這是不理智的,但為了新政,我必須這么做。曹操也老了,兩鬢斑白,已沒了當年的威風(fēng)。我能看出,曹操對于立儲之事也是茫然的;我也知道,曹操此時若要殺我,只是一道命令的事情,后面的刀斧手必將我碎尸萬段。此時的我如一只待宰羔羊,兢兢業(yè)業(yè)如履薄冰。曹操并沒有試探出來什么,命我回去,我此時背對曹操,我很怕他搭弓射箭將我射殺于朝堂之上。然而沒有。曹操弄翻了一盒旗子,旗子嘩啦啦的掉落在公堂之上,我慌亂的身體沒有動,回頭瞪著曹操,以為這是下令刀斧手的暗號,然而并沒有刀斧手出現(xiàn)。曹操看著我,仰天長笑。他看見我瞪了他。此時我覺得曹操看穿了我的內(nèi)心,但我已經(jīng)知道,他不會殺我,因為他需要我輔助曹丕。因為曹植有楊修輔助,而我和楊修齊名。曹操想看看誰能成功奪得魏王之位。我深知,失敗一方定會落下亂臣賊子的罪名。這場奪嫡之戰(zhàn),我必須打贏。曹操后來評價我有“狼顧之相”,是個野心家,可我那時候還沒有別的野心。我只想施行新政來改變這個人吃人的社會,來改變門閥制度。為了讓曹丕上位,我覺得越來越不像出仕前的那個我了,我開始設(shè)計讓曹操厭惡楊修和曹植。一次,曹操讓曹丕和曹植出城傳達軍令,我知道這又是一次考驗。我陪同曹丕出城,城門口的士兵阻攔。這是曹操下令的。曹丕征求我的意見。我想,以楊修的性子,一定會讓曹植殺了守城士兵,出城傳達軍令。于是我勸曹丕放棄出城。“只論對錯,不論輸贏”,我賭這才是曹操所想看到的。曹丕很信任我,在他沒登上皇位之前,我和他更多的是很要好的朋友關(guān)系,于是我們無功而返。果不出我所料,曹植殺了守城士兵出城傳達了軍令。而曹丕因為延誤軍令被迫下獄。這只是個開始。我找到了那個沒有被殺的守城士兵,說了原由,并帶他去見曹操。守城士兵跪在地上,赤裸上身,請求曹操放過曹丕。隨后,支持曹丕的大臣都跪了下來,以曹丕的仁義來勸曹操。我知道我的目的達到了。曹操此時一定很想殺了我,因為他不允許有人能揣度他的內(nèi)心。但是他沒有,因為此時,我和曹丕緊緊綁在一起了。在這場斗爭中,曹丕反敗為勝,贏得了絕大部分朝臣的認可,這對曹植來說是致命一擊。而且,曹操也將對楊修的恃才放曠忍無可忍。楊修和我一樣是揣度人心的高手。但不同的是,我懂得忍耐,楊修卻會忍不住高調(diào)地公布出來。公元219年,曹操率軍攻蜀,作為謀士的楊修隨軍前往。結(jié)果曹軍久攻不克,進退兩難,只有退兵。但直接退兵太沒面子,曹操說了“雞肋”的退軍暗話。楊修真是找死,聽到曹操說“雞肋”后,大聲得意地說: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曹公馬上就要退兵了。結(jié)果眾所周知,曹操以煽動軍心之罪名,將楊修處死。楊修就要上刑場了,曹植跪在曹操帳前,希望以自己放棄繼承權(quán)來救楊修。我知道奪嫡之戰(zhàn)曹丕贏了,曹操是不會讓一個書生意氣的兒子接班的。我有時候在想,如果那一天上刑場的是我,曹丕是否會跪在曹操面前為我求情呢?楊修就要上刑場了,我突然很想去探望一下他,看看我這位老對手。雖然楊修被綁著,卻不能掩蓋他的高傲,我突然有點敬重他了。楊修對我說:仲達(司馬懿字仲達),你我皆是聰明之人,只是各為其主,敗在你手上,我不冤。若不是這場奪嫡之爭,或許我們能成為朋友。我沒有回答他,叫士兵給了兩碗酒,與楊修一飲而盡。我想這能減輕他心底對死亡的恐懼吧。喝罷,楊修突然大呼:魏王園中有孔雀,久在池沼,與眾鳥同列。其初至也,甚見奇?zhèn)?,而今行者莫眡……壯哉!壯哉!后來我想,楊修《孔雀賦》中的孔雀,是指他自己呢?還是指曹植?楊修之死完全是因為他愛在曹操面前賣弄才華,揣度曹操內(nèi)心所致。我慶幸我沒有成為楊修。我每次參與謀劃,都有奇策,曹操開始賞識我,一是發(fā)現(xiàn)了我有軍事才能,二是所依靠的軍師郭嘉病逝,他手下原來的老臣大多也已年老體衰,不得朝政。曹操急需人才。曹操雖然稱贊我,但不給我兵權(quán),只得擔任軍司馬,管理后方糧草。因為,郭嘉病逝前曾對曹操說:司馬懿這個人野心極大,若不能用,就除了永絕后患。此時,我內(nèi)心深處的野獸也越來越貪婪,對于兵權(quán)更加渴望,一是想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二是沒有兵權(quán),就如同待宰的羔羊。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臨死前,曹操對曹丕說:我曾夢到三馬同槽,北方的馬騰馬岱馬超三人已沒啥威脅,所以你要小心司馬懿,他絕非善類,必然會干預(yù)我們曹家的事情。若你駕馭不了他,就殺了他。所以,曹丕即魏王位后,我和他的關(guān)系變得微妙起來,再也不像之前的朋友關(guān)系了。我受封河津亭侯,轉(zhuǎn)丞相長史,開始和陳群上書施行新政十條,勸諫曹丕抑制外戚和宦官干政,采用更好的九品選官制,扶持有能之人,削弱宗親權(quán)力。曹丕新任魏王,躊躇滿志,所以對新政表示贊同。但新政遭到了宗親們的一致反對。曹丕遂一不做二不休,于曹操去世的這年十月,廢漢獻帝劉協(xié),登基建立魏國。曹家子弟都分封土地位稱王,這時施行新政的時機到了。在反對勢力微弱的時候,新政正式頒布。從此,貧寒子弟也能憑借才華入朝為官。在貧寒子弟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人才——鄧艾。他本是一個小官吏,因為屯田有功,受到了我的關(guān)注,收入帳中。我還意外的發(fā)現(xiàn),鄧艾不僅政治上出色,而且軍事上謀略非凡。這為我以后施行屯田政策又多了一位猛將。新政頒布后,內(nèi)政穩(wěn)定,國泰民安,國家處于和諧狀態(tài)??粗@個越來越好的態(tài)勢,我努力壓制著內(nèi)心的野獸,因為我怕破壞了這盛世,破壞了我親手制定的新政,成為第二個曹操。黃初五年(224年),曹丕決定伐吳,我奉命鎮(zhèn)守許昌,并改封為向鄉(xiāng)侯,轉(zhuǎn)撫軍、假節(jié)。受曹操凡爭戰(zhàn)必定親征的影響,曹丕也親率大軍閥吳,我留守許都,對內(nèi)安撫百姓,對外為大軍提供軍用物資。曹丕知道我有軍事才能,但始終不交給我兵權(quán),或許是曹操的話讓他對我心存戒備。雖然我無兵權(quán),但因為新政,我招攬了一大批賢才,安置在了朝中各個部門。師兒(司馬懿長子司馬師)掌握三千禁軍守護都城。我在朝中勢力越來越強大。這倒在我意料之中。因為新政得罪了權(quán)貴,我必須在朝廷中安插大批的支持者。因為新政,人才源源不斷的從我手里進入朝廷。這些新鮮的血液就是我的支持者。權(quán)貴多次向曹丕提出讓我罷官回家,但連曹丕都驚訝的是,此時的我對于朝廷,已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朝廷的命脈——人才,被我緊緊的握在了手中。我曾經(jīng)幾次得罪權(quán)貴入獄,但每一次我都被我的擁護者上書營救了出來。廷尉(掌管古代監(jiān)獄)鐘繇曾經(jīng)說過:這個司馬懿,我在哪做官,他就在哪坐牢。 曹丕有九個兒子,嫡長子曹叡的母親甄姬是曹丕的原配。甄姬本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曹操攻破鄴城后,為拉攏河北的勢力,讓曹丕納甄姬為妻,而讓曹植納河北大族崔氏長女為妻。從中可見,曹操更偏愛曹植。曹丕在登基的第二年,賜死了甄姬,將曹叡交由郭皇后撫養(yǎng)。一次,曹叡隨曹丕狩獵,見到母子兩鹿。曹丕射殺了母鹿,命令曹叡射殺子鹿,曹叡不從,說:“陛下已經(jīng)殺掉了母鹿,臣實在不忍心再殺掉它的孩子?!闭f完哭泣不已。曹丕一生忙于政事,游走于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中,本來就不堪重負,且患有肺疾,沉溺酒色,導(dǎo)致英年早逝。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駕崩,年僅40歲。臨終時,令我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zhèn)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看著病危的曹丕,想起當年與他立誓要改變這天下的豪情壯志,一切都過的這么快。曹丕心里也是這樣想的吧。孫權(quán)得知曹丕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同時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進攻襄陽。孫權(quán)一路為魏軍所敗,遂撤兵而走。而諸葛瑾則被我擊敗,并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余級。十二月,我升任驃騎將軍。曹丕沒像曹操那樣囑咐曹叡提防我。于是我順利地憑借軍事才能,得到了兵權(quán),而且完成了一次出色的軍事行動——斬殺孟達。孟達原為蜀國降將。我認為孟達不可靠,不可信任,但曹丕不聽,任命他為新城太守。曹丕死后,孟達失寵,蜀丞相諸葛亮即暗中與之通信,圖謀叛魏。魏興太守申儀和孟達有矛盾,密告于我。此時我手握重兵,上報于明帝曹叡后,擔心孟達立馬反叛,于是寫信告于孟達:將軍昔棄劉備,讬身國家,國家委將軍以疆場之任,任將軍以圖蜀之事,可謂心貫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齒于將軍。諸葛亮欲相破,惟苦無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豈輕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我知道孟達收到信后定會猶豫不決,于是抓緊時間集結(jié)軍隊。部下勸我靜觀其變,但我深知孟達多變,況且諸葛亮巧舌如簧,此事越快解決越好,我親自率軍日夜兼程奔赴一千兩百里,前去討伐孟達,八天后抵達新城城下。孟達顯然對我的奇襲措手不及,蜀軍出兵營救,被我次子司馬昭率軍阻擋。我兵分八路進攻新城,連攻十六天,最終,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在我的誘導(dǎo)下開城投降。這一仗讓朝中多數(shù)人震驚。有人評論我說:成熟老練的政治家,軍事能力過硬。這是我第一次與諸葛亮交鋒(間接的),他是我一生中為數(shù)不多佩服的人。我很想和他成為朋友,因為我很難想象蜀漢國力貧弱,蜀主劉禪年幼,一國的軍政全由諸葛亮負責(zé),他如何能在權(quán)力的誘惑下保持高風(fēng)亮節(jié)。諸葛亮若起兵造反,蜀國絕對無人能敵,但他只是兢兢業(yè)業(yè)的輔佐劉禪,絕無二心。我承認我做不到。但這也是諸葛亮的一個致命弱點。 諸葛亮是個有遠見的政治家,他知道,蜀漢益州這個小小地方,再怎么發(fā)展也到頭了。但魏國中原地帶一旦恢復(fù)起來,統(tǒng)一南方只是時間問題。于是發(fā)動北伐戰(zhàn)爭,迫使魏國在離開邊境很遠的地方征發(fā)兵戶,消耗國力的同時,引起潛在的社會動亂,從而減緩北方經(jīng)濟恢復(fù)的速度。一旦出現(xiàn)機會的話,進入關(guān)中,逐鹿中原。如果沒有機會的話,還了以保存國力、兵力,鞏固對蜀漢的控制。以“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來鞏固蜀漢人心,這一點,我自認為不如諸葛亮。自斬孟達以來,我得到了西涼鐵騎的掌控權(quán),這意味著,我和諸葛亮將會正面交鋒。諸葛亮用兵如神,普天之下無人能敵,于是我選擇忍,以退為進。諸葛亮大軍壓境,情勢緊迫,我用兵不如諸葛亮,但我知道他是個忠臣,對蜀君絕無二心,于是我秘密寫信給李嚴,最好讓他能夠羈絆諸葛亮。李嚴與諸葛亮同為劉備指定的托孤輔政大臣,但不受諸葛亮待見。李嚴是益州派代表,諸葛亮是荊州派代表,諸葛亮重用荊州派,打壓李嚴。李嚴自然想掌大權(quán),遂常常派人在劉禪身旁說諸葛亮要反,帶兵在外,久不歸來,離間兩人的關(guān)系。同時,李嚴負責(zé)給諸葛亮前線運糧草常常拖延,使得蜀軍人心渙散。我賭上了這場戰(zhàn)爭的輸贏。若諸葛亮甘愿背負奸臣的罵名,強行與我一戰(zhàn),我必輸無疑;若諸葛亮寧求忠臣這一稱號,放棄這場戰(zhàn)爭,則我是贏家。諸葛亮與我不同,我現(xiàn)在自己都覺得,以這樣的方式贏得這場戰(zhàn)爭很卑鄙。諸葛亮真忠臣也!于是他輸了這場戰(zhàn)爭,退兵回蜀。蜀國戰(zhàn)略要地西城,只有一萬多人駐守, 于是我率領(lǐng)十幾萬精兵進攻西城。諸葛亮深知援兵不能趕到,于是下令撤出西城的軍民,只留下幾名童子,大開城門,一名老兵掃地,城門樓上,諸葛亮鎮(zhèn)定撫琴,悠揚的琴聲從城樓上傳下來。我焉不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諸葛亮也明白,如果我破城而入,斬殺了他,我會成為英雄,但之后,西北無諸葛亮的侵擾,我會被收回兵權(quán)。大將軍曹真對我恨之入骨,曹叡也對我猜疑,諸葛亮身死之日,便是司馬家滅門之時!諸葛亮不死,曹叡還得依仗我司馬懿!但我不可能對部下這樣說,因為這屬于叛國罪,我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F(xiàn)在城門大開,里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撤軍!如今,我手中的權(quán)力越來越大,我覺得我已經(jīng)控制不住內(nèi)心的野獸了,但我必須忍著,靜靜的等待時機。此時曹休已經(jīng)戰(zhàn)死,四大輔臣還有三位,曹真、陳群、我。我的勝算依舊不大。曹真連年征戰(zhàn),身體也大不如從前。等曹真病逝,朝政就是我的了。我必須忍!諸葛亮再次北伐,曹真率軍應(yīng)戰(zhàn),但他怎是諸葛亮的對手!諸葛亮佯裝逃跑,曹真追擊。我知道這是埋伏,但我沒攔,因為曹真必須死!山林中,諸葛亮的連弩齊發(fā),曹真所部傷亡慘重。曹真在驚恐中一直染疾未愈,帶病回到洛陽后,也一直郁郁不得安寧,最后病逝而終。此時,魏國能與諸葛亮交戰(zhàn)的,只有我了。明帝下召讓我接替西北戰(zhàn)事。戰(zhàn)勝諸葛亮的唯一方法只有把他耗死,因為我這位老對手太重視忠臣這個名號了。一日,諸葛亮為了激我出戰(zhàn),送了精美的蜀錦女裝給我。我知道這是激我,我理他才怪。我見了被俘蜀軍,好酒好肉招待,詢問諸葛亮的飲食情況與身體狀況,蜀兵餓壞了,于是回答:丞相為蜀漢操勞,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責(zé)罰,都親自披閱,所吃的飯食不到三升。于是,我穿上諸葛亮送的女裝,在渭水河畔,與諸葛亮對壘。“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這首《出師表》,以這樣的方式吟誦出來,諸葛亮可以看得出來,我想要告訴他,雖然我懂他,懂他的處境,然而我們是對手,所以我不能夠心軟。對面的諸葛亮也知道,他與我的戰(zhàn)爭,他輸了。果不出我所料,第二天蜀軍就退了。蜀相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看著昔日老對手陣營前一片縞素,我不禁感慨,掌權(quán)之重臣,若非一片赤膽忠心,就是心懷不軌。赤膽忠心之臣為朝廷操勞一生,但終究難有好下場。我也是,如果我為朝廷盡職盡責(zé),諸葛亮不會活到現(xiàn)在。空城計的時候,他就被我斬了。但那樣的話,我下場連諸葛亮都不如。所以,什么忠義兩全對我來說都是屁話,命和權(quán)力最重要。在這人吃人的社會,成王敗寇。沒有好人能夠善始善終。但我也知道,我終究會留下罵名。魏明帝曹睿有三個兒子,清河王曹囧、繁陽王曹穆、安平哀王曹殷,但都夭折了,只剩下兩個養(yǎng)子,曹詢和曹芳,下一任帝王就將在這兩位中產(chǎn)生。曹叡在位十三年,堪稱一代明君,執(zhí)政期間不但成功抵御了蜀漢、東吳的多輪攻伐,還能騰出手平定了鮮卑和遼東。期間,在陳群的主持下頒布了《魏律》,是古代法典編纂史上的重大進步。但曹叡后期大興土木,沉溺聲色,廣采眾女。239年,曹叡駕崩,年僅39歲。明帝駕崩前,拉著我的手,讓我和大將軍曹爽(曹真之子)共同輔佐年僅八歲的曹芳。我知道我的機會來了。我連連磕頭,答應(yīng)了明帝的托付。曹爽是個魯莽的年輕人,在何晏、丁謐的鼓動下囚禁了郭太后,并排擠我,以使權(quán)力都牢牢握在他的手中。我知道這個年輕人絕對不是我的對手。我要讓他進一步瘋狂起來,遂以退為進,告病回家,交出了我所有的權(quán)力。滿朝文武不滿于曹爽的專權(quán),紛紛勸我能站出來與曹爽抗橫。我的目的達到了。西涼將軍孫禮到我府上探望,表示西涼鐵騎聽從我這位四朝元老的調(diào)遣。我還有一張最大的底牌——師兒奉我的命令,在民間私養(yǎng)了三千死士。但時機未到,曹爽生性多疑,定不會輕易相信我告老還鄉(xiāng)。李勝故意說:今主上尚且年幼,天下恃賴公,如今承蒙皇恩,回本州(李勝荊州人)任刺史,特來告辭。我也故意說:我年老體衰,命不久矣,并州靠近胡人,你要多加防范。隨即,柏夫人喂粥給我喝,我強裝合不上嘴,粥順著我的嘴巴流到了衣服上。我繼續(xù)演戲:我年老多病,不能為大魏盡忠了,請幫我轉(zhuǎn)告圣上。司馬府上下感激不盡。李勝起身準備走。我又微弱地說:師兒昭兒還在朝為官,望李刺史多多提攜。老朽感激不盡。李勝走后,我從床上跳起來大吼:我的東西終究是我的,誰也奪不走!我已經(jīng)完全控制不住內(nèi)心的野獸。李勝回去向曹爽匯報了我的情況,都認為我是一個將死之人,于是對我放下了戒備。曹爽開始變本加厲的玩樂,似乎真的成為了魏國的皇帝一樣。我覺得我離機會越來越近了。公元249年,曹爽陪魏帝曹芳離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我知道機會到了,秘密召集死士于京都。“十年了,我不識諸君,諸君亦不識我。但我們的性命早已綁在一起,生死與共,國士報之!今日若勝,懿,必以救命之恩厚報諸君;今日若敗,懿,必先諸君而死!”隨后,在我的指揮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了曹府、京城軍武庫等多處重要地點。我進入皇宮,勸諫太后廢除曹爽的官職,召魏帝曹芳回京議事。直到這時,我還沒有完全的勝算。因為小皇帝還在曹爽手里。曹爽謀士桓范勸曹爽以天子之名,號召全國平叛京都之亂。曹爽猶豫不決。我先后派侍中許允、尚書陳泰,以及曹爽所親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勸曹爽放棄權(quán)力。我以洛水為誓,允諾曹爽放棄兵權(quán),便可保留其爵位,及保護曹爽家人安全。我深知曹爽猶豫不決,如果對面是曹真,恐怕京都將會有一場災(zāi)難。曹爽果真相信了我的話,以侯爵的身份回到府第。我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樓,命人日夜監(jiān)視。曹爽不安心,于是聲稱食物不足,向我要求食物。我派人送去佳肴,曹爽十分高興,自以為我果真不會趕盡殺絕。昭兒游說何晏招供曹爽篡權(quán)謀反的事實,并允諾何晏一家的性命。何晏招供所有的罪責(zé)。隨后,昭兒師兒以清君側(cè)的理由,打著“司馬家的刀,不沾無辜人的血”的旗號,率死士在北罔山上誅曹家三族,包括何晏等黨羽。上至老嫗下至兒童,無一幸免。這是我默許的做法,因為若不這樣,仇恨的種子在曹家人心中萌發(fā),屆時司馬家必迎來滅門之災(zāi)。事情走到這一步,已經(jīng)沒有回頭的路了。那就一條路走到黑吧!此時的天下,已完全被我控制。我成了第二個曹操。小皇帝曹芳加封我為太傅,并允許我?guī)У度氲?,朝中無人異議,因為北罔山上已經(jīng)有太多的冤魂了。這個悲催的小皇帝已經(jīng)猜到了將發(fā)生什么。此時,我的壽命只有兩年了,坐在宮殿臺階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我想到了孔明,他如果在世,他是否會說我是司馬老賊呢?孔明就是太在意忠臣這個稱號了。在這人吃人的社會,若不反抗,則身死人手,為天下笑。后記: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受魏禪,給司馬懿上尊號為宣皇帝,稱其陵墓為高原陵,廟號高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