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皇帝生活的還是很任性的,特別是自我感覺極為良好。比如,對某一個臣子比較看重時,或者是加賞時,就會賜個姓給人家。但事實上,這樣真不是很好,中國人講究的是“后繼有人”,你皇帝心血來潮給人家大臣加了個姓,那人家的祖先不是要孤苦無依了?所以,賜姓這種事其實并不是那么完美。 賜姓來源于帝王時代,但它起于何時,卻有不同的看法 既然說到賜姓這個問題,就有必要來看一看賜姓的起源。到底是哪個皇帝這么“多才”,居然想起來用個姓就把大臣給打發(fā)了呢? 據(jù)資料記載,我們的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經(jīng)有了自己姓氏的版權(quán)了,他們按自己生活的村落、部族又或者是君主的封地,來為自己的名子貫以姓氏,并且從此留傳給自己的子孫后代。 而西漢之前,也就是劉邦未稱帝之前的朝代,人們似乎都只遵循著自己的姓氏生存。但劉邦上位之后,這個問題就變了。 據(jù)說當時劉邦的手下有個叫婁敬的人,其思謀遠慮之處極深,在劉邦初稱帝時,就找到劉邦,對其進行了長篇大論,讓其建都關(guān)中。 可是,開始的時候劉邦對這個問題還猶疑不決,后來在與張良等人的商議下,明白了遷都關(guān)中的好處。于是果斷遷都長安,并且說:最初主張建都在秦地的就是婁敬,婁既為劉呀。 就這樣一句話,從此,婁敬被賜了國姓,成了劉敬。當然,劉邦還給了他一個奉春君的稱號。但這就算開了賜國姓的先河了,所以,賜姓是起源于劉邦的手筆。 不過,《史記》中的記載與此傳說有點不符,雖然起源于西漢,但據(jù)說是劉邦為了安撫當年項羽的族人,才特別將他一部的家人給賜了劉姓。 翻閱《通志》的人又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記載,說賜姓是起于戰(zhàn)國時期的。當時趙國一名大臣為保護趙武惠王身亡,于是被賜了“肥”姓。 如此來看,賜姓就不是從西漢開始的,應(yīng)該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只不過《通志》記載的賜姓說相比于《史記》而言,其官方性質(zhì)沒那么鄭重。 賜姓并不都是榮耀,賜的好皆大歡喜,賜不好,后患無窮 眾所周知,賜姓其實并不只是一種獎賞,有時還會帶上皇家對人懲罰的意味。這樣一來,賜姓便被分成了兩種形式,即獎勵制與懲罰制。 通常情況下,對一個有功的臣子,賜以國姓也好,賜以封地姓氏也罷,這都是一種榮耀。受賜者通常會全家感恩戴德,更兼受到世人的羨慕與尊敬。 比如唐朝皇帝李世民,他對當初就給幫自己打江山的“弟兄”們賜過國姓:李。另外,鄭成功也是被賜國姓的人,就是說他應(yīng)該姓朱。只不過他的本名名氣太大了,人們總是會忽略國姓的改變這一現(xiàn)實。但人們會稱他為“國姓爺”,可見這榮耀是極高的。 不過,到了武則天上位的時候,她是將自己手中的權(quán)力用到了極致,這就包括賜姓。當初與她有過節(jié)的王皇后與蕭妃,分別被賜了姓,一個姓蟒,一個姓梟。 當然,這姓是有說法的,蟒就是蟒蛇的意思,而梟則是類似貓頭鷹的一種鳥,其名極惡,傳說食母。由此可見,武帝給王皇后與蕭妃的這兩個姓可不是榮耀,而是赤裸裸地諷刺、咒罵了。 這樣的事在武帝時沒少發(fā)生,當年反對她登基的越王與瑯琊王,后來就被賜了虺姓。而她的娘家人武維良、武懷運的后代則被賜為蝮姓。 這兩個姓又是望字生意的,即有著巨毒的蛇。這種賜姓就被稱為賜惡性,它不但沒有榮耀,還會讓其后代生生世世帶著精神上的懲罰。 不過,賜人惡性的肯定不只是武則天一個人,比如東漢時期的桓帝,他就在上位之后,將一度專權(quán)的梁冀族人賜姓:薄。而南朝的梁元帝也曾賜惡姓,武王蕭紀當初曾經(jīng)造反,梁元帝便賜了他饕餮的復姓。 其實不管是薄還是饕餮,這種侮辱都是顯而易見的。當時被賜姓的人固然可以不為所動,但其后代會始終帶著這一層侮辱,導致命運無法翻身。 賜姓之后的人如何祭拜自己的祖先,具體事宜需要分別對待 賜姓既然是各朝各代都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事,那問題又來了,被賜姓的人就意味著改換姓氏,如此自己的祖上該如何自處?到底還能不能祭拜自己的祖先呢? 中國人從古至今都講究尋根問源,自己的出處,姓氏的來由,祖先的發(fā)展,一系列的問題都因為一個姓的改變而讓被賜姓者及后人的命運發(fā)生改變。 不過,我們倒也沒必要為其太過糾結(jié)。比如說被賜了惡性的人,這幾乎就相當于沒有賜一樣,他們頂著的不過是一種懲處,自然不會將祖先拉進來。所以,他們該祭拜還是照常祭拜。 另外,賜姓中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沒有被賜予皇家的姓氏,而是以當?shù)氐姆獾刭n姓,這雖然也是一種獎勵,但差不多與惡姓一樣,不會被限制祭拜自己的祖先的。 但是,對于被賜國姓的人而言,那就完全不一樣了。畢竟姓氏為中國人最基本的“根”,如果皇帝賜了你“李”、“朱”類的國姓,你還去祭拜自己“張”、“王”等“異姓”的人,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畢竟,祭祀有宗室之說,祭祖也要按宗室的規(guī)矩進行。如此自己本姓的祖先就與被賜姓者不相關(guān)了,他要做的就是與皇家為一宗,對皇家祖先進行祭拜。 嗯,這確實是個讓人很不是滋味的獎賞,得了個大獎不假,可自己的祖宗給丟了。所謂的光宗耀祖如果都如此的話,恐怕沒幾個人希望自己的后代如此有“出息”了吧。 好在規(guī)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上面有政策,那下面的對策也就應(yīng)運而生了。通常被賜國姓的人會讓其族人,或者是相關(guān)的人去替自己祭拜祖先。 如此,被賜國姓者既忠了臣子的敬服之心,也不至于讓自己的祖先墳塋、靈位蒙塵。這也算是沒辦法的辦法,誰讓皇帝比逝者還要高一級呢。 說到這里我們有了一個大概的理解,賜姓除了惡姓之外,其他都是不錯的表示,至少是來自皇家的關(guān)懷。所以,不管是出自于為了安撫、籠絡(luò),還是被賜僅以封地為姓,都彰顯著皇家的恩寵??嗑涂嘣谫n國姓這一說了,明明被皇帝青睞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可祖先就是跟著榮耀不起來,好不尷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