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如恩詔,夏雨如赦書,秋雨如挽歌。 ?。墼u] 張諧石曰:我輩居恒苦饑,但愿夏雨如饅頭耳。 張竹坡曰:赦書太多,亦不甚妙。 ?。凼稣摚?/p> 刮風下雨,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人們對其感受也會有所不同。也就是說,人類對于自然界的感受是多變的,無定的。歡樂的時候,再悲哀的景象都會是美麗的;在人悲痛的時候,再美麗的景色都會是悲哀的。就如《詩經(jīng)?東山》中說的: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分離的時候心情不好,但那景象卻是楊柳依依;回家的時候,應該說心情很好,但卻景象是雨雪霏霏。正是用那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無論外在的景象多么美好,關(guān)鍵要在各人自己的感受如何。 春天里萬物發(fā)生,百花齊放,正是需要那雨露的滋潤。若遇旱災,春光自然大為遜色,素有“春雨貴如油”之說。因此,春日的及時雨,真正如皇上賜恩時所下的詔書一般。從雨的本身來講,并沒有什么恩賜不恩賜的想法,只是我們?nèi)祟惖男枰统闪嗣篮玫母惺芏选?/p> 夏日干熱,赤陽高照,若能南風吹雨,一掃炎氣,真如皇上所頒下的免罪釋放的赦書一般,真讓人歡天喜地。當然,這樣的赦書也不宜多發(fā)。如果多發(fā)赦書,說明動不動就要讓你冤屈受枉。平反的詔書下得多了,豈不說明你所受到的冤枉多嗎?所以,張竹坡說,赦書太多,的確也是不太妙的,折騰也要把你折騰壞的。 而且,夏雨太多,也的確會影響到學習和工作。就是要它在天氣熱起來的時候,就來上那么一場,便讓人喜歡了。比如蘇東坡的《大雨》詩所寫的: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就是好的夏雨。 到了秋天,一派的蕭殺,陰雨泣瀝,連日不輟,就仿佛那喪葬時所唱的挽歌一樣,讓人難耐。尤其是秋天,在外作客的人還是占著多數(shù),天氣將寒,又要面臨歸期了。所以,人心思歸,在這連綿的秋雨中,自然不會有什么好情緒。就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詩中所寫的那樣: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杜荀鶴也有一首詩《旅舍遇雨》,其中說道: 月華星彩坐來收,岳色江聲暗結(jié)愁。 半夜燈前十年事,一時和雨到心頭。 秋雨的淅漓,只能引起人們的愁緒,真正仿佛那挽歌一樣。 這種感受,沒有親身的體驗,是道不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