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不已,痰多,胃不利,一咳小便即下。 土不制水 肉桂 細辛 熟地 黑豆 半夏 陳皮 茯苓 白術(shù) 枳殼 蘇子 薄荷 五味子 生姜 (1) 脾惡濕。 肺為咳。 膀胱不約為遺溺。 膀胱咳狀,咳而遺溺。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 濕氣大來,土之勝也,寒水受邪,腎病生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厥逆者,寒濕之氣也。 (2) 此脾濕不能散津,則不生津液而生痰。 不能制水,則膀胱津液上涌為痰。 不能生金,則治節(jié)失職,厥氣上行。 故久咳不已,痰多,胃不和。 久咳腎及三焦脈虛,膀胱不約。 故一咳溺即下。 (3)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用甘補之。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辛瀉之。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燥者潤之。 各安其氣,各守其鄉(xiāng)。 (4) 此土濕,氣不化于中,為濕燥,故用白術(shù)半夏之苦。 水寒則氣不化于下,為寒燥,故用肉桂細辛之辛。 津液上泛,腎水下虛,為腎燥,故用熟地黑豆之甘潤滋補。 |
|
來自: 道佛儒醫(yī)舊葫蘆 > 《醫(yī)學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