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明心見性”很難嗎?看王陽明先生是如何做到的!

 寥齋 2020-03-28

明心見性之路!

本話題共計兩講,此為第二講 。

上一講我們講了關(guān)于朱熹和陸九淵,以及他們“格物”與“格心”之路的對比(第一講)。今天,我們來講講陽明先生

“明心見性”很難嗎?看王陽明先生是如何做到的!

關(guān)于陽明先生的故事,相信一定有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今天我們不講故事,講講他明心見性的“悟道之路”。

我曾經(jīng)在很多“微信公益國學(xué)群”里給大家講過《大學(xué)》這本“小書”。之所以稱它為“小書”,是因為它的內(nèi)容很少,只有區(qū)區(qū)二千多個字,但是它的“道理”卻一點都不“小”。

我不止一次的提醒大家,這本《大學(xué)》是非常重要的,是學(xué)習(xí)儒家的“入德之門”,也可以說是打開儒家學(xué)問之門的一把鑰匙。

“明心見性”很難嗎?看王陽明先生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對“陽明心學(xué)”非常有熱情的同學(xué),就更應(yīng)該多讀《大學(xué)》,最好全文背誦,另外還有《中庸》一書。

因為如果你不懂《大學(xué)》和《中庸》的原文,就不能很好的讀懂“陽明心學(xué)”里的內(nèi)容,因為你不知道他們說的那些話的出處是哪里、本意是什么。

我們先借用一段清代學(xué)者黃宗羲的話,來初步了解陽明先生的學(xué)習(xí)過程和人生經(jīng)歷:

先生之學(xué),始泛濫於詞章,繼而遍讀考亭之書,循序格物,顧物理吾心終判為二,無所得入。於是出入於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處困,動心忍性,因念圣人處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這段話,就能概括出陽明先生悟道之前的一些經(jīng)歷了。我大概給大家說一下其中的重點:

說:先生一開始也是博學(xué)多聞的(泛濫於詞章,遍讀考亭之書),然而,總是不能將“物之理”和“吾之心”合歸于“一”(終判為二)。

“明心見性”很難嗎?看王陽明先生是如何做到的!

什么是“一”?什么又是“二”呢?

我們舉兩個例子來談:

第一例:老子的《道德經(jīng)》

《道德經(jīng)》里關(guān)于“一”的內(nèi)容很多,最最經(jīng)典的,也是流傳最廣的莫過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還有:“載營魄抱一”、“圣人抱一為天下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這里說“道生一”,我們簡單的來講,“道就是一,一就是道”。

“一生二”是什么?“二”可以指一切與陰陽有關(guān)的東西,比如說男女、正反、長短、高下、遠(yuǎn)近等等等等。用佛學(xué)的話講,就是自此便有了“分別心”。在“道學(xué)”講,一就是道;在佛學(xué)講,一就是佛。

“明心見性”很難嗎?看王陽明先生是如何做到的!

第二例:周敦頤的《太極圖說》

《太極圖說》開篇講: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fù)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明心見性”很難嗎?看王陽明先生是如何做到的!

這里講“無極而太極”,我們把“太極”看成是“一”那“無極”是什么?當(dāng)然是“零”了,“零”就是混沌的狀態(tài),由“一”生“二”易,由“零”到“一”難。

太極動而生陰陽,就是由“一”生“二”的過程了。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二”和“一”之間的距離,我們也就能理解陽明先生“終判為二”而不能“合歸于一”的煩惱了。二不能合一,便不能入道。

于是,他就“出入于佛、老”,就是說,他開始讀“佛學(xué)”和“道學(xué)”了,想要從“佛”、“道”中尋找答案。

“明心見性”很難嗎?看王陽明先生是如何做到的!

直到被貶貴州“居夷處困”、“動心忍性”,這時候他想?。?strong>“如果是圣人處在我這個境況會怎么辦呢?”

大家請注意,就是這么一想,他就悟道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廣老師注:此一段話,非有親歷之人生不能理解,不要強(qiáng)求。)

這是什么?這就是發(fā)現(xiàn)了“良知”啊?。ㄟ@里的“良知”,并不是指社會道德層面的“良知”。)

“良知”在哪里求?在外嗎?肯定不是啦!

自此以后,盡去枝葉,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為“學(xué)的”。

從此之后,他就一通百通,盡去枝葉,一意本原了。

接下來就要提到另一個重要的修身方法:靜坐。

“明心見性”很難嗎?看王陽明先生是如何做到的!

黃宗羲《明儒學(xué)案·姚江學(xué)案》中講到:

蓋良知即是未發(fā)之中,此知之前更無未發(fā);良知即是中節(jié)之和,此知之后更無已發(fā)。此知自能收斂,不須更主於收斂;此知自能發(fā)散,不須更期於發(fā)散。

大家看一下這段話,如果對《中庸》沒有熟悉的話,可能就不明所以了,這段話,便是借著《中庸》來讀了。

良知是什么?是“未發(fā)之中”,也是“發(fā)而皆中節(jié)”之“和”。

這個“良知”既能收攝內(nèi)斂,也能自然發(fā)散。

無論怎么,它都是“中和”的,這就是圣人的樣子。

或許這也是孔子當(dāng)年感嘆的“無大過”的樣子吧!

我們讀“心學(xué)”,都知道“良知”一詞,卻并不知如何才算是“良知”,希望通過今天這一講,能讓大家有所收獲。

這個“良知”,就是那種“嬰兒”般純真質(zhì)樸、不慮而知、時時知是知非、時時無是無非的狀態(tài)。

開口即得本心,如赤日當(dāng)空而萬象畢照。這也是“得一”的狀態(tài)。

靜坐,則可自悟性體,這也是古人“小學(xué)”的功夫,可以修煉自己“收放心”的功夫。我們現(xiàn)代人,缺少的正是這個工夫,管不住自己的心,時時如脫韁之野馬。如果能“收放自如”,便可做到“無大過矣”!

我經(jīng)常會“坐”一會,哪怕有時就只有一分鐘。靜坐可以很好的“明心見性”,大家有興趣的,可以慢慢試試。

我們知道,陽明從小就立志要做“圣人”,我們來看看成年后,他與學(xué)生的信件中是怎么說的,他說:

“學(xué)者欲為圣人,必須廓清心體,使纖翳不留,真性始見,方有操持涵養(yǎng)之地?!?/p>

什么是纖翳?就是指微小的障蔽,多指浮云。圣人之心如“明鏡”,纖翳自無有所容之地。而常人之心如“斑垢駁蝕”之鏡,須得痛刮磨一番,才能盡去駁蝕。

讀了這段話,我相信大家應(yīng)該會有所領(lǐng)悟,也能明白為什么“逆境”更能使人頓悟了吧!

這個“刮磨”的過程,就是“放下”的過程,在心上刮磨,可是很痛的哦,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只有將心上的纖翳都刮磨完了,才能有一顆“明鏡之心”,即為“道心”、“佛心”。

“明心見性”很難嗎?看王陽明先生是如何做到的!

“放下”是很“痛苦”的過程,就像拿把刀在你的心上一刀一刀的刮磨一樣。

只有這樣,才能識得“仁體”,也就是所謂的“良知”、“本心”了。

這時,也是“明心見性”的時刻了。

此講僅代表廣老師個人觀點,歡迎大家點贊、轉(zhuǎn)發(fā)與收藏。

有興趣的朋友請關(guān)注“廣老師講國學(xué)”頭條號,我會不斷的更新,同時也歡迎大家在文下留言評論,因水平有限,難免訛誤,還望大家不吝賜教,共同進(jìn)步。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