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奀

眾所周知,現(xiàn)代的“尺”是長度單位,公制的一米等于三尺。那么你知道“咫尺之間”、“咫尺天涯”的“咫”又代表什么呢?今天樂奀就與你咬文嚼字解讀一番,且待慢慢道來!
《說文解字》中記載:“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體為法?!惫糯?/span>“尺”作為象形文字,其意就是用手來測量物體。遠古時代,人們在最初的生產(chǎn)實踐活動中,依靠自己的手、腳、肘等來判斷物體的數(shù)量/長短與大小。男人伸展手從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即我們通常說的“一拃”)稱為“尺”(大約是現(xiàn)在的
20厘米),女人伸展手從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則稱為“咫”,因而稍短于尺。
所以說,咫尺[ zhǐ
chǐ]同是指長度,接近或者剛滿一尺。周制的八寸為咫(約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十寸為尺(各位看官注意啦,古代的尺寸要小于現(xiàn)在的喲!)。用來形容距離很近,就在眼前。出自東漢·徐干《答劉公干》詩:“雖路在咫尺,難涉如九關(guān)。”
又如二月河《乾隆皇帝》中有云:“近在咫尺,人盡敵國,匹夫一怒,五步流血;?!保ㄆ湟鉃椋壕嚯x得特別近的話,那么眼前的這個敵人比起與一個國家為敵更可怕。)咫尺之間[
zhǐ chǐ zhī jiān ],比喻很近的距離。近義詞:方寸之間。例句:我們就在咫尺之間,卻不能見面。

“咫尺”與“天涯”互為反義詞!咫尺天涯[zhǐ
chǐ tiān yá],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像在很遠的天邊一樣。出自《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荒钇穑煅腻氤?;
一念滅,咫尺天涯。千般念,散盡天涯;萬般憶,遠近相安?!庇秩纾禾啤だ钪小秾m詞二首》:“門鎖簾垂月影斜;翠華咫尺隔天涯?!?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十二卷:“左右如今也不容相近,咫尺天涯一般,有甚舍不得處?“
帶有“咫尺”與“天涯”的古今詩詞中出現(xiàn)的還是蠻多的呀,如:咫尺似天涯遠(宋·史浩《永遇樂·鄞有壺天》),翠華咫尺隔天涯(五代南唐·李中·《宮詞二首》),相望咫尺天涯(金·段克己《臨江仙
壽周景純》),咫尺天涯作許愁(宋·胡仲弓《閨怨》),懷人咫尺是天涯(宋·胡仲弓《過莆城懷別劉后村中書因以奉寄》),只應(yīng)咫尺便天涯(宋·李流謙《送計祖仁雒縣丞》),咫尺天涯夢里家(明·葉紈紈《秋日偶題》),天涯咫尺(明·唐寅《月來高》),咫尺天涯間(近代·蕭紅《致方曦》。
另外,上面提到的尋、常、仞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分別是:八尺為尋;一丈六尺為常,仞同尋(見:《說文解字·人部》:“仞,伸臂一尋”;但也有研究者認為“仞”指的是“一人高”)。如果把這些長度單位連同現(xiàn)代常用計量單位一起嘗試排個序的話,從小到大應(yīng)該依次為:公分(厘米)、寸、咫、英尺(呎)、尺、米、仞、尋、常、丈。
(以上內(nèi)容又博愛慎行-樂奀根據(jù)史籍文學(xué)資料收集整理而成,圖片與文中內(nèi)容無關(guā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