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 逆襲綻放 一提到旗袍,想到的便是民國風,弄堂口、青石磚、一襲旗袍,驚艷上海灘。 但最初的旗袍,可是有點辣眼睛。 ▲旗袍 旗袍,顧名思義“旗人之袍”,滿清的時候便有。但當時旗袍的模樣,可謂難看到家。 清朝做為封建帝國,有濃厚的禮教約束,薩滿教每天在紫禁城里作法,就知道這種氛圍下的女裝有多保守了。 ▲清代旗袍 清代旗袍的材質采用直線型,說白了就是怎么難看怎么來,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柔美的曲線,被嚴嚴實實的裹在衣料之下。 純正血統(tǒng)的清朝人是女真人的后代,他們是狩獵文明,介乎于游牧和農耕之間。服裝風格上也是兩種文化款式的融合。 所以清廷初登權力中樞之時,狩獵性質還比較濃厚,服裝以寬松便利為主。到后來也開始向窄袖細腰的款式發(fā)展。 ▲女真先祖區(qū)域 封建帝制被推翻之后,進步成為主旋律。 洋務運動的積累、滿清習慣的延續(xù)、西方文化的強入、國民新思潮的形成,各種各樣的文化元素碰撞交織,反應在生活的各個方面。 ▲旗袍(賈靜雯) 當時的上海便是這樣一個光怪陸離、破敗又輝煌、守舊又開放的國際舞臺。女性解放又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新式旗袍就是在這樣的城市綻放了光彩。 風格上摒棄束胸裹臂的舊貌,充分展現(xiàn)女性體態(tài)。 ▲旗袍風靡民國 寬松的衣身變窄,貼合身體的曲線設計,衣料變薄,以更加突顯身材。衣片上出現(xiàn)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并配上了西式的裝袖。 為了更好地展示女性身材,開始逐漸展露四肢。旗袍的衣長、袖長開始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旗袍裁剪 但此時的旗袍依然是傾向保守,猶如當時的白話文一樣,打開了恣意蕩漾的文化江湖,開始研墨洗硯,但如何書寫,還要慢慢琢磨。 旗袍的衣袖,可以說是時代變遷的縮影。從最初的寬大長袖,到窄袖,長度從九分、七分、五分,一直到無袖。 女性終于勇敢地露出了整條玉臂,擁抱美的召喚。 ▲無袖旗袍 民國旗袍的色彩,也摒棄了清代旗袍艷俗的樣式,或素雅,或溫婉,或大氣,或華貴,開始請設計師做顏色上的搭配。 開衩是一個絕妙的設計,它讓美變得頗具東方神韻,在開放和含蓄之間找到最恰好的位置,又兼顧了旗袍的實用性。不用擔心是否會踩到旗袍,也不用擔心只能小心翼翼地碎步。 ▲旗袍 經過近十年的改變,終于在上世紀的20年代,旗袍大放異彩,成為貴族和上流社會女眷們的心愛之物。 康橋才子徐志摩,因為多情善變,拋棄原配而遭眾人唾棄。 而旗袍的推廣,居然與徐志摩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周璇旗袍 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張幼儀,被他拋棄之后,脫胎換骨,成為新女性的代表 她不僅在儲蓄銀行擔任副總裁,還專門經營一家為女子定制衣服的公司:云裳服裝。 取自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p> ▲旗袍 據(jù)說云裳服裝公司,徐志摩等均入了股。而張幼儀為了服裝可以大賣,請徐志摩后來的妻子陸小曼當模特。 果然,擅長經營的張幼儀與容貌俏麗的陸小曼,讓云裳服裝和旗袍,風靡了大半個上海灘。 ▲電視劇《偽裝者》劇照 最有權勢的宋氏三姐妹,都非常喜歡旗袍。宋美齡更是極為癡迷,她的衣柜中有上百件旗袍,經常是一天換一件。她的侍從們,甚至將旗袍分類,按照顏色、面料和款式的不同進行編號,方便隨時取用。 公認的民國四大美女:陸小曼、林徽因、周璇和阮玲玉,都十分愛穿旗袍。陸小曼被封為“旗袍皇后”。投身于娛樂圈的周璇和阮玲玉,更是靠旗袍吸引了無數(shù)男粉。 ▲宋美齡旗袍 還有一位旗袍達人不得不提,著名作家張愛玲。她不但自己愛穿,而且在她的作品中,有大量穿著旗袍的女性成為經典。 一代影后胡蝶、金庸追求一生的夏夢、作家蕭紅、張學良所愛的趙四小姐,無數(shù)名媛,都對旗袍情有獨鐘。 ▲阮玲玉旗袍 在1929年,國民政府順應潮流,將旗袍正式定為“國服”。 在今天,旗袍更是百家爭鳴,樣式繁多。在諸多重大的國際儀式上,旗袍成為亮麗的風采,更是一張中國女性文化的名片。 翰林 冷識 謝謝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