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生老病死,人生大事,不可隨意。歷史上,在各個民族農村的土葬儀式中,喪禮摔盆子這個活動廣泛存在并且持續(xù)到現(xiàn)在。 由于地域性差異,名稱各有不同,另外有摔瓦,摔火盆,摔喪盆,摔尸盆,摔紙盆,摔老盆,香灰碗等不同稱謂。摔火盆是死者起靈出殯之后,入土之前在家里的最后一道儀式。什么是火盆呢?根據(jù)地區(qū)不同,可能是罐子盆子,也有可能是瓦片。就是喪禮期間燒掉的香火盆,在棺木起靈時由親屬在門口摔破,有的地方需要把紙灰收集起來,和棺材一同入土。不同的地方不同人摔,有的是長子長孫,有的是舅舅外甥,有的是兒媳婦或女婿,略有差異。 如果火盆一次性摔不破,是不能丟掉的,有的地方認為這是聚寶盆,拿回家里裝糧食,因此也叫吉祥盆。也有一些地方認為,摔不碎是兒女不孝導致,那就多次摔碎,解釋有所不同。 在不少地區(qū),那些閱歷深、聲望高的長者,作為村落喪葬儀式大總管,還有摔火盆效果監(jiān)督功能。這是喪葬儀式對傳統(tǒng)農村孝道文化的隱形折射和制約,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一些村落的管事人認為,火盆有符號意義,生人吃飯用碗,死者用火盆乘裝香火,這是死者的吃飯用品。而且,由孝子摔碎的一瞬間,表現(xiàn)了陰陽相隔,生命斷裂以及無法挽回的意義,還有人說摔盆表明了即使傾家蕩產,也要給父母過好葬禮。因此,民俗學家稱其為陰陽盆。 其實,摔火盆也有承認誰是第一繼承人的意思。一般來說,誰來摔火盆,誰就是繼承人,農村中大多由長子來摔火盆,在棺木起靈期間,頂在頭上,到家里門一下子摔破,不能遲疑。有的村落,火盆底必須有眼,沒眼的不能用。據(jù)說是逝世的人要用這個盆接孟婆湯,孟婆湯漏了一點,死者就忘不掉親人朋友,來世投胎還可以找到親人,很有意思。 而且,火盆往往是和長明燈擺在一起,表明了香火鼎盛,子孫綿延的意義。村落里喪禮的管事者,根據(jù)以前的經(jīng)驗和程序,指揮著喪禮的進行。有的地方要求必須摔碎,而且聲音盡量要大,顯示出靈魂的徹底遠去??梢钥闯觯瑐鹘y(tǒng)村落中很多儀式中的智慧,具有非?,F(xiàn)實的價值和秩序的塑造作用,是真正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我們一代代傳承和保護,也是每個人心靈寄托的文化內涵。 可惜的是,這些農村生動的民俗畫卷和村落生活,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人們生活模式的改變下,逐步消逝,慢慢地成為一個歷史記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