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張文虎
宋宣教郎余公孺人張氏墓志銘
迪功郎新羌監(jiān)潭州合同茶場張文虎撰并書
甥、迪功郎新瑞安府府學(xué)教授趙桂芳篆額。
刻石陳洪。
石高二尺、廣一尺八寸、連銘二十三行、行三十字。正書娟媚似虞世南。文虎稱“竊第還侍”,其為宋諸科進士可知。郡志不載,志稱“奉二柩合葬”墓志僅署孺人張氏,此亦新異。
宋宣教余公孺人張氏墓志銘
宋宣教郎余公孺人張氏墓志銘
迪功郎新羌監(jiān)潭州合同茶場張文虎撰并書
甥、迪功郎新瑞安府府學(xué)教授趙桂芳篆額。
予長女適太宰余衛(wèi)公四世孫諱充國,字漢佐。曾祖日章,朝散大夫、徽猷閣待制,祖在蒙,故宣義郎、湖南帥機。父必遂,妣安人曾氏孺人,曾祖廉夫,故迪功郎,祖綸,故國子進士,父瑀,故迪功郎致仕,母林氏見封孺人。予先君致政,與母孺人以艱苦立門戶,教二子讀書,不使預(yù)家事。女弟居長,未及笄,能為父母綜理纖悉,予家賴之。致政酷家此女,為擇佳妃。知宣教公賢而早孤,事母兄以孝敬聞,年二十三嬪于余,奉姑安人曾氏,孝于在室時。宣教亦盡以家事屬中饋,相敬如賓,生男二人:德玉、振玉,女一人。初,宣教兄娶邢氏,相繼捐館。無子,母夫人念念不置。及女弟產(chǎn)第二男,乃喜,若釋重負。方逾年,女弟以產(chǎn)疾下世。姑曾氏哭不絕聲,宣教亦誓終身不更娶。后十二年,宣教忽感微疾,不起。諸甥零丁孤苦,亦惟予母孺人扌皆成立。長男德玉娶州鈐洪公震之女。次男振玉出繼叔,都廂張公豹變孫女。女一人納知縣曾之孫曾知遜,聘禮未行,皆予母孺人實經(jīng)紀(jì)之。嗚呼!予哭女弟二十余年,繼哭宣教又十余年。逝者如斯,諸甥皆成立矣。茲竊第還侍,喜二甥能葉力成負土之役,且求予銘。予惟弟能敬兄敬天,不獨使已有后,而且使其兄之有后。予女弟四人,皆無子,甥于予者有二焉。盈虛消息,是蓋有數(shù)。予于宣教孺人,夫奚憾?宣教生于嘉定壬申,卒于景定庚申,享年四十有九。孺人生于嘉定辛已,卒于淳祐已酉,享年二十有九。甥德玉以咸淳己巳九月二十三日奉二柩合葬于文山之原。銘曰:魂氣游變,血氣尊親。已子兄子,皆吾體身。霜露悽愴,禮樂鬼神。文山之原,昌厥后人。
刻石陳洪。
石高二尺、廣一尺八寸、連銘二十三行、行三十字。
正書娟媚似虞世南。文虎稱“竊第還侍”,其為宋諸科進士可知??ぶ静惠d,志稱“奉二柩合葬”墓志僅署孺人張氏,此亦新異。
|
|
來自: 文化龍鄉(xiāng) > 《碑刻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