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fā)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diào)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guān)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nèi)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diào)”。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qū)流傳開來。 元曲有嚴(yán)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jǐn)?shù)、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雖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所以讀者可發(fā)現(xiàn),同一首“曲牌”的兩首有時字?jǐn)?shù)不一樣,就是這個緣故(同一曲牌中,字?jǐn)?shù)最少的一首為標(biāo)準(zhǔn)定格)。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燦爛的花朵,它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成就上都體現(xiàn)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鼎足并舉,成為我國文學(xué)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時期。一般來說,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雜劇是戲曲,散曲是詩歌,屬于不同的文學(xué)體裁。但也有相同之處。兩者都采用北曲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劇曲又稱之為樂府。散曲是元代文學(xué)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yuǎn)遠(yuǎn)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繼唐詩、宋詞之后蔚為一文學(xué)之盛的元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zhuǎn);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quán),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zhàn)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夸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fēng)。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shù)魅力。元曲的興起對于我國民族詩歌的發(fā)展、文化的繁榮有著深遠(yuǎn)的影響和卓越的貢獻(xiàn),元曲一出現(xiàn)就同其他藝術(shù)之花一樣,立即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僅是文人詠志抒懷得心應(yīng)手的工具,而且為反映元代社會生活提供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嶄新的藝術(shù)形式。111.貫云石 [正宮]塞鴻秋·代人作 戰(zhàn)西風(fēng)幾點賓鴻至,感起我南朝千古傷心事。 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無才思。 往常得興時,一掃無瑕疵。 今日個病懨懨,剛寫下兩個相思字。 這是支傷物懷古的抒情小曲。鴻雁南飛與詩人流寓南方相似?!皯?zhàn)”字總領(lǐng)全篇,加強了感傷氛圍。傷心千古的南朝事,引起“寫幾句知心話”的欲望。秋風(fēng)蕭瑟,鴻雁南飛,物候感人,詩人縱目于南朝傷心古事,而將焦點凝聚于元代現(xiàn)實社會,百感交集,終于只寫下“相思”二字?!跋嗨肌奔仁窃娙饲楦懈叨饶鄣漠a(chǎn)物,又是對歷史對現(xiàn)實的感喟。 112.貫云石 [正宮]醉太平 長街上告人。 破窯里安身。 捱的是一年春盡一年春。 誰承望眷姻。 紅鸞來照孤辰運,白身合有姻緣分。 繡球落處便成親,因此上忍著疼撞門。 元曲中寫男女婚戀多富自由反抗的精神,該曲即表現(xiàn)出以彩球來決定婚姻的荒謬,它給青年帶來巨大的痛苦,他們不得不“忍著疼撞門”,有著強烈的反封建意識。詞語粗獷有力,契合著作者反封建禮教與追求自由婚姻的渴望之情。 113.周文質(zhì) [越調(diào)]寨兒令 鸞枕孤,鳳衾余,愁心碎時窗外雨。 漏斷銅壺,香冷金爐,寶帳暗流蘇。 情不已心在天隅,魂欲離夢不華胥。 西風(fēng)征雁遠(yuǎn),湘水錦鱗無,吁,誰寄斷腸書? 這首《寨兒令》寫離情。開頭三句,寫思婦獨臥的凄清。原來與情人長期廝守;而今情人遠(yuǎn)離,枕衾清冷。再加上夜雨不停,更令人悲傷,愁腸寸斷。夜已很深了,金爐里的香火已滅,帳子上的流蘇也看不清,但思婦依然愁腸百轉(zhuǎn),難以成眠。下邊接著說自己情意難斷,被情人牽往天涯海角;后一句是說,欲效倩女離魂,可是難成美夢。最后想把綿綿情思寫成書信,但無從寄遞,更顯思婦思情之重。 114.周文質(zhì) [越調(diào)]小桃紅·詠桃 東風(fēng)有恨致玄都,吹破枝頭玉,夜月梨花也相妒。 不尋俗,嬌鸞彩鳳風(fēng)流處。 劉郎去也,武陵溪上,仙子淡妝梳。 此曲為詠桃花的佳作。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寫過《游玄都觀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俱是劉郎去后栽?!逼鋵嵸|(zhì)是借寫桃花,對那些新得勢的權(quán)貴進(jìn)行諷刺,以抒發(fā)詩人對自身遭遇的憤懣。周文質(zhì)的這首《詠桃》曲則是對劉詩的發(fā)揮,并賦予“桃花”不同凡俗的品質(zhì)。此曲活用典故,即景抒情,不獨精心繪制桃花吐紅之景,而且寄寓著作者對正直之士的敬慕之情。 115.周文質(zhì) [雙調(diào)]折桂令·過多景樓 滔滔春水東流。 天闊云閑,樹渺禽幽。 山遠(yuǎn)橫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鉤。 桃蕊紅妝渡口,梨花白點江頭。 何處離愁? 人別層樓,我宿孤舟。 這首《過多景樓》先寫春天美景:春水、云天、禽、消雪、缺月、桃紅梨白,這些都是游子從舟中的遠(yuǎn)觀之景。當(dāng)?shù)拖骂^來細(xì)想時才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對比,更觸發(fā)了他的思念之情。 116.王元鼎 [正宮]醉太平·寒食 聲聲啼乳鴉,生叫破韶華。 夜深微雨潤堤沙,香風(fēng)萬家。 畫樓冼凈鴛鴦瓦,彩繩半濕秋千架。 覺來紅日上窗紗,聽街頭賣杏花。 此曲寫清明前的春天景色。作者善于觀察,細(xì)心地捕捉到春天的影子。這首小令語言清新典雅,雖然多處化用前人詩意名句,卻自然流暢,毫無牽強拼湊的感覺。 117.王元鼎 [越調(diào)]憑闌人·閨怨 垂柳依依惹幕煙,素魄娟娟當(dāng)繡軒。 妾身獨自眠,月圓人未圓。 《閨怨》是一首思婦閨怨曲。夕陽西下,皎月臨窗,正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良宵美辰。對于空守閨閣中的少婦,此時更顯萬般難奈,幽怨之情自然會從她的心底流出。全曲用“月圓”來反襯“人未圓”,增無限凄涼之意,將其無限的眷戀之情推向了極致。 118.王元鼎 [正宮]醉太平 花飛時雨殘,簾卷處春寒。 夕陽樓上望長安,灑西風(fēng)淚眼。 幾時睚徹凄惶限? 幾時盼得南來雁? 幾番和月憑闌干! 多情人未還。 正當(dāng)乍暖還寒的早春季節(jié),一場春雨剛剛摧得落花滿地。西風(fēng)中,一位少婦登樓遠(yuǎn)望長安,見不到心上人的身影,心中悲楚而流淚。多少次登樓遠(yuǎn)眺,帶來的總是辛酸!然而還要繼續(xù):情人始終未還!接下來幾句更強化了對女主人公癡迷心態(tài)的表現(xiàn)力。作者讓這位女主人公遙望的,乃是歷朝首都長安。這表明,她的丈夫或戀人是為了獵取功名,而把她拋棄的。這就使得這首小令的思想蘊含上升了。 119.趙禹圭 [雙調(diào)]蟾宮曲·題金山寺 長江浩浩西來,水面云山,山上樓臺。 山水相輝,樓臺相映,天與安排。 詩句就云山動色,酒杯傾天地忘懷。 醉眼睜開,遙望蓬萊,一半煙遮,一半云埋。 金山為江南勝景之一,在今江蘇鎮(zhèn)江西北,本在長江中,清末江沙淤積,始與南岸相連。山上有洞泉寺塔等名勝,其中以金山寺最為壯觀。古代有不少文人墨客曾登臨此寺,即景抒懷。這首散曲寫的就是作者登上金山寺所看到的壯觀景象并由此產(chǎn)生的內(nèi)心感受。作者曾作過鎮(zhèn)江府判,對鎮(zhèn)江一帶的風(fēng)光山水頗為熟悉。作者沒有孤立地就山寫山,就寺寫寺,而是依舊緊緊抓住山立江水中的特征來寫。金山寺倒映江中,山與水連在一起,樓臺上下相互映照。山在水中,水在山上,宛若一派仙境。因此能將這首《題金山寺》寫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作者不是登臨金山,只是乘船經(jīng)過,因此能夠遠(yuǎn)眺,能夠縱覽,能夠從浩浩長江的廣闊背景上,從山與水、山與云、山水與樓臺的種種關(guān)系上寫出金山景色的詩情畫意,在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又能給人以情的感染。 120.趙禹圭 [雙調(diào)]風(fēng)入松·憶舊 怨東風(fēng)不到小窗紗,枉辜負(fù)荏苒韶華。 淚痕洇透香羅帕,憑闌干望夕陽西下。 惱人情愁聞杜宇,凝眸處數(shù)歸鴉。 這首《風(fēng)入松》寫閨怨,先寫怨恨的心情:春風(fēng)吹不到紗窗意指思婦心中的悲涼。情人遠(yuǎn)離,使我良宵虛度,“枉辜負(fù)荏苒韻華”。思念情人,整日以淚洗面,濕透羅帕。憑欄望遠(yuǎn),對夕陽,不禁傷心落淚。杜鵑的鳴叫,使閨中怨婦更加愁苦;烏鴉歸巢,更使思婦怨恨那不歸的離人。 121.趙善慶 [中呂]普天樂·江頭秋行 稻粱肥,蒹葭秀。 黃添籬落,綠淡汀洲。 木葉空,山容瘦。 沙鳥翻風(fēng)知潮候,望煙江萬頃沉秋。 半竿落日,一聲過雁,幾處危樓。 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朗明麗的秋景圖:稻谷和高粱長勢喜人,豐收在望,蘆葦也已秀穗。院墻籬笆,已逐漸被收獲莊稼的黃色所裝飾;江中小洲,也淡去了綠色。樹葉飄零,植被稀薄,山容顯瘦,沙鷗在水面翻飛,似乎在報知潮漲潮落,煙霧迷蒙,秋色更顯深沉。一聲過路的雁鳴,打破了秋野的寂靜,夕陽西下,四周的幾棟樓閣,在漸次濃重的暮色襯托下,卻顯得更加高聳。 122.趙善慶 [雙調(diào)]折桂令·西湖 問六橋何處堪夸? 十里晴湖,二月韶華。 濃淡峰巒,高低楊柳,遠(yuǎn)近桃花。 臨水臨山寺塔,半村半郭人家。 杯泛流霞,板撒紅牙⑥,紫陌游人,畫舫嬌娃。 此曲描寫西湖春景之美。作者善于抓住最富特征的景物精心描繪,幾乎全用名詞排列的形式便把西湖的美塑造了出來。西子湖畔的峰巒、桃花、楊柳、塔、寺等均成為畫面的有機部分,游人與嬌娃更是與之和諧統(tǒng)一。 123.趙善慶 [中呂]山坡羊·長安懷古 驪山橫岫,渭河環(huán)秀,山河百二還如舊。 狐兔悲,草木秋;秦宮隋苑徒遺臭,唐闕漢陵何處有? 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長安懷古》為詠史之作。“驪山橫岫,渭河環(huán)秀,山河百二還如舊”,作者居高臨下地鳥瞰了長安的險要形勢和壯麗風(fēng)光。緊接著,又用激昂的帶議論性的語言揭示出:秦始皇、隋煬帝這些暴君役使人民修建起來的離宮、上林苑,早已不復(fù)存在,只是留下一個罵名;漢陵唐宮闕又在哪里?留下的豈不就是衰敗的草木和哀哀狐兔嗎?最后以“山,空自愁;河,空自流”八字作結(jié)。整曲寫得含蓄朦朧。 124.趙善慶 [雙調(diào)]水仙子·仲春湖上 雨痕著物潤如酥,草色和煙近似無,嵐光罩日濃如霧。 正春風(fēng)啼鷓鴣,斗嬌羞粉女瓊奴。 六橋錦繡,十里畫圖,二月西湖。 《水仙子》描繪早春之際西湖雨后的美景。韓愈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把在霧中的西湖早春寫得極有特色。由景及人,寫出西湖的景美人也美。一切美如畫,人如在畫中游。 125.張養(yǎng)浩 [中呂]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 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是一首懷古小令,抒發(fā)了作者的歷史興亡之感。起筆一“聚”一“怒”兩字,不但寫盡了潼關(guān)地勢的險峻,而且在“聚”和“怒”的動態(tài)意象中,暗含著一幅千軍聚集、萬馬怒吼的朝代爭斗的歷史畫卷。因此開頭三句可視為一種歷史“空間”的制造和歷史“意象”的再現(xiàn)。于是“望西都”,引起懷古之興;“意躊躇”,陷入歷史的沉湎之中。群雄逐鹿,朝代迭替,霸秦強漢,轉(zhuǎn)眼焦土。接下來筆峰一轉(zhuǎn):“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給全文定下了基調(diào),說出了作者要說的話。結(jié)句斬截有力。 126.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慶宣和 大小清河諸錦波,華鵲山坡。 牧童齊唱采蓮歌。 倒大來快活,倒大來快活。 此曲描寫田園牧歌式生活的一個截面,牧童的形象寫得極為活潑可愛。他們少年不識愁滋味、憑著童心來看待一切,整個畫面顯得單純活潑。作品也顯示出作者與普通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 127.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慶東原 海來闊風(fēng)波內(nèi),山般高塵土中。 整做了三個十年夢。被黃花數(shù)叢,白云幾峰,驚覺周公夢。 辭卻鳳凰池,跳出醯雞甕。 《慶東原》可能是作者辭官歸隱后所做。作者對官場生活十分厭惡,認(rèn)為官場經(jīng)歷如同一夢;歸隱后覺得無官一身輕。曲尾用“醯雞甕”比喻官場的追腥逐臭,尤為新鮮生動。 128.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水仙子 中年才過便休官,合共神仙一樣看。 出門來山水相留戀,倒大來耳根清眼界寬,細(xì)尋思這的是真歡。 黃金帶纏著憂患,紫羅襴裹著禍端。 怎如俺藜杖藤冠? 《水仙子》是一首以對比的手法描寫“休官”好的小曲。其中隱藏著一個“翻過筋斗來的”人的深刻體驗和反省?!包S金帶”兩句,揭示出“為功名惹是非”、功高官顯給自己帶來禍端這個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普遍存在的悲劇,表現(xiàn)出作者辭官還鄉(xiāng)、寄情于山水的追求和向往。 129.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雁兒落兼得勝令 往常時為功名惹是非,如今對山水忘名利。 往常時趁雞聲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猶然睡。 往常時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東籬。 往常時俯仰承權(quán)貴,如今逍遙謁故知。 往常時狂癡,險犯著笞杖徙流罪,如今便宜,課會風(fēng)花雪月題。 作者在《雁兒落兼得勝令》中描述了為官時與退隱后兩種不同的生活情況。全曲用對比的筆法,形成強烈反差:在朝時必須卑躬屈膝,秉笏立丹墀,處處仰承權(quán)貴意志,如對朝政有所論諫,則可能被判刑。辭官后的生活卻悠然輕松,自在飄逸,人如在世外桃源中。這種比較完全是來自作者本人的親身體驗,因而對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黑暗的批判格外有力,態(tài)度也極為鮮明。 130.張養(yǎng)浩 [南呂]西番經(jīng) 累次征書至,教人去往難。 豈是無心作大官? 君試看,蕭蕭雙鬢斑;休嗟嘆,只不如山水間。 《西番經(jīng)》抒發(fā)了作者不慕榮達(dá)、熱愛山水的隱逸之情。征召文書“多次”下達(dá),而作者卻是進(jìn)退兩難,“豈是”一句設(shè)問,承上啟下,引出對其原因的推究。作者先以“蕭蕭雙鬢斑”回答,年老體衰,難以赴召,確是個理由;然而作者接著以“休嗟嘆”一語,說明其真正原因是“只不如山水間”。小小短篇波瀾起伏,一氣盤旋,令人興味盎然。 131.張養(yǎng)浩 [中呂]普天樂 折腰慚,迎塵拜。 槐根夢覺,苦盡甘來。 花也喜歡,山也相愛。 萬古東籬天留在。 做高人輪到吾儕,山妻稚子,團(tuán)欒笑語,其樂無涯。 在《普天樂》曲中,作者引用陶潛解印歸田的故事,說明自己辭官也是因為“折腰慚”。又引用《南柯太守傳》的故事,說明自己對做官也覺得猶如南柯一夢。最后抒寫辭官后的生活樂趣,事實上又是對在官與辭官兩種不同的生活進(jìn)行對比,表明自己厭棄官場生活,向往自由的隱逸生活。 132.張養(yǎng)浩 [中呂]山坡羊 休圖官祿,休求金玉,隨緣得過休多欲。 富何如?貴何如? 沒來由惹得人嫉妒,回首百年都做了土。 人,皆笑汝;渠,干受苦。 張養(yǎng)浩的這支《山坡羊》,是針對追求官爵祿位,貪圖金玉財寶這種腐敗現(xiàn)象而發(fā)的。人生百年,終了還是變作一堆黃土,隨緣得過似乎顯得有些消極,甚至虛無,但是,結(jié)全中國封建社會、特別是元代社會的具體情況來看,整個曲子所表現(xiàn)的思想情調(diào),顯然是與當(dāng)政者不合拍的。 133.張養(yǎng)浩 [中呂]山坡羊 與人方便,救人危患,休趨富漢欺窮漢。 惡非難,善為難。 細(xì)推物理皆虛幻,但得個美名兒留在世間。 心,也得安;身,也得安。 張養(yǎng)浩這支《山坡羊》,是有所感而發(fā)。元代社會里,除了貪官污吏,豪權(quán)勢要之外,還有一批地痞惡棍,恃強凌弱,欺壓良善,橫行霸道,無惡不作,成為禍害。張養(yǎng)浩這支曲子就勸人為善,勸誡人們不要趨炎附勢,欺侮貧弱;要多作好事,爭取在世上留個好名聲。這樣,身心才得安穩(wěn)。否則如何呢?曲中沒有說,但言外之意,讀者已體悟明白了,那只是心勞日拙,身敗名裂,良心永遠(yuǎn)受到譴責(zé)。此曲頗具警世作用。 134.張養(yǎng)浩 [中呂]紅繡鞋 才上馬齊聲兒喝道,只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 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 禍來也何處躲? 天怒也怎生饒? 把舊來時威風(fēng)不見了。 本曲對當(dāng)官為宦者敲起警鐘:平時作威作福,必然天怒人怨,最后大禍臨頭。開頭活畫出了一個氣焰囂張的官吏形象,第二句作者明白指出,如此猖狂驕橫,正是招災(zāi)惹禍送人性命的根苗。接著告誡,人們得意忘形時,不知自己正在招災(zāi)惹禍。待到大難臨頭時,才會著急,但為時已晚。然后作進(jìn)一步警告:災(zāi)禍降臨時,躲是躲不掉的,只有嚴(yán)厲的報應(yīng)。最后一句“把舊來時威風(fēng)不見了?!睂@種作威作福的官宦,則給予嘲諷。 135.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殿前歡·對菊自嘆 可憐秋,一簾疏雨暗西樓,黃花零落重陽后,減盡風(fēng)流。 對黃花人自羞,花依舊,人比黃花瘦。 問花不語,花替人愁。 《對菊自嘆》是一首寓情于物、借景抒懷的曲子。作者看到菊花遭到秋雨,黃花零落,減盡風(fēng)流。自己也精神頹唐,瘦過黃花。憐花正是自憐,作者借菊自嘆,乃是對自己政治上失節(jié)(為異族統(tǒng)治者服務(wù))的悔恨。最后兩句化用歐陽修《蝶戀花》中“淚眼問花花不語”句,則又是隱晦筆法說自己有難言之隱,有些近于替自己開脫了?!叭恕迸c“黃花”互憐互嘆的“對話”,構(gòu)成了該曲獨具一格的形式。 136.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殿前歡·登會波樓 四圍山,會波樓上倚闌干。 大明湖鋪翠描金間,華鵲中間。 愛江心六月寒。 荷花綻,十里香風(fēng)散。 被沙頭啼鳥,喚醒這夢里微官。 這首《登會波樓》寫登上會波樓所見所感,繪聲繪色,引人入勝。先從大明湖自然風(fēng)光寫起,末句說自己從做官的迷夢中清醒過來了,表達(dá)了對官場的厭倦。全曲語言清麗,感情真摯,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表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 137.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殿前歡·玉香球花 玉香球,花中無物比風(fēng)流。 芳姿奪盡人間秀,冰雪堪羞。 翠微中分外幽。 開時候,把風(fēng)月都熏透。 神仙在此,何必?fù)P洲! 《玉香球花》是一首寫花的名曲。作者用擬人化手法,把花寫活,寫它如秀麗美人,極富靈氣與神韻,似少女嬌羞,使人如睹其色、聞其香、觸其質(zhì)、為其動心動容。 138.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殿前歡·村居 會尋思,過中年便賦去來詞。 為甚等閑間不肯來城市? 只怕俗卻新詩。 對著這落花村,流水堤,柴門閉,柳外山橫翠。 便有些斜風(fēng)細(xì)雨,也近不得這蒲笠蓑衣。 這首《村居》歌吟隱居生活的閑適安穩(wěn)。前四句表達(dá)歸隱的決心。他還把來往于城市,看成是會“俗卻新詩”,進(jìn)一步突出了官場豪門與鄉(xiāng)野隱居的對立。后五句寫隱居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和隱居生活的安逸。山水澄明,風(fēng)光秀麗,垂柳落花,安寧閑適。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江畔垂釣,何等愜意??v有斜風(fēng)細(xì)雨,亦不必歸去。 139.張養(yǎng)浩 [中呂]朝天曲 柳堤,竹溪,日影篩金翠。 杖藜徐步近釣磯,看鷗鷺閑游戲。 農(nóng)父漁翁,貪營活計,不知他在圖畫里。 對著這般景致,坐的,便無酒也令人醉。 《朝天曲》是一首完全用白描的手法寫的記游曲。頭三句是寫堤上溪邊的景色,下兩句是寫走近釣磯看到的景象,下三句是寫作者羨慕農(nóng)夫漁翁生活的優(yōu)美環(huán)境,最后幾句是寫作者看到這種景象之后引發(fā)的感受與體驗:便無酒也令人心醉。這“醉”當(dāng)然是“心醉”,是“癡迷”,是全身心的浸透,沉浸在這比醇酒還要純美的鄉(xiāng)野生活中?!苞t鷺閑游戲”一句的“閑”字,是該曲的曲眼,也是作者閑適心態(tài)的寫照。 140.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沽美酒兼太平令 在官時只說閑,得閑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樣看。 從前的試觀,那一個不遇災(zāi)難? 楚大夫行吟澤畔,伍將軍血污衣冠,烏江岸消磨了好漢,咸陽市干休了丞相。 這幾個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莊逍遙散誕。 《沽美酒兼太平令》是一首表明作者厭惡官場,決心歸隱的曲子。此曲開頭兩句,作者就真實地寫出了辭官前的心理矛盾:想“無官一身輕”,過隱居生活;待到真過上閑適生活時,想到自己寒窗十載,卻壯志未酬,實不甘心,故而進(jìn)退維谷。從前為官者都遭災(zāi)受害的事實使他還是選擇了歸隱之路。下片開頭四句,則將前面所說,進(jìn)一步具體化,所舉四例,是極有作為的四個人,均對國家有大功,但最終結(jié)局慘不忍睹,令人寒心。于是,他決心以史為鑒,隱居五柳莊,還自己以逍遙自在。本曲由兩支小令組成,但渾然一體,一韻到底,流水行云,暢達(dá)自然。又將抒情與議論結(jié)合,別有風(fēng)姿。 141.張養(yǎng)浩 [中呂]普天樂·平沙落雁 稻粱收,菰蒲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 潮平遠(yuǎn)水寬,天闊孤帆瘦。 雁陣驚寒埋云岫,下長空飛滿滄州。 西風(fēng)渡頭,斜陽岸口,不盡詩愁。 《普天樂》寫的是清秋時候江邊晚景。稻谷已經(jīng)收割,水邊的菰和蒲正是秀美之時。山光與暮色相凝相聚,江水倒影中蘊含著秋的神韻。江潮平靜,顯得秋水寬闊;秋空遼遠(yuǎn)空曠,反襯得孤帆更加瘦小。雁陣為秋寒所驚,穿過山邊薄云,落在江邊沙灘上。紅日西沉,秋風(fēng)吹拂著渡口,主人公凝目癡望,無盡的詩思與情愁在心中郁積。這篇寫景之作,意境遼遠(yuǎn),境界開闊,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漂泊異鄉(xiāng)的無限憂思。鍛字鑄句尤有功力,如“孤帆瘦”的“瘦”字,既寫帆小,又是詩人自身心理憂傷的投射。 142.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折桂令·蘆溝曉月 出都門鞭影搖紅,山色空蒙,林景玲瓏。 橋俯危波,車通遠(yuǎn)塞,欄倚長空。 起宿靄千尋臥龍,掣流云萬丈垂虹。 路杳疏鐘,似蟻行人,如步蟾宮。 “蘆溝曉月”是名傳千古的勝景。這首小令,為我們再現(xiàn)了元代“蘆溝曉月”的風(fēng)姿。出了京城的門,搖著紅色的鞭鞘。策馬前進(jìn)。遠(yuǎn)山朦朧樹林明徹。蘆溝橋俯看著下面湍急的流水。車輛可以從此橋通向遙遠(yuǎn)的邊塞,大橋的欄桿背靠長空。整個大橋,有如一條千丈巨龍從夜霧中飛騰而起;又像萬丈彩虹從云端直撲水面。結(jié)尾三句把蘆溝橋與曉月、天上與人間,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一個恬淡愉悅,深邃高遠(yuǎn)的境界。作者將蘆溝橋置于一個闊大的時空背景下,準(zhǔn)確又極富感情地描畫出“蘆溝曉月”景色的特點,將讀者帶進(jìn)了一個神話般的世界。 143.張養(yǎng)浩 [中呂]普天樂·漁村落照 楚云寒,湘天暮。 斜陽影里,幾個漁夫。 柴門紅樹村,釣艇青山渡。 驚起沙鷗飛無數(shù),倒晴光金縷扶疏。 魚穿短蒲,酒盈小壺,飲盡重沽。 這首《漁村落照》小令描繪了漁村傍晚的景象。寫景如畫,畫中有詩,漁家生活的情致與神韻表現(xiàn)得歷歷在目;語言樸實,不加雕飾,與漁家生活本身的淳樸相契合。結(jié)尾“飲盡重沽”四字寫盡了漁民豪爽樂觀,無拘無束的性格,作者對水鄉(xiāng)生活的喜愛之情也隨之躍然紙上。 144.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折桂令·諸葛武侯 草廬當(dāng)日樓桑,任虎戰(zhàn)中原,龍臥南陽。 八陣圖成,三分國峙,萬古鷹揚。 出師表謀謨廟堂,梁甫吟感嘆巖廊。 成敗難量。 五丈秋風(fēng),落日蒼茫。 《諸葛武侯》是一首憑吊諸葛亮的曲子。側(cè)重點為諸葛亮的功業(yè)。諸葛亮,奠里用一個下的基礎(chǔ),“八陣圖”、“出師表”、“梁甫吟”文治武功輝煌燦爛。雖說五丈原日落,“出師未捷身先死”,但其功業(yè)與抱負(fù),卻令后人無限敬仰,由衷贊賞。 145.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折桂令·蘆溝曉月 出都門鞭影搖紅,山色空蒙,林景玲瓏。 橋俯危波,車通遠(yuǎn)塞,欄倚長空。 起宿靄千尋臥龍,掣流云萬丈垂虹。 路杳疏鐘,似蟻行人,如步蟾宮。 “蘆溝曉月”是名傳千古的勝景。這首小令,為我們再現(xiàn)了元代“蘆溝曉月”的風(fēng)姿。出了京城的門,搖著紅色的鞭鞘。策馬前進(jìn)。遠(yuǎn)山朦朧樹林明徹。蘆溝橋俯看著下面湍急的流水。車輛可以從此橋通向遙遠(yuǎn)的邊塞,大橋的欄桿背靠長空。整個大橋,有如一條千丈巨龍從夜霧中飛騰而起;又像萬丈彩虹從云端直撲水面。結(jié)尾三句把蘆溝橋與曉月、天上與人間,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一個恬淡愉悅,深邃高遠(yuǎn)的境界。作者將蘆溝橋置于一個闊大的時空背景下,準(zhǔn)確又極富感情地描畫出“蘆溝曉月”景色的特點,將讀者帶進(jìn)了一個神話般的世界。 146.張養(yǎng)浩 [中呂]普天樂·漁村落照 楚云寒,湘天暮。 斜陽影里,幾個漁夫。 柴門紅樹村,釣艇青山渡。 驚起沙鷗飛無數(shù),倒晴光金縷扶疏。 魚穿短蒲,酒盈小壺,飲盡重沽。 這首《漁村落照》小令描繪了漁村傍晚的景象。寫景如畫,畫中有詩,漁家生活的情致與神韻表現(xiàn)得歷歷在目;語言樸實,不加雕飾,與漁家生活本身的淳樸相契合。結(jié)尾“飲盡重沽”四字寫盡了漁民豪爽樂觀,無拘無束的性格,作者對水鄉(xiāng)生活的喜愛之情也隨之躍然紙上。 147.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折桂令·諸葛武侯 草廬當(dāng)日樓桑,任虎戰(zhàn)中原,龍臥南陽。 八陣圖成,三分國峙,萬古鷹揚。 出師表謀謨廟堂,梁甫吟感嘆巖廊。 成敗難量。 五丈秋風(fēng),落日蒼茫。 《諸葛武侯》是一首憑吊諸葛亮的曲子。側(cè)重點為諸葛亮的功業(yè)。諸葛亮,奠里用一個下的基礎(chǔ),“八陣圖”、“出師表”、“梁甫吟”文治武功輝煌燦爛。雖說五丈原日落,“出師未捷身先死”,但其功業(yè)與抱負(fù),卻令后人無限敬仰,由衷贊賞。 148.張養(yǎng)浩 [雙調(diào)]折桂令·李翰林 醉吟詩誤入平康。 百代風(fēng)流,一餉徜徉。 玉雪豐姿,珠璣咳唾,錦繡心腸。 五花馬三春帝鄉(xiāng),千金裘萬丈文光。 才壓班揚。 草詔歸來,兩袖天香。 這首《李翰林》小令,贊頌李白的才華與風(fēng)范。李白醉酒吟詩,風(fēng)流不羈;詩文壓倒班(固)揚(雄);為唐明皇起草詔書(古小說戲曲所傳“醉草蠻書”)歸來,使我們感受到一個多才多藝、意氣風(fēng)發(fā)、具有立體感的李白。 149.鄧玉賓子 [雙調(diào)]雁兒落過得勝令·閑適 晴風(fēng)雨氣收,滿眼山光秀。 尋苗枸杞香,曳杖桄榔瘦。 識破抱官囚,誰更事王侯? 甲子無拘系,乾坤只自由。 無憂,醉了還依舊。 歸休,湖天風(fēng)月秋。 鄧玉賓之子歷經(jīng)坎坷,在官場中苦苦掙扎,卻屢屢失敗,所以深感英雄無用武之地。于是避世求閑,干脆出家當(dāng)了云游道士。曲子先寫他閑適生活的一個側(cè)面:晴風(fēng)使得雨氣收斂,進(jìn)山采藥,滿眼都是秀麗的山光。他從枸杞叢中摘下香氣四溢的枸杞子,又用竹杖擊落桄榔花,非常愜意。然后進(jìn)一步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認(rèn)為做官與被囚禁一樣,都失去了自由。只要悟透這一點,誰還為王侯賣命?現(xiàn)在終于跳出了塵俗,時光對自己沒有任何約束,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酒醉酒醒依然如舊。有領(lǐng)略不盡的湖天風(fēng)月佳景。其實,他這種閑散生活,包蘊著往日的辛酸和內(nèi)心的不平。所以,他的“閑適”,亦可視為消極抗?fàn)幍囊环N方式。全曲滿含悲憤,直抒胸臆,頗為感人。 150.鄧玉賓子 [雙調(diào)]雁兒落過得勝令·閑適 乾坤一轉(zhuǎn)丸,日月雙飛箭。 浮生夢一場,世事云千變。 萬里玉門關(guān),七里釣魚灘。 曉日長安近,秋風(fēng)蜀道難。 休干,誤殺英雄漢。 看看,星星兩鬢斑。 這首《閑適》小令抒寫了作者厭倦世事、向往“閑適”生活的心緒,反映出對元統(tǒng)治的不滿。連用班超、嚴(yán)子陵、李白等典故,闡明對仕途生活的厭棄。風(fēng)格豪放,音韻鏗鏘,頗有陽剛之氣。 151.衛(wèi)立中 [雙調(diào)]殿前歡 碧云深,碧云深處路難尋。 數(shù)椽茅屋和云賃。 云在松陰。 掛云和八尺琴,臥苔石將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 云心無我,云我無心。 這首《殿前歡》小令,寫隱士獨特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境界。幾間茅屋被松樹的濃蔭覆蓋;道路難覓,欲與塵世隔絕。室內(nèi)陳設(shè)簡陋,掛著一張古琴,再無它物。睡在長滿苔蘚的石條上,把白云“根”當(dāng)枕頭,摘梅蕊將白云的“梢”沁透,使白云染滿梅香,勾勒出一個幽靜清新、閑適怡人的境界。最后兩句造語更為獨特:“云心無我,云我無心。”畫龍點睛地交代出妙趣不盡的根源,無意為之,才能情趣自生。至此隱士的高潔品格和優(yōu)雅情趣得到了升華。全篇風(fēng)格素樸淡遠(yuǎn),營造出純凈、高雅的藝術(shù)氛圍,顯示出一種摒棄功名富貴,淡漠塵世凡俗的曠達(dá)與超脫。 152.吳西逸 [雙調(diào)]雁兒落過得勝令 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燕。 人情薄似云,風(fēng)景疾如箭。 留下買花錢,趲入種桑園。 茅苫三間廈,秧肥數(shù)頃田。 床邊,放一冊冷淡淵明傳。 窗前,抄幾聯(lián)清新杜甫篇。 這首《雁兒落過得勝令》表現(xiàn)歸隱田園之樂??煞譃閮蓪?,前四句為第一層,后八句是第二層。前四句說明了自己歸隱的原因:聽到杜鵑聲聲“不如歸去”,看到燕子秋夜南歸,由飛鳥尚且戀歸,想到人也應(yīng)如此。更何況久客在外,看透人情世相,無可留戀。后八句,寫歸隱后的田園生活。“趲入”,是作者歸耕田園的迫切心情的反映?!懊┥蝗g廈,秧肥數(shù)頃田”,描畫了作者的住房情況和農(nóng)耕生活。末兩句:是寫作者的精神世界:陶潛與杜甫才是他的前驅(qū)與楷模。全曲樸實自然,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寫照。 153.吳西逸 [雙調(diào)]蟾宮曲·山間書事 系門前柳影蘭舟,煙滿吟蓑,風(fēng)漾閑鉤。 石上云生,山間樹老,橋外霞收。 玩青史低頭袖手,問紅塵緘口回頭。 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山間書事》小曲寫作者隱居生活,作者游逸于山水之間,不再過問世事;讀古史只為了消閑而不加評判,對現(xiàn)實則“緘口回頭”,更不管其是是非非。一心只求醉賞明月,讓水陶情,凈化心靈,以花消愁,愉悅身心。看似歡悅,實則蘊含緘口避禍之意。 154.吳西逸 [越調(diào)]天凈沙·閑題 長江萬里歸帆,西風(fēng)幾度陽關(guān),依舊紅塵滿眼。 夕陽新雁,此情時拍闌干。 這首《閑題》描寫日暮江關(guān)的蕭瑟景象,抒發(fā)離愁別恨。相隔萬里的長江和陽關(guān)在聯(lián)想中并列,既寫出離別的遙遠(yuǎn),又感嘆分隔的久長?!耙琅f”一詞則吐露出對“紅塵”的厭棄和不能超脫的無奈。這默默的苦楚、綿綿的離恨、深深的感喟,即使把欄桿拍遍,又有誰能會意理解呢?滿腹牢騷,雖未明言,早已蘊含其中。開闊的意象與沉重的感嘆構(gòu)成慷慨蒼涼的意境。 155.吳西逸 [越調(diào)]天凈沙·閑題 楚云飛滿長空,湘江不斷流東。 何事離多恨冗? 夕陽低送,小樓數(shù)點殘鴻。 這首《閑題》抒寫游子思鄉(xiāng)愁緒。以滿天低飛之云、一江流東之水來襯托離愁別緒,雖不新鮮,但“飛滿”、“不斷”之語卻勾勒出恨溢天地、愁緒綿綿的氛圍,也逼出了“何事離多恨冗”一句。既問山水,也問自己,又巧妙過渡到另一畫面,使情感向深層推進(jìn),屬畫龍點睛之筆。鴻雁尚有夕陽相送,人卻只能獨立樓頭,望盡天涯。悵惘孤寂的情緒更加難以忍受。看到鴻雁逝去,希望它能帶去思念,捎來消息,也使詩的感情內(nèi)涵更加深沉悠遠(yuǎn)。 156.吳西逸 [雙調(diào)]蟾宮曲·寄友 望故人目斷湘皋。 林下豐姿,塵外英豪。 豈憚雙壺,不辭千里,命駕相招。 便休題魚龍市朝,好評論?dān)L燕心交。 醉后聯(lián)鑣。 笑聽江聲,如此風(fēng)濤。 這首《寄友》雖寫朋友分別卻風(fēng)格豪放,在同類作品中獨具一格。開篇點題,寫自己佇立江邊,望穿秋水,目送友人遠(yuǎn)去。接下來一反往昔送別作品抒寫離愁別恨的套路,回想友人豐姿,設(shè)想他日與友相聚將會“笑聽江聲,如此風(fēng)濤”。末兩句尤顯作者曠達(dá)豪放的胸懷。 157.高克禮 [越調(diào)]黃薔薇過慶元貞 燕燕別無甚孝順,哥哥行在意殷勤。 玉納子藤箱兒問肯,便待要錦帳羅幃就親。 嚇得我驚急列驀出臥房門,他措支剌扯住我皂腰裙,我軟兀剌好話倒溫存:“一來怕夫人情性哏,二來怕誤妾百年身。” 這首《黃薔薇過慶元貞》小令,借關(guān)漢卿雜劇《詐妮子調(diào)風(fēng)月》中的女主角燕燕事而寫。寫婢女燕燕奉命伺候小千戶,官家子弟小千戶企圖污辱婢女燕燕,而燕燕在驚懼之中巧妙地拒絕。第一曲寫小千戶的淫邪強橫,第二曲寫燕燕的反應(yīng)。燕燕軟硬兼施,曲意保全自己。作者歌頌了機智敢于反抗的燕燕,揭露鞭撻了小千戶的邪惡無恥。曲中描寫生動,語言通俗,富有表現(xiàn)力。 158.高克禮 [雙調(diào)]雁兒落過得勝令 尋致爭不致爭,既言定先言定。 論至誠俺至誠,你薄幸誰薄幸? 豈不舉頭三尺有神明? 忘義多應(yīng)當(dāng)罪名! 海神廟見有他為證,似王魁負(fù)桂英。 磣可可山誓海盟。 縷帶難逃命,裙刀上更自刑。 活取了個年少書生。 作者借宋代盛傳的“王魁負(fù)桂英”的故事,對得官后拋棄情人與恩人的忘恩負(fù)義之輩。進(jìn)行了辛辣的諷刺與鞭撻。 159.喬吉 [越調(diào)]小桃紅·孫氏壁間畫竹 月分云影過鄰東,半壁秋聲動。 露粟枝柔怯棲鳳。 玉玲瓏,不堪歲暮關(guān)情重。 空谷乍寒,美人無夢,翠袖倚西風(fēng)。 《孫氏壁間畫竹》小令是題畫之作。狀寫畫竹卻無一竹,先從張先名句“云破月來花弄影”化出,從秋聲著筆引發(fā),抒寫美人的孤獨寂寞,正如棲于玲瓏玉竹的鳳,通篇詠竹而不寫竹,但都是竹的神韻與鳳骨。此作雖小,確系大家之筆。 160.喬吉 [中呂]山坡羊·寓興 鵬摶九萬,腰纏十萬,揚州鶴背騎來慣。 事間關(guān),景闌珊,黃金不富英雄漢,一片世情天地間。 白,也是眼;青,也是眼。 這首小令憤世嫉俗,對封建社會世態(tài)炎涼進(jìn)行猛烈抨擊,對勢利小人的種種丑惡無情鞭撻。當(dāng)一個人飛黃騰達(dá)時,人們對他敬重有加。一旦遭到變故,立刻受到勢利小人的鄙視?!鞍?,也是眼;青,也是眼。”寥寥八字,形象地勾畫出世俗小人的丑惡嘴臉,表達(dá)了作者對世情的嘲諷與感慨,全曲感情深沉,善用典故,揭露了世俗的丑惡。 161.喬吉 [正宮]綠玄遍·自述 不占龍頭選,不入名賢傳。 時時酒圣,處處詩禪。 煙霞壯元,江湖醉仙。 笑談便是編修院。 留連,批風(fēng)抹月四十年。 這首《自述》是作者晚年一篇詩體小傳,是對自己一生所走過的道路的回顧與小結(jié)。所著重的并非事的羅列,而是性格的展示。他不慕名利,酷愛詩酒,流跡江湖、人生漂泊四十年。從中流溢著作者對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的肯定,同時也就必須是對封建正統(tǒng)的疏離與反叛。全曲豪放昂揚,值得一讀。 162.喬吉 [中呂]山坡羊·冬日寫懷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癡兒不解榮枯事。 攢家私,寵花枝,黃金壯起荒淫志。 千百錠買張招狀紙。 身,已至此;心,猶未死。 《冬日寫懷》小令表現(xiàn)作者世事變遷禍福無常的感慨。“朝三暮四,昨非今是”,世間萬事不可捉摸。有些人拼命積攢家私,結(jié)果橫禍上身;有些人沉溺于酒色,走上了荒淫之路。禍福相依,悲樂相生,正是這首小令的主題。作者目的是批判當(dāng)時社會的道德墮落,但也昭示出作者因果循環(huán)的消極思想。 163.喬吉 [南呂]玉交枝·失題 溪山一派,接松徑寒云綠苔。 蕭蕭五柳疏籬寨,撒金錢菊正開。 先生拂袖歸去來,將軍戰(zhàn)馬今何在? 急跳出風(fēng)波大海,作個煙霞逸客。 翠竹齋,薜荔階,強似五侯宅。 這一條青穗絳,傲煞你黃金帶。 再不著父母憂,再不還兒孫債,險也啊拜將臺! 曲子揭露官場險惡,鄙視功名富貴,贊頌山川風(fēng)景,主張歸隱林泉,是元代散曲中一個重要主題。喬吉的這首小令,對這一主題進(jìn)行了新的形象化的闡釋,給人以深刻的思想啟迪和令人癡迷的美感享受。他設(shè)想了一個理想國:溪山青青,蒼松郁郁,綠苔布滿的小路伸向綠蔭深處,環(huán)房柳樹發(fā)出蕭蕭的喧響;秋菊爛熳,如黃金撒地。整個環(huán)境與書齋主人幽雅曠達(dá)的高潔品格是統(tǒng)一的,“先生拂袖歸去來,將軍戰(zhàn)馬今何在”明白告誡人們迅速跳出功名仕途,去作一個自由自在的“煙霞逸客”;接著以“翠竹齋,薜荔階,強似五侯宅”和“這一條青穗絳,傲煞你黃金帶”這樣兩個強烈對比,表示了對于統(tǒng)治階級的極度蔑視。最后,“險也啊拜將臺”這樣一個充滿血腥的歷史典故為全篇作結(jié),有如黃鐘大呂,警世之音久久不絕。 164.喬吉 [中呂]山坡羊·自警 清風(fēng)閑坐,白云高臥,面皮不受時人唾。 樂跎跎,笑呵呵,看別人搭套項推沉磨。 蓋下一枚安樂窩。 東,也在我;西,也在我。 喬吉一生追求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這首《自警》即是他的這種生活理想的表現(xiàn)。清風(fēng)中閑坐,白云下高臥,心無塊壘,自由自在,時人唾罵,與我無緣,我自可隨意而活。這樣的理想生活在封建社會無法實現(xiàn),所以它只能作為喬吉的一種夢想。此曲直抒胸臆。不假雕飾,風(fēng)骨清朗,語言通俗活潑。 165.喬吉 [越調(diào)]憑闌人·金陵道中 瘦馬馱詩天一涯,倦鳥呼愁村數(shù)家。 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鬢華。 《金陵道中》是一首描寫行役羈旅苦情的佳作。開頭兩句巧妙地化用馬致遠(yuǎn)《天凈沙·秋思》所創(chuàng)造的意象,“瘦馬馱詩天一涯”指作者自己,“倦鳥呼愁村數(shù)家”是景物。由我及物,物也有了倦意和愁感。作者從萍蹤逆旅的主題,引申到時光易逝的感嘆上:“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鬢華”,青春不再,滿頭青絲,變成如霜白發(fā)。柳花無意,詩人有情,無限感慨蘊于詩底。小令僅有四句,卻有兩層意思,又層層進(jìn)遞,氣脈相連,耐人咀嚼,促人憬悟。 166.喬吉 [中呂]山坡羊·失題 云濃云淡,窗明窗暗。 等閑休擘驪龍頷。 正尷尬,莫貪婪。 惡風(fēng)波吃閃的都著淹。 流則盈科止則坎。 行,也在俺。 藏,也在俺。 《失題》是一首警世勸人之作:勸人莫貪財,“探驪得珠”,是冒生命危險的,實在劃算不來。作者勸人還是摒棄貪欲,還身心以自由。用典巧妙,增強了表現(xiàn)力度。 167.喬吉 [越調(diào)]小桃紅·立春遣興 土牛泥軟潤滋滋,香寫宜春字。 散作芳塵滿街市。 灑吟髭,老天也管閑公事。 春風(fēng)告示,梅花資次,攢到北邊枝。 這是一幅微雨中春耕圖。用梅香與風(fēng)雨來夸寫春意盎然,抓取了富于典型特征的春天的景物予以描寫,因而言簡意賅,形象鮮明生動。 168.喬吉 [中呂]滿庭芳·漁父詞 扁舟最小。 綸巾蒲扇,酒甕詩瓢。 樵青拍手漁童笑,回首金焦。 箬笠底風(fēng)云縹緲,釣竿頭活計蕭條。 船輕棹,一江夜潮,明月臥吹蕭。 《漁父詞》可作抒懷之作來讀。作者在生計艱難中,仍吹簫自娛,表現(xiàn)出文人絕不與俗世同流合污的樂觀向上的精神?!绑梵摇眱删鋵懯诸^活計簫條,一“輕”字,寫出作者達(dá)觀之情,“一江夜潮,明月臥吹蕭”勾勒出明凈疏朗的氛圍。 169.喬吉 [中呂]滿庭芳·漁父詞 扁舟棹短。 名休掛齒,身不屬官。 船頭酒醒妻兒喚,笑語團(tuán)圞。 錦畫圖芹香水暖,玉圍屏雪急風(fēng)酸。 清江畔。 閑愁不管。 天地一壺寬。 《漁父詞》同樣是作者厭惡功名的體現(xiàn)?!懊輶忑X,身不屬官”句寫自己不求官職與功名,追求的是浮名盡去后在大自然中的放任自由。這和“常恨此身非吾有”、“大患在吾有身”等渴望自由的名句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追求的是與妻兒盡享天倫之樂,醉酒賞月,心無他念。雖追求自由,但又不是那種超脫人間親情的忘情,而是執(zhí)著于人間的現(xiàn)世幸福與自由。在一壺酒中,感覺天寬地闊,頗富生活氣息,隱含著作者對官場與名利的厭棄與自我安慰。 170.喬吉 [雙調(diào)]賣花聲·悟世 肝腸百煉爐間鐵,富貴三更枕上蝶,功名兩字酒中蛇。 尖風(fēng)薄雪,殘杯冷炙,掩清竹籬茅舍。 《悟世》開頭即用三個比喻,指出了自己的意志就像久經(jīng)鍛煉的鋼鐵,而富貴功名則宛若枕上蝶和酒中蛇,虛幻飄緲。接下來的三句,似乎是表明自己甘于清貧的生活態(tài)度,但蘊含的思想?yún)s要厚重深沉得多:風(fēng)雪旋飛,嚴(yán)寒刺骨,然而一貧如洗的知識分子只能用剩酒殘羹果腹,只能在竹籬茅舍中,在如豆青燈之下苦讀。它通過對于知識分子饑寒交迫的現(xiàn)實生活的描繪,可以引發(fā)出對于廣大人民群眾更為悲慘命運的思考。這也對封建專制社會進(jìn)行了譴責(zé)。 171.喬吉 [越調(diào)]小桃紅·孫氏壁間畫竹 月分云影過鄰東,半壁秋聲動。 露粟枝柔怯棲鳳。 玉玲瓏,不堪歲暮關(guān)情重。 空谷乍寒,美人無夢,翠袖倚西風(fēng)。 《孫氏壁間畫竹》小令是題畫之作。狀寫畫竹卻無一竹,先從張先名句“云破月來花弄影”化出,從秋聲著筆引發(fā),抒寫美人的孤獨寂寞,正如棲于玲瓏玉竹的鳳,通篇詠竹而不寫竹,但都是竹的神韻與鳳骨。此作雖小,確系大家之筆。 172.喬吉 [雙調(diào)]水仙子·詠雪 冷無香柳絮撲將來,凍成片梨花拂不開,大灰泥漫了三千界。 銀棱了東大海,探梅的心噤難捱。 面甕兒里袁安舍,鹽堆兒里黨尉宅,粉缸兒里舞榭歌臺。 《詠雪》是一首詠物詩章,極力渲染大雪紛飛的景象。大雪如冰冷無香的柳絮撲向大地,又如凍成片的梨花。接著用“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進(jìn)一層烘托飛雪之大。從撲面飛來的柳絮,到“漫了三千界”的“大灰”泥“,由遠(yuǎn)及近,凡高到低,盡情描摹,面對如此大雪和酷寒天氣,那些喜歡踏雪賞梅的文人也怯寒止步。此曲多用俗語,生動形象,把用典與俗語巧妙地融合于一起,別具藝術(shù)魅力。 173.喬吉 [雙調(diào)]折桂令·自述 華陽巾鶴氅蹁躚,鐵笛吹云,竹杖撐天。 伴柳怪花妖,麟祥鳳瑞,酒圣詩禪。 不應(yīng)舉江湖狀元,不思凡風(fēng)月神仙。 斷簡殘編,翰墨云煙,香滿山川。 《自述》小令是喬吉自述心志的作品,首先描畫了自己的形象:穿戴上道士的衣巾,吹著響遏行云的鐵笛,浪跡江湖,以飲酒攜妓賦詩為務(wù)。他把自己稱做是“江湖狀元”、“風(fēng)月神仙”。結(jié)尾三句表現(xiàn)了喬吉對書籍文墨的感情,也包括對揮灑翰墨創(chuàng)作散曲雜劇的自豪。喬吉所追求的這種生活理想,是與封建正統(tǒng)文化所要求的知識分子風(fēng)范完全對立的。 174.喬吉 [雙調(diào)]水仙子·夢覺 喚回春夢一雙蝶,忙煞黃塵兩只靴。 三十年幾度花開謝,熬煎成頭上雪。 海漫漫誰是龍蛇? 魯子敬能施惠,周公瑾會打踅①。 千古豪杰。 《夢覺》寫作者三十年的人生體驗與感悟,言簡意豐,千古豪杰只舉魯肅與周瑜二人,表現(xiàn)出作者的人生價值取向。 175.喬吉 [雙調(diào)]水仙子·尋梅 冬前冬后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 冷風(fēng)來何處香? 忽相逢縞袂綃裳。 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淡月昏黃。 《尋梅》頭三句尋覓梅花的過程,事實上是作者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過程。“冷風(fēng)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兩句,給人一種“眾里尋他千百度”,終達(dá)彼岸的愉悅。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緒卻陡然倒轉(zhuǎn):冷風(fēng)徹骨,驟然酒醒,凄婉的笛聲令人斷腸;而朦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結(jié)尾連用三個典故,進(jìn)一步描寫梅花的神韻,自然帶出詩人因理想難于實現(xiàn)的感嘆和憂傷。本篇情感起伏回環(huán),情節(jié)一波三折,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復(fù)雜的心曲,折射著當(dāng)時復(fù)雜的社會現(xiàn)實。 176.喬吉 [雙調(diào)]清江引·即景 垂楊翠絲千萬縷,惹住閑情緒。 和淚送春歸,倩水將愁去,是溪邊落紅昨夜雨。 《即景》是一篇意境悠遠(yuǎn)的惜春曲,清新淡雅,活潑自然。翠綠的垂柳、飄拂的柳絲,勾起心中閑愁。作者一邊淚眼送春歸去,一邊求溪水能將閑愁帶走。“詩眼”就在這“閑愁”兩字上。何以“閑愁”至此?是因為目睹落紅滿地,春天將歸,而青春不再。僅用三十多字就再現(xiàn)了楊柳、愁淚、溪流、落花、夜雨等諸多景象,構(gòu)成了一幅暮春時節(jié)圖,其中也涌動著作者情感的激流。 177.喬吉 [雙調(diào)]折桂令·客窗清明 風(fēng)風(fēng)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 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鬢發(fā),五十年春夢繁華。 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客窗清明》開頭三句寫即目所見的景物。清明時節(jié),時屆暮春,經(jīng)過風(fēng)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漸凋零了。接著用“甚情緒燈前”的一個“甚”字,領(lǐng)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漸漸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懷。此時萬千的心事,從何說起呢?作者僅用了以下兩句來進(jìn)行概括:“三千丈清愁鬢發(fā),五十年春夢繁華?!鄙暇浠美畎住肚锲指琛吩娋洹鞍装l(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說明自己白發(fā)因愁而生,表現(xiàn)了愁思的深長。下句說五十年來的生活,像夢一樣過去了?!膀囈娙思摇币韵氯洌溉灰晦D(zhuǎn),將視線移向窗外人家,這家門前的楊柳如含煙霧一般,長得與屋檐相齊,充滿著春來柳發(fā)的一片生機,給這家人家?guī)戆蝗坏拇阂夂蜕畹那槿?。此情此景,更反襯出游子天涯飄泊的孤獨之感。李清照《永遇樂》詞中有“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即是用人家的笑語歡言來反襯自己的寂寞傷神,本曲抒情手法與此一脈相承。 178.喬吉 [雙調(diào)]水仙子·重觀瀑布 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 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干。 露華涼人怯衣單。 似白虹饑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重觀瀑布》即景抒情,移情與景,連用一系列的比喻,渲染出瀑布的聲勢。將景人格化:那瀑布的雄偉壯麗與人的博大精神、堅定意志二者相得益彰。此曲想象奇特,語言通俗流暢,讀之令人心曠神怡,如入其境,親身感受到那份力的壯美。 179.喬吉 [越調(diào)]天凈沙·即事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風(fēng)風(fēng)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dāng)當(dāng)人人。 《即事》系疊字小曲,二十八字全都用疊字,真可謂妙語天成,自然通俗,作者全用白描手法,寫出久別重逢后喜悅的心情,也寫出了心上人的嬌柔可愛。前四句用春天的鶯燕雙雙飛舞、花柳婆娑多姿來形容兩情相悅和女子的美好。后三句贊美女子言談舉止事事都很有風(fēng)度,富于韻致,又是那么嬌美年輕,一切都恰到好處,端端正正。全曲音韻和諧,語帶雙關(guān),言簡意豐,極具特色。 180.喬吉 [雙調(diào)]春閨怨 不系雕鞍門前柳,玉容寂寞見花羞,冷風(fēng)兒吹雨黃昏后。 簾控鉤,掩上珠樓,風(fēng)雨替花愁。 《春閨怨》寫青樓晚景凄涼。門前柳老,難系雕鞍,車馬冷落;容顏憔悴,羞與花對。風(fēng)雨黃昏后,倍添凄涼;樓中人雖在,已是明日黃花,更有誰識賞?夜長愁更長!青樓中人,以色事人,賣笑為生,一旦年長色衰,便門前冷落,生計全無,晚年往往十分悲慘。此曲寄托了喬吉對青樓女子的深深同情。 181.喬吉 [雙調(diào)]雁兒落過得勝令·憶別 殷勤紅葉詩,冷淡黃花市。 清江天水箋,白雁云煙字。 游子去何之?無處寄新詞。 酒醒燈昏夜,窗寒夢覺時。 尋思,談笑十年事,嗟咨,風(fēng)流兩鬢絲。 遼闊的清江天水可以作箋,茫茫的云中白雁可以為字,遠(yuǎn)方的游子啊,你如今到了哪里?我無法寄給你我的相思之詞。在酒醒燈昏的夜晚,在窗寒夢覺的時候,那十年談笑歡樂事,令人好尋思。真可嘆,風(fēng)流逝去時,兩鬢已如絲。 182.喬吉 [雙調(diào)]折桂令·荊溪即事 問荊溪溪上人家,為甚人家,不種梅花? 老樹支門,荒蒲繞岸,苦竹圈笆。 寺無僧狐貍樣瓦,官無事烏鼠當(dāng)衙。 白水黃沙,倚遍欄干,數(shù)盡啼鴉。 《荊溪即事》以寫荊溪岸邊荒蕪的景象來抨擊元代社會黑暗,從古到今住在荊溪的人們就有種梅的習(xí)慣,可是當(dāng)作者來到此地時卻看不到一片梅花。他詢問荊溪的人家,為何“不種梅花?”作者視野所及,到處是破敗不堪,荒涼貧窮的景象:枯樹支撐著院門,野草環(huán)繞著溪岸,生計無法解決,何談去種梅花。這支曲子托物寄志,把描寫荊溪兩岸的荒涼同揭露當(dāng)時的黑暗吏治交織在一起,“官無事烏鼠當(dāng)衙”即是有力的一筆,表現(xiàn)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的強烈憤慨和對貧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183喬吉 [雙調(diào)]水仙子·贈江云 白蘋吹練洗閑愁,粉絮成衣怯素秋。 高情不管青山瘦,伴潯陽一派流。 寄相思日暮東洲。 有意能收放,無心盡去留。 梨花夢湘水悠悠。 本篇別具一格:作者將江上云與人的名字連成一體,寫“江云”一人卻寫得如云如水。詠物抒情,景物人化,人名景物化,再次表現(xiàn)出作者多方面的創(chuàng)造才能。 184.劉致 [中呂]朝天子·邸萬戶席上 《虎韜》,《豹韜》,一覽胸中了。 時時拂拭舊弓刀,卻恨封侯早。 夜月鐃歌,春風(fēng)牙纛,看團(tuán)花錦戰(zhàn)袍。 鬢毛,未凋,誰便道馮唐老? 《朝天子》小令,是在邸萬戶席上的即興之作,刻畫了一個久經(jīng)沙場,雖年事已高,卻仍壯心不已的老將軍形象。開篇用“《虎韜》,《豹韜》,一覽胸中了”三句,準(zhǔn)確地描畫出足智多謀,胸藏甲兵百萬的將帥形象。接著,又以“時進(jìn)拂拭舊弓刀,卻恨封侯早”兩句,歌詠了主人公邸萬戶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的情懷及他功高資深的戰(zhàn)斗閱歷,接下三句,是鳥瞰軍營整肅豪壯的全貌。作者最后唱道:“鬢毛,未凋,誰便道馮唐老!”以奔放之情,顯示老將軍雄風(fēng)猶在,并不是“廉頗老矣”,還有立功殺敵的機會。全曲洋溢著一種蒼勁豪邁、昂揚激越的氣氛,可與唐代邊塞詩相媲美。 185.劉致 [雙調(diào)]清江引 春光荏苒如夢蝶,春去繁華歇。 風(fēng)雨兩無情,庭院三更夜。 明日落紅多去也。 《清江引》是一曲惜春、傷春之作,作者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訴說自己對于春光流逝的嘆惋之情,哀而不傷,顯得達(dá)觀,自然。僅用二十九字,便描畫了夢蝶、春風(fēng)、春雨、落紅等意象,勾勒了一幅色彩絢麗春去落紅的圖畫。 186.劉致 [雙調(diào)]殿前歡 醉顏酡,太翁莊上走如梭。 門前幾個官人坐,有虎皮馱馱。 呼王留喚伴哥,無一個,空叫得喉嚨破。 人踏了瓜果,馬踐了田禾。 這首小令寫官吏下鄉(xiāng),百姓遭殃的場景。此曲用白描手法,通過客觀描述,將官吏的貪橫、爪牙的兇暴、村民的驚恐藏匿、田園的慘遭破壞,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用通俗淺白的話語,反映了元代人民所受的深重壓迫。 187.薛昂夫 [中呂]朝天曲 子牙,鬢華,才上非熊卦。 爭些老死向天涯,只恁垂釣罷。 滿腹天機,天人齊發(fā),武王任不差。 用他,討罰,一怒安天下。 《朝天曲》是一首寫人之作。作者對姜尚備加贊揚,周武王因信任、重用他,而得天下。這事實上是對周武王姜太公二人都給予了充分肯定。而其弦外之音是抨擊元朝統(tǒng)治者不能選賢任能,賢士只好歸隱山林。 188.薛昂夫 [雙調(diào)]蟾宮曲·雪 天仙碧玉瓊瑤。 點點揚花,片片鵝毛。 訪戴歸來,尋梅懶去,獨釣無聊。 一個飲羊羔紅爐暖閣,一個凍騎驢野店溪橋。 你自評跋:那個清高?那個粗豪? 《雪》雖是一支詠雪之曲。卻沒有直接描寫作者自身所見之雪,而是連用三個典故:王徽之雪夜訪戴逵,到門不進(jìn)而返,自稱是“乘興而來,興盡而返”;孟浩然吟詩踏雪尋梅;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作者用三個人物揭示了對雪的不同態(tài)度。究竟贊同哪種,作者沒有回答。這開放式的結(jié)尾,使得作品更顯灑脫,自然。 189.薛昂夫 [正宮]塞鴻秋 功名萬里忙如燕,斯文一脈微如線, 光陰寸隙流如電,風(fēng)霜兩鬢白如練。 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 至今寂寞彭澤縣。 《塞鴻秋》諷刺小令,尖銳地撕破了官吏們的鬼臉,假名士的畫皮。開頭以四個比喻,生動地勾畫出官迷、政客們的可鄙形象,這些癡迷于仕宦之途的可憐蟲們,投機鉆營,蠅營狗茍,人格喪盡,知識分子所應(yīng)有的氣度和尊嚴(yán),在他們那里已經(jīng)蕩然無存。但正當(dāng)他們?yōu)楦毁F功名而奔波勞碌的時候,青春已“流如電”般悄然逝去,兩鬢已經(jīng)斑白。但恰恰是這些卑鄙猥瑣的小人,裝扮出一副清高脫俗的樣子,“盡道便休官!”這只是他們故作高致、以退為進(jìn)的“終南捷徑”?!爸两窦拍頋煽h”的有力反詰,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他們的口是心非,撕去了他們的偽裝,“寂寞”二字與“忙如燕”遙相對比,使高唱歸隱者原形畢露。 190.薛昂夫 [雙調(diào)]慶東原·西皋亭適應(yīng) 興為催租敗,歡因送酒來。 酒酣時詩興依然在。 黃花又開,朱顏未衰,正好忘懷。 管甚有監(jiān)州?不可無螃蟹! 作者清貧,有官府催租這樣令人敗興的事,但他有酒便高興。醉酒使他詩興大發(fā),正好對灼灼黃花誦詞吟曲,租債早已忘懷。管他什么監(jiān)州官收租,喝酒豈能無螃蟹。作品風(fēng)格豪邁,表現(xiàn)出作者豪放狂達(dá)的胸懷。 191.薛昂夫 [中呂]山坡羊·西湖雜詠·秋 疏林紅葉,芙蓉將謝,天然妝點秋屏列①。 斷霞遮,夕陽斜,山腰閃出閑亭榭。 分付畫船且慢者。 歌,休唱徹;詩,乘興寫。 《秋》是一首描繪西湖秋景的佳作,作者一反悲秋慣例,用清峻秀麗的文筆盡情摹寫西子湖的秋光秋色,真可謂秀色可餐,美景如云,令人陶然而忘其身了。那濃艷的色彩,如畫的山水,寥闊的境界,全都染上厚厚的一層秋意,令人神清氣爽。 192.薛昂夫 [中呂]山坡羊·述懷 大江東去,長安西去,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厭舟車,喜琴書,早星星鬢影瓜田暮。 心待足時名便足:高,高處苦;低,低處苦。 《述懷》是對充滿著矛盾的自我靈魂的深刻解剖。作品前半部是回顧自己大半生的遭際:“為功名走遍天涯路”寫為求功名,不由自主地在宦海中勞碌奔波。時光易逝,兩鬢漸現(xiàn)白發(fā)。作者對自己不能擺脫名韁利鎖的羈絆深自悔恨。小令后半部則闡發(fā)了自己的切身體驗:“心便足時名便足”,“高,高處苦;低,低處苦”從而向世人發(fā)出警戒:名韁利索令人寢食難安。不要為功名所困。此作坦蕩真誠,直抒胸臆,毫不矯揉造作,這正與作者本人豪放不羈、光明磊落的人格精神相合。 193.薛昂夫 [雙調(diào)]楚天遙過清江引 有意送春歸,無計留春住。 明年又著來,何似休歸去。 桃花也解愁,點點飄紅玉。 目斷楚天遙,不見春歸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 夕陽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兒是春住處。 《楚天遙過清江引》表達(dá)了作者“惜春常怕春歸去”的情緒。他想挽留春天,可是春天怎能鎖???于是“明年又著來,何似休歸去”,作者只好順其自然,無可奈何地與春天灑淚而別?!疤一ㄒ步獬?,點點飄紅玉”。那點點落紅,作者看作是將歸之春對自己的倩笑與安慰。但自己仍離情難舍,又登高望遠(yuǎn),目送春歸。然而,“目斷楚天遙,不見春歸路”,看不到春的歸處。下半部,作者突發(fā)奇想,將春天擬人化:“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春天也在為美好時光的飛逝而痛徹心脾。“夕陽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兒是春住處”,使題旨更加幽遠(yuǎn);在這種無限悵惘的綿綿思緒中,使人產(chǎn)生了珍惜時光,珍惜青春,珍惜人生的感覺。 194.薛昂夫 [雙調(diào)]蟾宮曲·題爛柯石橋 懶朝元石上圍棋。 問仙子何爭,樵叟忘歸。 洞鎖青霞,斧柯已爛,局勢猶迷。 恰滾滾桑田浪起,又飄飄滄海塵飛。 恰待持杯,酒未沾唇,日又平西! 《題爛柯石橋》小令寫得意境開闊,格調(diào)豪邁。開篇一個“懶”字把爛柯的神話一筆抹倒:在作者看來,這純系小事一樁,不值大驚小怪。他所矚目的,是更為廣闊的時間與空間,是滄海桑田的瞬息萬變,然后回歸到人類本身,用“恰待持杯,酒未沾唇,日又平西”說時間疾馳。這本來極易使人感傷人生,可是由于大開大合,卻予人一種縱橫時空的無比曠達(dá)。 195.薛昂夫 [中呂]朝天曲 沛公,《大風(fēng)》,也得文章用。 卻教猛士嘆良弓,多了游運夢。 駕馭英雄,能擒能縱,無人出彀中。 后宮,外宗,險把炎劉并。 《朝天曲》是一首詠史小令。作者以獨特的歷史眼光對劉邦這個歷史舞臺上的風(fēng)云人物進(jìn)行了大膽評判,既贊賞他“威加海內(nèi)”的赫赫業(yè)績,但主要的是批判了他猜疑功臣,玩弄權(quán)術(shù)誅殺功臣的罪行,強烈諷刺了他因?qū)櫺艆魏螅瑤缀鯏嗨徒降倪^失。觀點新穎、獨到,發(fā)人深省,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的批判精神。 196.張雨 [雙調(diào)]水仙子 歸來重整舊生涯,瀟灑柴桑處士家。 草庵兒不用高和大,會清標(biāo)豈在繁華。 紙糊窗,柏木榻。 掛一幅單條畫,供一枝得意花。 自燒香童子煎茶。 《水仙子》是作者對自己隱居生活的真實寫照。簡陋的草庵,紙糊窗,柏木榻,一幅單條畫,一枝得意花,表現(xiàn)了作者生活的樸素。尤其是末一句“自燒香童子煎茶”,寫出了隱士恬然自適、悠然自得的心態(tài)。此曲語言樸實雅正,正切合著作者自身生活的樸素、情趣的高雅。 197.吳弘道 [中呂]上小樓·錢塘感舊 虛名仕途,微官茍祿。 愁里南閩,客里東吳,夢里西湖。 到寓居,問士夫,都為鬼錄。 消磨盡舊時人物。 《錢塘感舊》真實地反映了作者厭惡功名利祿的清高品格,透視出他對人自由的真心向往。前兩句自我評價,體現(xiàn)了作者對自己仕宦生涯的輕視。接著三句,“愁”字表現(xiàn)了回憶的不快,“客”字也有孤寂之感,“夢”字體現(xiàn)了對西湖的愛。于是作者重返故居,悼念亡友?!跋ケM舊時人物”,表現(xiàn)了作者深摯的懷念之情。全曲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感情深摯,語言通俗平實,耐人尋味。 198.阿魯威 [雙調(diào)]蟾宮曲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紫蓋黃旗,多應(yīng)借得,赤壁東風(fēng)。 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蟾宮曲》是一首詠史的曲子。作者贊頌曹操、周瑜、諸葛亮的豐功偉業(yè)。借用典故,抓住“釃酒臨江”、“赤壁東風(fēng)”和“八陣圖”等典型事件,言簡意豐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諸葛亮的英雄形象,并對三國鼎立的形勢進(jìn)行了鳥瞰與概括。全曲寫得沉郁奔放,與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負(fù)暗相契合。 199.阿魯威 [雙調(diào)]湘妃怨 夜來雨橫與風(fēng)狂,斷送西園滿地香。 曉來峰蝶空游蕩,苦難尋紅錦妝。 問東君歸計何忙? 盡叫得鵑聲碎,卻教人空斷腸。 漫勞動送客垂楊! 《水仙子》是一篇傷春的小令。開頭四句,描繪出了一幅落花遍地,蜂蝶空自在殘枝敗葉間徘徊的殘春圖畫。接著,作者用擬人化的藝術(shù)手法,詰問春神為何如此忙碌,而泣血啼鳴,更叫得人寸斷肝腸,以至于連專事送別的垂楊也派不上用場了。 200.虞集 [雙調(diào)]折桂令 席上偶談蜀漢事因賦短柱休 鑾輿三顧茅廬,漢祚難扶。 日暮桑榆,深渡南瀘。 長驅(qū)西蜀,力拒東吳。 美乎周瑜妙術(shù),悲夫關(guān)羽云殂cu。 天數(shù)盈虛,造物乘除。 問汝何如,早賦歸歟。 《折桂令》是詠史作品,形象地描繪了三國時代群雄逐鹿的局面,稱頌了諸葛亮、周瑜等歷史人物的歷史功績。此作以尺素之幅描寫廣闊的斗爭畫卷,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shù)概括力,但作者把三國的盛衰興亡,歸結(jié)為“天數(shù)盈虛,造物乘除”,就未免陷入了消極的宿命論思想。因此他面對歷史與現(xiàn)實只有早日歸隱。 201.馬謙齋 [越調(diào)]柳營曲·嘆世 手自搓,劍頻磨。 古來丈夫天下多。 青鏡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窩。 有聲名誰識廉頗? 廣才學(xué)不用蕭何。 忙忙的逃海濱,急急的隱山阿。 今日個,平地起風(fēng)波。 《嘆世》流露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之意。在元代,許多文人胸懷大志,但結(jié)果只是“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窩”,縱使才高如蕭何,聲名如廉頗,也得不到賞識重用,還不如趕快去往海濱山里,做一個快活漁樵,又何苦在這險惡的世道上,無端惹風(fēng)波。作者憤世嫉俗,以辛辣之筆,抨擊統(tǒng)治者不能任用人才,反而使他們非逃即隱的黑暗現(xiàn)實。此作言詞簡短,憤懣之情溢于言表,風(fēng)格蒼勁奔放。 202.馬謙齋 [雙調(diào)]水仙子·詠竹 貞姿不受雪霜侵,直節(jié)亭亭易見心。 渭川風(fēng)雨清吟枕,花開時有鳳尋。 文湖州是個知音。 春日臨風(fēng)醉,秋霄對月吟。 舞閑階碎影篩金。 《詠竹》是一首詠竹的佳作。第一二句寫竹子不因風(fēng)霜的侵凌而變色、仍保持其亭亭直節(jié),比喻人因世俗苦難的折磨而不改變其高風(fēng)亮節(jié)。竹之“節(jié)”即人之“節(jié)”。接下來幾句寫竹的盛產(chǎn)之地、花開引鳳、畫家文湖州等,繼續(xù)豐富竹的形象意蘊,最后幾句寫竹的灑脫風(fēng)姿,表明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人格標(biāo)準(zhǔn)。作者將竹的品格與人的堅貞和剛直的性格,相融相匯,頗為感人。作者不在竹的形貌上多作描述,卻畢現(xiàn)竹的神韻。 203.馬謙齋 [雙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自悟 取富貴青蠅競血,進(jìn)功名白蟻爭穴。 虎狼叢甚日休?是非海何時徹? 人我場慢爭優(yōu)劣,免使旁人做話說。 咫尺韶華去也! 《自悟》是一首自省之曲。作者對自己以前的官場生涯作了深刻的反思。開頭兩句用犀利筆鋒,揭露當(dāng)時官場丑態(tài),真是入骨三分。接下來又作進(jìn)一步描繪,把官場比作虎狼叢,是非海。后三句抒寫自己的處世態(tài)度:擺脫名利羈絆,不與人爭長論短,潔身自好,免得旁人非議。人生苦短,韶華易逝,作者要幡然悔悟了。 204.馬謙齋 [雙調(diào)]水仙子·雪夜 一天云暗玉樓臺,萬頃光搖銀世界,卷簾初見欄干外。 似梅花滿樹開,想幽人凍守書齋。 孫康朱顏變,袁安綠鬢改,看青山一夜頭白。 《雪夜》吟詠雪夜之景。曲子先用夸張手法,寫出銀裝素裹的雪夜世界,氣勢恢宏開闊。接著又借用典故,抒寫了對幽人的深切同情。構(gòu)思新巧,畫面生動。 205.張可久 [中呂]滿庭芳·金華道中 營營茍茍。 紛紛擾擾,莫莫休休。 厭紅塵拂斷歸山袖,明月扁舟。 留幾冊梅詩占手,蓋三間茅屋遮頭。 還能夠:牧羊兒肯留,相伴赤松游。 《金華道中》表現(xiàn)出作者厭惡官場,向往歸隱逸游的情緒。作者厭惡紛擾繁亂的紅塵,“拂斷歸山袖”便寫出了歸隱山林的急切心情。想學(xué)范蠡泛舟游湖,想學(xué)張良隨赤松子游,去追尋自由自在、清凈安逸的歸隱生活。此曲清麗爽逸,善用典故,頗具風(fēng)神。 206.張可久 [黃鐘]人月圓·會稽懷古 林深藏卻云門寺,回首若耶溪。 苧蘿人去,蓬萊山在,老樹荒碑。 神仙何處,燒丹傍井,試墨臨池。 荷花十里,清風(fēng)鑒水,明月天衣。 《會稽懷古》中的云門寺是一座名寺,但作者僅用“林深藏卻”四個字,將其環(huán)境一筆點出,使人遐想。第二句“回首若耶溪”,展現(xiàn)出另一幅畫圖:當(dāng)你置身古寺時,在山腳下看到一片開闊的溪水。接下來便由現(xiàn)實回溯歷史,想到了西施、王羲之的逸事。全曲給人以閑適放達(dá)之感。 207.張可久 [南呂]四塊玉·樂閑 遠(yuǎn)是非,尋瀟灑。 地暖江南燕宜家,人閑水北春無價。 一品茶,五色瓜,四季花。 《樂閑》是一首敘寫閑居傲世之情的小令?!皩t灑”三字統(tǒng)領(lǐng)全詩,把詩人謝絕塵囂、高潔自持的意愿完全表露出來,而風(fēng)情無限的江南正是最理想的避世歸隱之地。慢慢地品嘗清茶,品味香甜的瓜果,觀賞花草,這樣清靜悠閑、恬然自娛的隱逸生活,確實令人神往。 208.張可久 [南呂]金字經(jīng)·雪夜 犬吠村居靜,鶴眠詩夢清。 老樹冰花結(jié)水晶。 明,月臨不夜城。 扁舟興,小窗何處燈? 《雪夜》寫雪夜之景,抒雪夜之情。起首犬吠鶴眠、村居詩夢二語,寫出詩人隱居山村淡然自若的心境?!袄蠘浔ā闭f雪景之美;而皓月當(dāng)空,雪月輝映,使整個小城都溶入一派明光里,就更使人心醉。結(jié)尾“扁舟”兩句,借用古人雪夜訪戴的典故,表現(xiàn)出一種灑脫無羈、曠放超逸的生活情趣,更為全曲帶來無限的藝術(shù)魅力。 209.張可久 [黃鐘]人月圓·山中書事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 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人月圓》小令題名《山中書事》,實為懷古,借感嘆古今的興亡盛衰表達(dá)自己看破世情、隱居山野的生活態(tài)度。全曲上片詠史,下片抒懷。開頭兩句,總寫歷來興亡盛衰,都如幻夢,自己早已參破世情,厭倦塵世。接下來三句,以孔林、吳宮與楚廟為例,說明往昔繁華,如今只剩下凄涼一片。下片轉(zhuǎn)入對眼前山中生活的敘寫,雖然這里僅有簡陋的茅舍,但有詩書萬卷。喝著自釀的松花酒,品著自煎的春水茶,幽閑寧靜,詩酒自娛,自由自在。 210.張可久 [商調(diào)]梧葉兒·湖山夜景 猿嘯黃昏后,人行畫卷中。 蕭寺罷疏鐘,濕翠橫千嶂。 清風(fēng)響萬松,寒玉秦孤桐,身在秋香月宮。 《湖山夜景》曲寫夜之靜謐、蕭索,卻不是一味地用森冷的詞句去正面描繪,更是多處采用象聲詞來進(jìn)行反襯。突出了湖山月夜少人跡的特點。 211.張可久 [南呂]金字經(jīng)·樂閑 百年渾似醉,滿懷都是春。 高臥東山一片云。 嗔,是非拂面塵,消磨盡,古今無限人。 《樂閑》是首感懷人世滄桑的散曲。開頭兩句直述胸臆,看似寫隱者的陶然自得、忘卻塵世,實際上分明令人感覺到隱居者心靈中歷盡人間滄桑所留下的皺痕。接下來描述一種眠云臥月、行止飄忽、閑適自在的生活形態(tài)。末三句坦白直率地道出自己對古今世事滄桑的徹悟,大有看破紅塵之意味,但在語氣上,作者卻將這樣一種深沉的感悟以松脫、不屑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雖題為“樂閑”,但讓人感覺到一種深沉的人生悲歡。 212張可久 [商調(diào)]梧葉兒·春日郊行 長空雁,老樹鴉,離思滿煙沙。 墨淡淡王維畫,柳疏疏陶令家,春脈脈武陵花。 何處游人駐馬? 《春日郊行》是一首對春傷懷之作。春日里,作者策馬漫行,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片盎然春色:墨綠淡淡如畫,柳條依依搖擺,百花盛開,春風(fēng)送暖,恰似少女含情,使人心蕩神馳。對著這樣美麗的風(fēng)光,本應(yīng)高興才是,然而作者是一個離家遠(yuǎn)行的游子,此時卻是愁思滿懷,這誘人的春意不僅沒有增加他的樂趣,反而使他覺得景與自己如此不諧調(diào),更增憂傷之情,以至于感到天地之大,竟無自己容身之地了。此曲以美景反襯愁情,更增憂思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