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姚堯精讀《資治通鑒》 第59集

 okxso 2020-03-20

韓信破齊


【原文】漢王得韓信軍,復(fù)大振。八月,引兵臨河,南鄉(xiāng),軍小修武,欲復(fù)與楚戰(zhàn)。郎中鄭忠說止?jié)h王,使高壘深塹勿與戰(zhàn)。漢王聽其計,使將軍劉賈、盧綰將卒二萬人,騎數(shù)百,渡白馬津,入楚地,佐彭越,燒楚積聚,以破其業(yè),無以給項王軍食而已。楚兵擊劉賈,賈輒堅壁不肯與戰(zhàn),而與彭越相保。

【白話】劉邦得到韓信的軍隊后,再次士氣大振。八月,劉邦領(lǐng)兵來到黃河岸邊,向南駐軍在小修武,郎中鄭忠勸阻劉邦,建議他高筑營壘,深挖壕溝,不與楚軍交戰(zhàn)。劉邦聽從了他的計策,派將軍劉賈、盧綰率步兵兩萬人、騎兵幾百人,渡過白馬津,進入楚地,協(xié)助彭越,燒毀楚國積聚的糧草輜重,以破壞其后勤基礎(chǔ),使其無法再給項羽軍供應(yīng)糧草。楚軍攻擊劉賈,劉賈總是堅守壁壘,不肯與楚軍交戰(zhàn),而與彭越互相支援。

【姚論】

前205年九月,韓信在平定魏國后曾給劉邦寫過一封信,信中寫道:“愿益兵三萬人,臣請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于滎陽。”至劉邦得韓信軍時,趙國已定,燕國已降,劉邦遂以張耳守趙,以韓信擊齊,而以劉賈、盧綰協(xié)助彭越“南絕楚之糧道”。觀劉邦所以滅項,皆不出韓信之戰(zhàn)略規(guī)劃。

【原文】彭越攻徇梁地,下睢陽、外黃等十七城。九月,項王謂大司馬曹咎曰:“謹守成皋!即漢王欲挑戰(zhàn),慎勿與戰(zhàn),勿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復(fù)從將軍?!庇鹨鴸|行,擊陳留、外黃、睢陽等城,皆下之。

【白話】彭越攻取梁地,占領(lǐng)了睢陽(今河南商丘)、外黃等十七座城池。九月,項羽對大司馬曹咎道:“小心把守成皋!即便是漢王前來挑戰(zhàn),你也千萬不可與之交戰(zhàn),只要讓他不能東進就行了。我十五天內(nèi)必定能平定梁地,屆時再來與將軍會師?!表椨痤I(lǐng)兵東征,進攻陳留、外黃、睢陽等城,全都攻克。

【姚注】

彭越得到劉賈、盧綰的支援后聲勢大振,遂在東郡和碭郡一帶全面出擊。先是在燕縣(今河南長垣西北)擊敗楚軍,接著連續(xù)攻下了外黃、睢陽等十七座城池,不僅完全切斷了滎陽、成皋前線與彭城之間的聯(lián)系,而且四處燒毀楚軍糧倉,迫使項羽不得不再次回師東征。

【原文】漢王欲捐成皋以東,屯鞏、洛以距楚。酈生曰:“臣聞‘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夫敖倉,天下轉(zhuǎn)輸久矣,臣聞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滎陽,不堅守敖倉,乃引而東,令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資漢也。方今楚易取而漢反卻,自奪其便,臣竊以為過矣!且兩雄不俱立,楚、漢久相持不決,海內(nèi)搖蕩,農(nóng)夫釋耒,工女下機,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復(fù)進兵,收取滎陽,據(jù)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太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形制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蓖鯊闹?,乃復(fù)謀取敖倉。

【白話】劉邦打算放棄成皋以東的地區(qū),屯兵于鞏縣、洛陽一線以抗擊楚軍。酈食其道:“我聽聞‘明白天上有天這個道理的人,可以成就王者的事業(yè)’,王者以百姓為天,百姓以糧食為天。敖倉,作為天下糧食的轉(zhuǎn)運之地已經(jīng)很久了,我聽聞那里囤積的糧食非常多。楚軍攻下滎陽后,不去堅守敖倉,反而領(lǐng)兵向東,只派因犯罪而發(fā)配戍邊的士卒分守成皋,這真是上天對于漢軍的資助??!現(xiàn)在楚軍易于攻取,反而漢軍卻要退卻,自己貽誤有利戰(zhàn)機,我私下認為這是錯誤的。況且兩雄相爭,不能并存,楚、漢長期相持不下,致使海內(nèi)動蕩,農(nóng)夫放下農(nóng)具,織女離開織機,天下民心無法安定。希望您能趕緊再度出兵,收復(fù)滎陽,占據(jù)敖倉的糧食,扼守成皋的險要,斷絕太行的通道,控制蜚狐的隘口,堅守白馬的河津,以向諸侯彰顯大王已經(jīng)掌握制勝的形勢,這樣天下人就知道自己應(yīng)該歸附誰了?!睗h王采納酈食其的建議,于是再次謀求攻取敖倉。

【姚注】

①蜚狐之口:亦稱“飛狐口”、“飛狐陘”,是太行八陘之一,位于今河北淶源以北和今河北蔚縣以南,地處燕、趙邊境。韓信滅趙后,派使者勸降燕王臧荼。臧荼雖然望風(fēng)投降,但其有生力量尚保存完好。酈食其建議劉邦控制蜚狐口,當(dāng)是為震懾燕國,防止其突生變故。

【姚論】

項羽雖然連續(xù)攻占滎陽、成皋,但他此時已是強弩之末,再也無力向前突破半步。加之后方屢遭彭越斷絕糧道,不得不親自領(lǐng)兵回師救援。因此,就滎陽、成皋一線的對峙形勢來看,楚漢實力已然發(fā)生逆轉(zhuǎn),只是劉邦基于長期被項羽圍攻造成的心理陰影,才會想主動放棄成皋以東的地區(qū),退守到鞏縣、洛陽一線。若果真如此,則劉邦將承受三大弊端:一是示天下以弱,使諸侯在楚漢之爭更多地傾向于支持項羽;二是失敖倉之糧,使楚軍可以藉由敖倉囤積的糧草來供應(yīng)軍需。三是減項羽之壓,使得項羽可以從容不迫地平定后方的襲擾,而不必以疲憊之師來回奔波。幸好,酈食其說服劉邦放棄了這種消極防御的錯誤想法,而是乘項羽東歸之機,再次謀求攻取成皋和敖倉,對項羽始終保持極強的戰(zhàn)略進攻態(tài)勢。

【原文】食其又說王曰:“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諸田宗強,負海、岱,阻河、濟,南近于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shù)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鄙显唬骸吧?!”

【白話】酈食其又勸說劉邦道:“現(xiàn)在燕國和趙國都已平定,只有齊國尚未攻下。齊國的田氏宗族勢力強大,以大海和泰山為倚靠,以黃河和濟水為屏障,南面與楚國臨近,百姓多狡詐善變,您即便是派遣幾萬人的軍隊前去討伐,也無法在一年半載的時間內(nèi)將其攻破。我請求奉您的明詔前去游說齊王,使他歸順漢國,而自稱是東方的藩屬國?!睗h王道:“非常好!”

【原文】乃使酈生說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王曰:“不知也,天下何所歸?”酈生曰:“歸漢!”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先入咸陽,項王負約,王之漢中。項王遷殺義帝,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guān)而責(zé)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于人之功無所記,于人之罪無所忘;戰(zhàn)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事歸于漢王,可坐而策也!夫漢王發(fā)蜀、漢,定三秦;涉西河,破北魏;出井陘,誅成安君;此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據(jù)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漢王,齊國可得而保也;不然,危亡可立而待也!”先是,齊聞韓信且東兵,使華無傷、田解將重兵屯歷下,軍以距漢。及納酈生之言,遣使與漢平,乃罷歷下守戰(zhàn)備,與酈生日縱酒為樂。

【白話】劉邦遂派酈食其游說齊王田廣道:“大王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嗎?”田廣道:“不知道,天下人心都歸向誰呢?”酈食其道:“歸向漢王!”田廣道:“先生為什么這樣說呢?”酈食其道:“當(dāng)初是漢王先入咸陽,可項王卻背棄盟約,不讓他在關(guān)中為王,而只是讓他在漢中為王。項王遷徙并殺害義帝,漢王聽說此事后,立刻發(fā)動蜀、漢之兵攻擊三秦,進而出關(guān)責(zé)問義帝遷徙之處。收集天下的軍隊,復(fù)立六國的后代。攻下了城池,就拿來給帶兵的將領(lǐng)封侯;繳獲了財貨,就拿給參戰(zhàn)的士兵分享。漢王與天下人共享利益,所以天下的英雄和賢才都愿意為其所用。諸侯的軍隊從四面八方前來投奔,蜀、漢的糧食一船接一船地順流而下。項王有背棄盟約的惡名,弒殺義帝的罪過,對于別人的功勞從不記得,對于別人的罪過從不忘卻;將士們打了勝仗得不到獎賞,攻下城池也得不到封地,不是項氏家族的就得不到重用。所以天下背叛他,賢才怨恨他,沒有人愿意為他所用。因此,天下之士皆歸向于漢王,漢王只要坐著就能驅(qū)使他們。漢王發(fā)蜀、漢之兵,平定三秦;渡過西河,擊破北魏,攻下井陘,誅殺陳馀。這都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靠的是上天賜予的洪?!,F(xiàn)在漢王已經(jīng)占據(jù)敖倉的糧食,扼守成皋的險要,斷絕太行的通道,控制蜚狐的隘口,天下諸侯中誰想拖延到最后才來投降,就必定會先被滅掉。大王現(xiàn)在應(yīng)該趕緊歸附漢王,這樣才能使齊國的社稷得以保全。如果不肯歸附漢王,則很快就會面臨危亡的險境?!贝饲?,齊國聽說韓信將率軍伐齊,便命華無傷、田解在歷城(今山東濟南)重兵布防?,F(xiàn)在既然采納酈食其的建議,便派使者前往劉邦處議和,解除歷下的戰(zhàn)備,然后每天都陪著酈食其飲酒作樂。

【原文】韓信引兵東,未度平原,聞酈食其已說下齊,欲止。辨士蒯徹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發(fā)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余城;將軍以數(shù)萬眾,歲余乃下趙五十余城。為將數(shù)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于是信然之,遂渡河。

【白話】韓信領(lǐng)兵東征,尚未從平原津渡黃河,聽聞酈食其已經(jīng)說服齊國歸漢,于是韓信便打算停止進軍。辯士蒯徹建議道:“將軍奉漢王之命攻擊齊國,同時漢王另外派出一名使者游說齊國,難道漢王下令讓您停止攻擊了嗎?為什么要停止進軍呢!況且酈食其只是個舌辯之士,坐著一輛馬車,僅憑自己三寸之舌,就拿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可將軍您統(tǒng)領(lǐng)數(shù)萬之眾,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在趙國拿下五十多座城池。您當(dāng)了幾年大將軍,難道功勞還不如他酈食其一個腐儒嗎?”韓信贊同蒯徹的說法,遂領(lǐng)兵渡過黃河。

【姚注】

①伏:俯身。軾:車前的橫木。掉:搖動、擺動。

公元前203年 戊戌

漢高帝 四年

【原文】冬,十月,信襲破齊歷下軍,遂至臨淄,齊王以酈生為賣己,乃烹之。引兵東走高密,使使之楚請救。田橫走博陽,守相田光走城陽,將軍田既軍于膠東。

【白話】冬季,十月,韓信突襲并擊破齊國的歷下守軍,隨即兵臨都城臨淄。齊王田廣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遂將其烹殺。然后領(lǐng)兵向東逃奔至高密(今山東高密),派使者前往楚國請求救援。田橫逃奔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代理宰相田光逃奔至城陽(今山東莒縣),將軍田既駐軍于膠東郡。

【姚論】

對于韓信這次襲齊,后世史家多以批評為主,認為韓信純粹是為自己的私利而背信棄義。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膚淺的,韓信此舉有其不得不然之處。

酈食其在向劉邦申請說齊時的那段對話里,回答了關(guān)于說齊的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應(yīng)該說齊?答案是因為齊國地廣兵多,“雖遣數(shù)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既然僅憑軍事力量很難平定齊國,那就應(yīng)該輔之以外交手段。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么可以說齊?答案是因為齊國“人多變詐”,一會兒叛漢歸楚,一會兒叛楚歸漢,其自身立場并不堅定,故而有被成功說服的可能。當(dāng)然,這是站在漢國的角度而言。站在齊國的角度而言,那就是始終以自己的國家安全和根本利益為考量。

第三個問題是,說齊的目標(biāo)為何?答案是讓齊國成為漢國在東邊的藩國。酈食其自始至終都只是在說齊國在政治上要叛楚歸漢,齊王答應(yīng)后就不再多言,整天飲酒作樂了。政治上改旗易幟,這固然是個重要的外交成果,但其在軍事上對于漢國的支持非常有限。在叛漢歸楚之時,齊國就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協(xié)助項羽攻擊劉邦?,F(xiàn)在叛楚歸漢,齊國仍然不會派出一兵一卒幫助劉邦攻擊項羽,除非看到項羽敗局已定。

早在九月來信時,韓信就已提出“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于滎陽”的大戰(zhàn)略。現(xiàn)在燕、趙已經(jīng)平定,“南絕楚之糧道”的事是由彭越在做,齊國又在政治上歸附漢國,那么韓信的這數(shù)萬軍隊留在黃河以北將無所事事,難道要他撤回滎陽防線嗎?這顯然是極其不智的行為,韓信于公于私都不會這么做。

于公而言,按照九月來信的精神,韓信軍的戰(zhàn)略目的是先拿下齊國,接著再以齊國為根基,率重兵南下斷絕楚之糧道??涩F(xiàn)在,僅在政治上歸附的田廣根本就不打算出兵南下。而承擔(dān)南下絕楚糧道任務(wù)的彭越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他自身實力不濟。彭越只敢趁項羽主力不在時打游擊,卻不敢與項羽主力正面交鋒,故而對項羽軍糧道的破壞性終究是有限的。二是他也正忙于鞏固發(fā)展自身勢力,在楚、漢之間越來越傾向于保持若即若離的曖昧態(tài)度。彭越原本就是個典型的功利主義者,自陳勝起義以來,他的所有行動都沒有明顯的政治目的,只是要不斷發(fā)展壯大自己?,F(xiàn)在既已在故魏舊地站穩(wěn)腳跟,彭越最關(guān)注的已經(jīng)不是如何南下絕楚糧道,而是如何能夠在魏國稱王。因此,既然依靠彭越和田廣根本就無法完成九月來信中的戰(zhàn)略規(guī)劃,那么作為這項規(guī)劃的制定者,韓信當(dāng)然有責(zé)任去攻占齊國,然后自己來親自執(zhí)行。既然伐齊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wù),而酈食其也說了齊國地廣兵多,即便是“雖遣數(shù)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那么韓信當(dāng)然是要以突襲為主。

于私而言,韓信對于漢國功高蓋世,卻始終沒有獲得相對等的封賞。張良在諫阻分封時說得很清楚:“天下游士,離其親戚,棄墳?zāi)?,去故舊,從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可是韓信已經(jīng)為劉邦打下了大半個天下,卻只得到了相國和大將軍這兩個官位,而沒有得到哪怕一小塊封地。在原戰(zhàn)國七雄中,原秦國是韓信打下來的,劉邦留給了自己。原韓國由三川郡和潁川郡所組成,劉邦把潁川郡留給了自己,三川郡給了韓王信,封韓王信為韓王。原魏國是韓信打下來的,劉邦把黃河以北的河?xùn)|郡、太原郡、上黨郡留給了自己,黃河以南的東郡和碭郡現(xiàn)在由彭越占著,彭越在此稱王的意圖非常明顯。原趙國是韓信打下來的,劉邦把它留給了張耳,封張耳為趙王。原燕國是在韓信的兵威下歸附的,仍然是由臧荼當(dāng)燕王。如果韓信現(xiàn)在不趁機拿下齊國作為根據(jù)地,他還能指望將來去哪里裂土封王?真等項羽被滅后,劉邦會封他為楚王嗎?說實話,韓信還真不一定信得過劉邦。自登壇拜將以來,韓信一直是全心全意、任勞任怨地為劉邦打江山,勞苦功高,無人能望其項背??蓜钣质窃趺磳Υn信的呢?三番五次調(diào)走精兵也就算了,居然還用清晨突襲的方式在修武大營奪走兵符,這事難道不會給韓信留下心理陰影嗎?況且,從事后發(fā)展來看,劉邦對于韓信的打壓一直是殘酷無情的。滅楚后立刻奪走韓信的兵權(quán),將他由齊王徙封為楚王,次年即誣陷他謀反,設(shè)計抓捕后又因證據(jù)不足而予以赦免,貶為淮陰侯。由此可見,經(jīng)過修武奪印后,韓信明白自己已經(jīng)不能再全心全意信任劉邦,必須得為自己做點打算。就算他不為自己做打算,也必須為身邊將士的前途做打算,否則人家為什么要跟著你東征西戰(zhàn)?

由此可見,無論是于公還是于私,無論是出于戰(zhàn)略還是出于道義,韓信的做法都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如果非要說有什么遺憾,那就是酈食其不幸被烹殺??扇绻n信事先派人通知或營救酈食其逃走,就根本無法達成突襲的奇效。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韓信也只好舍棄酈食其了。倘若只為酈食其一人而放棄突襲,致使齊軍準(zhǔn)備充分而據(jù)險固守,則勢必要犧牲更多的將士性命,耗費大量的戰(zhàn)爭物資,那和婦人之仁又有什么差別?

《孫子兵法·用間篇》記:“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nèi)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jì),人君之寶也。因間者,因其鄉(xiāng)人而用之。內(nèi)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于外,令吾間知之,而傳于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币馑际钦f:使用間諜有五種:即因間、內(nèi)間、反間、死間和生間。五種間諜同時運用,使敵人無從知曉我的用間規(guī)律,這就是用間神妙莫測的方法,是君主克敵制勝的法寶。所謂因間,是指利用敵方的普通人做間諜。所謂內(nèi)間,是指利用敵方的官員做間諜。所謂反間,是指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來為我效力。所謂死間,是指制造虛假情報,令我方間諜知道后傳遞給敵方。所謂生間,是指能活著回來匯報敵情的間諜。

在上一章《陳平用間》中,陳平離間項羽與鐘離昧等諸將,用的是內(nèi)間;離間項羽與范增,用的是反間。而在本章中,酈食其不自覺地扮演了死間的角色。此事對于一般人來說或許相當(dāng)冤枉,但酈食其作為頂級的謀士說客,內(nèi)心應(yīng)該是有數(shù)的。

據(jù)《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記載,前207年三月,酈食其初見劉邦時,為其獻計攻取陳留道:“您聚集的是烏合之眾,收編的是潰散之兵,人數(shù)還不到一萬。要想靠這個就徑直攻入強大的秦國,真可謂是深入虎口。您要想成就大的功業(yè),不如就讓軍隊駐扎在陳留。陳留,是天下的要沖,兵家必爭之地,城內(nèi)囤積了幾千萬石糧食,城防極其堅固。我與陳留縣令的交情素來很好,愿意為您前去說服他。如果他不聽我的話,那我就請求為您殺了他,然后奪取陳留。您統(tǒng)領(lǐng)陳留的軍隊,占據(jù)陳留的城池,而吃著陳留囤積的糧食,招募天下愿意追隨的兵馬。等到愿意追隨的兵馬形成規(guī)模,您就可以橫行天下,再也不用擔(dān)心有人對您構(gòu)成威脅了。”

于是,劉邦派酈食其先行,自己率軍跟在后面。酈食其連夜面見陳留縣令,游說他反秦,結(jié)果遭到拒絕。酈食其便留下住宿,至午夜時分砍下陳留縣令的首級,然后翻過城墻來向劉邦匯報。劉邦領(lǐng)兵攻城,將陳留縣令的首級懸掛在長竹竿上給城上的人看,對他們說:“趕緊投降吧!你們縣令的首級都已經(jīng)被砍斷了。現(xiàn)在哪一個后投降的,也會被砍下首級!”陳留人見縣令已死,遂相繼投降了劉邦。就這樣,劉邦占領(lǐng)了陳留,用著陳留武庫里的兵器,吃著陳留糧倉里的糧食,以此為據(jù)點三個月時間,招納了數(shù)以萬計的士兵。為了獎勵酈食其的功勛,劉邦封他為“廣野君”。

兩相對照,韓信伐齊和劉邦攻陳留時的背景是極其相似的,都是自身軍事實力有限,強行硬攻的傷亡太大、耗費太多,故先麻痹敵人,而后發(fā)動突襲。既然酈食其當(dāng)初為了博取功名,都能砍下自己多年好友的首級,此刻又豈能怪韓信為滅齊而犧牲他的性命呢?事實上,酈食其臨終前的言語態(tài)度也非常令人玩味。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的記載是:“淮陰侯聞酈生伏軾下齊七十馀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為酈生賣己,乃曰:‘汝能止?jié)h軍,我活汝;不然,我將亨汝!’酈生曰:‘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齊王遂亨酈生,引兵東走。”酈食其對田廣說:“成大事的人不拘泥小節(jié),品德高的人不推辭謙讓。你老子是不會為你改口的!”試問,酈食其口中的“不拘泥小節(jié)”指的是什么?“不推辭謙讓”指的又是什么?在這一刻,酈食其雖然明知自己性命不保,但他并沒有怪罪韓信,因為他認為韓信并沒有錯,真正成大事的人,真正品德高的人就該這么做,就像他當(dāng)年不拘泥小節(jié)地殺死多年好友陳留縣令,不推辭謙讓地為劉邦立下功勛,被封為廣野君一樣。因此,酈食其又還有什么好去對韓信說的呢?莫不如在臨死前對著齊國君臣罵個痛快!

【原文】楚大司馬咎守成皋,漢數(shù)挑戰(zhàn),楚軍不出。使人辱之,數(shù)日,咎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咎及司馬欣皆自剄汜水上。漢王引兵渡河,復(fù)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

【白話】楚國大司馬曹咎駐守成皋,漢軍多次挑戰(zhàn),楚軍皆堅守不出。漢軍又派人到陣前辱罵,連罵幾天之后,曹咎終于被激怒,領(lǐng)兵橫渡汜水。待到楚軍渡過一半時,漢軍主力發(fā)動攻擊,大破楚軍,繳獲楚軍全數(shù)的金銀玉器和財貨,曹咎和司馬欣皆在汜水邊自殺。劉邦隨即領(lǐng)兵渡過汜水,再次收復(fù)成皋,駐軍廣武(今河南滎陽廣武鎮(zhèn)),取用敖倉的糧食。

【姚論】

對于曹咎的這次兵敗,似乎很難歸咎于項羽缺乏識人之明,因為他是了解曹咎能力的。項羽既料到了劉邦會以辱罵的方式引誘曹咎出戰(zhàn),也料到了曹咎極有可能因不堪辱罵而出戰(zhàn),所以在臨行前還特別交待這一點??上У氖牵幢沩椨疬@樣千叮嚀萬囑咐,曹咎仍是有勇無謀地踏上了不歸路。于是,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項羽明知曹咎無能,卻還要讓他駐守成皋呢?難道是項羽已經(jīng)無人可用了嗎?明明鐘離眛就在滎陽,為什么不讓鐘離眛更靠近成皋前線或者統(tǒng)一負責(zé)滎陽、成皋戰(zhàn)場呢?曹咎和司馬欣原本都是項羽的舊識。當(dāng)初項梁在櫟陽犯罪被抓,正是通過時任蘄縣獄掾曹咎的關(guān)系,修書拜托時任櫟陽獄掾司馬欣,這才得以脫身。天下分封時,項羽封司馬欣為塞王,雖然司馬欣在劉邦還定三秦時被迫投降,但在彭城之戰(zhàn)后又復(fù)歸項羽,此次被安排與楚國大司馬、海春侯曹咎共守成皋。從史料上看,既沒有曹咎、司馬欣打勝仗的記錄,亦沒有時人夸獎他們有才能的記錄,可知二人才具平庸,只是憑借與項羽的特殊關(guān)系才位列王侯,卻最終壞了項羽的大事。項羽舍鐘離眛而用此二人駐守成皋,或許正是陳平離間項羽骨鯁之臣的計劃在逐漸發(fā)生作用。

曹咎兵敗,成皋丟失,對于項羽的打擊是極其沉重的,甚至可說是楚漢戰(zhàn)爭的重要轉(zhuǎn)折點。最初,項羽在滎陽、成皋一線對劉邦持續(xù)采取攻勢,多次打得劉邦棄城逃跑。劉邦是靠著三番五次從韓信處調(diào)來的精兵,加之彭越南下絕楚糧道,才得以勉強與項羽形成對峙??墒堑搅斯?03年十月,東線的韓信軍已經(jīng)攻破齊國。一旦韓信在齊國站穩(wěn)腳跟,就隨時可能南下進逼楚都彭城,其危險性將遠非彭越軍斷絕糧道可以比擬。西線的劉邦軍已經(jīng)占領(lǐng)成皋,正在滎陽圍攻鐘離昧。一旦滎陽有失,則劉邦軍將長驅(qū)直入,攻入西楚境內(nèi)。因此,剛剛回師打跑彭越,已經(jīng)疲憊不堪的項羽軍,卻立刻要面臨東西兩線都需要救援的窘境,而此時他手頭的兵力其實已經(jīng)不夠用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