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反復(fù)介紹的九毛九在上市當天大漲50%+,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們收益如何? 今天主要聊關(guān)于港股打新的機制問題,關(guān)于九毛九的投資邏輯今天就不再贅述了,參閱前文就好: 在此次九毛九的打新中,我們的小助手用三個賬戶各中了一手。雖然她開盤就賣了,離收盤的高點還差了10%的漲幅,但每一手賺個3000多,三個賬戶一共小一萬的盈利對她來說也還算滿意了~ #以她為案例,是因為今天這篇科普文主要是針對甲組的個人投資者。關(guān)于乙組和國際配售的科普,會再單拉一篇文章# 這樣的機會,平均下來,大概每月會有一次。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港股幾乎天天都有好幾家新公司上市,但值得打新的機會平均下來只有每月一次呢? 圖:光在這兩天,就有十家企業(yè)在港股上市。但不是每一家都能取得九毛九這樣的當日漲幅。 別著急,問題要一步步來,今天一定讓大家一文讀懂港股打新的奧秘。 首先,要想理解哪些港股值得打新、以及如何中簽,就得先了解港股新股的配售機制。 1. 國際配售 vs 公開發(fā)售 有何不同? 香港新股一般會分為國際配售和公開發(fā)售兩部分。 通常來說, 90%的股票會在國際配售配發(fā)。保薦人和包銷商都是投行或券商。他們會把股票配發(fā)給比較有實力的基金、機構(gòu)或高凈值個人(資產(chǎn)起碼得在3000w以上); 剩下的10%才是公開發(fā)售,給所有投資者(主要是個人)去認購。 下圖是九毛九招股書上的預(yù)發(fā)行股票的數(shù)目、分布、以及保薦人介紹: 2.超額認購 但是, 如果公開發(fā)售很火熱,就會從國際配售回撥份額給公開發(fā)售。(具體機制我會在下文的4.部分具體闡述) 比如說,當新股超額認購100倍以上,則回撥50%到公開發(fā)售。如此,國際配售和公開發(fā)售就會變成各50%。 這樣一來,機構(gòu)投資者的國際配額大幅減少(90%->50%),個人投資者的份額反而增加了4倍(10%->50%)。 典型案例:我們前兩期反復(fù)推薦的九毛九 (非恰飯.推薦:對于經(jīng)常打新的朋友,這里給大家安利一下香港本土的捷利交易寶App。包括富途在內(nèi)的不少券商的源數(shù)據(jù)都是用的它家的。以上數(shù)據(jù)圖也是它家做的。) 3.甲乙組 在新股份額被拆成 國際配售 和 公開發(fā)售 兩部分之后,這還沒完,公開發(fā)售 還能再分兩半。 ('小白'讀者請別慌,請堅持讀下去,下面我會畫張一看就懂的示意圖) 公開發(fā)售會分為甲、乙兩組,正常情況下,兩組股份數(shù)量分別占公開發(fā)售總股數(shù)的50%。 甲乙組是以500萬為臨界點對新股認購用戶做的分組,認購總金額≤500萬港元的,就屬于甲組(小散);認購總金額>500萬港元的,就屬于乙組(大戶)。 當然了,有的公司可能會不分甲乙組。比如說,如果某IPO公司的總市值才四個億的話,那它想分組也分不了(如下圖,小學數(shù)學算一下)。 4.頂頭槌(此部分可跳過) 什么是“頂頭槌”? 指新股最大可申購的那一檔。 根據(jù)規(guī)定,認購新股股份數(shù)目,最多只是公開發(fā)售數(shù)目(未計回撥)的一半,業(yè)界稱之為「頂頭槌」,意為最頂,不能再多。一般情況下,乙組認購最多股份的投資者會被會被歸納到“頂頭槌”。 認購頂頭槌所需資金規(guī)模有大有小(認購金額=申購價上限*認購股數(shù))。少的只要五百多萬,多的需要十數(shù)億的資金,比如小米,申購頂頭槌需要12億,馬爸爸可能一時都拿不出來這么多現(xiàn)金來。 對一般投資者來說,只需要留意:頂頭槌的申購數(shù)量通常反映了新股的熱度。 再說一遍,前面那張九毛九的打新數(shù)據(jù)匯總圖的紅字部分,都是重點。 5.回撥機制 回到1~3部分所提到的回撥機制上來。 前文有說,根據(jù)申購的熱度,公開發(fā)售與國際配售的部分存在一個互相回撥的機制: I. 如果公開發(fā)售部分認購不足,則未被認購的部分將回撥到國際配售; II. 如果國際配售部分認購不足,則企業(yè)通常會(被迫)選擇推遲上市,若強行回撥至公開發(fā)售,則會引起市場恐慌。 III. 當公開發(fā)售部分超額認購時,若超購倍數(shù): a.低于15倍,最多可回撥至20%,且需下限定價; b.介于15~50倍,則公開發(fā)售部分比例由10%回撥至30%,即國際配售部分由90%減至70%; c.介于50~100倍,公開發(fā)售部分回撥至40%,即國際配售部分減至60%; d.超過100倍,回撥至50%。 6.認購倍數(shù) 認購倍數(shù)有多重要? 一圖勝千言。 從上圖可知,從概率上來說,港股打新的確就是越火越漲,超額認購倍數(shù)得100倍起。 超購50倍都沒達到的新股,要么沒人要/開盤跌,要么小票/(zhuang)控盤漲,正常人很少參與。 要知道,港股的破發(fā)率是很高的(下圖)。 這也是為何在本文開頭時說到:港股幾乎每天都有好幾家公司上市,但真正值得大家參與的打新機會,平均下來也就一個月一次。 7.融資打新 那么,既然認準了哪類熱門股能打新賺錢,但又該如何提高自己的中簽率呢? 這才是本文最關(guān)鍵的問題。 香港是用“認購愈多,分配愈多”的機制,若要提高中簽率,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增加資金。 券商大都會提供5~10倍的孖展(保證金),融資的年化利率約3%。就是你出金10萬,券商借你40萬,共可認購50萬,假設(shè)最終中簽率是25%,就相當于你拿10萬出來大概率能分到12.5萬的股票。 8.一手中簽率 但是,港股的中簽率跟A股有所不同。 港股會先力求先保證一人中一手。先讓大家都分到一手股票,然后再按照比例遞減的機制去分配(下圖),不讓參與者空手而回。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港股上市公司的'一手中簽率'都是100%。 即使是超額認購637倍的九毛九,其'一手中簽率'也達到了25%。若算上券商提供的廉價杠桿,幾乎每個賬戶都會必中一手九毛九。 同樣,也是由于港股中簽率的遞減規(guī)則,多戶頭申請會比一個戶頭申請的綜合中簽率要高。 這也給了不少券商銷售忽悠大戶多開賬戶的由頭。 9.多戶申購(Bug) 參與A股打新時,每個身份證只能認購一次,不管你有幾個券商,都不能二次申請,從而保證市場公平。 從明面規(guī)則上看,港股打新也是如此,即一個身份證只能打新一次。 但是,由于香港居民身份證號碼只有8位數(shù),而大陸居民身份證有18位數(shù),而香港證交所的IT系統(tǒng)無法識別超過8位數(shù)的身份證件。由于這個超級Bug,導(dǎo)致大陸投資者就可以一個人開多個港股賬戶打新(雖然是違規(guī)的!)。 所以,那些專業(yè)玩港股打新的羊毛黨,幾乎都是人手多賬戶申購。 我身邊就有人手持上百個賬戶,每年200萬元的投入,基于上文介紹的港股特征,每年能賺回100%的收入。 但是,這個漏洞遲早會被填上的。由于多賬戶打新是違規(guī)的,雖然目前不怎么查,但一旦查到就會進黑名單。進這之后,不僅之后很難再參與香港金融市場,甚至是連入境HK都難了,除非你真的很愛喝茶。 身邊已有實例,我沒有亂說。 如果你實在想要多賬戶打新,那么只能用盈透系的券商賬戶。因為整個盈透體系在香港證監(jiān)會是一個大賬戶,定位不到客戶個人。目前盈透系券商能打新的,只有三家盈透全披露經(jīng)紀商(也許還有些我不知道的小券商)。 免得大家說這篇科普文是恰飯軟文,我就不說這三家的名字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打聽。 10.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取勢、明道、優(yōu)術(shù)」,是李嘉誠給長江商學院的校訓。 相比起那些'坐上火箭的大趨勢',以及'價值投資的大路正道'來說,港股打新只是一個掙小錢的'術(shù)',而鋌而走險地利用規(guī)則漏洞更是一種'邪術(shù)'。 相比起靠'邪術(shù)'來刷存在感,我們更愿意堅持正道來與大家分享投資機會。即使這意味著會丟掉90%的流量。 (這也是為何我們寫了這篇:“我用80億美金,換了一個教訓”) 畢竟,我們是追求收益的投資人,又不是追求流量的媒體人。而且,我也有一定的財富自由,不需要靠吸引羊毛黨讀者來賺這點快錢。 我們在公眾號上分享實地調(diào)研過后的市場機會,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人來拍磚,以此掃清我們的知識盲點、矯正自己的押注方向。 大家的每一次留言拍磚,都是對我們的一次鼓勵。如果大家還愿意分享給更多投資人的話,我們更是會加倍感激。 希望能在大家的幫助下,你我一起坐上下個十年的財富火箭。 (在公號的下拉菜單中有博主的個人微信,歡迎大家來私信提意見~)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