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盜墓這檔子事,盜墓小說中給這些撈偏門的行當分過流派,比如摸金校尉的技術(shù)流,搬山卸嶺的力量流。歷史上那些出名的盜墓,有以膽大妄為出名的,有以腦洞清奇出名的,我們今天說的這個,是以堅持不懈的“精神”,堪稱盜墓行當里的“標兵勞?!?。主角名叫賈胡,這盜墓賊帶著他的團伙盜掘了一個墓,足足花了20年時間! 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里有個“工程師大拇指案”,說幾個做假幣的罪犯,租了一棟樓做掩護,在樓里搞了個地下制作廠。這個工程量要是跟賈胡的手筆相比較,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 《福爾摩斯探案集》“工程師大拇指案”海報畫 事情的起始要倒推到一個叫范增的人。項羽尊稱他為“亞父”。被西楚霸王稱為如自己父親一樣的人,其不同凡響可見一斑。范增七十反秦,今天的70歲老人都基本是妥妥的弱勢群體,這范增卻強勢到了年屆70還造反的程度。 吳岱融版范增 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關(guān)于“鴻門宴”的精彩描述中,項莊舞劍的刺殺行動就是由亞父范增策劃發(fā)動的。將劉邦視為項羽爭奪天下的第一絆腳石并一力鏟除的就是范增。范增識人和對天下大勢的判斷上可以說是當時的翹楚。就是這樣一個有格局有氣魄的人,卻最終被項羽猜忌,被迫辭官歸鄉(xiāng),病死在彭城。彭城就是今天的江蘇徐州附近。 吳岱融版范增 范增實在是太傳奇太有名,以至于記載他人生重要階段的地方都成了后世的地標,比如范增戰(zhàn)斗過的地方,比如范增病逝的地方。范增死后幾百年,一位叫酈道元的人寫了本書叫《水經(jīng)注》,書中有這么一句話,“今彭城南項羽戲馬臺之西南山麓上,即亞父冢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江蘇徐州附近的云龍山的“土山漢墓”是亞父范增之墓。 土山漢墓 酈道元是北魏人,和范增的秦末時間間隔有好幾百年,酈道元換成今天的話說,是個地理學(xué)家,他的《水經(jīng)注》是本地理著作,也算是散文游記集,既不是歷史專著,更不是考古專業(yè)書。估計酈道元寫這句話,就是為了讓云龍山這個地方有些文學(xué)故事性。后世的人看了就看了,注意力都放在書中描述的地理知識上,可就是這個賈胡不同,他從這句話上品出了不一樣的信息。要不為什么說屁股指揮腦袋呢,賈胡是個盜墓賊,而且是個很有心,很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盜墓賊,別人閱群書是長知識,他看書是找盜墓的線索。算一算從賈胡生活的元代到《水經(jīng)注》,這又過去700多年了,偏偏賈胡對七百多年前一本地理書里的一句話上了心。 不但上了心,而且付諸了行動。賈胡去實地進行了詳細考察,覺得云龍山這地方從風水上看是塊寶地,是有大墓的地方。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云龍山這片地方,考古專家們先后發(fā)現(xiàn)了三座漢墓,這說明賈胡至少在風水堪輿上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俯瞰云龍山的漢墓 總之,賈胡認定了酈道元所說非虛。如范增這種傳奇人物,又生活在厚葬之風盛行的時期,那范增墓的陪葬一定豐厚非常。巨大的動力下,賈胡集合了一個專業(yè)團隊,開干了。賈胡團隊考慮得非常周全,他們特意在挖盜現(xiàn)場蓋了棟大屋,一方面用來掩人耳目,另一方面說明做好了長線操作的準備。每當夜深人靜,附近村民進入夢鄉(xiāng),這些地老鼠們在房里挖得熱火朝天。但是,賈胡卻怎么也想不到,這個工程會這么大,工期會拉得這么長,足足有20年! 土山漢墓內(nèi)部 這座大墓的墓葬規(guī)格很高,槨室四周使用了“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的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還有皇帝特許的寵臣,等級非常高。三國時魏人蘇林在注釋《漢書·霍光傳》中解釋“黃腸題湊”時說: “ 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nèi)向,故曰題湊。” 也就說,墓葬用的是淺黃色的柏木木心堆成的框型結(jié)構(gòu)。賈胡團隊盜挖的大墓里,每一根“黃腸”重達一噸,數(shù)量多達1100根。 賈胡是一個意志堅定的盜墓賊,沒有被困難嚇退,這更加堅定了墓里的財寶夠他們享用十輩子的信心。他們花了20年時間,深挖四十余尺,終于挖穿了漢墓。進入墓穴之后,賈胡如愿以償拿到了許多寶物,不僅發(fā)了一筆橫財,還迅速在盜墓界“揚名立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