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楔子在中國古代的動物崇拜中,龍、鳳、虎、龜和麒麟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除了虎和龜,其他幾種動物都不可考。這個不可考既在于流傳下來的資料復(fù)雜紛亂、莫衷一是,也在于大家實在是沒有從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相對應(yīng)的生物。今天我們就“鳳凰文明是如何形成的”這個問題來探討一下。 既然要溯源,那就得從鳳鳥文化形成說起。眾所周知,我們常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雖然我們認為這里的“炎黃”是炎帝和黃帝的意思,但是,關(guān)于炎帝和黃帝的記載并未在考古中得到證實,因為炎黃時期并沒有完整的字,當(dāng)時人們還是以口頭相傳為主的。這樣,很多考古學(xué)家就認為,這里的“炎黃”代表的是以“鳳”為圖騰的長江流域和以“龍”為圖騰的黃河流域的部落集團。那么,關(guān)于炎黃二帝是誰,這里不做討論。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鳳”文明就是“三皇五帝”時期誕生的。 ![]() 炎黃時期的三大部落分布 二、那鳳文明是如何形成的呢?1.先從神話百出的原始社會說起——鳥崇拜文明目前所有的資料里,最早的一件關(guān)于“鳥”圖案的文物,應(yīng)該是距今約7000年的湖南洪江高廟遺址出土的陶罐,陶罐外表有“鳳鳥紋”。雖然專家叫“鳳鳥紋”,其實只能叫“鳥紋”,并不能叫鳳。此圖案在往后的良渚玉器及商周青銅器上也可見到。 ![]() 湖南洪江高廟遺址出土的陶罐 ![]() 局部清晰圖案 其次是河姆渡文化遺址里的一件“雙鳥舁日”的象牙質(zhì)地的蝶[鳥] 形器,上面有雙鳥載著太陽的圖案。河姆渡文明(距今約5300-7000年,主要在今浙江內(nèi))結(jié)束略早于炎黃時期(仰韶文明,距今約5000-7000年,主要在今河南省內(nèi)),但是總體上兩個文明是有交互的,可以說炎黃時期就有鳥崇拜文明了。 ![]() 雙鳥舁日 然而歷史上,地處中西部的炎黃部落里是沒有鳥崇拜文明的。比如黃帝是有熊族,從他驅(qū)使熊羆貔貅貙虎于阪泉之野打敗炎帝部落看,黃帝部落應(yīng)該是有游牧行為的熊崇拜文明;而炎帝雙牛角的形象加上他本身精通百草、教民耕作可知,炎帝部落應(yīng)該是有農(nóng)耕行為的牛崇拜文明。恰巧的是,當(dāng)時和炎、黃兩大部落同時存在的,還有強大的東夷部落!(備注1)東夷部落本身就是有太陽和鳥崇拜文明的?。▊渥?)如 《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里記載的羽民國,是東夷九黎之一:“ 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為人,長頭,身生羽”。 這么一說,明顯和楔子里考古學(xué)家講的炎帝統(tǒng)轄范圍是以鳳為圖騰的說法相矛盾。因為整個炎黃部落都沒有鳥崇拜,何有鳳崇拜? 所以我猜測,黃帝將已經(jīng)走下坡路的炎帝部落吞并后,以粗暴的戰(zhàn)斗力將以蚩尤為首的東夷九黎部落打敗。但由于當(dāng)時東夷部落比炎黃部落更先進(當(dāng)時炎黃部落還處在落后的木石工具社會,東夷已經(jīng)可以冶煉銅了),落后的炎黃文明自然被先進的東夷文明所融合,隨之鳥崇拜文明也被炎黃部落吸收,逐漸形成“鳳文化”的雛形(備注3)。 2.在接受了鳥崇拜文明之后,華夏族才會有“鳳文化”的出現(xiàn)這就不得不提黃帝的兒子少皡(也叫“少昊”,距今4542-4615年,號窮桑氏,名摯)!少皡是歷史上第一個以鳳鳥立制的上古帝王。 雖然東夷已經(jīng)被炎黃收繳,但是東夷文明還是被少皞完完整整地給繼承了下來。文獻記載,少皡在窮桑(可能是山東)成為整個東夷部落的首領(lǐng)時候,有鳳鳥飛來,于是改以鳳鳥為圖騰,以鳳名為王、百鳥名為官名來統(tǒng)轄整個部落(備注4)——原始的鳳文化就這么誕生了! 后春秋時期的《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郯子說”里:“我高祖少昊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所以鳳為百鳥之王的地位,是從形成開始就已經(jīng)奠定了的。 這個時候有人猜測,鳳鳥可能就是少皞的名字“摯”,通“鷙”,一種如鷹的鳥,且上古時期“鳳”和“風(fēng)”是同一個字,這種鳥應(yīng)該可以掀起一種大風(fēng),那么猜測鳳凰的原型可能是一種兇猛如鷹的鳥。而當(dāng)時少皞所在地最常出現(xiàn)的鷹類鳥,就有蒼鷹、紅隼、雀鷹之類。那鳳鳥到底是哪種鳥?我也不知道,唯一可以知道的是,現(xiàn)在人見到的鳳,是經(jīng)過無數(shù)次藝術(shù)加工過的。此“鳳”非彼“鳳”。 ![]() 蒼鷹:我會是鳳凰嗎? ![]() 紅隼:可能是個假鳳凰吧 ![]() 雀鷹:我會發(fā)出簫聲哦 3.離開上古神話時代,終于進入有史可考的奴隸社會,鳳原型逐漸確立①在夏朝之前的良渚文化遺址里(距今約5300-4000年,今太湖地區(qū)),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確的鳥紋,也多有鳥形玉器,說明良渚古國已有鳥崇拜。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良渚文化中的石鉞也非常多,而《山海經(jīng)》里的金神蓐收就是典型的執(zhí)鉞形象,蓐收本又是少皞氏的輔丞之一,從側(cè)面反映良渚古國文明也的確屬于東夷文明,甚至讓人猜測良渚古國人說不定就是《山海經(jīng)》中羽人的后裔。所以良渚出現(xiàn)各種鳥形玉器也不足為奇。但是,良渚文化里沒有資料證明“鳳”的概念。 ![]() 良渚鳥形玉器 ![]() 良渚羽人騎獸紋 而年代相差不是很遠的石家河文化遺址里(距今約4600-4000年,今湖北范圍內(nèi),也就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所在地),出土了一件類似鳳的玉器。這件玉器已經(jīng)初具現(xiàn)代人認識里的鳳形狀了。 ![]() 鳳形玉器 ②二里岡期(商朝前),青銅器上出現(xiàn)了最早的青銅變形鳥紋。到了殷商時期,青銅器上的短尾鳥紋很盛行,而這個短尾鳥很可能就是商朝眼里奉為神祇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玄鳥。但出土的殷商早期“婦好墓”里,卻出土了一件長尾高冠的鳳形玉器,這與一般的短尾玄鳥有一些差別。從這件玉器可以看出,玄鳥頭上的冠應(yīng)該是皇冠,象征皇權(quán)。這個特別的玄鳥,很可能就是鳳。 而之前很多專家猜測“玄鳥”是燕子,是很沒有道理的。他們從字的表面意思看,認為“玄”是黑色的意思,玄鳥就是黑色的鳥,“玄鳥”就是燕子。而那時候也已經(jīng)有甲骨文了,從甲骨文看“玄鳥”,也并不是指代燕子(備注5),從甲骨文造型看鳳鳥有著三條極長的尾羽??梢?b>商朝的玄鳥外形也是在慢慢發(fā)生變化的,逐漸變成了鳳! 更有趣的是。在商代殷墟甲骨文中曾發(fā)現(xiàn)過如下記載: “甲寅卜,呼鳴網(wǎng),獲鳳。丙辰,獲五”, 意思是:商王令臣子用鳴網(wǎng)捕鳥,于丙辰這天抓到了五只鳳??梢哉f明在商朝,中國確曾有過鳳鳥,是一種雖稀少、但卻并非不存在的鳥。那個時候鳳鳥也是明確所指。而根據(jù)商朝出土器形上的鳳圖案看,鳳鳥應(yīng)該和婦好墓出土的玉鳳相差不大,只要按照這個范圍去尋找就好了。 ![]() 婦好墓出土的玉鳳,商代玉器之經(jīng)典 ③到了周朝,“鳳鳴岐山”更是建朝的吉兆,現(xiàn)實中鳳鳥一躍成為神祇?!秶Z·周語上》上就記載周朝興起之時,有鳳凰一類的鳥在陜西岐山上鳴叫的傳說。雖然岐山有大雁、灰鵝、赤腹鷹(鷂子)、燕隼、紅嘴鵠、小鵠、長耳鵠這類符合“鳳鳴”的短尾鳥,但這也只能說明符合早期商早期“鳳”的形象。此時鳥紋大量出現(xiàn),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而鳳鳥紋尤以長喙區(qū)別于其他鳥。 到了西周中期,很多禮器上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大尾巴的鳳鳥紋,長喙長尾高冠的“鳳鳥”形象逐漸形成規(guī)制并普及。這也符合岐山地域性的特點,因為岐山周邊是國內(nèi)產(chǎn)雉科的寶地,比如紅腹錦雞、白冠長尾雉、血雉等。此時,如同雉雞類的鳳的造型已經(jīng)定型。 到了西周晚期,就出現(xiàn)了這篇有名的《詩經(jīng)·大雅·卷阿》記:“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藹藹王多吉人,維君子命,媚于庶人……鳳凰鳴矣,于彼高崗?!? 這個時候鳳凰不但是君權(quán)和德治的象征了,還是君子才俊的象征。 ![]() 西周中期的井季史尊,器身所飾大卷尾鳳鳥紋,為西周中期穆王時期興起的嶄新紋飾 ![]() 紅腹錦雞,和傳說中的“鳳”很相似 ![]() 白冠長尾雉,三條突出的尾巴和甲骨文里的“鳳”最像 ④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山海經(jīng)》形成的時期,鳳鳥形象具體化了。 《山海經(jīng)·南次三經(jīng)》云: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這就是后期我們知道的五德具備、善歌善舞的鳳鳥造型。而且這個時候也區(qū)分了各種類似鳳的鳥類,比如我們常說鸞鳳是同一類,但是諸多資料表明鳳凰更偏好舞蹈,而鸞鳥好歌。見“《海外西經(jīng)》云:諸沃之野,沃民是處。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鳳皇卵,民食之?!薄啊洞蠡奈鹘?jīng)》云: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說明鳳鳥、凰鳥和鸞鳥雖都五彩鳥,但是卻是不同的鳥。 鳳凰的含義也越來越豐富。比如春秋時期,陳國大夫懿氏占卜把女兒嫁給陳歷公之子陳敬仲,他的妻子占卦 ,曰:“吉,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鏘鏘……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與京’”(見《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這個時候鳳皇又多了一層夫妻和睦的吉祥寓意。這個時候“風(fēng)皇”/“鳳皇”已經(jīng)不僅僅指“鳳”了,變成了“鳳”和“凰”兩種生物。以至于到了戰(zhàn)國晚期,《爾雅·釋鳥》說:“鳳,其雌皇?!?/p> 再比如楚國更是一個以鳳鳥為圖騰的國度,全民崇鳳。從史料看,國內(nèi)出土了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人物龍鳳帛畫》就是成熟體系的鳳圖案: 婦人頭上,左前畫有一鳳,作飛翔狀;鳳對面畫有一夔龍(如龍一足),作騰升狀。具體意義不明,有人猜測是龍鳳引導(dǎo)靈魂升天,可我總覺得是在辟邪。我的理解是夔可能是一種有毒的爬行動物,鳳鳥是夔的天敵,“鳳斗夔”就是在保護人類不受傷害,放到墓里也是由除魔辟邪的寓意吧。而鳳鳥保護女主人,可見鳳逐漸成為女性的保護神。 ![]() 國內(nèi)最早的帛畫 ⑤終于到漢朝了——這是個符命和讖緯大肆流行、全民造神的年代。因為在這個年代,鳳凰已經(jīng)被各種光環(huán)加身,營造出漢瓦當(dāng)里鳳的造型——形體大方、挺胸展翅,高視闊步,氣宇軒昂。 ![]() 漢瓦當(dāng)鳳鳥造型 除了將品性高貴和祥瑞之氣加大描述,最大的創(chuàng)造是,將鳳集齊了九種生物之美——東漢《說文》:“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鱗后、蛇頸、魚尾、鸛嗓鴛思,龍紋、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于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fēng)穴,見則天下大安寧?!?這個說法對后世影響特別大,一直到今日。 漢朝,鳳鳥也變巨型鳥了。據(jù)《漢書》記,漢時鳳凰數(shù)至,鳥身“高五、六尺”;《后漢書·光武紀》記:“建武十七年,有五鳳皇見于潁川之陜縣”(注引《東觀漢記》曰:“鳳高八尺”);而據(jù)《京房易傳》:“鳳皇高丈二”。曾有人根據(jù)這個特征用鴕鳥“長頸”“高腳”“一夫一妻制”“鳳鳴如簫笙,音如鐘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來證明鳳凰和鴕鳥是同一種鳥。因為夏商周時期,中國古陸氣候暖濕,中國還是有鴕鳥的,我國考古學(xué)家在舊石器新石器遺址有鴕鳥化石和鴕鳥蛋殼化石的發(fā)現(xiàn)。漢朝人拼命加工的“鳳”與鴕鳥相似了,不知道是偶然還是真的當(dāng)時人以為鳳鳥就是鴕鳥狀?,F(xiàn)在人從生物構(gòu)造角度將兩者聯(lián)系在一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還是要說,此“鳳”非彼“鳳”,只能說假如鴕鳥是鳳的話,那也只是鳳鳥成型中的一個過客。 ![]() 漢朝人眼里的鳳估計和鴕鳥很像 而發(fā)跡于春秋,成熟于漢朝的“四靈”,也在漢朝大放異彩。其中南方朱雀為南方七宿總稱。至于朱雀形象是如何形成的,暫且不談。但是后世將鳳鳥與朱雀混淆起來,明顯也是自行腦補的。 ⑥漢朝以后,關(guān)于鳳凰的說法也跳不出之前的范疇了。比如晉郭璞注:“鳳,瑞應(yīng)鳥。雞頭,蛇頸,燕頜,龜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許” ;比如唐朝人們愛歌頌鳳凰(備注6)、以鳳喻人,以鳳裝飾生活;宋代人活得更精致,鳳文化也充斥在各種生活中;元朝《小學(xué)紺珠》卷十倒是提出了一個新觀點:“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鵷雛;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這種說法純粹還是自我腦補,沒有實際根據(jù)。明清后的鳳凰和現(xiàn)在人觀念里的鳳凰就沒有多大區(qū)別了。 最后,總結(jié)一下,鳳凰,從來就不是指的同一種生物,它一直在演變,不同時期指代的具體生物也不一樣,但是每次變化,都有人工美化在里面,直到變?yōu)楝F(xiàn)在人心目中的“鳳凰”,這和它本身生生不息的氣質(zhì)倒是符合呢。![]() 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鳳 備注1:當(dāng)時東夷部落主要分為蚩尤、帝俊、徐夷、萊夷和淮夷五大部分。蚩尤部居今山東西南一帶,帝俊部居今山東和河南交界的地區(qū),萊夷居今山東東部地區(qū),徐夷居今蘇北淮河以北徐州一帶,淮夷居今淮河以南的蘇南、皖南地區(qū)。 備注2:因為東夷崇拜鳥,所以也被稱為“鳥夷”。 顏師三注《漢書·地理志》“鳥夷”曰:“一說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鳥也?!币馑际钦f:居住在東邊的人,他們的穿著和鳥很像。在這種圖騰崇拜的意識支配下,按越人習(xí)慣,航海時每遇厄難,便按照圖騰形象——鵅鳥,把他們自己裝扮成以鳥羽為衣冠的羽人或鳥人,同時也把他們所乘的船只予以圖騰化,祈禱平安。他們還說“鳥語”,“鳥語”屢見于典籍,但今人多不信,實際上,“鳥語”是曾有過的。 備注3:我根據(jù)所知的資料推斷,龍鳳崇拜文明都是起源于東部以及南部地區(qū),并不是中西部傳入的。因為東部本土以龍為圖騰的太皥氏就是個古老的氏族,比炎、黃還早,而蚩尤也屬于此族。但是東部以及南部又一直存在著很多以鳥為圖騰的部落,比如蚩尤管轄的九黎之一就有羽民族,所以東夷本身就是個多種圖騰崇拜的地區(qū)。后戰(zhàn)敗的東夷部族一部分留在北方,一部分遷移至西南苗蠻之地,建立三苗部落,同樣也帶去了鳥崇拜文明,這和后來西南苗蠻之地(巴蜀地)崇日和崇鳥有也是相符合的。 ![]() 仰韶文化(炎黃時期)中的的蚌殼堆擺龍——中國最早的龍 備注4:《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郯子來朝”:昭子問少皞氏鳥名官,何故?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太皥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鴡鳩氏,司馬也;鸤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的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nóng)正、扈民無謠者也?!?郯子把自己說成是少皞后裔,并對當(dāng)時以鳥為官的制度介紹得很詳細,雖然難以考證真?zhèn)危亲鳛榉从成侔傊畤S富多彩的鳥圖騰崇拜,則是確信無疑的。 備注5: ![]() 百度貼吧“商朝吧”里大神給出的解釋 ![]() 一圖抵千言 備注6:在《全唐詩》中,鳳字出現(xiàn)了2978次,凰字282次,鸞字1080次,鳳凰的這三種最有代表性的稱謂出現(xiàn)的總數(shù)約占《全唐詩》總目數(shù)的十分之一,平均約每十首唐詩就有一個“鳳”字或“凰”字或“鸞”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