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jīng)痛,是一種常見的周圍神經(jīng)炎疾病。主要指坐骨神經(jīng)通路及其分布區(qū)域內(nèi)的疼痛,可以分為根性坐骨神經(jīng)痛和干性坐骨神經(jīng)痛兩種,多由腰椎間盤突出、脊椎腫瘤等脊椎病變和坐骨神經(jīng)炎等引起,發(fā)病較急。 本文來源于專欄《人體穴位大揭秘》原價59元,新課特價只需29永久閱讀 坐骨神經(jīng)痛的病因 1.由于外傷或重力的壓迫,使脊柱受到劇烈的壓迫,從而引起椎間盤突出導致坐骨神經(jīng)痛。 2.如果身體感受風寒濕邪,會引發(fā)腰肌痙攣,脊柱偏斜。不良姿勢習慣的養(yǎng)成,會使腰椎椎體所受到的壓力不均衡,長時間如此,會使一側壓力不斷積累,誘發(fā)腰椎間盤突出癥和坐骨神經(jīng)痛。 選穴及治療方法 艾炷灸 1.取穴方法主穴:秩邊穴、環(huán)跳穴、陽陵泉穴、腎俞穴 配穴:承山穴、殷門穴 2.施灸方法每次選3~5個穴位施灸,每個穴位每次灸3~5壯。選擇小艾炷,單手持艾炷,點燃后將艾炷直接安放在穴位皮膚上灸治,但以不燒傷皮膚為度。每次灸5~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歇休息兩日,一般是3個療程,根據(jù)患者疼痛情況可增加或減少療程。另外可以使用間接灸,用姜、蔥、蒜等其他物品在穴位上做隔墊物,使艾炷不直接接觸皮膚。 溫針灸 1.取穴方法主穴:環(huán)跳穴、秩邊穴、腰夾脊穴、委中穴 配穴:腎俞穴、關元俞、次髎穴 2.施灸方法首先選擇長度1.5寸以上的毫針,用毫針刺入穴位中,針刺得氣后,在穴位上留針,接著將艾絨搓成團裹在針柄上,或將2厘米長的艾條套在針柄上,要注意的是,無論艾絨還是艾條,都應該離皮膚2~3厘米的距離。然后點燃艾絨或艾條的頂端,通過針體將熱力傳入穴位。 本節(jié)名詞 ①溫針灸 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又稱針柄灸。即在留針過程中,將艾絨搓團捻裹于針柄上點燃,通過針體將熱力傳入穴位,每次燃燒棗核大艾團1~3團。本法具有溫通經(jīng)脈、行氣活血的作用。 ②毫針 是用金屬制作而成的,常用不銹鋼為制針材料。不銹鋼毫針具有較高的強度和韌性,針體挺直滑利,能耐熱和防銹,不易被化學物品腐蝕,是目前臨床上采用最廣泛的針具。 艾灸治療 使用艾灸療法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主要是改善受到風寒入侵后引起的腰部不適,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癥所造成的腰部疼痛。 艾灸取穴 溫針灸操作步驟 將所要施灸的穴位進行消毒清洗; 選擇長度在1.5寸以上的毫針,用毫針刺入穴位中,針刺得氣后,在穴位上留針; 接著將艾絨搓成團裹在針柄上; 然后點燃艾絨的頂端,通過針體將熱力傳入穴位。 |
|
來自: 仁和堂老軍醫(yī) > 《腰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