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十有三年春,狄侵衛(wèi)。夏四月,葬陳宣公。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許男、曹伯于咸。秋九月,大雩。冬,公子友如齊。 【傳】十三年春,齊侯使仲孫湫聘于周,且言王子帶。事畢,不與王言。歸,覆命曰:「未可。王怒未怠,其十年乎。不十年,王弗召也。」 夏,會于咸,(春秋衛(wèi)邑。在今河南濮陽縣東南六十里。杜注:“衛(wèi)地。東郡濮陽縣東南有咸城?!?《水經(jīng)·瓠子河注》: 瓠子故瀆 “又東徑咸城南”。)淮夷病杞故,且謀王室也。 秋,為戎難故,諸侯戍周,齊仲孫湫致之。 ![]()
![]() 淮夷是淮河及其入海地區(qū)的部族的統(tǒng)稱,《左傳》里面的淮夷大致分為北、南兩部分。僖十三年提到的淮是以徐州為中心的淮北之淮夷,后面在昭公時代的淮是以揚州為中心的淮南之淮夷??傊匆木褪侵性貐^(qū)東部的部族。淮夷的歷史由來已久,在《詩經(jīng)》和《尚書》都有提及。早在西周初期,周王朝和淮夷屢有戰(zhàn)爭,后來逐漸為周王室所征服。當(dāng)時,周王室的主要擴張方向是東南,因為有銅礦、農(nóng)桑等重要資源。到僖十年,淮夷病杞,說明周王室衰微,所以東部地區(qū)的部族也開始象北狄一樣,有了向中原地區(qū)擴張的行動。所有種種四鄰不安的情勢說明,周王室的影響力早已不在,也更加反襯出齊桓、管仲的霸業(yè)對中原諸國以及華夏文化的重要支撐地位。 冬,晉薦饑,使乞糴于秦。秦伯謂子桑:「與諸乎?」對曰:「重施而報,君將何求?重施而不報,其民必攜,攜而討焉,無眾必敗?!怪^百里:「與諸乎?」對曰:「天災(zāi)流行,國家代有,救災(zāi)恤鄰,道也。行道有福?!?br> 丕鄭之子豹在秦,請伐晉。秦伯曰:「其君是惡,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輸粟于晉,自雍(春秋秦國都。在今陜西鳳翔縣西南七里南古城。)及絳(春秋晉都,在今山西翼城縣東南十里故城村。晉穆侯自曲沃遷都于此。)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 ![]() 秦穆公出于掌控晉國的私心,扶持晉惠公上位。殊不知晉惠公是個白眼狼,對外過河拆橋,對內(nèi)兔死狗烹。不僅當(dāng)初賄賂土地的承諾煙消云散,而且開始了對秦穆公乃至整個秦國大耍流氓。晉國發(fā)生饑荒,秦國的大夫們采取了積極的態(tài)度。子桑的態(tài)度是可以救助晉,如果晉惠公再有負于秦,則可“攜而討焉”,而且晉惠公盡失民心,結(jié)果會“無終必敗”,這也為后來的秦晉韓之戰(zhàn)所驗證。百里奚強調(diào)主流價值觀,所謂“行道,有?!保朴谏朴猩茍蟮囊馑?。丕豹總想借刀殺人以抱殺父之仇,秦穆公沒有采納落井下石的主意。 在莊二十八年,魯國發(fā)生了災(zāi)害,“臧孫辰告糴于齊”,臧文仲發(fā)揮了外交口才,為魯國爭取了齊國的支援??梢姰?dāng)時的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尤其是鄰國之間有相互支援的規(guī)則和禮節(jié)。秦國在諸位賢大夫的嘗一下,發(fā)揚“國際主義精神”,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向晉國輸送了糧食。 孔穎達解釋了秦國向晉國輸送糧食的水道,從雍沿渭水而東,到華陰縣入黃河。從黃河逆流北上,到河?xùn)|汾陰縣入汾河,從汾河逆流東行而到晉國國都絳。一路以漕運為主,所以命名這次行動為泛舟之役。 【譯文】 十三年春季,齊桓公派遣仲孫湫到成周聘問,同時要他說起王子帶的事情。聘問完了,仲孫湫不和周襄王談起王子帶。回國,向齊桓公匯報說:“還不行。周襄王的怒氣沒有消除,恐怕要等十年了。不到十年周王是不會召他回去的?!?/p> 夏季,魯僖公和齊桓公、宋襄公、陳穆公、衛(wèi)文公、鄭文公、許僖公、曹共公在咸地會見,一則由于淮夷讓杞國感到擔(dān)心,同時也由于商量使周王朝安定。 秋季,為了戎人造成的禍難,諸侯派兵防守成周。齊國的仲孫湫也帶領(lǐng)軍隊前去。 冬季,晉國再次發(fā)生饑荒,派人到秦國請求購買糧食。秦穆公對子桑說:“給他們嗎?”子?;卮鹫f:“再一次給他們恩惠而報答我們,君王還要求什么?再一次給他們恩惠而不報答我們,他們的老百姓必然離心;離心以后再去討伐,他沒有群眾就必然失敗?!鼻啬鹿珜Π倮镎f:“給他們嗎?”百里回答說:“天災(zāi)流行,總會在各國交替發(fā)生的。救援災(zāi)荒,周濟鄰國,這是正道。按正道辦事會有福祿。” 邳鄭的兒子豹在秦國,請求進攻晉國。秦穆公說:“厭惡他們的國君,百姓有什么罪?”秦國就這樣把粟米運送到晉國,船隊從雍城到絳城接連不斷,人們把這次運糧稱為“泛舟之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