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貴 “火”是一種易燃物的燃燒現(xiàn)象,“抱薪救火”就是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是易燃物,只能助燃,不能滅火,薪不盡,火不滅。那么對于“火”這種燃燒現(xiàn)象,造字時代是如何為它創(chuàng)造漢字的呢?本文就來談談“火”字的構字理據。 一、“火”字的字形解讀及造字本義 “火”是一個簡單的常用字,甲骨文中有許多大同小異的“火”字,它的構字理據就是象火焰跳動之形。先來看看《說文》對“火”的解釋: 《説文解字》卷十火部:“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凡火之屬皆從火。” 許慎解釋的大致意思為:“火”,就是可以燒毀一切的那種東西。在五行之中,火代表南方屬性,它的火炎熊熊,其勢向上。它是一個象形字,其字形就像火炎的形象。大凡跟“火”的意義相關的字,都可以用“火”作為表意偏旁。 許慎依據小篆字形對“火”字的解形(炎而上,象形)和解義(燬也)無疑都是正確的,用現(xiàn)代話來說,應該是:“火”就是物體燃燒時所發(fā)的光和焰,它是一個象形字。那么“火”字的初文(甲骨文)又是如何象形的呢?下圖為“火”字的字形演變與字源演變: “火”字的字形演變與字源演變 從上圖可以看出,三例甲骨文形體都像火焰上升的樣子,只是第一例與第三例多了幾點火星而已。有人說,“火”字的甲骨文形體很像是“山”字,其實,甲骨文的“山”字是平底的,而“火”字的下部是圓弧形的,這就是二者的主要區(qū)別。 戰(zhàn)國文字的“火”開始用線條形式表現(xiàn)了,少了下端的邊緣線,而多了上端的類似火星的飾畫,頗失其形。小篆的“火”字,承繼戰(zhàn)國文字之形,而更加簡明和線條化。小篆形體再經隸變與楷化之后,成為現(xiàn)代漢字的“火”,也就不易看出它的原形了。 二、“火”字的字義演變源流 “火”字的造字本義當為物體燃燒時所發(fā)的光和焰。例如:“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書·盤庚上》)孔傳:“火炎不可向近?!痹偃纾骸盁貙m室,火三月不滅?!保ā妒酚洝ろ椨鸨炯o》)又如:“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火”字由此造字本義可以引申出如下若干種直接引申義或間接引申義: 其一,表示焚燒,焚毀。例如:“夏,成周宣榭火,人火之也?!保ā蹲髠鳌ば辍罚┰偃纾骸叭似淙?,火其書,廬其居。”(唐·韓愈《原道》)又如:“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保鳌w有光《項脊軒志》)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幾種意思: 一是表示用火燒物使熟。例如:“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保ā渡胶=洝け鄙浇洝罚?/span> 二是表示火災,發(fā)生火災。例如:“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保ā蹲髠鳌ば辍罚┰偃纾骸按?,宋火。曷為或言災,或言火?大者曰災,小者曰火?!保ā豆騻鳌は骞拍辍罚┯秩纾骸懊魅?,果火,延燒數(shù)家,始驚其神?!保ㄇ濉て阉升g《聊齋志異·鳥語》) 三是喻緊要,緊急。例如:“(帝)特愛非時之物,取求火急,皆須朝征夕辦?!保ā侗饼R書·幼主紀》)再如:“爾其火速來京,起復舊職?!保ā墩f岳全傳》第四七回)又如:“我覺得現(xiàn)在以襲擊敵人為第一火,但此說似頗孤立?!保斞浮稌偶ぶ潞L》) 其二,表示燈燭,火把。例如:“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莊子·天地》)再如:“火下細書,復成二三千卷。”(《南史·隱逸傳下·沈麟士》)又如:“等到上火之后,船家果然把他們兩只坐船撐到對岸停泊?!保ā豆賵霈F(xiàn)形記》第十三回)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幾種意思: 一是表示用火光照視。例如:“定移時,始覺在成榻。駭曰:‘昨不醉,何顛倒至此耶!’乃呼家人。家人火之,儼然成也?!保ㄇ濉て阉升g《聊齋志異·成仙》) 二是古代指雷電,電光。例如:“水中有火,乃焚大槐。”(《莊子·外物》)成玄英疏:“水中有火,電也?!?/span> 三是指光芒。例如:“智以目見,而目以火見。”(《墨子·經說下》)高亨注:“墨子所謂火,猶今人所謂光也?!痹偃纾骸埃ㄌ妫┮灰姶髳?,曰:‘此兒目中有火,它日可大用?!保ā对贰っ纤偎紓鳌罚?/span> 其三,表示熱,熱氣。例如:“趙大人吃酒吃的火上來了,把小帽子、皮袍子一齊脫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三回)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幾種意思: 一是喻指怒氣。例如:“中夜恨火來,焚燒九回腸?!保ㄌ啤だ钊河瘛蹲藻⑵謻|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詩)再如:“趙姨娘直進園子,正是一頭火?!保ā都t樓夢》第六十回)又如:“難堪漸漸變?yōu)樾邜溃幕鹨采蟻砹?。”(老舍《駱駝祥子》五?/span> 二是指發(fā)怒。例如:“我聽說這孩子打了金八爺一巴掌,金八爺火了。”(曹禺《日出》第一幕)再如:“胖女人火了,一個嘴巴幾口唾沫一齊上了瘦女人的臉。”(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六章) 三是喻指強烈的感覺或欲望。例如:“郁郁圍城度兩年,愁腸饑火日相煎?!保ń稹ぴ脝枴度沙绞萝囻{東狩后即事》詩之三)再如:“(吳氏)自此動了一點欲火,按捺不住,只在堂中孝簾內,頻頻偷看外邊?!保ā冻蹩膛陌阁@奇》卷十七) 其四,形容紅色。例如:“風翻一樹火,電轉五云車?!保ㄌ啤ぴ 陡惺穸崱罚┰偃纾骸盎鹕珯烟艺贸酰蓪m只有世間無?!保ㄌ啤ち_虬《比紅兒》詩之八九) 由此又可引申為中醫(yī)指引起煩躁、發(fā)炎、紅腫等癥狀的病因。例如:“少陽司火,其化以火?!保ā端貑枴ぶ琳嬉笳摗罚┩醣ⅲ骸把谉牒樟?,以爍寒災?!痹偃纾骸瓣幪摶饎与y治?;鹩舢敯l(fā)……凡氣有余,便是火?!保ㄔぶ煺鸷唷兜は姆āせ鹆罚┯秩纾骸罢阌惺咳?,一指忽痛……醫(yī)謂火所致?!保鳌ぶx肇浙《五雜俎·人部一》) 其五,指茶葉的熏焙。例如:“茶事起于驚蟄前,其采芽如鷹爪,初造曰試焙,又曰一火,其次曰二火,二火之茶,已次一火矣。故市茶芽者,惟同出于三火前者為最佳?!保ㄋ巍S儒《品茶要錄·一采造過時》)再如:“火分一二候,春別次初嘉。”(清·董天工《御茶園舊貢茶有感》詩) 其六,指古代服飾中的火焰形圖案。例如:“予欲觀古人之象……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書·益稷》)孔傳:“火為火字?!痹偃纾骸盎稹?、黼、黻,昭其文也。”(《左傳·桓公二年》)杜預注:“火,畫火也?!庇秩纾骸拔恼率?,直須補袞,藻火粲宗彝?!保ㄋ巍ば翖壖病稘M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韻》詞) 其七,古代兵制單位。十人為火。例如:“天與弟天生,少為隊將,十人同火?!保ā端螘ば⒘x傳·卜天生》)再如:“五人為列,二列為火,五火為隊?!保ā锻ǖ洹け弧罚┯秩纾骸笆藶榛穑寤馂閳F,皆有首長?!保ā缎绿茣け舅摹罚?/span> 由此又可引申指指若干人結合的一群。例如:“同火人典御監(jiān)秦阿女等。”(北魏《大監(jiān)劉阿素墓志》)再如:“成都乞兒嚴七師……居西市悲田坊,常有帖衙俳兒干滿川、白迦、葉珪、張美、張翱等五人為火?!保ㄌ啤ざ纬墒健队详栯s俎·支諾皋下》)又如:“早是這火公吏又心乖,惡少年好毒害?!保ㄔむ嵧⒂瘛督瘌P釵》第三?。?/span> 其八,指槍炮彈藥。例如:“神機營……管操演神銃、神炮火器?!保鳌ね跏镭憽而P洲雜編·兵制》)再如:“寨墻上添了人與洋槍,火力漸猛?!保ɡ仙帷渡袢返谌唬┯秩纾骸八遣毁澇纱蛴舱痰?,因為敵人已經利用各個據點構成火網,在那里等待著我們了?!保ㄉ惩 队涃R龍》五) 其九,指五行之一。水、火、木、金、土。我國古代稱構成各種物質的五種元素,古人常以此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例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保ā稌ず榉丁罚┰偃纾骸敖鹋c火相守則流?!保ā肚f子·外物》)成玄英疏:“夫木生火,火克金,五行之氣,自然之理。”又如:“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保ā犊鬃蛹艺Z·五帝》) 其十,用作星名。主要有如下兩種所指: 一是指大火,即心宿二。例如:“日永星火,以正仲夏?!保ā稌虻洹房讉鳎骸盎?,蒼龍之中星?!辈躺蚣瘋鳎骸盎?,謂大火。”再如:“夏五月,火始昏見?!保ā蹲髠鳌ふ压四辍罚┒蓬A注:“火,心星。”又如:“當君相思夜,火落金風高?!保ㄌ啤だ畎住冻陱埱湟顾弈狭暌娰洝吩姡┩蹒ⅲ骸盎?,大火也,即心星 二是指行星之一,即熒惑。例如:“火犯守角,則有戰(zhàn)?!保ā妒酚洝ぬ旃贂罚┧抉R貞索隱引韋昭曰:“火,熒惑也?!痹偃纾骸盎?,晨始見,去日半次?!保ā稘h書·律歷志下》) 根據上面對“火”字的字義演變過程的梳理,現(xiàn)將“火”字字義的發(fā)展脈絡簡示如下(示意圖中的橫直線表示字義之間的先后演變關系): 三、含有“火”字文化含義的相關成語 含有“火”字的相關成語很多,其中“火”字的含義大多都是用的基本意義,也有一些用的是比喻意義。 其一,成語中的“火”字用作基本意義的,例如: 抱薪救火——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語見《史記·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span> 刀耕火耨——耨:除草。古人播種前先伐去樹木燒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術。語見《舊唐書·嚴震傳》:“梁漢之間,刀耕火耨?!?/span> 燈蛾撲火——比喻自己找死。源自《梁書·倒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span> 烽火連天——形容戰(zhàn)火遍及各地。源自漢·蔡邕《蔡中郎集·外紀上·漢書十志疏》:“其時鮮卑連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絕,埃塵連天?!?/span> 篝火狐鳴——夜里把火放在籠里,使隱隱約約象磷火,同時又學狐叫。這是陳涉、吳廣假托狐鬼之事以發(fā)動群眾起義的故事,用來比喻策劃起義。源自《史記·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span> 火光燭天——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勢極大(多指火災)。語見明·張岱《海志》:“火光燭天,海水如沸,此來得見海戰(zhàn),尤奇。” 火上澆油——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憤怒或使情況更加嚴重。語見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我見了他撲鄧鄧火上澆油?!?/span> 燎原烈火——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燒,使人無法接近。比喻不斷壯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源自《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span> 爐火純青——道士煉丹,認為煉到爐里發(fā)出純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用來比喻功夫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源自唐·孫思邈《四言詩》:“洪爐烈火,洪焰翕赫;煙示及黔,焰不假碧?!?/span> 玩火自焚——玩火的必定會燒了自己。比喻干冒險或害人的勾當,最后受害的還是自己。源自《左傳·隱公四年》:“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span> 星火燎原——一點兒小火星可以把整個原野燒起來。常比喻新生事物開始時力量雖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無限。源自《書·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span> 其二,成語中的“火”字用作比喻意義的,例如: 火樹銀花——火樹:火紅的樹,指樹上掛滿燈彩;銀花銀白色的花,指燈光雪亮。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語見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盡橋鐵鎖開。” 水深火熱——老百姓所受的災難,象水那樣越來越深,象火那樣越來越熱。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源自《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span>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樣紅,象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F(xiàn)用來形容大規(guī)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源自《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繒,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繒,望之如火?!?/span> 勢如水火——形容雙方就像水火一樣互相對立,不能相容。源自《三國志·蜀志·魏延傳》:“惟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