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中的“君子”(二) 《論語》中的“君子”(二) 1.子曰:“君子欲訥(nè)于言而敏于行?!?br>譯文:孔子說:“作為一個君子,講話應該遲鈍,做事應該勤勉?!?br> 2、子謂子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譯文:孔子評價子產(chǎn)說:“他有四個方面符合君子之道:他要求自己的行為,莊重謙遜;他事奉國君,認真負責;他教養(yǎng)百姓,寬厚慈惠;他役使百姓,正當合理?!?br>注:子產(chǎn):公孫僑,字子產(chǎn)。鄭國大夫,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曾在鄭國長期執(zhí)政,實行改革,廣開言路,發(fā)展生產(chǎn),受到各階層人士的稱贊。 3、子謂子夏曰:“女(汝,rǔ)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br>注釋:儒,(1)周代掌握詩、書、禮、樂、射、御等知識技藝,擔任教育、禮儀方面職務的人。(2)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派,倡導仁義、禮樂等思想,有政治及道德理想和主張。 譯文: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一個君子儒,不要做一個小人儒?!?br> 4、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叛)矣夫(fú)。 譯文:孔子說:“作為君子,既要廣泛地學習文化知識,又要用禮儀約束自己,這樣就不會背離正道了?!?br> 5、子曰:“君子坦蕩蕩 , 小人長戚戚?!?br>譯文:孔子說:“君子的內(nèi)心寬廣明澈,小人常常局促憂慮。” 6.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xǐ,畏懼,害怕貌),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急切,尖刻)。君子篤(dǔ)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淡薄之意)?!?br>譯文:孔子說:“只知道恭敬,但不懂禮,就容易疲勞。只知道謹慎,但不懂得禮,就容易拘謹。只知道勇敢,但不懂得禮,就容易闖禍。只知道直爽,但不懂得禮,就容易得罪人。在上位的君子若能厚待其親屬,百姓間就會形成仁德之風,若能不遺棄他的故舊朋友,百姓就不會薄情寡義?!?br> 7、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歟yú),君子人也?!?br>譯文:曾子說:“可以托付幼小的孤兒,可以交付國家的命運,在面臨生死考驗的危險時刻,也不動搖屈服——君子是人嗎?君子是人啊。” 8.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落后,閉塞之意。)之有!” 譯文:孔子想居住到九夷去。有人問孔子:“那里很落后,怎么能???”孔子答道:“君子住在那里,怎么還會落后!” 9、子曰:“論篤(忠厚老實)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譯文:孔子說:“談到老實人就贊許,可他究竟是真君子呢,還是僅僅外表莊重那類人呢?” 10.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xǐng)不疚,夫何憂何懼?” 譯文:司馬牛問什么是“君子”??鬃诱f:“君子不擔憂什么,也不害怕什么?!彼抉R牛追問:“不擔憂不害怕,這樣就可以稱為君子了?”孔子說:“問心無愧,還擔憂什么,害怕什么?” |
|
來自: 昵稱4889807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