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對面是快哉亭,家的南陽臺下是一片明清棚戶區(qū),叫回龍窩。這里,也有我的童年。回龍窩里有原來市政府的浴室,在那泡澡堂子長大。回龍窩里有一個糧店,在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轉(zhuǎn)軌的我的童年里,拿著糧票去買面也是時常有的?;佚埜C里還有公安局刑警隊的警犬狗舍,因此至今我都不怕各種大小??。
2010年開始,這里拆遷,搭著棚戶區(qū)改造的大風(fēng),呼啦啦老房子全部拆除,變成了今天這個三五年房齡的假古建群落。
這里緊靠徐州明清城墻,屬于南門以東,護城河距離建筑不過七八米遠(yuǎn),屬于城墻根陰地。更要命的是,護城河南面百米是戶部山,導(dǎo)致雨水多一點時就會積存在這里。徐州有句俗話,原文記不起,大意是有錢人都住戶部山上,窮苦的才住黃河岸邊。恰恰,這回龍窩在地勢上就是黃河故道西岸和戶部山北坡造就的低洼地。因此,有了“回流渦”向“回龍窩”的歷史演變。這種說法,只是其一,我知道但并不完全相信,后面再說另一種說法。
回龍窩拆遷時,發(fā)現(xiàn)地下城墻是真。城墻在地下兩三米的地方,上面是黃沙土,足以證明此地原來的低洼和黃泛帶來的沉淀。
現(xiàn)在,街區(qū)建好了,但生意不怎么景氣,倒是城墻博物館建得挺氣派。
回龍窩里原來有百戶人家,因為地勢低洼,水井有好幾處。有雙井,有獨井。
沒有走過回龍窩的人很難想象其中的彎彎繞繞和狹窄憋屈。不了解徐州清史的人不太清楚回龍窩跟那條天龍的關(guān)系。
話說,清前半段時,出了個喜歡游走的皇帝,愛新覺羅氏,乾隆帝,弘歷。這老兄喜歡下江南,徐州地處江南江北的要害,有陸路驛道和水路運河交叉于此。因此乾隆每下江南都會經(jīng)過徐州并下榻于此。
乾隆行宮在云龍山北,戶部山南,剪子股南頭,現(xiàn)在徐州博物館院內(nèi)。徐州當(dāng)時的行署衙門在回龍窩西北,乾隆行宮在回龍窩正南,回龍窩又在南城門旁。因此,乾隆在城內(nèi)機動,回龍窩幾乎是繞不開的地方。
相傳一日,乾隆坐八抬轎向南出城回行宮,走進了回龍窩的小巷,就在前面說到的糧店南門一個拐彎給卡住了,費了天大的勁,也沒過去,無奈又費了天大的勁回頭退出巷口。
真龍?zhí)熳釉诖苏{(diào)頭,回龍窩自此美名遠(yuǎn)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