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易錯字,是哪一個?
還真不是那些罕見的生僻字,也不是那些容易混淆的形近字,而是感冒的“冒”、冒險的“冒”、冒犯的“冒”。
有些常用字,就因為我們覺得太“熟悉”了,而忽視了它的寫法,最常用的“冒”字,就是一例。
許多人都以為這個“冒”字上面就是個“曰”,下面是個“目”。然而,“冒”字的上面并不是“曰”,而是“冃”。
這個“冃”就讀mào,它與“曰”的區(qū)別是,下面那兩橫不與別的筆畫相連。
古文字中的“冃”是個象形字,就是畫了一頂古人的帽子,那兩橫是帽子上的裝飾物。
由“冃”組成的“冒”,上面是一頂帽子,下面是一只眼睛,帽子蓋在眼睛上,這只眼睛其實是代表了整個腦袋。
最早的“帽”就是“冒”,并沒有那個頭巾的“巾”。
因為一個“冒”字還表示別的義項,負擔(dān)太重了,后來人們又給“冒”加上“巾”,造出個形聲字“帽”。
“冒”“帽”分工。“冒”專管“向外透出”等意義,“頭上的帽子”這個意思交給“帽”專管。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帽”字的演變歷程是:冃——冒——帽。
不常用的陌生字,人們還查查字典,問問別人,可像“冒”這樣的天天見面的老哥們兒,也就沒有人太注意它了,于是錯在不知不覺中。
沒有與“冒”易混的形近字,沒有別的字與之形體相近,錯了也就不容易發(fā)覺了。
現(xiàn)代人經(jīng)常敲鍵盤,很多時候提筆忘字,尤其對于編輯一樣的文字工作者,情況更甚。有時候用到了,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連最基本的漢字都不會寫,寫錯字更是常有的事。
“甘敗下風(fēng)”還是“甘拜下風(fēng)”?
“指手畫腳”還是“指手劃腳”?
“人情世故”還是“人情事故”?
“川流不息”還是“穿流不息”?
“部署”還是“布署”?
“湊合”還是“湊和”?
這些,你都能寫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