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yīng)該知道嫦娥是上古時期帝嚳(天帝帝俊)的女兒,后面嫁給后羿(大羿)為妻,其本名姮娥 。后面因在西漢避諱漢文帝劉恒的而改稱嫦娥,又作常娥。后來嫦娥奔月的故事流傳至今,后來后羿在每年八月十五都會以月餅供拜月亮來懷念嫦娥。自此中秋吃月餅的習(xí)俗也流傳至今。 歷史的記載是,后羿從西王母處求得不死神藥2份,相約于嫦娥一起食用。后來后羿的徒弟逢蒙得知,一心想得到神藥。在八月十五的這天,后羿要帶弟子出去打獵。逢蒙假裝生病留在家中。后羿一行走后,逢蒙手提寶劍迫不及待沖入后羿的房間,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為避免仙藥落入壞人手中,于是一口吞了2包。兩包吃完之后,嫦娥的身體不覺已經(jīng)開始飄了起來,飛出窗口,因為看到天上掛著一輪明月,便一直朝明月飛去。自此與后羿一直天人相隔,不能相見。后來每年后羿和百姓都會在八月十五這天擺上嫦娥平日愛吃的食品,遙遙地為她祝福。這便是歷史的記載和中秋的由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以上雖然在歷史上記載,但終究只是傳說。在1964年,我國考古專家在南陽地區(qū)發(fā)現(xiàn)一副嫦娥奔月圖,畫中的嫦娥是人首蛇尾。這是一副東漢時期的墓室筆壁畫。畫面左上方為一輪明月,一只蟾蜍蹲坐在月亮中,畫面中刻著一個女子,這女子既是嫦娥,人首蛇身,頭梳高髻,寬袖長衫,雙手前伸,后拖曲尾,臀部有雙爪,面向月輪,作翩然升騰狀。畫中大小不等的九星散布其間。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記載于《歸藏》中,書中記載:
大概意思是嫦娥偷偷吃了西王母的不死之藥,準(zhǔn)備逃到月亮上去。再去之前還專門找人算了掛。卦象是大吉。于是才飛身前往,飛到月亮上后,變成了一只大蟾蜍。在古代神話中,人首蛇身是非常高級別的形象,如盤古和女媧都是人首蛇身,一個偷仙藥的人應(yīng)該不可能是人首蛇身的。 在墓中還有一幅羲和常羲圖,與嫦娥奔月的畫像比較類似。圖中的羲和手托著太陽,常羲手托著月亮,這兩位上神也是人首蛇身。在《山海經(jīng)》中記載著,羲和生十個太陽為太陽神,常羲生12個月亮為月亮神。所以根據(jù)這些信息得出嫦娥奔月圖中人首蛇身的女子應(yīng)該是常羲,不是嫦娥,她也是手捧月亮,不是奔月,月中的蟾蜍才是嫦娥。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嫦娥在我們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個婀娜多姿的仙子,所以大家更希望那副壁畫是嫦娥奔月圖。也不愿意接受嫦娥最后變成一只蟾蜍的事實,如果這個推測被證實,這個多大家來講一定是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將會這徹底改變?nèi)藗儗︽隙鸬恼J(rèn)知,歷史或許也要為此而改寫。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
來自: 奧秘趣聞 > 《文史風(fēng)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