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只有呂雉、武則天和慈禧三個女性臨朝稱制,而呂雉是武則天和慈禧稱制的鼻祖。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在劉邦去世后,成為漢朝的第一個皇太后,史稱“呂后”。 在多數(shù)世人眼里,呂后簡直是殘忍無情、嗜殺成性的代言人。其實,最初的呂后并不狠辣,只是后來的遭遇,使其滑向了黑暗人性的深淵。今天小編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呂后。 一、勤勞持家的賢妻良母當(dāng)初呂后的父親呂公,因避禍仇家,且又與沛縣縣令交好,舉家從單縣搬遷到沛縣。為了歡迎呂公一家,沛縣縣令舉行了一場豪華的酒宴,縣中的豪杰官吏紛紛前往祝賀,而劉邦無賴般地混了進去,還成為了座上客。 呂公好相面,一眼相中了劉邦,直接做主,將呂后下嫁劉邦。此時的呂后是個未滿二十歲的妙齡女子,劉邦卻是四十多歲且無所事事的光棍漢,兩人年齡相差15歲之多,典型的老夫少妻。 單從年齡看,呂后顯然是吃虧的,但她直接聽從父親的安排,從這點看呂后是個典型的乖乖女。下嫁后,呂后不但面臨一貧如洗的家,更要面對養(yǎng)育劉邦私生子的尷尬局面。 顯然呂后接受了現(xiàn)實,接受了自己由一個富家女,變成貧窮農(nóng)婦的現(xiàn)實,也接受了劉邦私生子的存在。放在現(xiàn)在,呂后妥妥是個賢惠的妻子。 兩人成親后,呂后為劉邦生下一男一女。由于劉邦作為亭長時常外出,且游手好閑,不事生產(chǎn)勞動,家庭的重?fù)?dān)落在了呂后身上。
呂后為了養(yǎng)家,只能一邊耕田,一邊照顧兩個孩子,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這時候的呂后,無愧于賢妻良母的稱號。 二、夫妻分隔的悲慘遭遇公元前209年,隨著劉邦響應(yīng)陳勝起義,從沛縣起兵,開始了戎馬征戰(zhàn)生涯。為了能夠照顧自己的父親,劉邦決定讓二哥劉仲、呂后和審食其留下。 幸運的是,劉邦和其他諸侯一起誅滅了暴秦,并成為了漢王。從劉邦起義到成為漢王,呂后足足與劉邦分開了四五年,獨守空房,養(yǎng)育兒女,其間的愁苦又是幾人能知。 本以為劉邦成為漢王,呂后就能過上好日子,可是與項羽的天下之爭隨即開始。當(dāng)劉邦還定三秦的時候,才想起派人迎接太公和呂后,卻被項羽阻止了。 好日子的念頭沒了,更苦的日子卻到來了。公元前205年,劉邦趁項羽深陷齊國之際,以56萬大軍裹挾諸侯攻取彭城。攻破后,劉邦第一件事不是派人接自己的老婆孩子,而是大擺慶功宴。
在志得意滿之際,項羽率領(lǐng)3萬精兵,出其不意的殺了個回馬槍,迫使劉邦狼狽逃跑。在逃跑的途中,劉邦才猛然想起被丟棄的父親及妻兒,趕緊派人去接。 幸運的是,劉邦帶回了一對兒女;不幸的是,呂后和父親成為了項羽的人質(zhì)。呂后開始了長達2年之久的人質(zhì)生活。 三、絕地反擊的殘忍行徑當(dāng)劉邦和項羽達成鴻溝協(xié)議后,呂后終于回到了劉邦身邊,兩人分離足足有六年之久,原本幻想你儂我愛的情意,因時間的原因,變得生分,變得遙不可及。 呂后發(fā)現(xiàn),劉邦身邊多了很多美人,尤其是寵愛戚夫人,自己只能繼續(xù)獨守閨房。唯一欣慰的是,兒子劉盈,早在公元前205年被立為太子,自己還可以將未來寄托于兒子身上。 她雖妒忌戚夫人的獨寵,但自己年老色衰,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只要緊緊守住兒子的太子之位,也就心滿意足了。
殘酷的現(xiàn)實是,你不爭不代表別人不爭,不是你退一步就能海闊天空的。劉邦和戚夫人居然動了廢立太子的想法,這是呂后堅決不能容忍,而且不能再退的底線。 呂后可以讓出老公,但絕不能讓兒子丟失太子之位。此時的呂后,不再僅僅是妒忌戚夫人,而是對戚夫人母子恨之入骨。 呂后是個了不起的女人,更是母愛太過強勢的女人。她為了兒子,不再退讓,開始借助功臣之力,穩(wěn)定劉盈的太子之位。 通過一番運作,呂后依靠張良的籌謀劃策,成功保住了兒子的太子之位。當(dāng)劉邦去世后,她無法忍受之前的惡氣,做出了慘絕人倫的事情。
在劉盈繼位后,呂后掌握了大權(quán),她先是囚禁了戚夫人,緊接著毒死了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劉如意,最后竟然命人砍斷戚夫人的手腳,挖去眼睛,熏聾耳朵,灌了啞藥,扔到豬圈里,做成了人豬。 呂后寧愿被后人唾罵,也要發(fā)泄胸中積郁已久的惡氣,而且是毫無底線的發(fā)泄,以慘絕人倫的方式,殺死了戚夫人,也將自己永遠(yuǎn)釘在了道德屈辱的十字架上。 四、總結(jié)如果拋開道德的綁架,呂后本是言聽計從、勤勞持家的賢妻良母,盡管在遭受長達六年多的夫妻分隔,以及兩年的人質(zhì)生活,為劉邦及家庭做出了巨大犧牲,也沒有過多怨恨。 只有當(dāng)廢立太子的事情出現(xiàn),呂后才無法忍受,廢立太子相當(dāng)于斷絕她對未來生活的希望。一個被逼入絕望境地的人,一旦反抗,反彈力度非常之大,呂后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但終因手段過于殘忍,而背負(fù)罵名,可悲更可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