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論研習者普遍的反應是中樞的劃分、走勢分解比較難懂,走勢結合律就更是晦澀。本博借助網絡素材,試圖以圖解的方式加以闡釋。原文可參考滇南王的博客。
先溫習兩個基本概念。
纏中說禪中樞定義:某級別走勢類型中,被至少三個連續(xù)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的部分,稱為纏中說禪走勢中樞?!按渭墑e”指低一個級別(周期)的走勢。所謂走勢,就是在價格周期圖表上看到的價格-時間曲線。
纏中說禪根據(jù)觀察把任何周期圖上的走勢劃分成三類:上漲、下跌和盤整。
纏中說禪趨勢(上漲與下跌):在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中,某完成的走勢類型至少包含兩個以上依次同向的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就稱為該級別的纏中說禪趨勢。該方向向上就稱為上漲,向下就稱為下跌。
纏中說禪盤整:在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中,某完成的走勢類型只包含一個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就稱為該級別的纏中說禪盤整。
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一: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都可以分解成同級別“盤整”、“下跌”與“上漲”三種走勢類型的連接。
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二: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類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級別走勢類型構成。
走勢分解定理二不難理解,因為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類型至少包含一個中樞,而一個中樞至少包含三個連續(xù)的次級別走勢類型。這個定理二的一個重要運用就是,當某個級別的未完成走勢類型出現(xiàn)兩個已完成的次級別走勢類型時,可以必然的確認還有至少一個次級別的走勢類型要出現(xiàn)。
例如,上面是30F級別盤整走勢a+B+b的例子,估計很多人怎么都看不出為什么這分解定理一定成立。其實,不妨假設B中有三段5分鐘走勢類型,分別表示為B1、B2、B3,那么a+B+b=a+B1+B2+B3+b=(
a+B1)+ B2 +(B3+b),顯然(
a+B1)、B2、(B3+b)都是5分鐘走勢類型,這就是該分解定理所說的東西。學過一點抽象代數(shù)的都容易理解上面的話,用抽象的話說,就是走勢類型連接這種運算是符合結合律的。但走勢類型的連接運算不符合交換率,這就是該運算的特別之處。只要明白了走勢類型連接運算的結合性,那就不難同時明白
“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一”: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都可以分解成同級別“盤整”、“下跌”與“上漲”三種走勢類型的連接。還是上面30F級別的a+B+b的例子,站在5分鐘級別的角度,這里有三個5F級別走勢類型的連接。
圍繞中樞的震蕩,不一定都是次級別的,例如,一個日線中樞,圍繞它的震蕩,完全可以是30分鐘以下的任意級別,甚至是一個跳空缺口,例如有些股票,完全可以今天一字漲停,明天一字跌停,跳來跳去的。一般這種走勢,一般人看著就暈了。但如果明白走勢連接的結合性,就知道,無論怎么跳,最終都要形成更大級別的,只要不脫離這日線中樞,最后都至少會形成30分鐘級別的走勢。任何圍繞日線級別的震蕩,最終都必然可以按如下方式進行分解:A30-1
A30-2 A30-3 … A30-m30
a,a是未完成的30分鐘走勢類型,至少a依然圍繞日線中樞繼續(xù)震蕩,那a一定最終會完成30分鐘的走勢類型。顯然,這里,m30<9,否則就會變成周的中樞了。
更有實際意義的是,上面的a如果不再圍繞日線震蕩,例如,假設
a是一個5分鐘級別的,而其后一個5分鐘級別的反抽也不回到中樞里,按照日線中樞,這并不構成第三類買賣點,但對于A30-m30,可能就構成30分鐘的第三類買賣點。由于走勢都是從未完成到完成,都是從小級別不斷積累而來,因此,對于真正的日線第三類買賣點來說,這A30-m30的第三類買賣點,肯定在時間上要早出現(xiàn),對于A30-m30,這絕對安全,但對日線卻不一定,因為這A30-m30的第三類買賣點后完成的30分鐘走勢,可以用一個30分鐘走勢又重新回到日線中樞里繼續(xù)中樞震蕩。但這個A30-m30的第三類買賣點依然有參與的價值,因為如果其后的30分鐘出現(xiàn)趨勢,最后如果真出現(xiàn)日線的第三類買賣點,往往就在30分鐘的第二個中樞附近就形成了,根本回不到這A30-m30的第三類買賣點位置,因此,這樣的買賣點,即使不符合你的操作級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