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近期對開學作出了一個原則性要求,需要符合三個條件才考慮開學。 延遲開學,孩子們在家上網課、做作業(yè),遠程參與一些班級活動,家庭變成了小課堂,教育就發(fā)生在家里,“家長”“老師”兩種角色一肩挑,這讓家長們體會到了,當老師的辛苦。也有的家長在檢查作業(yè)的時候,表示“心好累”,甚至有家長睡覺,都夢到老師圍在床邊要作業(yè),這位家長的壓力到底是有多大?在延遲開學的這段特殊的日子里,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悉心照料,也離不開老師的殷切教導。理解很重要,害怕要不得,這段時間里,老師和家長最佳的關系是合作。“宅家學習”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的學生在家會出現煩悶、無所事事等現象,學習的時候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靜不下心來,學不進去。“停課不停學”的網絡學習形式在監(jiān)控上有一定困難,學生的學習,從學?;氐郊彝ィ幌伦訌膶iT的學習環(huán)境回到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這意味著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控制性,相比于學校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而言大大降低了。學生是否都能夠按照老師課程計劃按時參與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學習的效果如何,有無以學習為借口在手機、平板或電腦上做其他事情。這些都是很難進行全方位監(jiān)控的,僅僅依靠打卡,作業(yè)完成,有限的交流互動很難掌握,需要家長的配合才能有更好地保障學習效果。 在學校教學環(huán)境下,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教師具有更強的主導性,而在家庭環(huán)境下開展的居家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弱化了,家長在學生學習方面的作用強化了。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里,由于學生長時間在家中學習,和家人在一起,學校各種教學管理制度對學生的硬約束降低了,原本屬于學校教學的測評、學習小組、班干部、學科代表等方式暫時消失了,這些原本由學校承擔的管理學生的功能,一定程度上落到了家長身上。家長和老師的關系從來都不是“丁是丁,卯是卯”,而是協力合作,因為兩者的目的是一致的,核心都是孩子。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一樣的;渴望孩子成才的心,是一樣的。老師或許是這個世界上除了家長之外,最愛孩子的人。延長假期期間,老師們關心孩子的吃穿用度,希望孩子健康成長;關心孩子學得用不用功、扎不扎實,總希望他們能多學一點,不要因為假期延長影響了功課;關心孩子快不快樂,在家“宅”了這么久,心理會不會受到不好的影響。 這些,都是所有老師的心愿,也是家長寄予老師的殷切期望。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一樣的,互相信任,才能互相成就。每個父母都是孩子的老師,而且,都要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孩子居家學習,父母在旁陪伴,你就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你的一言一行、良好的習慣、優(yōu)秀的品行、閱讀的興趣、堅強的意志等等。都在潛移默化發(fā)生著影響,改變著孩子的人生。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過: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做得再好也無濟于事。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極大,甚至可以令孩子變成同父母一樣的人。正如一句話所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是什么樣,孩子就什么樣。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底色,而父母是這底色最重要的繪制者。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可能并不會像學校教育一樣立竿見影,但卻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一個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和培養(yǎng),可以逐漸塑造孩子的品格和氣質。孩子長大后,這些品格和氣質會一直伴隨和影響著他們。 好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受益一生,變得更加優(yōu)秀。 請家長記?。杭彝ゲ攀呛⒆右簧钪匾膶W校,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教育要親力親為,千萬別指望誰能幫你教好孩子,父母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會在未來變成無法彌補的遺憾!父母今天在孩子身上下的功夫,都會在未來變成孩子一生的后臺和底氣!對于孩子來說,最好的學區(qū)房是家里的書房,最好的學校是家庭,最棒的老師是父母。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的,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但目前中國家長在這方面的認知是嚴重缺失的。家教是什么?是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往往體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別人、基本的規(guī)矩等等,其實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首先取決于父母。但遺憾的是,家長們對此幾乎沒有太多的重視,更談不上正確的教育理念、人才觀念。一談到家教,就變成了花錢請老師教文化課,報各種培訓班,選學區(qū)房選好學校,還有類似2019年春晚小品《占位子》等各種社會現象,而不是家長的身體力行。中國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錢,不惜砸鍋賣鐵,卻忘記了自己的責任與角色。更有甚者,一些權貴和富有人群,用金錢換責任,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花巨資讓孩子一個人出國留學,表面上為孩子做出貢獻,實則是不負責任。一旦孩子出現問題,我們經常是指責學校、社會,而不是反思自己。當我們控訴應試教育的時候,我們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個積極的推動者?是否逼迫孩子報了很多的輔導班?當我們指責社會無序時,我們是否給孩子做出了表率?學校教育是一種知識系統(tǒng),只能教知識,老師的責任是傳授知識,但無法保證孩子良好的品行。而育涉及到一個人的思維、心智、處事方式等等方面,是一個人的完整人格,是需要家長、老師、學校與社會共同參與的。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而明智的父母都懂得與孩子平等相處,注重自我教育,和孩子共同成長。老師一個人要管理一個班級甚至幾個班級的學生,確實沒辦法對所有學生都面面俱到,更不能像家長一樣事無巨細地照顧好孩子。老師不是無所不能的,尤其是居家學習這段時間,條件更是有限,但是每一位老師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家長和老師教育孩子的理念也不盡相同,差異是一定存在的,但老師也在想辦法讓學生學好,讓家長滿意。居家學習,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思維影響孩子的思維,家長的胸懷影響孩子的胸懷,家長對老師的態(tài)度影響孩子對學習的態(tài)度。一位植物學家的兒子拿著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請教老師,但老師不認識。于是,老師和顏悅色地對他說:“你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學家,不妨去請教他,老師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第二天,孩子又來找老師:“爸爸說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稱。他還說,老師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時忘記了?!?/span>老師打開信,上面詳細的寫明了小草的名稱和特性,最后還附著一句話:希望這個問題由老師回答,想必更為妥當。 這位家長的做法非常高明,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支持老師,幫助老師塑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其實這也是支持自己的孩子!上海的校長媽媽祝郁也分享過類似的經歷。 她的女兒四年級的時候非常調皮,總是闖禍,結果到了期末,老師給出的五行評語中竟然沒有一句肯定,全是批評。 女兒非常傷心,回到家飯也不吃,哭著問她:“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呀?” 那天晚上,祝媽媽失眠了,老師的評語就連當了14年班主任的她看了也終生難忘。 她知道受批評的女兒自信受到了打擊,甚至已經開始懷疑自己了! 但她又想到自己是一位中學校長,曾經無數次在講臺上分享:“家長一定要支持老師!學校是孩子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家長本事再大也不可能代替老師?!?/strong> 這次到了自己身上,應該怎么辦? 她連夜寫了一封信,這封信不是寫給老師,而是寫給自己的女兒: 孩子,你見過磨刀嗎?
把刀放在磨刀石上磨,刀一定很疼,可是他沒有發(fā)出一點聲音,因為他知道只有經過這樣的磨礪,他才能變成一把好刀、快刀。 你想變成這樣一把好刀嗎?那就要經歷磨礪! 你睡覺之后,媽媽已經和老師通過電話了,老師說,今天的評語就是把磨刀石,就是要讓你去接受反復的磨礪。 當你把評語上的缺點改正之后,你就會是一把舉世無雙的寶刀了。 祝媽媽用這封信把老師在女兒心目中的形象挽救了回來。
后來,她又和女兒談了很多,幫她重新塑造了對自己的認識,女兒還給自己寫了很多中允的“評語”。祝媽媽說,這件事到今天她還是非常后怕,孩子不會從她不喜歡的老師那里學到任何東西,如果當時不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結果會怎么樣? 她常常用這個故事來鼓勵老師要多幾把衡量孩子的尺子,讓孩子感覺到成功。 她也會用這個故事提醒家長,老師不會故意批評孩子,遇到問題家長可以私下和老師溝通,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支持老師,這是上策! 一位做培訓的老師分享了這樣一段經歷。 那是她第一次上課,在一家開在商場的培訓班里,課很成功孩子們很喜歡她。 但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一個小女孩跑丟了。 她慌了神趕快四處尋找,等她找到孩子的時候,孩子已經哭得非常傷心。 孩子的媽媽看到了,趕快過來安慰自己的女兒:“沒事了!媽媽來了,沒事了!” 小女孩很快就不哭了,然后孩子的媽媽接著說:“這個姐姐剛才因為找不到你很緊張,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親一下姐姐,安慰她一下,好不好?” 小女孩說:“好!”然后親了她一下,這件事她至今難忘! 一個善良、寬容的孩子就是這樣教育出來的。老師是有過失,但家長非但沒有指責,反而選擇了包容和支持!這位家長在孩子面前的做法,應該是最好的教育了! 回過頭來看,人們說真正美好的關系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關系不就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嗎?這樣孩子才能更健康的成長! 教育最需要配合,家長和老師一起攜手努力,才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錦繡前程。有人說:“老師和家長,就像兩支船槳,只有雙方朝著同一個方向共同努力,才能讓孩子向著我們期望的方向駛去,順利到達勝利的彼岸。”教書的是老師,孩子從老師身上學到知識,學到紀律,學到規(guī)則。育人的是家長,孩子從父母身上得到幸福,得到安全,得到品格。家長和老師的相遇,是一場愛與信任的邂逅,只有老師和家長各司其職,互相支持,孩子才能學得好,走得遠。沒有完美的老師 也沒有完美的家長 我們一起努力 世上從來沒有完美,再好的老師,也做不到面面俱到,但老師始終懷著一顆為孩子好的心在盡心盡力。再好的家長,也需要不斷進步,從來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尋找最適合孩子的教育。再優(yōu)秀的孩子,也需要不斷成長,知識是無限的,但每一張試卷的考試內容是有限的,每一天學習的東西是有限的,所以,永遠不要驕傲。不要高估自己,不要低估對方,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只有當老師和家長合力匯成一束光,才能照亮孩子未來的路。只有家校完美配合,才能教育出最優(yōu)秀的孩子。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沒有完美的家長,也沒有完美的老師,我們都在努力,都在進步。/ END / 作者:佚名,來源于網絡,教育一讀,傳遞專業(yè)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xù)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