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四篇)!

 青島城市記憶 2021-10-14

她們,是難忘的老品牌、老味道;

她們,是陪伴了我們幾代人的記憶;

她們,或已黯然消失,或名字變換;

她們,或仍在低谷,或已浴火重生。

不管如何,

都是老青島無法忘卻的記憶情懷。


近期陸續(xù)編輯發(fā)布的《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多篇圖文,一經(jīng)發(fā)布即受到了廣大讀者朋友的高度關注,根據(jù)網(wǎng)友們的熱心回復,又搜集了部分老品牌、老字號、老味道,為大家展示那些曾經(jīng)在老青島心中抹不去的點點滴滴,那些至今仍耳熟能詳?shù)那鄭u制造。再次看到她們的舊影,一定會勾起你或多或少美好的回憶。隨著流逝的歲月,讓我們再去找尋那些深埋于記憶中的老店鋪、老品牌、老味道情懷......

可能會有讀者朋友反饋有些凌亂,自我也是有些東拼西湊之感,其實這也是發(fā)布完第一篇之后,沒想到會有這多朋友關注喜歡,后期會根據(jù)分類進行一個劃分匯編,希望您的繼續(xù)支持!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四篇)!
青島工藝美術

青島手工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聯(lián)合社產(chǎn)品展覽推銷服務部(中山路212號),1958年改為青島工藝美術商店。

青島工藝美術品有限公司,原為青島工藝美術服務部,創(chuàng)建于1958年,2000年10月改制成立青島工藝美術品有限公司,地處青島市中山路繁華的商業(yè)中心212號,系4層樓房,營業(yè)面積1500平方米。 


80年代的中山路青島工藝美術商店(逄淑才收藏)

1953年,"華樂大戲院"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后在原址建起了"工藝美術"大樓。 青島工藝美術品有限公司,薈萃工藝美術品之精華、珠光寶氣、金玉滿堂。經(jīng)營商品有15000多種,主要經(jīng)營工藝美術品和旅游產(chǎn)品。

人民市場
位于市場三路41號的人民市場,原是日本人建的公立市場一一青島勸業(yè)場,1993年,消逝于市場三路的改造中。

1951年9月,由時任副市長張公制題寫的“青島人民市場”正式開業(yè)。


上世紀八十年代,市場三路開辦成農(nóng)貿(mào)市場,那時的市場三路每天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到處是購物的人群,加上即墨路小商品市場的開放,這里成了老市北最繁華的區(qū)域。那座帶鐘樓的大商場,也成為了島城老百姓心中最具煙火氣的地方。 

1993年12月,在眾人的惋惜聲中,昔日的老市場大樓被爆破拆除了,一座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的老市場轟然倒下。人民市場被一座沒有特點、沒有個性的高層新面孔建筑所代替。
即墨路小商品市場

1978年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批即墨路個體戶自發(fā)地擺攤,形成了即墨路小商品市場的雛形,也開創(chuàng)了一個繁榮興旺的即墨路時代。


1980年,青島市正式興建即墨路小商品市場,“馬路市場”的繁榮奇跡開始在這里上演。1997年,青島市政府號召馬路市場“退路進室”,即墨路市場進入了聊城路47號“901”人防重點工程的配套區(qū)域內(nèi)。

“買小商品到即墨路”已漸漸成為了青島人約定俗成的廣告語。在青島人的心中,即墨路小商品市場是一個可以和北京的秀水街、沈陽的五愛街、武漢的漢正街相提并論的地方,留給了人們太多美好的回憶。

市場三路“韓國城”

“韓國城”(俞宗海攝影)

2003年12月,位于市場三路的青島韓國城開業(yè)。

1993年12月,在眾人的惋惜聲中,昔日的老人民市場大樓被爆破拆除了,一座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的老市場轟然倒下。人民市場被一座沒有特點、沒有個性的高層新面孔建筑所代替。可惜已沒了人氣的市場三路,加之即墨路小商品市場退路進室,后來新開的人民商廈的結局可想而知,再后來,閑置多時的大樓2003年又改為韓國城…

莘縣路市場

莘縣路菜市樓位于青島市莘縣路105號,對面是莘縣路小學,南面是著名的海軍4808工廠,菜市樓曾是青島西部著名的菜市場,其規(guī)模僅次于市場三路的菜市場。

2001年莘縣路市場樓舊影(毛衛(wèi)東攝影)

莘縣路市場樓的建設時間是1934年。它的起因,最早是滿足海產(chǎn)品販賣的需要。建成后的莘縣路市場樓,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成為了臺西和后海一帶唯一的大型市民商場。解放后,一樓改成飯店、土產(chǎn)等商店;二樓、三樓成為住家戶。


2008年,菜市樓與幸福樓一道因青島東西快速路三期的建設而被拆除,這座歷經(jīng)七十余載的老建筑,曾經(jīng)與市場三路菜市場、臺東鎮(zhèn)商業(yè)市場、東方菜市場齊名的莘縣路菜市樓,最終成為了島城人永遠的記憶。

國際海員俱樂部

青島國際海員俱樂部

位于新疆路的中段的青島國際海員俱樂部,起初是為了給靠泊在青島的中外船員提供一個休息娛樂的場所,那里設施先進,條件優(yōu)越,有餐廳、有舞廳、有放映廳,有可以買到真絲衣物、金銀首飾、瑪瑙翡翠、書畫筆硯等等具有中國風格的旅游紀念品的外匯商店,還有外輪供應公司可以為船舶提供一切所需要的服務,是船員航行到青島時一個溫暖的家。

因為要建快速路,那些建筑已被拆除,青島國際海員俱樂部這個名字和它的建筑永遠地從這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將是高橋飛架南北,車輛川流不息的另一番景觀。

嶗山百貨大樓

嶗山百貨大樓

根據(jù)資料記載,嶗山百貨1951年起始于膠東人張家和創(chuàng)辦的李村消費合作社,5個人在20平方米里經(jīng)營起小百貨和雜貨。后來經(jīng)歷數(shù)度擴張,1971年1月,成立更名“國營嶗山百貨商店”——這是當時嶗山規(guī)模最大的百貨商店。1983年,嶗山百貨商店改建為高4層、營業(yè)面積5000平方米的商場,并改名為嶗山百貨大樓,自此時起,“百貨大樓”就成為李村地上最響亮的招牌。2003年10月28日,嶗百集團正式更名為維客集團。

第四百貨商店

第四百貨商店(徐建軍攝影)


鞍山路上青島第四百貨商店,后改稱四百購物中心,隸屬于青島國貨集團,杭鞍快速路建設中拆除。

第五百貨商店

原第五百貨商店(張潤東提供)


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在嘉定路、嘉興路之間,宣化路、寧化路之間的區(qū)域,寧化路蔬菜副食品店旁邊,建立了兩層樓的'四方百貨大樓’,后改為'青島市第五百貨商店’,后又擴建加層,由于經(jīng)營不善現(xiàn)己關閉,成為'四方書城’。此店當時是四方區(qū)最大的百貨店,成為四方的商業(yè)中心,群眾的最愛。當時路上見到熟人問“上哪去?”,熟人自豪地回答“四方大樓”,可見此店在老四方人中是多么地深入人心。 

海云街百貨商店

青島海云街百貨商店(徐明臣提供)


曾經(jīng)的海云街百貨商店,在當時也是很知名的。一間很大的平房里四周是一圈柜臺,中間還有一圈柜臺,服裝布匹、毛巾肥皂、暖瓶飯盒、針頭線腦、紐扣發(fā)卡、手電筒、雪花膏,應有盡有。

人民路百貨商店

人民路百貨商店,旁邊是平安路飯店(逄淑才收藏)
燕兒島商場

燕兒島商場

燕兒島商場,估計知道的人不會很多了。當年在辛家莊一帶也是很有名氣的。

療供自選商場

1984年9月30日,療供自選商場正式掛牌開業(yè)。自選商場,這是人們當時對它的稱呼。多年后,當大型超市開遍全城后,人們還會記起這處最早的“超市”嗎?

新城市廣場

新城市廣場


開始叫“城鄉(xiāng)商業(yè)城”,后來改成“新城市廣場”,如今的麥凱樂。

湛山賓館
1986年的湛山賓館(張巖攝影)

 1992年,當島城的東部還是一片菜畦時,人們對東部能開發(fā)成什么樣子沒有任何概念。但在原湛山村附近,在今天延安三路與香港中路的交界處,有一座建筑卻見證了新舊的沖突,見證了東部的崛起。這就是湛山賓館。

據(jù)網(wǎng)友piva介紹,那時湛山賓館周圍最高的建筑是改造前的郵電賓館,當時也只有一棟樓,就是現(xiàn)在靠近香港中路的這段樓體。原來湛山賓館南面是很大面積的空地,這塊空地后來建設了湛山賓館二期和國稅局大樓;東南面以前是新華社青島記者站的三層小樓;再東面是航務二公司車隊的駐地,里面停放著很多前蘇聯(lián)進口的大型車。湛山賓館北面與湛山小學兩兩相望,那時湛山小學還在用,每當上下學的時候周圍很是熱鬧。小學東面的紡療也不像現(xiàn)在沒有大門,而是有一圈很厚重的石砌圍墻。


遠洋大酒店


遠洋賓館是東部較早的大樓,以前福州路還是一條大溝的時候就建起來了,當時門口還有一碩大的鐵錨。之前是青遠辦公樓,后來東部開始發(fā)展時改為賓館。
海天大酒店

海天大酒店建成于1985年,于1988年正式開業(yè),海天大酒店曾是青島市最佳海景綠色酒店,山東省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五星級酒店之一,對于普通的青島市民來說,更是將出入海天,當成一種“榮耀”。曾經(jīng)風光無限的海天大酒店,與國際一線酒店品牌差距逐漸拉大,與周邊相繼建成的高層建筑相形而絀,2011年海天大酒店停業(yè),進而決定啟動改造項目工程。

2013年6月10日清晨5時16分,隨著一連串低沉的爆破聲,高達95米的青島海天大酒店兩座大樓在晨曦中徐徐墜落傾倒。

遠洋賓館、湛山賓館、海天大酒店,這些東部曾經(jīng)的地標式建筑,如今已經(jīng)相繼退出了人們的視野。

鐵道大廈


位于青島火車站的鐵道大廈被稱為是“當年青島的標志性建筑之一”。鐵道大廈于1991年正式營業(yè),也是當時島城西部不多見的高層建筑。

2007年1月7日,作為青島火車站改造工程的一部分,青島鐵道大廈被爆開始拆除。這是青島火車站改造中最大的拆除工程,也是全國爆破樓層最高的工程。

東風電影院

東風電影院

“東風電影院”位于市北區(qū)市場三路22號,占地960平方米。該院由日本人三浦林三投資,1920年開始營業(yè),初名“電氣館”,是全市最早的電影院之一?!?/span>

1990年,隨著中山路至市場三路一線商業(yè)的衰退,影院也每況日下,2003年,最終不得不停業(yè)倒閉…… 2009年,“東風電影院”被列入拆除范圍。2011年,在快速路三期工程中被拆除。

東方市場

東方市場建于上世紀30年代沈鴻烈市長主政時期,其“回”字型內(nèi)置天井的結構是當時商業(yè)市場的通用格局,市場于1930年開始興建,1931年竣工。

東方菜市場



郵電局、廣西路奶站、壓面條的小作坊等都成了難忘的回憶。


2006年12月30日,龍口路20號地塊拆遷工作正式啟動,2008年,歷經(jīng)七十余載的東方市場也最終凄美落幕。
滄口浴池

滄口浴池

滄口浴池最早叫大眾澡堂,是1953年政府為解決周邊群眾洗澡問題t以三口大鍋燒水建起的澡堂子,后來發(fā)展到使用鍋爐燒水。七十年代初,拆除舊大眾澡堂,在原址上興建了四層的滄口浴池,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的滄口浴池也是青島市當時最大的大眾洗浴場所。
三盛樓

三盛樓

三盛樓曾是老滄口街名聲最大的一家飯店,許多婚禮和重要交易活動都在這里舉辦,它一度曾是滄口地區(qū)社會交際的舞臺。

1923年,高密老家開館子的張富盛、張富林兄弟二人到下街來投奔姐夫陳年好,三人商量共同出資在“上街”和“下街”的交叉口開飯館,名為“三盛館子”,意為“三人共同興盛”之意。第二年,已經(jīng)賺了錢的陳年好和張氏兄弟把三盛館子原來的臨時房就地扒倒,在原址蓋起了二層樓房,營業(yè)面積比原先的臨時房大了數(shù)倍,并正式改名為三盛樓。

三盛樓的樓房風格受日式建筑影響,磚木結構,緊湊嚴謹,窗戶狹長,充分利用空間和建筑材料,木地板鋪地,在當時的滄口是一地標式建筑。
 
三盛樓開張以后,除繼續(xù)經(jīng)營傳統(tǒng)食品外,還在二樓開設了酒樓雅座,由張富盛親自下廚,相繼開發(fā)出三珍扒肘子、干姜黃悶雞等名菜,尤其是干姜黃悶雞,號稱“青島一絕”。三盛樓名聲大噪,與中山路的春和樓、臺東的聚福樓,合稱為島城“三大樓”。

 
隨著青島火車北站的建設,2011年11月,三盛樓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昔日的輝煌進入了歷史。

滄口亨得利

滄口亨得利,四流中路連鎖店。


青島鍋貼

青島鍋貼

青島鍋貼有限公司,原名青島滄口鍋貼鋪,位于四流中路82號,始創(chuàng)于二十世紀中葉,1956年公私合營時,隸屬三盛樓飯店,1983年實行獨立核算,1998年7月成立青島鍋貼有限公司。 

滄口青島鍋貼鋪

青島鍋貼的特點是外焦里嫩、鮮香可口。鍋貼共有四大系列五十多個品種,四大系列分別為:海鮮類、肉類、素類、甜類,其中有以鮑魚、魚翅、蝦段等珍品為主料組成的具有較高營養(yǎng)價值的"三珍鍋貼",是鍋貼宴中上品之作,還有用扇貝柱制作而成的"海鮮鍋貼"以及適合大眾口味的"三鮮鍋貼"等。 

臺東三路商業(yè)街

80年代的臺東三路商業(yè)街(逄淑才收藏)

臺東三路,青島市服裝二廠第一門市部。(逄淑才收藏)

臺東三路,左側中間大門洞進去就是臺東市場百貨商店(逄淑才收藏)

這里曾有臺東市場樓、這里還有利群綢布百貨店,綢緞布匹、皮貨、百貨電器、手表、眼鏡一應俱全。此外,還有大陸茶莊、正大食品店、新新照相館、新華樓浴池、光陸戲院……這些名字逐漸成了老青島人難以忘卻的記憶。
臺東市場百貨商店


臺東市場樓是當年臺東三路的中心軸,始建于1933年,后經(jīng)改造,一層經(jīng)清理整頓后成為臺東蔬菜公司的蔬菜副食品商店。二層在解放前經(jīng)營布匹、化妝品、花卉、服裝店等,長期來一直是臺東鎮(zhèn)最大的商業(yè)市場。

臺東市場百貨商店(逄淑才收藏)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青島第二百貨商店的東面建了新樓,老樓改為臺東市場百貨商店,新樓為青島第二百貨店(今千川百貨) 。

上世紀中期,臺東市場樓被列入舊城改造之列,1999年居民和經(jīng)商者陸續(xù)搬離,2003年,隨著臺東萬達的崛起,這座曾經(jīng)臺東最大的商業(yè)市場和老青島第二大戲院就此消失......

利群百貨

臺東三路上利群百貨以多家店鋪組成

利群百貨始建于19世紀30年代,前身為“德源泰百貨店和福興祥百貨店”,1964年青島商業(yè)主管部門將福興祥百貨店與德源泰百貨店合并,正式冠名為“利群百貨商店”,又將臺東三路上的永信布店以及周圍的一些小商鋪劃歸利群,在臺東三路有四個門市部,一層為百貨商店,二層居民區(qū)。


八十年代的利群百貨


新華樓澡堂

臺東三路上的新華樓澡塘

新華樓澡堂建于1923年,位于臺東三路58號。當時為木質(zhì)結構的兩層樓,一層為官座,二層為雅座,服務項目有洗浴、盆浴、理發(fā)、搓背、修腳等。青島解放后,新華樓澡堂公私合營并進行重建,由木質(zhì)結構改為三層的混凝土結構,隸屬于青島市飲食服務公司。1992年下放到臺東區(qū),隸屬臺東區(qū)飲食服務公司。1994年改制為職工參股的股份合作制企業(yè),稱青島新華樓康樂中心。網(wǎng)點面積2500平方米。1999年整體劃歸臺東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同年被拆除。

皮鞋一廠第一門市部

臺東三路,青島皮鞋一廠第一門市部

1992年9月,青島市為擴大名牌產(chǎn)品優(yōu)勢,將青島皮鞋一廠、青島皮鞋材料廠整建制地劃歸青島孚德靴鞋廠,組建青島孚德皮鞋總廠。

臺東區(qū)醫(yī)院

臺東區(qū)醫(yī)院

青島市骨傷醫(yī)院(原臺東區(qū)醫(yī)院)


青島市骨科醫(yī)院位于臺東三路122號,其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區(qū)聯(lián)合醫(yī)院,院址設在振興路19號。同年12月改稱青島市臺東區(qū)醫(yī)院。1975年遷至臺東三路122 號。1985年更名為臺東骨科醫(yī)院。1991年改名為青島市骨傷科醫(yī)院。
遵義劇院

遵義劇院(毛衛(wèi)東攝影)


上世紀三十年代,臺東商業(yè)市場東門福寺路的東南建成商業(yè)舞臺,后來改名“光陸戲院”,演出以京劇為主。1966年更名為“遵義劇院”。建筑面積2651平方米,有座位1225個,舞臺設備齊全,除接待演出團體外,經(jīng)常放映電影。那時候,有張票進去看電影或者是聽戲也是一件很時興的事。

2003年,遵義劇院隨著老臺東市場樓一并消失,隨著臺東萬達的崛起,這座曾經(jīng)老青島的第二大戲院就此消失了。
臺東電影院

1939年在臺東鎮(zhèn)一丁目(云門一路28號),慈光電影院建成開業(yè),在有“大光明電影院”前,它是老臺東唯一的一家電影院。1964年,市文化局撥??顚τ霸哼M行大修,改稱臺東電影院。1966年“文革”時期曾改名為“反修電影院”,80年又恢復為“臺東電影院”。

臺東電影院也是比較早的退出影院行列的電影院,記得從90年代開始就逐漸開始走向落寞。最初被改建成夜總會,后來又變成了星期八KTV。不過這家影院的隔壁倒是走出了一個響當當?shù)钠放?,就是后來著名的萬和春排骨米飯。


大光明電影院

曾登上銀幕的大光明電影院

大光明電影院,位于臺東一路53號,建于1958年。它曾是解放后臺東一路上的第一批新建筑,也是解放后青島新建的第一座電影院。

大光明電影院在上世紀50年代到上世紀80年代之間有過非常輝煌的時期,每天都會有排隊“搶”票的場面。后來在不景氣的電影市場的影響下,加之影院本身的老化及萬達等新影院的沖擊,致使大光明電影院客源萎縮嚴重。1993年改造完成3個電影廳及電子游戲等項目,2008年3月停止放映。

南山市場

南山市場(逄淑才收藏)

南山農(nóng)副產(chǎn)品綜合市場由青島解放前的南山菜市演變而來,已有60余年歷史。南山農(nóng)副產(chǎn)品綜合市場是青島市知名度最高、經(jīng)營面積最大、經(jīng)營品種最全、客流量最多的綜合農(nóng)貿(mào)市場。市場位于臺東區(qū)人口稠密地段,占地面積 68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7萬平方米,市場經(jīng)營方式批發(fā)兼零售,尤以海產(chǎn)品、蔬菜和牲肉批發(fā)聞名島城。市場擁有攤位434個,其中水產(chǎn)品146個、蔬菜 30個、干海貨79個、熟食禽蛋149個,其他臨時攤位58個,市場日均客流量1萬余人次,年交易額約4億元。該市場于1999 年1月退路進室。

臺東旅社

80年代生意紅火的臺東旅社(逄淑才收藏)

臺東旅社位于臺東一路24號,臺東郵電局對面,成立于1973年,原明新池澡堂改建,后又經(jīng)兩次改造,成為如今的臺東大酒店。

青華攝影

威海路上的青華攝影


青華攝影藝術中心創(chuàng)建于1899年,時稱盛發(fā)永照相館,是青島市照相行業(yè)著名老字號企業(yè)。1956年,公私合營后更名為新新照相館。1966 年更名為向陽照相館。1996年11月,該企業(yè)由全民所有制改制為股份合作制,更名為青華攝影藝術中心。

聚福樓

臺東西二路上的“聚福樓”

聚福樓是青島著名的魯菜館,與春和樓、順興樓并稱為島城“三大樓”,當年只要談起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聚福樓大酒店位于臺東區(qū)臺東西二路,建于1924年。由山東福山吳子玉、高學曾租用清末遺老王垿在即墨路12號的樓房,開辦 “聚福樓”,寓意為“聚大福大貴于此樓”。1943年因煙頭引起失火,遷至現(xiàn)址,改名為“聚福樓”東記,經(jīng)營面積1400多平方米。1956年公私合營,1982年重新恢復“聚福樓”老字號。1993年8月,改制為全市首家股份合作制企業(yè),更名為聚福樓大酒店。1998年聚福樓被列入臺東區(qū)政府的臺東三路拆遷改造項目,原址拆除后停業(yè)至今,雖時隔多年,很多老青島仍會不時懷念起這座百年老店。


臺東交電商店

臺東交電商店

1982年8月1日成立的臺東交電商場家用電器維修部顧客盈門(龐淑才收藏)
臺東化工商店

臺東化工商店

臺東郵電局

臺東郵局

2012年4月12日,有著60多年歷史的臺東郵電局主樓終于在轟鳴聲中倒下了。人們再也看不到這座再熟悉不過的地標性建筑了。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