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疫情期間,我窩在在家里極度無聊時突然想追追劇。聽說這些年的后宮劇很是火爆,我耐著性子看了幾段開頭,卻始終無法沉下心看下去,只能放棄。與其看一群狗血而無邏輯的男女互虐浪費時間,還不如把杯子們請出來洗涮干凈,摩挲把玩更覺過癮。 一 其實,每一個男人的心中還是幻想著三妻四妾的。 那么,眼前這些盈盈一握、瑩潤豐饒、亭亭玉立、型姿各異的杯子,可不就如同后宮妃子們一般? 我們可以肆意把玩寵幸,還不用擔心勾心斗角,豈不快哉! 唯一的問題是: 今晚喝茶究竟該臨幸哪一只? 我近期用得多的是這只青花釉里紅纏枝花紋缸式臥足杯,弘器大雅年前新出的仿明款器物。 杯子敞口,淺弧壁,臥足,口徑為8.2公分,高4公分,大小十分適手,用來日常喝茶很是合用。 雖然是臥足杯,但底足還是修成了如鯽魚背般的淺圈足模樣,胎釉結(jié)合處處理得相當細致,有著階梯狀的層次感。 器物的胎體瑩潤,白中閃青,青花色澤濃郁且深邃。 手繪的纏枝四季花卉紋,枝葉的線條纖細流暢,葉片用重筆拓染出黑褐色結(jié)晶斑,雖不是真正的永宣風格,倒也有一些明式疏朗的味道。 不足之處是畫風偏簡,單線勾勒少了填色留白的層次感,線條本身還有些拘謹不夠灑脫。 但釉里紅的花卉畫得倒是頗為細致,蓮紋層層疊疊,牡丹飽滿濃艷,菊紋還有留白,因為銅紅流淌暈散的特性而無法像青花一樣清晰。 讓我更滿意的是杯子內(nèi)外的釉里紅都燒得很正,紅中隱著些許綠意。 細摸之下,銅紅的釉面處會有些許凸起,杯底有一朵紅花燒飛后留下的一絲綠意,但這就是銅紅的真正表現(xiàn),懂的人自然不會去計較。 此類杯型誕生于明代成化時期,小器大樣,別具風格。 臥足可以使器物顯得更加敦實穩(wěn)定,給人以物雖小、氣勢大的感覺,所以又稱其為成化缸杯。 其中,最出名的當然是成化斗彩雞缸杯了,但雞缸杯的唇口處略撇,和這款器物又有些許不同。 如果要給成化缸杯的杯型定個嬪級的話,貴妃之位當可封得。 除了有萬貴妃的加持,此類器物本身的線條唇感俱佳,加上釉潤胎薄,杯底留香的效果也很出色。 再簡單說個細節(jié),弘器這件杯子的口徑是8.2cm,底足直徑5.1,兩者正好處于0.618的黃金比例上,可見用了心思。 但從功能定位上看,我覺的弘器的這款杯子,更像是韋小寶的大老婆“雙兒”。 金庸老爺子在《鹿鼎記》里編織了一個屬于男人的終極春夢。 他幫韋小寶挑選的每一個老婆,都有不同的功能: 雙兒負責好用,阿珂負責好看,蘇荃則充當母親角色做管理員; 小郡主像小寵物,可以逗著玩兒;曾柔則有一點俠女的颯爽,別有風味; 建寧公主負責刺激和接受辱罵,屬于SM系;而方怡則負責跟他玩耍,更像是綠茶。 對于杯子控而言,各款器物自然也要像韋爵爺?shù)拇笮±掀艂円粯忧槿じ鳟惒藕谩?/p> 我之所以說弘器這款杯子是“雙兒”,主要是性價比不錯,便收了一對兒做日用器。 那么,可擔當其他主要角色的經(jīng)典器型究竟有哪些呢? 壓手杯 明代永樂青花壓手杯為無上珍品,歷代也多有仿制,也是景德鎮(zhèn)最流行的杯型。 耿寶昌評價“其制作工藝可謂超前軼后”,坦口折腰,順口沿而下,胎骨漸后,如將其握于手中則切合于手心,執(zhí)于手中則恰合于虎口,均有凝重之感,故得“壓手杯”之美名。 雞心杯 杯心下凹呈深圓渦狀,杯底心如雞心一般向外凸起,腹深小圈足,也是以永樂年的最為精美。 其造型優(yōu)美,有骨子舒展從容的氣度,足部尖小,氣勢上卻能穩(wěn)穩(wěn)地頂住。 這支談窯早期的嬰戲斗彩雞心杯,就一直是我的心頭至愛。 斗笠杯 又名笠式杯。盞指闊口杯,這種杯口大,直壁,狹足,倒著看像一頂斗笠。 宋代因斗茶需要,所以黑色為主,宋徽宗還專門寫了篇《大觀茶論》,“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現(xiàn)代人更喜歡白釉斗笠,因為方便看茶湯顏色,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喝茶的時候絕對不會碰到鼻子。 馬蹄杯 又名嘉靖杯,因倒置形似馬蹄而名。敞口,斜削腹,內(nèi)凹小平底。 明成化、嘉靖,清康熙、雍正時期燒制的數(shù)量最多。 馬蹄杯以其量度有制,更可以配合酒令的賞罰,深受古代文人歡迎。 鈴鐺杯 亦稱“仰鐘杯”、“金鐘杯”、“磬式杯”,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因形如倒置的鈴鐺而得名。 從明代中晚期的外銷高足深腹式杯演變而來,杯型小巧秀氣,優(yōu)美典雅。 斗方杯 像過去量米用的斗,故名斗方。 方杯和方壺一樣,不能拉坯成型,要用泥片拼接粘合起來,制作難度很大,燒制成品率也很低,相對較為珍貴。 此外還有聞香杯、高足杯、栗子杯、牛眼杯等等,也是比較經(jīng)典的器型,因為不太合我意,就不多介紹了。 ![]() 經(jīng)典的器型講究傳承,但對于專業(yè)的做坯師傅而言,他們更講究杯子口沿、腰腹、底足的形狀,所以杯子的命名規(guī)則也主要來自于這三個部分。 口沿 垂直沒有變化的叫直口; 向外敞開的叫敞口,又叫侈口; 口沿向外翻,呈喇叭型的,叫撇口; 向內(nèi)收呈倒喇叭型的叫斂口,微斂較多。 花口 除常見的四方、六方、八方,還有做成花瓣形的,如梅花、蓮花等,叫花口。 最著名的花口是那只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汝窯碗,稱之為葵瓣口,原本是只溫酒器。 葵口是秋葵花瓣的形狀,菱口是在每個葵口花瓣中間加一尖。 海棠口是橢圓形的,必須四瓣。 腰腹 腰腹就是杯身部位, 垂直的叫直腹;斜直的叫斜直腹; 向外凸的叫鼓腹;向內(nèi)收的叫弧腹; 上部垂直,下部內(nèi)收的叫曲腹; 有明顯轉(zhuǎn)折的叫折腰;有凹槽的叫瓜棱腹。 底足 最常見的是圈足:圈足向外敞開的,叫敞足或八字足; 假圈足,側(cè)面看上去有圈足,其實里面是平的; 玉璧底是厚圈足,看上去像一塊玉璧; 底部沒有足,完全是平的,叫平底; 底部向內(nèi)凹的叫臥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