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周五專欄 | 石也丨寫給靈魂隱隱作痛的……

 香落塵外 2020-03-14

本文已授權本平臺發(fā)布

寫給靈魂

隱隱作痛的……

文丨石也        版式設計丨強哥

一位叫做竹居的網(wǎng)友偶然點入了我的博客空間,一口氣閱讀了我的好多文章,并留下了長長的一段文字。此篇文章正是作為對這段文字的回復才寫下的。抑或說,之所以寫下這篇文章,更是那些文字給我?guī)淼膶懽饔?/p>

不妨先把那段文字原封不動地復制于此——

心中有話與齋主(因我當時的網(wǎng)名叫做“裸夢齋主”)商榷,憋了好久了,看了你好多文章,尤其婚姻愛情方面的,終于在你的文字中找到了出口。此處不作道德或話語權上的撻伐,只作觀點的陳述,或者尋覓幽燭洞微的努力。

我個人是常年分居和婚姻冷暴力中的主角。只說主角而不說自己是受害者,是因為傷害與被傷害,在婚姻中從來都是兩體一身的轉化,不必把自己說得多么無辜,失敗的結果要由兩人擔當。在獨居十年的歲月里(婚姻一直是形同虛設)的后四年,也就是合法單身的四年里,個人發(fā)生過單身之間的交往,也有過一次跟已婚男人的一夜之情。

可以說,在生理需要、病態(tài)人格與道德沖突,和所謂那一點點可憐信仰的糾結折磨下,走過最不堪的一段路。但是,我始終把愛情dang靈魂產(chǎn)物放到最高位置上。

我在污泥中打過滾,有切膚之痛,但始終有靈魂——且自認為那靈魂是鮮活的。這也是今天敢于面對自己的源頭。

在個人經(jīng)歷中發(fā)現(xiàn)(以下觀點僅代表個人),不論年齡,不論交往,或婚內狀況,大有“全民出軌”的泱泱態(tài)勢。呵呵,信仰在這樣的現(xiàn)實面前,究竟是什么質地或感覺?!我不忍傷害他。這就是我目前的現(xiàn)狀和我經(jīng)歷的現(xiàn)狀。齋主作為男性公民,在話語權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阿根廷女詩人阿爾韋西娜·斯托爾尼曾說:“我的價值高于周圍男人的平均值,而就身體而言,作為女人,我卻是男人的奴隸,男人的模子,男人的黏土。我不能隨意地愛男人,我過于驕傲,我不能屈服。我又缺乏使男人屈服的身體條件,在我身上,悲劇的痛苦比歌唱的愿望更強烈?!?/p>

這,就是背負傳統(tǒng)文化,背負貞操觀念,背負世俗壓力,背負年齡生理問題,還愛情至上,至少不會輕松茍且,絕不事實成為情人關系的中國女性現(xiàn)狀。愛情是稀缺的。而糟糕的是,不知內在良性互動的婚姻是讓人絕望的。

但是,愛情并非萬能金瘡藥吧,在婚后愛情共建方面,國人的課太缺,意識太淺薄了。雖說不刻意的浪漫才是真浪漫,但有責任感的維護和開掘才是最難的本事。如今的國人,并非沒有自由選擇的能力,而是在無知和蒙昧上繼續(xù)做著荒唐甚至是荒誕的事情。這并非道德規(guī)范就能盡極約束的,這涉及文化,人格,修養(yǎng),靈犀和人品等等多個方面。

解決不好愛情婚姻問題的民族是沒有力量并缺乏幸福感的。愛情和婚姻文明并非一個調子就能實現(xiàn),但至少是內在的健康和外在的練達高度統(tǒng)一的結果,任何因為欲望的破壞和形式上的完整都不叫文明。

至于我個人,只能說,我傻過,我瘋過,但我不想給曾經(jīng)假以孤獨和煎熬而不知愛護珍視自己的生活找什么借口。如今明白安靜下來了,就讓信仰歸位,一個人孤獨地自然死去,我想,這也是一種坦率的人生吧。

對了,齋主,深刻認同你的靈肉合一論!

以上就是竹居的留言。

不知他人看完了這段文字會產(chǎn)生什么感覺,我看完當即便產(chǎn)生了較大的震動,內心著實泛起了一陣陣的波濤,那波濤雖然算不得洶涌澎湃,但也把我擊打得連連后退,讓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可以說,這段文字充滿了真誠與信任,更有點沉重。除此,還給了我這樣一種感覺——她的內心很不平靜,有著波瀾,有著沖突,有著撕扯,有著無奈,有著吶喊,有著酸楚,有著彷徨……甚至有著悲觀與失望(“失望”一詞本想用“絕望”似乎更貼切,只是因為擔心加重她的心痛才沒敢用“絕望”)。

于是,有點激動——抑或是沖動——的我當即回復說:“認真看了兩遍,我會就此再寫一篇文章的?!痹诰W(wǎng)上,我是較少對評論以及留言進行回復的,尤其那些無關痛癢的文字,還有那些毫無原則的恭維性評論。這與高傲之類無關,主要是性格使然。也許因為孤芳自賞,也許因為自慚形愧,在網(wǎng)上這個空間我始終堅持著獨來獨往——所以有人評價我是獨來獨往的精神英雄。這下子可好,我竟然還要針對一段留言而單獨寫一篇文章!在我做出這個承諾之后,連我自己都有點愕然。我這樣說倒不是為了讓誰感激,更何況我的文字自認為本就不值半文。其目的無非只是想證明,以上這段文字確實引起了我的深入思考。所以,之所以非得以一篇文章作為這段文字的回復,主要是源于內心的愿望。

可是,盡管我認真地看了兩遍那段文字,依然一下子不知道回復點什么更合適,如果簡單的猶如例行公事一般回復了,哪怕文章再長,也還是不如不回復了。不回復,我不是擔心人家會罵我食言,況且罵我的人多了,俗話說債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不差再多一個罵我的。所以我的想法是,既然回復了,就要盡自己所能,拿出自己自認為最高質量的文字,起碼是認真的文字。文字——準確說是上層的文字,我一直認為是最動人最直接最有效的安魂曲。之所以要以一篇文章做以回復,因為我感到寫下那段文字的主人其靈魂鮮活,而這個鮮活的靈魂同時又藏匿著某種說不出來的酸楚——隱隱作痛的那種,所以我希望能通過我寫下的這些文字給這樣一個靈魂某種慰藉,起碼能減輕一些她的隱痛。這便是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初衷了。當然,是否能達到這個效果,我不敢盲目恭維自己的思想能力,但我敢于確信的是,我是認真的。除此,我尚擔心的是,我以上對其個人內心世界帶有主觀臆斷性質的分析判斷是否正確是否吻合,如不正確或未吻合,就當我杞人憂天罷了。起碼,即便這種分析不適用于其本人,肯定還適用于另外的很多人,即便不適用于所有人,肯定還適用于我本人。因此,這個回復既是寫給她的,更是寫給我自己的。因為,大凡擁有了鮮活靈魂的人,都有一個讓人心寒的共同點——總是感覺那個靈魂在隱隱作痛。

靈魂,是一個虛無之存在,換言之,是一個悖論的存在。你越是感覺到它的存在,那種隱隱作痛的感覺會越是深刻越是明顯,但你又越是欣喜著幸福著自豪著它的存在,一旦你想擺脫掉那種隱隱作痛的感覺,或者說從自己的“存在”之中剔除靈魂的存在,你將會感覺到的,不是輕松,反而是那種隱隱作痛的感覺更加強烈了,甚至痛不可當……這便是靈魂的獨特屬性。正因為靈魂的這種屬性,所以每個人都無法再活回去了,所以鄭板橋先生才有了“難得糊涂”的感概——既然已經(jīng)明白了就再也糊涂不了了。

看過一部美國電影《綠里奇跡》,關于其內容不想贅言——強烈推薦給大家務必親自看一看,只想說其中的一句話——凡是真理都有點嚇人的!為什么要說這句話呢?雖然真理的名字有很多,比如“上帝”,比如“釋迦摩尼”,比如“天老爺”,比如“真主”,比如“道”。可真理的這些別名并非世界通用,世界通用的真理的別名只有一個,那就是——“靈魂”!之所以靈魂是一個悖論的存在,因為靈魂與生俱來的便與真理同時同位,也是有點嚇人的。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懼怕自己靈魂的入竅,所以能夠擁有靈魂之人少而又少。況且,部分已經(jīng)幸運地擁有了靈魂之人,后來又要么因為這種懼怕,要么因為承受不了那種隱隱作痛,而硬生生地將自己“體內”的靈魂驅趕了出去。所以,這個世界能夠真正擁有靈魂的人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寫給靈魂,或者說寫給擁有靈魂的人,豈能敷衍了事!為了回復這段文字,著實讓我費了一番周折,反反復復地看了幾遍那段文字以便更深入理解其內心世界不說,還特意到她的空間瀏覽了她過去的很多文字。她的文字以詩歌為主。剛一進入她的空間便產(chǎn)生了再次的震動,只因為那幾個字——做詩歌的亡命之徒。之所以要這樣做,目的便是首先了解一下其人,因為一個人的思想形成無不與其人生經(jīng)歷有關,我想在她的文字中尋找到一些有價值的蛛絲馬跡。正如另外一位網(wǎng)友所說——任何一個寫作者的文章,都是在或直接,或含蓄,曲曲折折,吞吞吐吐地表達著自己,讀一個人的文字其實是在讀一個人的心情。也正如那句話——有多少人是在用看似與己無關的歌聲委婉地表達著自己的心聲。

讀了她的一些文字之后,給我的感覺是胸口壓著一塊石頭,很重。文字首先是氣場,而這個氣場歸根結底又來源于內心,或者說來源于靈魂深處。靈魂越是純凈的人,其氣場越是強大。

比如她的這樣一段話:“從來狼奔豕突的我,何時守過自己的丹田之氣?秋葉之靜美當讓你安詳和沉思:這是你的深秋,這是北方的初冬,還沒曾至徹骨的凜冽,但是你終究要面對的是生命的凋零。”生命最深刻的表情是憂郁??赐赀@短短的幾句話,內心那種……那種憂郁感油然而生。

面對生命那無奈的凋零過后,她又在無聲地吶喊著:“來吧,就在這雨夜里為愛情吟唱,讓我們的快樂感染著風,從西北西劃向東南東,直到每一盞路燈下面,有一個秘密的匣子,悄悄開啟。旋律飄進夢里,原來,不會唱的也能一起唱啊……”這便是一個鮮活的靈魂才會發(fā)出的吶喊!盡管生命充滿了憂郁,但愛情依然在高亢地吟唱著!正是愛情,點燃了生命的希望。

再看:“像一片落葉一樣活著//漂浮在文字的街道//不為什么約定的意義……”靈魂是孤獨的存在,孤獨是靈魂的宿命。難道不是嗎?史鐵生說:“只有孤獨才能證明獨孤?!边@話,我信。孤獨之余,她只有躲在落葉飄零的晚秋里,用文字取暖。那么安靜,安靜得好不悲涼!

……

不想把這篇文章寫成詩評之類的東西,只想沿著她靈魂的脈絡,做一次簡約的靈魂之旅。一個擁有了靈魂的人,哪怕只是一顰一笑,都將是跳動著的音符,因為那是鮮活的存在。而一個從來沒有擁有過靈魂之人,只能以行尸走肉——僵尸——作為最合適的注腳。

靈魂,作為一種超然物上的存在,所追求的東西必然也超然物上。

看過電影《第九道門》的人,無不為結尾處那野性的做愛場景而驚呆了,熊熊火光,泥土荒草,大汗淋漓,眼放幽光,欲仙欲死……讓你看了,絕對不會產(chǎn)生骯臟的感覺,而是震撼,而是美!作者想表現(xiàn)的是究竟什么?或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理解的是:愛!第九道門的寓意是擺脫邪惡的天堂之門!愛,便是打開那扇門的唯一的一把鑰匙——抑或說密碼。

問:所有藝術之中最高級的藝術是什么?

問:所有信仰之中最高級的信仰是什么?

問:所有哲學之中最高級的哲學是什么?

問:所有美好之中最高級的美好是什么?

答:愛情。

再答:且只有愛情。

愛,有很多種,母愛,友愛,情愛……但所有愛之中,只有愛情是最神圣最高尚的。羅素在其自傳中寫道:“我為什么活著?有三種單純而強烈的熱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和對苦難人類所懷抱的情不自禁的同情?!绷_素首先推崇的便是愛情。羅素在長達一個世紀的生命之中一直都在追求至純至美的愛情,也正是因為永不枯竭的愛情源泉使羅素成為了“本世紀最偉大的世紀智者”。因為愛情的力量,羅素一直在“為人類的命運尋求一種生氣淋漓的希望”,并因此感到了最真實的快樂。薩特的哲學巨著《存在與虛無》,其卷首是這樣一行字:“獻給:卡斯道爾。”卡斯道爾原意為“海貍”,是薩特對他的終生伴侶西蒙·德·波伏瓦的昵稱。薩特曾說:“在這個世界上,能與我精神與靈魂對話的只有一個人,一個女人,她就是波伏瓦?!笨梢哉f,沒有波伏瓦,便沒有薩特,便沒有《存在與虛無》,這便是愛情的力量。愛情,是至高無上的藝術,是至高無上的信仰,是至高無上的哲學,是至高無上的美好。人類,因愛情的永恒存在而顯得高級。人生,因對愛情的永恒追求而變得美好。

因此,凡擁有了靈魂之人,幾乎無不首先追求著那盡善盡美的愛情,正如竹居自己所說:我傻過,我瘋過……我要說,你沒有錯!真的沒有錯!即便這給你的人生帶來了一定困惑,但錯的也是這個世界,而不是你自己。我的信條是,哪怕全世界都錯了,我們自己也不能錯。越戰(zhàn)期間,一名美國男子每晚都點著一根蠟燭,站在白宮前表達其反戰(zhàn)立場。一個雨夜,他還是拿蠟燭站在那里。一個記者忍不住問他:先生,你真以為你一個人拿著一根蠟燭站在這里,就能改變這個國家的政策嗎?他回答:“我這樣做不是想改變這個國家,而是不想讓這個國家改變我?!泵鎸φ_的東西,就要拿出這個男子的勇氣!

相信愛情與追求愛情本沒有錯,遺憾的是,微乎其微的相信愛情并追求愛情的人,卻每天都不得不置身于一個不相信愛情不追求愛情且對愛情嗤之以鼻的大環(huán)境之下,弄得這樣的人似乎反倒成為了另類,甚至被這個社會所不容。怎么辦?不理它!因為,那些人的課確實太缺,意識確實太淺薄了。與他們一般見識,就如同狗咬了我們,我們再去咬狗一般無聊。

1912年3月,勞倫斯在以前的老師威克利家里遇見弗里達,兩人一見鐘情,盡管當時弗里達已經(jīng)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比勞倫斯大八歲,然而勞倫斯依然毫不猶豫地帶走了這位他稱之為“全英國最杰出的女人”,盡管這一壯舉受到當時社會來自各方面的謾罵和唾棄,但他們兩人終身不離不棄,至死不渝。這就是勞倫斯!一個在任何方面都特立獨行的天才。勞倫斯陰郁、冷峻、深邃、傲慢而徹底。為了他所信仰和追求的,無論是在生前或者死后,他都遭到一些人的誤解、猜疑、責難甚至攻擊。但他卻為世界提供了一個絢爛生命無出其右的范例。在文學這條道路上,勞倫斯選擇了一條孤獨而荊棘叢生的路,正如畫界天才梵·高,用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熱情點燃了藝術之火,不曾后悔,不言放棄,義無反顧。他們既是天才也是勇士。勞倫斯如果活到今天,會同樣嘲笑后人對他的頂禮膜拜,只是歷史沒有如果??上?,勞倫斯英年早逝。不過,也正因為他的英年早逝,在人們心目中,他才永遠年輕,他的痛苦、追求、探索與躁動著生命的一生才永遠閃爍著青春的異彩。從這點上看,勞倫斯是幸福的!

魯迅亦是如此。當他愛上許廣平之后,同樣背負著巨大的社會壓力,無奈之下才從北平逃往了上海,這是典型的私奔。可這不但并未影響魯迅的聲名,反倒成就了一段美名與佳話。最近的電影《黃金時代》,以記錄的方式講述了蕭紅短暫的一生。蕭紅,一個愛情至上的人,也曾經(jīng)私奔,并因此被家庭遺棄,從此過上了漂泊的人生。但是,蕭紅短暫的生命同樣是幸福的,因為她愛過了。

面對這樣一個現(xiàn)實,究竟該怎么辦?盡管靈肉合一的境界很美,但似乎又有點遠離現(xiàn)實,至少不符合國情,如果人人都想遇到那樣的愛情,似乎只能最終選擇獨身了。其一,有幾個人具有靈魂?連靈魂都談不上,何從去談靈肉合一?其二,即便有那么一部分人確實具有了靈魂,可茫茫人海,哪那么容易相遇?其三,即便真的相遇了,有幾個人能像勞倫斯與佛里達一樣毅然決然?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愛情上,或者說婚姻上,找到一個能說話的人便已經(jīng)很不錯了。如果連這樣的人也未遇到,我又不贊成禁欲主義,因為這是天賦人權。所謂天賦人權,比如我們與生俱來的就長了一張嘴,其天賦人權就是吃飯和說話,那是任何暴力與強權都無法扼殺的自由。

一個人的人生有幾次?盡管這個問題看似笑話,因為幾乎所有人都確信只有一次——只有某些宗教信仰者才一般會相信來世之說,但也幾乎所有人在面對自己的人生時那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似乎又表明自己的人生有很多次,可以肆意糟蹋,無所謂。叔本華說:“我們就好比田野上的羊,嬉戲在屠夫們的監(jiān)視之下,這群羊,將或先或后,依次選擇而被其宰割?!笔灞救A說的含義之一便是,人生確實只有一次而已!那么我想說的是,既然人生只有一次,必須毫無保留地珍惜。只有這樣,當我們徹底閉上眼睛的那一刻,才不會感到無法補救的悔恨,才能踏實地對自己說:“這世界,我來過了!”

生命原本是虛無的。生命的這種虛無本質直接導致了人類的悲觀情緒,而其他動物是不懂得的,沒有靈魂可言的人亦猶如動物,也是不懂得的。由這種悲觀情緒進而產(chǎn)生的是,人類神經(jīng)的脆弱感和內心的失落感。誰能坦然接受“除以受苦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再沒有什么目的可言了”(叔本華語)的那種沉寂的終結性之痛苦呢?這種悲觀是人類無論如何不能接受或不能坦然接受卻又不得不予以承認的,因為死亡是無法抗拒的。誰能除主觀臆想之外拿出一個人死后仍會具有“擁有”的那種快樂或幸福的例證呢?當然,誰也拿不出來。而這種結果又有如雪上加霜一樣,深深刺痛了人類的心靈,使人類陷入更深的悲觀情緒之中。這也便是具有靈魂之人總會感到隱隱作痛的根本原因。

擁有了靈魂之人總會思索這樣一個問題: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生命的意義又到底在哪里?當我們思索這一問題時,很容易陷入茫然,甚至頹喪。因為,生命確實本沒有意義。但是,這個結論又讓我們多么心寒,原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一回,竟然毫無意義可言!好在,還有這樣一句話,這句話也是讓我唯一感到欣慰的回答:“如果我們不去尋找生命的意義,則生命就沒有意義;你變了,你的世界也就變了……”哦!原來,生命的意義在于尋找。

尋找什么?這沒有什么固定標準,但只要你肯于去尋找了,便說明你是在刻意同自己那隱隱作痛的靈魂和好了。這種和好帶來的直接效果便是,那種隱隱作痛的感覺減輕了,再減輕了,直至成為一種舒爽的幸福感覺。到那時——也只有到那時,你才會發(fā)自內心地慶幸自己擁有了靈魂,之前的你可能是排斥靈魂的,甚至為自己擁有靈魂而感到不幸。只有那時的你,才能感到“劈柴,喂馬,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愜意!太多的人對這句詩歌的理解很狹隘——周游世界的,不是軀體,而是靈魂。那是靈魂擺脫一切枷鎖后的自由。

看過電影《饑餓游戲》的人無不為之動容。當看到電影結尾處,我實實在在地哭了一把。電影精道地詮釋了一個道理:再邪惡再殘忍的游戲規(guī)則最終也會被美好的愛情所擊破。在《戰(zhàn)爭詩人》這部電影中,也讓我看到了可貴的愛情,當你看過這部電影之后就明白我所說的了。猶太人之所以是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民族,最根本的原因是,猶太人心中充滿了愛,為了愛情,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記?。红`魂最終要尋找的,不是別的,只有自由。

記住:愛,抑或說愛情,是通往自由的必經(jīng)之路。

最后,還是用電影《原罪》中的那句話來結束這篇文字吧——

你逃避不了愛情!

以上文字便是當時我回復的原文,時值2014年10月27日。再次整理此篇文字時,已是時隔一年多了。在此,還是以竹居在看完我的回復之后特意寫給我的一首詩歌作為此篇文字的結束語吧。她當時說:“這還是我平生第一次以詩贈人……”竹居就像一位匆匆的過客,留下這首詩歌便消失了,我想肯定是去了她該去的地方——從自由中來向自由中去。遙祝這位靈魂隱隱作痛的詩歌的亡命之徒,更是愛情的亡命之徒:一切安好。

《問沙》

文/竹居

沙鷗在一個人的荒原

讓雪劈開了翅尾

那只是半程風雪

悲哀的燈火還未來及熄滅

遠遠地等待著

是另一種巫蠱般的水滴

從那個孔雀附體的女人指尖

直線垂落

像沾滿銀色蜜毒的鋼砂

把我篩碎成淡黃的沙塵

而這一切

不過是樹與山影中的一聲嘆息

光的斑斕

斜睨于裸露的卑微

他們致敬的

僅僅是下一世的得到

可從那一刻起

就已然失去了

我在雪中變成白色的蠶蛹

期待沙的暴雪將我捏碎

我一路咳出梅花

站在你的門前

因為愛情

我黏滑的蛾衣?lián)渖戎邼撵`魂

君若惜我

我暖你的手心

君若無愛

可將我再次放逐

舞動漫天塵沙

莫將雪與沙裹我覆我

我是自由的靈魂

我從幽暗中來

自向極夜中回

只是我那微弱的光感

一定會攪蕩這一隅的沙子

極速化為

震碎地球的風暴

復原滿目清白

作者簡介

石也:自號裸夢齋主,滿漢混血,庚戌年生,著有文集《靈魂的叛徒》。喜歡倒立著看世界,喜歡躲在一束光的黑暗中,獨舞……

香落塵外管理團隊

主編:湛藍

總監(jiān):子寒

排版:強哥   鳳尾

審稿一組: 銅豌豆  柳外斜陽  清風明月

審稿二組:連云雷  風碎倒影  無兮

終審,校對:煙花  清歡

播音:米米   從前慢

稿費:湛藍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