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之旅 (三) 文:平淡 / 版式設(shè)計:Effi / 圖源:網(wǎng)絡(luò) 仙女山與天生橋 在大西南能見到茫茫草原,實屬意外收獲。五月一日是舉世歡慶的勞動節(jié),也是旅游的小高峰期。就在這一天,我們一行游覽了重慶市武隆縣的仙女山森林公園。到達(dá)景區(qū)山門后,需乘坐景區(qū)的專車,在上山途中不知拐了多少道彎,叫你弄不清東南西北。特別是許多v字形的彎路和路下的峭壁懸崖,讓人膽戰(zhàn)心驚,不寒而栗,只有司機師傅是一臉的安然。導(dǎo)游告訴我們,仙女山兼?zhèn)鋰壹壣止珗@和國家地質(zhì)公園雙重身份,地處重慶東部武陵山脈,奔騰咆哮的天險烏江從其山腳繞行而過。仙女山海拔2033米,擁有森林33萬畝,天然草原10萬畝,夏季平均氣溫22度。是江南獨具魅力的高山草原,罕見的南國林海雪原。 平安到達(dá)景點,一派海闊天空的感受,遼闊的草原美得令人窒息。滿眼的茵茵綠草,間隔著七彩的野花,像是一張華美的地毯。這里的草原不是一馬平川,起起伏伏的像波濤洶涌的海洋,比風(fēng)平浪靜的平原更添激情。眺望蔥綠的山峰,凸凹有致,綿延起伏,猶如皇帝的龍椅寶座一般,龍椅后傲然挺立的松柏,像威武的御林軍護衛(wèi)著皇上的威嚴(yán)。龍椅前紅色大字“仙女山”鑲嵌在綠色的地毯上,像翩翩起舞的宮女吟唱著盛世歡歌。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我們正巧趕上了國際風(fēng)箏節(jié)在這里舉行,好一個風(fēng)箏如云的歡樂場面。雞寶寶高舉著盛會的標(biāo)牌,喜納四海嘉賓,笑迎八方游客。白鵝褐鴨云集幾處,雖沒有呱呱咕咕的歡叫,正是無聲勝有聲,它們的美麗妙在不言中??茨怯崎e自在的魚群,像在大海里翻躍著輕盈的身軀,吟唱著海闊憑魚躍的歌謠。尤為壯觀的是鋪天蓋地的蝴蝶風(fēng)箏,五彩斑斕,造型逼真,大小搭配,翩翩欲飛。大的輪廓足有三四米之大,中小者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好像蝶家?guī)状鷼g聚一堂。幾枚蝴蝶風(fēng)箏飛向天空,好似翱翔在藍(lán)天的雄鷹,將仙女山的氛圍打造到極致。 景區(qū)還打造了一些活潑可愛的雕塑,白色的駿馬高昂著頭顱,一副馳騁疆場的態(tài)勢,游人可隨意騎在馬背照相,留一份難忘的記憶。一尊牧童騎牛的雕塑形象逼真,似乎可聽到牧童的笛聲在草原上繚繞,更讓人想起了大詩人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佳句。一對熊貓在竊竊私語,或許是談情說愛,或許是夫妻恩愛,或許是交談著仙女山的美麗傳說。好多的白鴿喲!那么一大群可愛的小精靈,只要你帶著吃食走在它們之間,便會受到熱烈歡迎,登上你身體的任何部位親昵。老劉看見許多美女帥哥與白鴿拍照,頓覺心中癢癢,手持一把面包渣渣沖進(jìn)鴿群,我自然會給他拍下精彩的一幕。 我們游的是仙女山的公園,至于天女山的模樣并不知曉,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甭牻榻B也是非常奇美的。伴隨著歡樂的氣氛、悠揚的歌聲,斑斕的風(fēng)箏,自己仿佛已經(jīng)融化在連綿的草原夢境中。匆匆游客,已很知足。此時此刻,我覺得仙女山就是南國的內(nèi)蒙,就是東方的瑞士,國際風(fēng)箏節(jié)更給仙女山帶來了美妙的旋律。感謝仙女山,旖旎美艷的森林草原風(fēng)光為我們的重慶之行增添了亮色。 仙女山 天生橋,顧名思義,自然形成的與拱形橋相似的“橋”,我們縣就有一座這樣的天生橋,所在的山也因其而名天橋山。但重慶武隆的三座天生橋地處羊水河峽谷,三橋排成一線,形成“三橋夾兩坑”的奇特景象,絕對讓你嘆為觀止。 由于三橋之間形成兩個巨大的天坑,只有下到天坑才能觀賞到天橋的全貌,為了方便游客,景區(qū)安裝了電梯來輸送游人。由于游人太多,排隊坐電梯的長隊足有二三里長,工作人員說至少需等一個多小時。為了節(jié)省時間,導(dǎo)游帶我們徒步而行,盡管吃了一些苦頭,但畢竟省下半個多鐘頭的時間,還游覽了沿途的美麗景色。 先下到“天龍?zhí)炜印?,好一個寬闊有致的坑喲,綠樹成蔭,風(fēng)景秀麗;艷陽高照,風(fēng)和日麗??春脚牡恼掌且粋€非常標(biāo)準(zhǔn)的“心”形,但我身臨其境,卻看不出“心”形的輪廓,難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會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呢!也許由于自己屬龍,見到龍字便心潮澎湃。我的心扉在這里敞開,一種無形的愛意緩緩流淌,對祖國山水的愛,對祖國人民的愛,也包括對親人與朋友的愛。 順著水泥路面,我們向北進(jìn)入第一道天生橋——天龍橋,也稱首道橋。仰望橋面,厚重高大;偉岸雄壯,氣勢磅礴;風(fēng)聲呼嘯,驚魂千里。天龍橋高235米,橋厚150米,平均拱橋高度96米,跨度150米。水滴不斷的從高空墜下,路面濕漉漉的甚至有些積水,偶爾落在臉上,涼絲絲的真舒服。隨著游客離橋洞的遠(yuǎn)近,碩大的洞口形態(tài)也不時地變換著,最讓人感嘆的是猶如青龍偃月刀的那一幕,拍下的照片更是無與倫比。天龍橋下,一座灰褐色的建筑很像廟宇,卻飄揚著“天福官驛”的旗幟,原來是官辦的驛站。此地環(huán)境優(yōu)雅,古樸幽絕,成為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唯一的外景拍攝地,天福官驛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與天龍?zhí)炜鱼暯拥哪隙?,即是二座天生橋青龍橋,又名中龍橋。?jù)說因雨后飛瀑自橋面傾瀉成霧,日照成彩虹,似青龍扶搖直上而得名。橋面高度為281米,在三座天生橋中最高。平均拱孔高度103米,橋面厚度168米,跨度58米。舉目仰望,峰青嶺翠;拱孔高曠,懸崖百丈;橋柱如削,壁立千仞。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如此的雄奇絕妙之處,竟然一直鮮為人知,直到近年才被人發(fā)現(xiàn)。 穿過青龍橋洞,便是神鷹天坑,因山巖酷似展翅欲飛的老鷹俯視坑底而得名。神鷹天坑的面積似乎比天龍?zhí)炜右∫恍?,但這里的環(huán)境更為優(yōu)雅別致,綠草茵茵,修竹搖曳;崖奇水秀,風(fēng)貌悠幽。清澈見底的水池像一面巨大的鏡子,將游客的身影蕩漾水中。一只漂亮的小船泊在池邊,還備有艄公的蓑笠與船槳供游人拍照。碧水,人流,小船,樹影,構(gòu)成了動靜相宜的畫面。 地處下游的黑龍橋,因其拱洞幽深暗黑,似有一條黑龍蜿蜒于洞頂而得名。橋面高223米,平均拱孔高116米,為三橋中最高者;橋厚107米,拱孔跨度49米。橋面寬達(dá)193米,亦為三橋中寬度最大者。黑龍橋最精彩的是有四眼飛泉流瀑。珍珠泉珠飛漱玉,隨風(fēng)飄灑,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美;霧泉乃小孔噴出,輕煙彌漫,給人以入地不見其中之感;一線泉于中端直下,聚以一線,好像纖夫的愛一般不離不散;三迭泉從崖壁奔流而出,一波三折,猶如一只展翅欲飛的蝴蝶般美麗。四道泉晶瑩剔透,風(fēng)格迥異,水簾高懸,叮咚作響,真不知造物者會如此的神奇。 “三橋夾兩坑”的奇特景觀世間罕見,有幸領(lǐng)略天生橋群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的非凡和明麗,是旅途之大幸,人生之大幸!我心中不禁生出對大自然的無比敬仰之情。 天生橋
作者簡介 平淡,一個老來無事的退休人員,喜歡敲打文字的人,陽泉市作協(xié)會員。愛好旅游,善寫游記。有時也寫寫詩詞和楹聯(lián),現(xiàn)為中國楹聯(lián)學(xué)會會員。 香落塵外書齋——香落塵外平臺團隊 總編:湛藍(lán) 執(zhí)行總編:風(fēng)剪云 名譽總編:趙麗麗 總編助理:無兮 特邀顧問:喬延鳳 顧問:劉向東\蔣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張建華 策劃部: 總策劃:崔加榮 策劃:白曉輝 主編:煙花 編輯:蓮之愛 朱愛華 美編:無兮 ETA Effi 花黎 編輯部: 總監(jiān):徐和生 主編:清歡 編輯:銅豌豆 風(fēng)碎倒影 連云雷 播音部: 部長: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開 過往云煙 眉如遠(yuǎn)山 葉兒 西西 |
|